漫长的战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8
ISBN:9787500412502
作者:约翰·托兰
页数:596页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六月里的七天七夜第1章 战争时刻(1950年6月24-25日)1950年6月24日,夜色阴沉,苏式122毫米榴弹炮、76毫米大炮和自行火炮已部署在三八线。150辆苏制T-34坦克和9万人的战斗部队小心翼翼地向前运动,进入最后的攻击阵地。这些部队全都是经苏联军事顾问训练而成。朝鲜人民军早已摆好突袭南朝鲜的阵势。在三八线另一边,处在前线的是韩国4个兵员不足的师和一个团。数月以来,不断有警告说会有一次重大入侵发生。但是,流言和警报太频繁,以致使前线的这些人们以为这又是一个太平无事之夜。从乡村招募来的韩国士兵们已放假15天回家去帮助收割庄稼。数量上已经处于劣势了,韩国的前线在这个夜晚又危险地兵力空虚。“狼来了”的喊声太经常了,使得一些前线司令官们放心前往汉城的韩国军队司令部庆祝军官俱乐部的隆重开业。出席的还有国防部的大多数高级军官们。这件灯红酒绿寻欢作乐之事,后来让人想起偷袭珍珠港前夕在檀香山的军营宴会上的某些美国人。他们在周末之夜也是如此这般。在军官俱乐部,有许多美国人出席,包括美国大使约翰•J.穆乔。他出生在意大利,在拉丁美洲干过差事,而且在舞会上备受欢迎:他可是一位50岁的单身汉,总用一只眼睛瞟着女士们:他在舞会上就爱唱西班牙情歌。他个子不高,却使人有宽宽的双肩上立着一个大脑袋的印象,头发乌黑发亮,略有几根灰白,总是打着蝴蝶结更使他显得整洁俊俏。

前言

朝鲜战争为什么会发生?由于此前引起全球剧变的两次世界大战,从世界性意义上来说,朝鲜战争显得有些逊色,人们的兴趣也没那么大。过去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也厌恶这场战争。同诸多的美国人一样,由于被二战搞得精疲力竭,我在这场乏味的长达三年的朝鲜战争中度过了郁郁寡欢的岁月。我们主要关心的是本国和欧洲的复兴,对于介入东方事务的危险并无重视之意。在看了大量报道,会见了美国、英国、朝鲜、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许多当事人之后,我逐渐认识到这场战争在我国的历史上是非常独特的。为了阻止共产主义,哈里•杜鲁门总统不宣而战,迅捷地采取了人们所称的警察行动,加入了这场冲突,劝说不大情愿的联合国批准了他的行动,并使15个国家参加了美国同北朝鲜和中国的战争。在这场显然双方都很惨烈、使这个面积同犹他州一样大小的半岛被吞噬于狂飙之中,在这次残酷战争中,有400万生灵遭涂炭,其中有一半是平民。战争的第一年里,在取得诸如麦克阿瑟出人意料地在仁川登陆那样显著的胜利之前,美国人便遭到了一系列灾难性的失败。尔后,当和平露出曙光时,杜鲁门硬要坚持自愿遣返所有战俘。此后两年,在和平谈判断断续续进行的同时,为了小小的领土变更,许多人葬身疆场。刀枪火海的战斗常常不时地同双方战俘营里发生的残忍的战争交织在一起。战俘营里的情况同样具有极大的戏剧性和高昂的赌注。在这段使人恼火的时期,美国领导人曾考虑使用核武器,核武器可能造成的巨大破坏引起了人们的不安。1953年停战协定最终签署时,引发这场战争的问题一个也没有被解决,遗留下来的只是仇视和分裂,至今仍有1000万朝鲜人被双方高度警戒的非军事区分隔两处,不能合冢团圆。这场美国第一次未能打赢的朝鲜战争,给美国留下了政治上的苦果,还使欧洲加速了重新武装的步伐,大大增加了军事预算,开了在警察行动中美国总统未经宪法批准指导一场没有宣战的战争的危险先例。本书试图就许多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见解。杜鲁门认为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密谋策划了这场战争是否正确?近期历史学家们断言美国唆使、怂恿南韩傀儡发动了这场战争是否符合事实?杜鲁门坚持战俘自愿遣返理由正当吗?中国共产党一直声称美国进行了生物战情况属实吗?被俘的美国飞行员是否在被洗脑之后承认他们曾投掷细菌弹?最后,这一仗打得值不值?朝鲜战争是一部值得纪念的、充满人类悲剧和洋溢着交战双方英雄们的英勇气概的传奇历史,是一部令人难忘的世界性的重要史诗。希望我所做的努力对我在1950-1953年时的想法作出修正。美国著名的自由摆稿人约翰·托兰先生的《朝鲜战争:冗长的战斗(1950-1953)》(中译本名为《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出版于1991年10月。托兰先生用他极擅长的纪实手法,向读者展现了发生在50多年前的这场战争的全景。作者站在人道的立场上,指出美国进行的这场国际警察行动是“没有结果的、不受人欢迎的和毫无用处的战争”。参加本书翻译的有(按译文先后为序):王辛华、杜继东、毕健康、王丹妮、丁毅、孟庆龙、李庆红、李小宪、张俊义、谢闻歌、卢少忱、冯潇、李国彤、顾宁、俞金尧、李凉、曹宏举、田淑芳、孙峰等。葛振家等同志对书中不少朝鲜人名、地名的翻译工作给予了很多帮助;天津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中心华庆昭先生为本书的中文本早日问世费了许多心血;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译者2007年8月

后记

美国著名的自由摆稿人约翰•托兰先生的《朝鲜战争:冗长的战斗(1950—1953)》(中译本名为《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出版于1991年10月。托兰先生用他极擅长的纪实手法,向读者展现了发生在50多年前的这场战争的全景。作者站在人道的立场上,指出美国进行的这场国际警察行动是“没有结果的、不受人欢迎的和毫无用处的战争”。参加本书翻译的有(按译文先后为序):王辛华、杜继东、毕健康、王丹妮、丁毅、孟庆龙、李庆红、李小宪、张俊义、谢闻歌、卢少忱、冯潇、李国彤、顾宁、俞金尧、李凉、曹宏举、田淑芳、孙峰等。葛振家等同志对书中不少朝鲜人名、地名的翻译工作给予了很多帮助;天津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中心华庆昭先生为本书的中文本早日问世费了许多心血;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译者2007年8月

内容概要

作者:(美国)约翰·托兰

书籍目录

目录
前言
序言
第一部 六月里的七天七夜
第1章 战争时刻
第2章 “不管怎样,我们挡住了这帮家伙!”
第3章 “炸桥啦!”
第4章 “我们的军队连一天也坚持不了啦!”
第二部 胜败难卜的战斗
第5章 “给,喂你们两把土吧”
第6章 兵败大田
第7章 一个二等兵掌握了指挥权
第8章 “将军,真是又混乱又凄惨!”
第三部 釜山外围战
第9章 洛东江之战
第10章 形势糟透了
第11章 仁川
第四部 回师之路
第12章 “这是小意思”
第13章 跨越两条河
第14章 攻陷汉城
第五部 中国谜团
第15章 越过三八线
第16章 “来了好多好多中国人”
第17章 死亡行军
第18章 毛泽东设下陷阱
第19章 功败垂成
第六部 长津湖
第20章 坠入陷阱
第2l章 两线溃退
第22章 “在阴间你无法扩大力量!”
第23章 血腥大撤退:冲过“夹击岭”
第24章 “我们要拿出海军陆战队的样子撤出这个地方”
第七部 进攻与反击
第25章 脱逃
第26章 “你爸爸出事了”
第27章 中国人的第三次战役
第28章 “那老头也会使我们脱险的”
第29章 李奇微在行动
第八部 “这次战斗是联合行动”
第30章 “珍妮,我们终于要回家啦!”
第31章 战俘
第32章 中国人的最后一次攻势
第九部 通向和平的崎岖之路
第33章 开始谈判
第34章 “一场全然徒劳的战争”
第35章 “我赞同李奇微的立场”
第十部 集中营里的战争
第36章 朋友乎?敌人乎?
第37章 “一塌糊涂”
第38章 “我被迫成为这些战争贩子的工具,受命投掷了细菌弹”
第十一部 战争与和平
第39章 “艾克能赢得这场战争吗?”
第40章 李承晚造反
第41章 和平时刻
后语
致谢
资料来源
译后话
编者的话

编辑推荐

《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试图就许多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见解。杜鲁门认为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密谋策划了这场战争是否正确?近期历史学家们断言美国唆使、怂恿南韩傀儡发动了这场战争是否符合事实?杜鲁门坚持战俘自愿遣返理由正当吗?中国共产党一直声称美国进行了生物战情况属实吗?被俘的美国飞行员是否在被洗脑之后承认他们曾投掷细菌弹?最后,这一仗打得值不值?朝鲜战争为什么会发生?这场美国第一次未能打赢的朝鲜战争,给美国留下了政治上的苦果,还使欧洲加速了重新武装的步伐,大大增加了军事预算,开了在警察行动中美国总统未经宪法批准指导一场没有宣战的战争的危险先例。

作者简介

《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作者以“世界公民”的角度,通过自己和美国士兵的眼睛观察,从朝鲜战争揭幕战:三八线冲突写起,对美军参战、汉城失守、大田兵败、釜山外围战、仁川登陆、长津湖战役、拉锯战、停战谈判、战俘营里的斗争、特别是北朝鲜方面的情况等朝鲜战争的重要过程,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和描述。

图书封面


 漫长的战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尽管托兰是个左翼分子,但他的书还是比较客观的讲出了一些事实,本书翻译出版时也没有删除。比如两个跳梁小丑,左翼记者魏宁顿与贝却敌的无耻行径,比如所谓“细菌弹”问题中无辜遭迫害的盟军战俘的遭遇。客观地说,托兰这本书要比贝文.亚历山大的《朝鲜,第一次战败》好得多。
  •     作者在开篇便声明自己世界公民的身份,然而遗憾的是,通篇文章的视角,与其说是“世界公民”的,不如说是“西方公民”甚至是“美国公民”的,而副标题“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是恰如其分的。在这本声名远扬的著作中,美国人为代表的联合国军,在黑暗的共产党和赤色中国的阴谋中艰难前行,他们受伤,他们死亡,他们无比高尚,他们无比辉煌。恍惚间,我仿佛看见了西班牙人抵达美洲之后的正义屠杀,美国人对印第安人的种族灭绝。凭着先进武器和自己信仰的文明,去消灭——或者对美国人而言是拯救——另外一个不同信仰的民族,从这个国家出现在地球上的那一刻,直到今天,他们都是这么做的。他们的辽阔的国土被死去的异族人所肥沃。所以对不起,虽然不是很礼貌,但我忍不住评价一句:“呸!”共产党的部队接连“投奔自由”,他们的战争结束了,一派春暖花开。可是美国人里的“先进分子”就是该被唾弃,被扔下汽车——活该,死去!【此处请用大军事家郭德纲先生的语调】那些逃跑的战俘义正言辞的表示自己有权利逃跑,但却好像不允许被抓回来后施以惩罚——不好意思,自己家孩子不听话跑出去玩被抓回来都可能挨上两脚,您是什么东西,如此傲娇?这他妈是战争!战争!诸如此类,不一。作者以美国人的角度看待这场战争写出这样的文字,我并无二话。但是冠上“世界公民”我就不得不发表异议了。如果您真的想以“世界公民”的角度看待这场战争,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忘了美国“世界警察”的身份,若不如此,恐怕您看谁都是罪犯。ps:谁家那小谁,你的棒棒糖很独裁啊,拿来让爷民主下!
  •     看上去很有美国人民的人性关怀,描写了一些无法验证的无所谓的细节,那谁开枪打出几颗子弹,那谁升起旗帜,在同时那又谁升起旗帜。完全看不清楚朝鲜战争,只看到残酷或者说战争的悲凉,可以将本书冠以任何战争中,只要把地名和人名切换一下。当作无历史意义的小说看看还行。

精彩短评 (总计71条)

  •     排版就有问题 少了10多页 还有竟然发给我别人用笔画过的烂书
  •     估计是因为缺乏史料,中朝一方着笔较少。没有日本帝国衰亡好看。
  •     美国人的视角看朝鲜战争,从很多一线美军士官的视角来看待这场战争,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读起来比较淡。
  •     此翻译一定是英语4级水平 满篇译的惨不忍睹 书的作者也是一个半桶水 没什么写的硬是凑字数 把拜访得来的资料强硬插入文中 违和感无与伦比
  •     也就3.5星巴,全书有其客观性,但是在战争的全局性及围观性的切换上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配图配画都没,直观性差了些,另外,五次战役后的描写比较少,但是那个时候战场上还是打仗的哎。当然,书的客观性还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写到美军的艰难困苦,让我发现中国军队那是更加的不容易啊。全书最后对于战争后对几个国家造成的影响写的比较深刻,在点上。
  •     细节很丰富,尤其是一些第一视角描写。看到最后说翻译时有些部分做了技术处理,干。
  •     对朝鲜战争极其细致的描写,对战争起因以及美国、中国参战的原因以及细节还是比较可观的,但难以脱离美国人的视角,尽管作者一开始就强调自己处于“世界公民”的角度,书中大部分对美国军人的描写都是正面的,相比之下对引发战争的朝鲜就不那么客气了。可能由于细节过细,涉及人物众多,难免感觉主线不明唠唠叨叨,对韩朝双方地理历史以及战争背景不甚清楚的话,阅读起来会有些艰涩,但起码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个新的角度去观察。
  •     只有从不同的角度看,才能认识真实的朝鲜战场
  •     美国人的“中立”视角距离真正的事实仍然有距离,但会更近一些吧
  •     第一次读美国人角度写的朝鲜战争,还是有不少觉得新鲜的地方。整体上偏微观描述,通过几个美国人的故事把整个战争串起来,有点像穿插人物访谈和背景介绍的纪录片,但是对整个战争的描写感觉力道不是很够。
  •     当年不打过去,现在是平壤市民在互联网看毛三胖的笑话~~
  •     从另一角度审视朝鲜战争,不错
  •     美国人视角的朝鲜战争,关注的并非战史,而是战争中的人,主要是美国人。
  •     絮絮叨叨絮絮叨叨的,真要耐心看
  •     古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本书犹如一个世界公民完整且详细地讲述整场朝鲜战争所发生时的世界格局,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利益诉求等。
  •     太像流水帐了,让人没兴趣一口气读下去。借给百无聊赖的朋友看,也很快被还了回来。
  •     很喜欢这本书;少有的让我一章一章都看完的朝鲜战争实体书;以前看过一本上甘岭和一本朝鲜战争,书中无不是款热鼓吹崇高狂热的爱国主义和至高无上的牺牲精神,对冰冷的事实也是多加渲染;而这本书提供的视角实在是令人欢欣鼓舞,原来在美国人眼中中国人也如越战般的泥腿子一样是难缠而易脆的。尤其是看到长津湖战役中完美运用步兵战术的夜袭和运动战和突然性下依然无法实现战术目的,看到在第四次战役中的反复拉锯和诋平里联合国军优势火力和海陆空优势的压倒性作战中与志愿军极其劣等落后的后勤保障对比下非战斗减员时不禁潸然泪下; 打小学过文章说一个苹果一个班分着吃,没人告诉我们百多万部队都是这么经手轰炸和补给缺乏挨下来的。这或许就是道义上的孤独,即便政治不需要如此?视角的开放和立场的包容才更容易打动鼓舞真实的爱国主义。
  •     可以一看
  •     从细节看出志愿军的伟大
  •     金日成和李承晚两人相互满满的恶意和野心最终导致400万军民丧生,而韩战后60多年的历史表明,南韩军民以及联合国军的付出的所有代价都是值得的,相反,北韩方面的损失和我志愿军的牺牲,确是种下了一个大大的恶果。但是,朝鲜战争确也使得咱们避免了如今北朝鲜人民那样的悲惨命运,仅此一点,我们是何等的幸运!
  •     漫长的战斗:人眼中的战争
  •     确实是文学戏剧化的历史。很大略翻过,找机会详细看
  •     恩,和王树增的结合起来看最好。
  •     这书就和盗版一样品质,错字病句满篇,真不知道再版它除了提价还干了什么?书得内容尚可,原版应该很不错。可惜了,落在这帮二手翻译和无能出版商手里。
  •     “历史不会重演,不断重演的却正是人类的本性。我们经常是从现在更多地了解过去,而不是相反。我还发现,一个卑鄙小人偶尔也能讲实话,而一个达官贵人偶尔也会撒谎,历史经常创造人,而人并非经常创造历史,历史的进程无法预言。最后,战争史永远不会是确定的。”
  •     于战事缘起及停战历程方面,有较大启蒙性,但战事过程则过于偏于军事笔记类型,观察高度不够,但确已能明显指出“抗美援朝”和“志愿军”称谓的荒谬之处,值得一读。
  •     细节丰富,宏观层面着墨过少,作者对战斗细节的追求妨碍了其对战争本质的挖掘,最好和《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一起参读。
  •     相对客观的讲述了朝鲜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之前我们历史课和很多教育中讲的朝鲜战争的胜利是如何如何伟大,但事实却如此吗?客观吗?主观意识又参杂了多少呢?而我们又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的最重要的就是收复台湾的机会
  •     美国人眼中的战争
  •     哎。
  •     是本很值得收藏的书,以后有时间看吧。
  •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比较纪实
  •     好长啊,好无聊啊,槽点好少啊
  •     不容易啊
  •     400万生灵命归黄泉
  •     翻译的一般,但毕竟从另外一个视角给出了对这场战争的观点。我觉得gcd的宣传和教育把这场战争说的并不客观,肇事者的孙子还在统治者位置上作威作福,死去的人却不能复活,造成的损失也是老百姓承受,总要清算这一切
  •     换个角度看朝鲜战争,细节描写精彩。
  •     宏大的历史观,切入点确是经历其中的一些小人物或者说普通人。典型的西式历史叙述法。不过有血有肉,尤其有大量美国社会、高层其时的背景细节。印证着看、思索着看,还是不错的。
  •     寫作一流,翻譯中的"處理"很容易分辨。托蘭不比其他人更左,愛中華的帽子顯然是有司給他套上的。
  •     终于看完了。历史不会重演,不断重演的是人类的本性。战争史永远是不确定的。
  •     1、完整性较好,但是我个人不太适应这种结构上的安排。在大场景大事件描述中穿插战斗细节及对很多个人的详细描写,让人读起来感觉跳跃性比较强。 2、翻译的比较差,很多语言读起来和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导致整体的阅读流畅度较差。
  •     关于那场战争,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不管最终是不是真的就提高了所谓天朝尚国人的地位,反正,两个后果就是给了蒋介石一个机会建设不一样的华人统治的地区。给了世界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极端国家。 至于说到这样战争的结束到底以什么为标志,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     相对客观,记述一段历史
  •     翻译、校对水平一般般
  •     在看完凤凰台的记录片之后,看这本会发现两个不同的角度美国人认为只要坚持下去,其的先进武器优势终将发挥威力。而最后的战役中,同样的寸土必争的理念并不被西方人所认可。这些都和传统的中国观念不同。不如国内的纪实文学写得修辞华丽和感情充沛。闲暇时对比看看尚可
  •     老美视角的朝鲜战争
  •     关于朝鲜战争,一直只能看到、听到正面的声音,听听另一面的声音很有必要!
  •     托兰的书,只要不涉及日本,基本都很公允。
  •     早就听说这本书了,很好
  •     17.02.01 迄。托兰的书主题一如既往的还是战俘
  •     最让人影响深刻的是,美国总统,将军的儿子,是必定要上前线的。算一算,两代罗斯福的儿子,三剩一,和凌空爆炸。肯尼迪,和老布什都在太平洋海里泡过,被人救过。吃蛋炒饭的就没那么稀奇了
  •     虽然有些人物有点搞不懂,但是真是一部好书!有些地方居然没删除啊?!看评论提到了!!我那个去我大天朝有进步哦!!(揍飞
  •     一大群可悲的狂热的跳梁小丑的表演。
  •     很客观。
  •     这本书对我来说也过于“漫长”了。这个类型的历史纪实作品确实让人佩服作者所做的大量扎实工作。
  •     看来看去,还是觉得前苏联无耻。。。。。
  •     与我们的史书和史观不同,西方优秀的作家更注重细节、重视材料的全面和真实,观点的独立和客观,从而展现了战争中,在我们的史书中一直以来被忽略的两个方面:战争的复杂和混乱。... 阅读更多
  •     约翰 托兰描写的朝鲜战争,值得一看。
  •     很客观,尤其是中国那段
  •     好书,了解朝战的首选!
  •     琐碎,开始看的版本还是不完全的。
  •     文学作品
  •     抛开政治立场,无论历史还是军事上,朝鲜战争都算一场史诗性的平局。一直很好奇,如果是林彪或粟裕,结局或许一样,但过程呢?号称世界公民的托兰也有着其民族局限性,对于细菌战和巨济岛的模糊带过,不加甄别地使用被访者材料,最终决定这只是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战争,但还是比我们历史里的战争更真实。
  •      观点中立
  •     比那几本要好些
  •     我觉得写的一般般吧,很平淡的一本书。
  •     了解朝鲜战争必备的一本书可以和王树增的结合看,可惜没货了
  •     “历史不会重演,不断重演的却是人类的本性”——————约翰·托兰(John·Toland)《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     手机上读完的,眼都快瞎了。自从读过为数不少的战争小说和回忆录、纪实文学后,我就确信战争中无论哪一方,都不可能没有战争暴行。本书更是加深了这一印象。然而,高尚的自我牺牲、勇敢、仁慈和人道主义精神永远不会泯灭。历史不会重演,不断重演的却正是人类的本性。祈祷世界持久和平!
  •     恐惧,痛苦,迷惑,彷徨,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
  •     和日本帝国的衰亡一对比简直把所有托兰写作的缺点都暴露出来了。琐碎,插入太多个体体验以致整个战争的过程被描写的支离破碎。这场战争打到最后两年本来就是打打停停,在心理上特别难熬,托兰这么写又将读者的难熬程度成倍的增加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