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总是看错人

出版日期:2016-8-1
ISBN:9787503475196
作者:王烁
页数:320页

内容概要

王烁
《财新周刊》主编
财新传媒创始人之一
2016年获选耶鲁世界学者
2012年获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
2007年和2008年两度当选博鳌亚洲论坛青年领袖

书籍目录

A
成为超级预测者 / 002
预测人机大战 / 016
骗子的最高境界 / 035
自相矛盾才有第一等智慧 / 040
我们为什么总是看错人 / 045
聪明人只使两分力 / 051
像费米一样速算 / 054
为什么有人喜欢《三体》有人不喜欢 / 059
致命的自负 / 063
不挨宰兵法 / 066
B
怎样避免失败的人生 / 070
怎样避免失败的婚姻 / 073
怎样识别你的队友 / 076
要不要叛变 / 079
自由、性与赌博 / 081
怎样不给高考填报志愿留下遗憾 / 086
择业从填报志愿开始:两位大家的启示 / 090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棋人之陈祖德/ 093
棋如人生/棋人之藤泽秀行/ 097
无疆/棋人之吴清源/ 102
C
两娃战争论/ 爸爸版 / 108
两娃战争论/ 妈妈版 / 114
父母天生是教育家, 哥哥姐姐天生是大教育家 / 127
D
国家要什么面子 / 132
中国与美国的战略思维差别在哪里 / 134
答案写在历史里 / 138
就这样颠覆历史 / 141
读懂俄罗斯革命 / 146
美国总统梦 / 171
恐二代、以色列头号线人、绿王子 / 175
冷战鹰鸽逸闻录 / 181
巴尔干 / 185
主权考 / 189
E
读书六问 / 194
斯蒂芬·金:写作的25条要诀 / 196
英文电子书阅读法 / 200
新闻三论 / 206
你懂不懂新闻客观 / 211
附录
这些年我读过的书(2015-2010)

作者简介

读书本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不可能有普适答案。但事实摆在面前,近代以来,中文著作的广度、深度、用处,都难以与英文著作相比。中国再过20年会有大量世界一流的学问家,但那时我们就老了。现在该读什么书是有确切答案的:要读英文书。王烁最近十年几乎只读英文书,而且是把阅读重点放在英文世界新近出版的经济、社会、新知领域。他先我们一步接触到了这个世界前沿、敏锐的思想资源。
这本书是他最近五年读书生活的一次归纳、盘点和整理。通过这本书,他画出了通往这个世界前沿思想资源的路线图。站在这些书上头,能看到更真实的世界、更浩瀚的宇宙。


 我们为什么总是看错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决策靠理性还是靠直觉?许多人说要靠理性做决策,但逻辑推理难能保持一致性达到逻辑自洽,如“对于不宽容,要不要宽容”“我在说谎这句话是不是谎言”“理发师只给不给自己刮胡子的村民刮胡子,他该不该给自己刮胡子”,逻辑推理中总有一类是自身矛盾的,这种无法逻辑自洽的问题我们如何解?王烁说天理之外还有人情。那就要靠情感,靠直觉来做决策。心理学中的自我认知理论由是说:我们做什么事,不是因为我们本质上是什么人,而是反过来,做什么事使自己成为什么人。更进一层:我们是自己的陌生人,通过自己做什么事来推测自己是神秘人。人格是层积的,有褶皱有裂缝,那又有什么关系?而“有创造力的人没有单一的风格,既可以是修士也可以是唐璜,唯一共通的地方就是复杂:同时拥有相互矛盾的两个极端,并在两者之间自如转换”,观点多变并不一定是坏事,凯恩斯说“事实会变,我的看法也会随之而变,先生,你会怎么做”聪明的人只使两分力:两分力会带来八成的收益,而另外两成的收益需要付出八分的努力。所以找到那些少付出就会有大量收益的事儿,比如游戏中就是找到大量菜鸟的牌桌。像费米一样毛估:只需要量级正确就好。即毛估值距实际值10倍以内。比如毛估在海淀区找到另一半的概率。怎么靠赌博为生?去找那些菜鸟赌,找那些迷信、偏见、相信幸运数字的或对某种想法过度自信的人赌。挣钱、赌博、性的获得除了技巧外,更多的需要的是对人性的洞察。你得了解你的对手或队友,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会使用什么策略,了解对方你就更容易胜出,这就是博弈论。博弈论中有纳什均衡,无论对方出什么你只有一个最优策略,理性人会选择最优策略,而混合上感情的因素,你可能会选择次优选。有信息不对称均衡,比如游客市场的均衡点是游客高价被宰。决策均衡点是30/70,先看30%的选择然后再后面70%中优于前面2/3水平就下手,这种决策适用于购物、面试等等。
  •     给一个书评达人的著作写书评很难,尤其是这位书评达人还是一位擅长暴力破解英文书的学霸。坦白说,相比这本集结成册的《我们为什么总是看错人》,关注他的公众号:BetterRead可能更有意思一些。书是一种载体,相对于自媒体按篇章来看比较随意,集结成册的书籍更需要一些内在的逻辑体系和分类方式,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为什么总是看错人》就有些拼凑之嫌了。书中大量的引用和案例,大抵需要一定阅读量为基础的人才会跟得上,这里或许可以标榜一下自己,至少看下来觉得还行,因为确实是有不少出彩的内容。学霸的特点在于博览群书的同时还能汇总思考的闪光点。书中涉及博弈论、经济学、认知心理学、概率论、物理学、机械学、围棋、育儿经、历史、政治、传播学、读书技法等等,各种观点和分析信手拈来,可见功力深厚。但论及可读性和趣味性就得打个折扣了——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很低,原因大概就在这方面,相信很多人都是冲着王烁的名头和罗辑思维的推荐才去买的,买了读完,期待落空,必然要吐槽一番——这是争议,起码有比没声音来得好。关于争议,王烁以一名专业知识搬运工的身份介绍了三点原因用以解释我们为什么总是看错人:1.真实世界不是我们能看到的,我们只是脑补出了一个样子并相信它。 2.所处环境对我们的认知和行为影响远比我们自己以为的大得多。3.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大多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这些解释很到位,但那份“看错了人”的感觉还是难以消弭——是的,就是感觉,很多时候你以为获取的是知识、是技能,其实只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感觉,如此而已。翻看王烁的文章,这样的“感觉”很多:觉得内容很专业、觉得作者很渊博,觉得视角很独特……正是在这样的感觉里,才收获了不少启发。所谓看错人和看错书很像,都是预设太多期望太多的结果,就像盲人摸象一样,触及的有限,却在心里埋下了所谓“正确”的根,就像用惯了锤子,会把一切当钉子一样偏执。其实吧,这就是一本学霸的读书笔记。随手翻翻,开拓视野也开启思路。看看王烁怎么看书、看了什么书、怎么评书确实也获益良多,至于别的什么,那就各看各的吧!我们为什么总是看错人,只因为没把人当人看,看成了偶像、需求、身份,没看见也不打算把人当成一个人看而已。所以才有了这么多指手画脚,特别是在有所付出的时候(比如买了书),更强化了这种想当然。认为错,因为预设了对,倘若不能有开放的心态去感知当下,那么一切都是错的。这尤其是对读书人的告诫:读了那么多书,可能只在强化已有的认知。好的阅读先得放空自己,在过程中积累和思考,做好记录,这方面尤其推荐王烁的读书方法,这本书之后的书单和他的点评恐怕更是容易被忽略的亮点——即便只是一家之言,也是很好的顾问。在繁杂的信息中,有这么个“顾问”帮忙筛选不是很好吗?还有什么好强求的呢?突然想到,自己不也正在这个方向上努力么?
  •     这篇文章,写给正在犹豫是否买这本书和买了这本书的人。要了解“我们为什么总是看错人”,从我们为什么看错这本书说起吧。前天刚刚翻完这本书的时候,心里的感觉是一万匹羊驼腾踏而过,于是给了一星。缓了两天,回过头来感觉当时的评价带了个人的感情,于是回来再补一星。补的这一星,就补在这本书的标题上——我们为什么总是看错人。是的,在逻辑思维上,我们的确看错了人,尽管这个人一直从一开始就承认他“是一位商人”。如果从书的内容上看,这就是一本文不扣题的杂文集,东拉西扯忽左忽右。然而这本书的状态恰恰又合乎了标题《我们为什么总是看错人》,我们看错了作者,也看错了罗胖子。买了这本书的人,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不外乎是,对老罗的信任与崇拜,对标题答案的渴求,以及对新奇事物的渴求。1. 荐书人对老罗的信任,从精彩的视频开始,从每天60秒的小干货开始。这一切都是套路中的商业模式,先赔本拉客户,客户多了再赚钱。然而,质量的下降和商业成分的激增逐步提升了我的反感,从一开始的每集节目必看,每条信息必听,到现在节目转看高晓松,信息只是周五看一眼出什么书。而后连周五卖什么书也不关心了。当年有本名不见经传的《战天京》,后来火到一千多一本。这不是对知识的渴求,这是赤裸裸的商业运作。实话实说,《战天京》这本书对我是有启发的,但它并不是那种洛阳纸贵的名著。从一开始,老罗就是冲着赚钱去的。当然,有很多粉丝会说,看节目免费,买书就是要给老罗送钱。嗯,我认为花钱或送钱这事儿如果你情我愿知根知底并不构成问题,问题在于很多不知情不看节目的人也会掏钱买这书,这样一来如何对得起他们?如果罗辑思维持续出这种书,我想说,其兴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而从老罗那里买的书,大多如此。总而言之,读什么书这事儿,还是靠自己选吧,实在不行刷刷豆瓣,看看几大书商的排行榜,读着读着就知道了。2. 书的内容扯远了,回到书。不算厚的一本杂文充斥着读书、棋坛、育儿等等杂七杂八的内容,前面的确有几点启发之处,然而闪光点真是寥寥无几。这书根本谈不上是乱炖,只能算一锅浆糊。从主要观点上讲,作者提倡读英文原版书,之前也曾有作者说“书不读秦汉以下”,我个人觉得这些言论都有些过于武断了。读书的品位和方向是因人而异的,追求不同、目的不同,读的书就不同。世间的道理就那么多,如同科学原理,如何阐释如何学以致用才对我们芸芸众生有所意义。所以书,我建议不要过于武断地说只读英文原版,很多中文原著也是很好的。说到翻译,尤其是在工作岗位上对比技术上的英文原版和译文书的时候,我发现的确是很多译本太差了。不仅有错、漏,有时还会夹杂着译者的私货。翻译这事儿,其实跟读后感类似,译者将他自己读出来的意思写出来,本质上是经过了再加工。那么对于译本的好坏,重要的就是,1:是不是牛X译者:;2:牛X译者是不是用心去译。鉴别起来要投入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然而互联网的好处是信息的极大丰富,纵使有再多水军写软文,刷评论。总会有用心的评价让你一窥而知十之七八。总而言之,书要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最好读原著,对译本要慎重。3. 书的作用这本书我扫完了,其对我最大的价值就是今后会被永远地摆在我书架的醒目位置上,用来提醒我。提醒我不要通过装帧和书名就错误判断,不要听人推荐就盲从。对于一本书而言,它在我心中不值这个价钱。对于一个教训和警示而言,它又相对是很便宜的。4. 结语关注这本书的朋友,大多是关注罗辑思维的朋友。对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对世界的好奇与对精进的向往一定是饱满的。然而要警醒的是,别中圈套,多方面查询一下,毕竟钱在自己兜里,掏出去之前都是自己的。对于中了圈套的呢,只能劝你们别怕出错,出错也是历练、也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买本烂书是小小不然的错,在重大投资上可一定别出大错。如果要读书,我还是建议凭着兴趣买,凭着兴趣看,看多了你就知道应该看什么了。世间书那么多,根本不需要谁来推荐。如果实在不知道从哪儿开始,还是去读名著吧。读书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自我提升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别钻牛角尖,别盲从误断,凭心而活,Follow your heart.最后这句话是写给自己的,与爱书的诸君共勉。PS:这书,没买的话真心别买了吧。前车之辙,后车之师。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继万维纲之后,又发现一个优秀的重度英文书籍推荐者。
  •     我们为什么总是买错书?
  •     好文章有 但大部分都为鸡肋。
  •     的确有拼凑之嫌,最有趣的竟是序
  •     便当硬装。
  •     沉痛悼念张锐师兄!原来我念书时曾见过他,和黄章晋一起在逸夫主持网易的宣讲。官僚资本国家之类的辣言频出,记忆深刻。一篇财新记者的手记勾勒出他的生前,那抽烟方式就连我这盘烟的人都感到害怕。一个医药App的创业者壮年横死,虽绝对不能说是讽刺,个人的气质禀赋与职业选择却也值得深思啊!
  •     读书笔记加上书单集结而成,有几篇文章不错,大部分都是零散的笔记,最后的书单虽有拼凑之嫌,但我个人觉得还不错,为选书做了筛选,而且开拓了视野,要不然不知道要读什么书
  •     不知道在讲什么
  •     一本书,不知道主题是什么,东拼西凑,写得乱,读得也乱,算是好文章的不足一半,前半部分尚可,后半部分纯粹凑数。这么本书哪来的信心卖56?
  •     文科生的读书笔记,比理科生的还是差个档次,我指的理科生是万维钢。
  •     比较烧脑,有深度啊
  •     幸亏没订王烁的得到栏目,这书写的问不咋地,结构混乱,拾人牙慧,论述不精,与万维刚老师不可同日而语!
  •     应该算随笔吧,随便看看可以,没什么深刻的收获跟所得。
  •     朋友赠书。一直鄙视罗辑思维,但王烁夫妇拼凑出的这本书很合我这个书痴的胃口。不少哲理在其中,附录书单也极赞。
  •     文章多数为作者阅读英文书的读书笔记,信息量很大。作者认为,当代学术东不如西,所以相比中文书,应多读外文书,特别是英文书。我也想读英文书,觉得自己语言能力也不错。迟迟未动手,主要是因为懒。
  •     书末王烁主编按星级推荐了各类图书数百本,有选择的记录了一些书名过些时日去看。 想选择什么样的的队友,就努力去成为什么样的人吧。很多凭直觉和惯性可以去做的事情,也最好想明白背后的逻辑。活得清楚些。
  •     不知所云,记*
  •     过年在家翻完了,可以用作书单推荐,但说实话,内容读下来并不能领会得很好。可能还是自己知识浅薄的缘故吧。
  •     群众眼睛雪亮吧,罗胖的背书确实搞砸了。
  •     读书真多,可爱的书虫
  •     首先借用书中引用斯蒂芬金的一句话,作者与读者之间是心灵感应的关系,我跟你王烁没感应。读书比较认同郑渊洁的说法,五分钟抓不住,那就不用读了。全书多张随笔,能让我看进去的不足五六张,尤其俄国革命历史,我没读过,王烁你写了快三十页。我硬着头皮读了二十页后,觉得自己好蠢。罗振宇祝倒闭。
  •     不得不佩服逻辑思维每次的销售软文。是看了逻辑思维的软文才买了这本书。但是看完说不出什么感受,印象特别浅。可能自己水平不够吧。感觉比较零散。
  •     序言是真的赞,因为作者媳妇儿人太地道,马上让我明白这本书是在推公众号BetterRead,然后迅速学习一下作者的阅读器资源整合方法就可以放回书架了。另外,瞄了几眼作者推荐的商业类书目,我不认为三星和二星有什么区别,这个书单太私人化了。不过,先于译本接触英文原书的想法值得推荐。作者说的读英文书,大概也是考虑信息传播效率的因素。所以,“不必介意是否读中文书”一类的说辞是非常无聊的。推荐去书店翻翻或者找电子书来读读看。(我喜欢作者媳妇儿的序言胜过作者的书)。
  •     不错,部分文章有启发。书后附录一个205本书的书单。
  •     完全不知道讲什么的,东拼西凑。
  •     一般般。楼夷的序推动了八成要买的冲动……笔记本身故弄玄虚
  •     王烁推崇奥威尔的写作法,极简主义,但凡能删掉就删掉。可是太套路了。写作之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再加上中英文表达方式的不同,使得他的文章多口号式的句子,在不好懂的同时也没有增加信息容量。正经文章不到五分之二,还是去关注betterread吧。
  •     我把这本书当作经典来读,但是感觉有些混乱,读来不知所云!!
  •     作为一本书是不过关的。就前面四分之一还行(主要是里面有几篇跟围棋有关的,这个话题是作者真爱),后面拼凑痕迹太重,这30块钱不值。建议实在想看,去图书馆借下。
  •     都说世界上还是缺产品经理和销售。罗胖是和很好的销售,但是王烁确实是个很差的产品经理。这本书用如潮的差评告诉我们,什么叫做标题党,什么叫做广告值入。看这本是是个很糟糕的体验,整本书就是作者一个人自言自语的读书笔记,没有逻辑顺序也没有明显的观点。讲人机大战的那部分简直拖沓到令人发指,使这本的拼凑愈加明显。
  •     好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     整本书更像是为了做书而成的,即虽然每个章节是个特别的主题,但每个章节之间真没有什么联系,应该是作者太杂学了吧。也好,这样挑食的我就挑着看就好。
  •     更多像个读书笔记,很奇怪为什么要把二孩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历史放进这本书……推荐上说“作者这几年只涉猎英文原版书”,好吧,看来书的宣推真的好重要……
  •     还可以,附的书单里有两本接下来准备读
  •     最近刚看过一本书,最有收获就是书中介绍的其他书
  •     订阅了王烁的专栏特地回来补课。同作为新闻行业的看到王烁这本书真是汗颜,财新不愧是理想国一般的存在。一个优秀的记者绝对是基于大量的阅读之上,就如《新闻三论》中所说。但是知识这个东西到底还是自己消化的好,转述的再精彩还是缺了点灵韵。
  •     也就书单有些价值
  •     其实,在狐狸和刺猬的选择中,我更倾向于将王烁比喻成刺猬。聪明 ,干练,勤奋,只是读书 太杂,兴趣面太广,精力过于分散,导致特点不是很鲜明。tips:跟汪丁丁老师谈笑风生的人还是少数 。有个好老婆 。最重要围棋下的好。
  •     我是看到汪丁丁的推荐才买的书,也想窥探一下书霸写的书,真的冲动了。刚刚看了下京东只卖31元,我买40元,滴血……以后怎样都要先看豆瓣看看再买啊啊啊啊(可能怎么说也是送财新电子版?)里面书就是公众号发的文章,有点儿失望,只能算是开阔了视野,这本书可以翻一下,不建议购买。
  •     作者读过的书,整理的一本文集,二手知识。
  •     很多有价值的生活短文的汇集作品,和作者自己的推荐书单,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     的确看错了人
  •     读书笔记及书评集,远不如王维刚的思辨
  •     看完无感,看了书评也是个渣,名气很大,内容全而浅,凑成的书有点骗人,不厚道。
  •     哈哈,很多人骂这本书,本来就是公号文章合集而成的,我因为是betterread的老读者了,对王烁有迷妹情节,所有这本书我觉得还行。但是我不会推荐给别人,我只推荐他和他妻子的公众号给大家:BetterRead
  •     从写作风格来看,作者应该是个做事一板一眼,不喜欢啰嗦、讲废话,较为拘谨的人,可能正因如此文风看上去才略显生硬。语言流畅通顺固然重要,但有温度的文字会另读者感到温暖更加喜爱。
  •     看书多和写书真的是两回事啊;徒有其名
  •     买来回馈作者的免费微信推送
  •     6413.02.10 更像是太太帮忙整理的碎片集子。
  •     看完了也不明白我们为什么总是看错人,但是被安利了一堆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