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自传》书评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2216574
作者:萨尔瓦多・达利
页数:272页

疯话连篇

去年,应该说是去年了--时间真的是永是流驶啊,九月份的时候在读的达利自传,后来却一直没有读完,欠下了阅读债,今天终于看到结束语。达利是个乖戾的家伙。卓越的超现实主义者,最后不得不回归传统,在“抛弃传统已经成为传统”的时候,或许不是不得不,而是一种自觉的回归,一种文艺复兴式的回归。他会和一块鼻涕作战,会砸碎第五大道的橱窗玻璃--橱窗真的是一个很好的陈列平台,可以成为艺术家的实验室,可是看看大街上的那些橱窗吧,商业到底为艺术做了些什么--并被捕,他画各种奇妙的画。可能他是最杰出的表现梦境的画家之一。可是就那个“永恒的记忆”而言,仿佛又不是来自梦境,而是一个苦苦追寻的意象,梦是无意识的,而画面看上去没有意识,却是作者苦苦追寻而灵感一现的结果,无怪乎临死的弗洛伊德说, “在古典的绘画中,我寻找潜意识﹔而在超现实主义的作品中,我却寻找那有意识的东西!”他的整个一生难得的由心血来潮的举动组成。他是一个狂热的西班牙人的典型--似乎从唐吉珂德起西班牙人就具有了那样的典型。如果你想问什么是个性,去看看达利吧。他可以让你充分的厌恶他或者热爱他。要么厌恶他,要么热爱他,要么你被他打击的矛盾重重。他最终也没有发明那种他“将用其余生来完善”的能够拍摄人类思想的摄像机。他真是大话连篇,疯话连篇,而可贵的是,他把它们部分的呈现了出来。

脚底抹油

我觉得达利属于那种脚底抹油的人,也许还要包括脑袋在内。他对待许多事情,你可以说是出于一种西班牙式的激情,就像弗洛伊德那样说。他的许多行为会让你觉得,那些绝对是这个家伙的阴谋,蓄意制造并展示出来,给人们看。他在附和一种激情吗?如果激情对于他来说,是需要附和的话。我们是否还要扛着理性的大旗,来阅读一个人、看待一个人,如一个医生那样,又像是在砌一堵墙。我觉得那将是暴力的,野蛮的,是达利的画中抓着女人乳房的大手。激情在革命和各样主义之上,分开,岔道。也许直到这个时候,革命和主义之争才真正的像一场餐筵,大伙聚在一起,大吃大喝,没有谁知道究竟为什么会这样。达利和拉康的见面是怎样的呢?达利的描述并不能让我满意,我无法从达利的文字里体会到那种氛围。但是我可以觉察到一个相似,那就是达利与拉康的见面,就跟达利与米罗在一起散步一样。一个人的激情与自大,暗示了他的空虚。他想要填充,想要否认,结果却总是做出相反的行为。他夸张地打扮自己到那些有闲阶级去的酒吧里,他真的在等待,却不是等待未来,而是等待过去。达利的激情使得他不能从时间的褶皱里逃脱出来,恰恰相反,而是不断地回溯它,尽管在自传里并没有书写这个链条。他的家,他的父亲,他的女人。他对待过去的手段近乎残酷,他让它流血,还要静静地看。用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来说一个艺术家,一个达利一样的艺术家,多少都显得多余。判断在这里失去了意义,它被支解了,你在胡子上同时看到被支解的对立体的部分部位,它们在一片血肉模糊里叠压在一起。达利的胡子,蒙娜丽莎的胡子,达达主义的胡子。这个胡子可以加到任何表现的平面之上,我是说“任何”,无一幸免。达利在蓄意地分析自己,他是否曾经自诩是一个不错的精神分析师呢?在一个故事中,在他的自传中,我甚至觉得书写比绘画的分析更加让人觉得牵强,觉得他在蓄意这么做,像是他早年的游戏。这种声东击西术,使他在持续地回避着自己,又同时靠近着自己。他在隐藏自己,但是方式很奇特,他穿上鲜艳的奇装异服,或者还要在自己胸脯上画上奇怪的图案,然后到酒吧里,或者直接到大街上,叫喊共产主义和俄罗斯。他在夸大自己的弱和厌恶,然后连同他自己和他厌恶的一起嘲讽,他就是这样的。激情只是一个狡诈的幌子。他脚底抹油,在任何地方都站不住;他脑袋也抹油,甚至还可以从躯体上摘下来,用手,滚出去,像冰面上的玻璃球。你别指望他能说实话,但他的所有谎言就是他所有的真实,他就是,达利。

狂热的绘画教徒-------达利

当我决定写这篇关于达利的文章时,我的内心中翻涌出一种不可名状的情感;我该用什么语言去开容这位超现实主义的画家呢?我该用什么方法去解释这位画家笔下每一幅艳丽而抽象的画呢?我没有任何言语可以去形容这位狂热的绘画教徒------萨尔瓦多•达利;一、 超现实主义二十世纪开始文学艺术中形成了所谓的“颓废派”艺术。而这种艺术之所以会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哲学的影响。二十世纪产生了很多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将哲学的世界观推向了另一种方向。在这里尼采起到巨大的影响。他的著作以及思想在19世纪未20世纪初便开始弥漫到社会学、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而尼采所持的哲学是据有悲观主义的,尤以那句:“上帝死了!”闻名;信仰主义破灭了。而人也将面对终有一死的结局,这种无可泯灭的悲剧色彩令人的思想了支离;尼采说:在理性主义者看来,为了解决人生的问题,就必须解决问题,即必须根据对世界的认识来确定人类的生存意义。但尼采否定这一说法,他认为问题应该倒过来,不解决人的存在意义就不能解决认识世界的问题因为他认为,哲学中的首要问题是关于人的问题。受到尼采的这种哲学理想影响,存在主义逐渐成形。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是:“存在先于本质”,本质即是指人性的普遍模式,而存在则是指人的个性存在。这个命题否认普遍人性模式的存在,否定环境条件对性格的。因此,在存在主义看来,生活处于无可把握的变动不居之中。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无不在随时随地的变化中;而人的精神在不断的变化中,昨日之日非我,今日之日非我,明日之日岂又于我?而这种精神的动摇产生了不可定性。在存在主义的思潮下产生了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后现代性是西方社会危机与审美危机的术语,作为表征危机的后现代性也被理解为一种启蒙危机。源于般的启蒙运动承乌托邦的来自幻自由于解放运动都成了历史的影像,而缺乏现实性和真实性。达利就是一个现实现主义的代表者之一,他受到弗洛依德的影响,从印象性派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种风格。二、萨尔瓦多•达利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1904-1989),1904年生于西班牙菲格拉斯。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1904年5月13日12时萨尔瓦多.达利出生于西班牙的一个小镇上,在他之前有一名九岁的哥哥,但因病而亡。这令父母更倍疼惜这名孩子。在《达利自传》中,他可以说是一个顽劣而充满各式各样奇思妙想的孩子。“我是一位天才吗? 六岁时,我想当厨师。七岁时,我想当拿破仑。从此,我的雄心壮志一直不停地增长,就像我对各种伟大事物的狂热迷恋一样。”“因为我是天才,我没有死亡的权利,我将永远不会离开人间。” 达利自传中他是一个性格古怪的孩子,性格孤僻、离群索居、思想上充满各式各样的奇思怪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着这个世界,并且鄙疑这个世界。他开始用一种开始用一种自称为“偏执狂临界状态”的方法,在自己的身上诱发幻觉境界。而哲学与弗洛依德的心理学则是培养达利这种天马行空思想的温床: “我不是阅读,而是贪婪地吞食我父亲图书室中的那些书。两年内,它们就被榨干了。伏尔泰的《哲学词典》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而《直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却让我觉得还不如我本人能写的东西。我偏爱阅读我毫不理解的康德的著作,这让我心中充满骄傲和满足。我喜欢迷失在他各种论证的迷宫中,这些论证就像天国的音乐在我耳边回荡。写出如同康德著作一样重要和无用的哲学的人,只能是位天使!我阅读不理解的东西的顽强精神,必定是受到强烈的精神饥渴的驱使。正如某些机体性缺钙会导致儿童刮墙上的石灰和石膏来吃一样,我的精神也同样需要这种绝对命令,我在一些年间一直反复思考这种绝对命令,可始终没能吞下它。然而,有一天,我终于吞下了它。门打开了,我明白了。我从康德走向令我激动的斯宾诺莎。此后,笛卡尔帮我建立了我后来那些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和逻辑学基础。先前我是为了笑而读哲学的,现在我却是以哭结束读哲学的。一本小说或一出戏无法办到的事,在我读懂一个奇妙的同一律定义的那一天发生了,我目前已经记不清当时是在读谁的著作。哪怕是在今天,在我对纯哲学几乎不再感兴趣时,一个思辨力的例子,不管它是属于谁的,仍然会使我双眼满含热泪。 ”(载自《达利自传》)而达利也一如儿童时代对自己说的那句“萨尔瓦多•达利!你现在到底明白了这一点如果你装成天才,你就变为了天才;”话一样,走向这条天才之路。他用自己的画笔以超现实主义的方法表达出来自己那些天马行空的思想,而他也做到了这一点,并终成为一代大家。

画前人语(三)·变态的ダリ,真实的达利

变态的ダリ,真实的达利第一次见到达利时,他还被称作ダリ。那是1990年的1月23日,酷爱艺术的表哥带我来到东京的一家什么美术馆,观看了纪念达利逝世一周年的画展。年幼无知的我,当时并不知道这个ダリ先生是位杰出的超现实主义大师,站在他的大幅照片前,我只觉得这个叔叔像好莱坞的大明星,油亮的头发,忧郁的眼睛,最惊艳的是那两撇胡子。可接下来的参观,让我的胃产生了翻江倒海的感觉——扭曲变形的世界和撕裂的人体,对一个不到4岁的小孩来说似乎太刺激了点。踟躇在那一幅幅经典的却令我作呕的作品前,我觉得整个世界突然变得面目可憎,那些嘈杂的色块对我露出了狰狞的笑。于是,畅快淋漓地,我嚎啕大哭。可怜的表哥惊惶地抱起我,飞奔出美术馆。直到如今,我也不太清楚,令人作呕的ダリ是否给我的性格带来了“负面”影响,但长大后的我,经常被别人形容为嗜好比较“变态”而“另类”的“怪人”。到初中的美术课上,那个美丽的美术老师再次为我们展示达利那幅《内战的预感》时,我的兴奋感代替了幼时的恐惧感,于是,我开始为这个超现实主义的达利而神魂颠倒。达利在自传中说,他在马德里美术学院学习时具有强烈的对抗倾向。他持续而又系统地唱反调,蓄意使自己的言行荒诞。绘画课要求对一尊圣母雕像写生时,达利精神再次亢奋起来,他受到愚弄他人的情绪支配,着手画出了一台天平。后来,教授前来检查作业,所有同学因达利的行为而陷入惶惶不安的沉默,而达利,却用稚嫩但大胆的声音对教授说道:“您可能同大家一样看到一位圣母,然而,我看到的却是一台天平。”这就是达利,他不禁使我想起读中学时的我,那是老师第一次要检查我对课文的背诵,我却宣称:“您可能希望我能一字不差地复述它,但我却更喜欢深刻地理解它,并用自己的语言诠释它。”在“变态”这方面,我和达利似乎有着共同的嗜好。无论服装、画风还是行为举止,“变态”的达利总是要追求惊世骇俗的表达效果。达利之种种,总是带有夸饰倾向,以至于在对待达利的自传时,很多读者认为,那不过是为说明自己是天才做出的文字辅助,戏剧化的杜撰色彩很强,姑妄听之,不必完全当真。其实自传本来就是不作数的,作者只是借这种文体,来增强话语的说服力。这时,除了文采上的征服,更重要的还是个人魅力的塑造,在似乎揭穿内幕似的坦诚态度里,作者当然会埋伏隐藏更深的用意……在自传里,人生诸种情节永远更靠近作者自己的愿望,而不是真相。摆脱对自传的迷信,有助于我们缓解遭遇现实时受到的伤害。所以圣母画成天平的这段文字,仅仅用来当作达利搞怪的一个佐证就足够了,不论是真的狂妄,还是虚构的景象,它体现的是达利在特立独行中的自鸣得意。当我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时,一个意念在我脑中突然一闪,关于达利的天平,我发现了隐含其中一个令人震动的暗喻。达利看到一台天平。天平,让人联想起公平、正义和对称的乳房……还有什么,比这更能精确地勾勒出圣母的容颜呢?这似乎超越众多塑像者的手工差异,呈现了圣母不可更改的本质。我想,这正是达利的迷人之处——他能用一丝不苟的现实笔法来描绘非现实,这就是关键所在。达利的作品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要,保守的家伙可接受他的传统绘画技巧,时尚人士可从中看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子,浪漫的人因欣赏到丰富奇特的想象而得到满足。在对文学的审读中,我们似乎惯于向报告文学、传记一类的作品索要“真实”,总是强调真实是其基础的艺术品格,正是与小说、戏剧的体载界限所在。但这种所谓的“真实”的权威性,却常常让我“满肚疑团”。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绝对地复现生活,写作就是在间断性的回忆中展开的,且不说回忆本身难证真伪,仅仅让写作成为对生活的修复和填补,就必然需要借助想象的虚构。甚至,记忆它本身就是一块被虫子啄了许多洞的木头,上面补了许多的腻子,涂了了很多遍油漆。日久天长的,究竟哪些是木头哪些是腻子哪些是油漆,我们自己都很难把它们分清了。即便我们怀有“赤裸示人”的一腔诚勇,我也怀疑这种“真实”的唯一性——是不是只有“公共的真实”,而不存在那些以隐身状态休眠的“个人真实”,就好像众人眼中的圣母、达利眼中的天平?假设面对一个女性,如何才能最准确地将她概括?以照相写实主义的素描,可以让我们一眼认出她的面孔;而一张生理挂图,却向我们批露了她秘而不宣的身体…… 如果能够完全杜绝浪漫主义的羞赧和限制,后者显然出自一种更深入的认识——它结束了花朵脆弱的发育期,直抵尖硬的暗核。众多享有天赋、向往革新的美院学生中,达利画下了惟一的秤……比起“真实的”它像“虚假的”,似乎是一个虚构的产物。但虚构是浓缩,转化为本质。 在现实主义难以前行之处,超现实主义代其飞跃而过。达利忽略了圣母的面部线条以及细腻的阴影变化,在他的绘画哲学里体现了暗示性形象。魔幻现实主义特有的扭曲和失真,其实是从另一角度和方向上对“真实”的复原——“真实”不是唯一、平扁的面,它应该有着无法一言以蔽之的立体结构。在匍匐大地的现实主义姿态之后,毛虫看到了阻断在前的河流,如何才能到达彼岸……如果它不破茧而出,展开魔幻的眼斑? 对天马星空或海市蜃楼的描绘有时就是我个人主义写作的趣向,这可不纯粹是沉溺于幻觉,它对我来说就是“真相”。即使,这“真相”来自达利那天平一般遥远的地方。


 达利自传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