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一无所恋

出版日期:2016-5-14
ISBN:9787531735717
作者:叶君
页数:496页

内容概要

叶君,湖北省浠水人,文学博士,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萧红文学奖得主,著有《从异乡到异乡──萧红传》、话剧《落红》,现居哈尔滨。

书籍目录

引子
旅馆
江风
草叶
车站
医院
尾声
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以史实为依据,辅以合理的文学想象,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萧红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叙述其从童年到成年,从哈尔滨流亡到香港的全部人生经历,详细展开她与汪恩甲、陆哲舜、萧军、端木蕻良等人的情感纠葛,以及与鲁迅、茅盾、聂绀弩等文化名人的交往,将萧红人生中存留的诸多迷案一一解开,还原一代才女的悲情一生。


 我本一无所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非常幸运能够读到叶君先生的这篇小说,拿到书后读了两次,收获颇丰.说来汗颜,本人之前对萧红的印象仅限制在文学史教材,传闻八卦方面,对其本人缺乏整体的了解.读了叶君先生的小说,让我认识到了一个相对真实,立体的萧红:既有任性倔强的一面,又有作为女人脆弱的一面.我时常想,这就是性格的原因吧,骨子里叛逆,不受家庭的束缚,所以注定走一条异于常人的道路.如果当初萧红听从家里的安排,事情的发展又会是怎样.首先,本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令人耳目一新."我"在小说中提到的祖父,翠姨,有二伯等等,都是之前在萧红作品里遇到过的,所以读起来特别的真切,颇有带入感.读小说,就像与萧红面对面,使我迅速接收到她不同时期的情感活动以及坎坷的个人遭遇.再者,作为一名男性,叶君先生用特有的细腻情感写出了萧红短暂而又传奇的一生,作者通过"我"的诉说,牵引出对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等男性的理解以及对生活的体验感受.与此同时,小说观点又尽量做到了客观公允.其次,小说中涉及的人物较多,处理不好就会使读者思想混乱,但阅读小说后,我们惊喜地发现作者为人物出场作了精心地铺垫,从而给读者争取了心理缓冲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搜集资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时间,地点的设置都有据可循,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如果作者没有足够耐心的话,是很难胜任这样繁琐的考据工作的.总体而言,小说语言直白细腻,行文自然,值得细细阅读.
  •     好处已被说尽,我只好大胆说些“不好处”。 之前从未读过这种学者写的第一人称“传记小说”,无从比较,不过以常理论,大概学者作文还是同作家有异。 1长于搜集,短于材料剪裁; 写这样一部作品需要积累的材料数量一定是海量,客观如地理风貌、服饰特色、饮食习惯、物价,主观如人物的家庭情况、交际情况、语言风貌,考证研究一定艰难而繁复,作者不愧是萧红研究专家,整部作品材料丰富而详实,有些地方可谓细致到令人赞叹。 于此同时,因为掌握着自己钟爱的宝贵材料,便很可能舍不得裁剪,如此呈现出的作品风貌也有芜杂之感,以至于各种来去的人物、事件太多,而令人印象深刻的过少。本书中的多数事件大概可以概括为“社交”,某某去了二萧处,二萧同某某一起吃饭,某某同萧红散步,某某给萧红写信……未免有些单调。 2长于叙事,短于塑造人物; 想起萧红,我们先想到《呼兰河传》《生死场》“左翼”“萧军”,而作者则很可能只是想到了这个人,是一个丰富而鲜活的人。作者一定是对萧红有着非比寻常的熟悉与热爱,所以跳出了一般人将萧首先当做一个“作家”的认知范围,首先将她塑造成了一个女人,文笔细腻而自然,尤其是几次发现萧军移情时的嫉妒与隐忍,笔触真切,令人赞叹。然正如我们观山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身在山中却只是满眼山石、野花、溪流,作者对萧红的细节过于熟悉过于了解了,整体人物就有些散。 一本书近500页,除二萧、鲁迅三人,其他人似乎都是“扁平人物”,有点“用过就丢”的意思。读完此书,重新翻开现代文学史,看二萧二人的介绍觉得很熟悉,那些列在“东北作家群”五个字之后的从未在脑海中留下过任何印象的“舒群”“罗烽”“白朗”等名字突然有了意义,但非要说出这些人的作品、性格,又实在说不出。唯一一个有趣的汪恩甲,却注定是个不正面的路人甲,很快就消失在了本书茫茫的配角之海,真是可惜。 最后,若多些这种优秀作品,文学院的学生啃课本的时候也可以多有些趣味。近两个月来第一次这么完整地读完一本现代作品,真是不错。 PS:表示一下对两小时读完25万字并写出书评《借我最初与最终的不敢》的吴女士的敬佩之情,是我不才,本书断续读了两天,感觉再也不敢混豆瓣了。
  •     带不走的,丢不掉的,让大雨侵蚀吧;让他推向我在边界,奋不顾身挣扎。书名 “我本一无所恋 ”但显然作者笔下的萧红正如他在整本书的开头所说的那样,我本一无所恋,但又觉得到处皆有所恋。书中的萧红也并非我们所曾经认识的市井百姓口中绯闻缠身的萧红、并非语文、文学史课本中的萧红、并非电影中那个一生似乎只流离在情感之中的萧红;这是一个和千千万万个我们一样,有自己的想法、有勇气又懦弱、有爱情有仇恨、有豁达有自私的萧红。“我本一无所恋”中的萧红,我更愿意称她为遒莹,正如那个她狠狠爱过的三郎、她所爱戴的鲁迅先生、她日日夜夜牵挂在心头的祖父、那个鼓励她读书的陆哲舜、那些她周遭的人人一遍遍唤她的名字一般。这是她自己的故事,打开书,你仿佛就能听见那时候的遒莹,在一个略冷的却还没有冷透的冬日下午,靠在暖气片上,手里拿着一只略有些斑驳的钢瓷杯,缓缓和你讲她的故事,语调平缓,偶尔因为痛苦或是怀念停顿,偶尔湿了眼眶,冬日哈尔滨的阳光打在她的脸颊上,能看见上面细细的绒毛。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处,一处是遒莹刚刚脱离家庭求学的时候,“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的暗夜的到来”,太过喜欢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了,而这也是为何在我看来就算在今日也算是生陷人生的极困窘的地步的遒莹从未放弃自己的求学信念的一束光。书中的描写也是极为细腻的,仿佛随着那轰轰的火车声,我也随着遒莹颠沛往来,看着她怎样一次次接受打击,一次次扛下来,奋不顾身地挣扎着;另一处让我动容的,就是遒莹与萧军的爱,“我摇摇头,靠在他胸前:“三郎,我会拖累你。可我又太想痛痛快快地爱一回。不尽兴的爱不如没有。但我知道,我的宿命只能跟那些我不爱的东西周旋。”那是怎么样清醒而又勇敢的女性啊!一个为爱而活的女人,身上总有着一种天真与不世俗的气息,当遒莹靠在她的三郎的身上说出这些时,我能感受到的是一种极为纯净、无私的爱意,一种苦难中的浪漫。说来也惭愧,“我本一无所恋”是我读过比较厚的书了,但是读起来并不费力,情感时常会随着遒莹的经历一次次波动,很多长辈甚至同辈无法理解萧红,特别是女性。读书的时候,我是完全能明白她的,我并不是要一味地颂扬她,她也有她的无知和软弱,但更多的时候,她是那么的勇敢、灵气、为了爱不顾一切正如我题目中说的那样,因为渴望太阳,所以看日出复活,狂奔着飞翔!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希望这个命途多舛的女人 能够被更多人真正所知
  •     关于萧红的作品读过不少,这本书的叙述很多地方改变了原来对萧红的一些认知,用小说的方式表现这位女作家的一生似乎也是最尽致的。仿佛在听她本人娓娓诉说,这种感觉很微妙。
  •     第一人称的视角,读来格外亲近动人,也是一个相当具有挑战的选择。了解并理解萧红一生,读两本书足矣:《从异乡到异乡——萧红传》《我本一无所恋》。这部小说最别致之处在于,在客观与有温度之间找到了一个自然的平衡点,没有对萧红极深的研究功夫作底子,这点恐怕很难达到。
  •     内容精彩,装帧设计很美,值得购买
  •     “天蒙蒙亮,我发现自己露天躺在一张小床上,四周都是病人。护士还有做义工的女学生在病床间忙碌。我好像又看见了那个港大高个女生。 我想起哈尔滨那个送人的孩子。 我想死后暂时埋在一个面朝大海的地方,日后迁至鲁迅先生墓旁。 我想告诉端木这些,却完全没有力气开口。 我感到极其难受。我在挣扎。端木俯身把耳朵贴近我的嘴边。 我重复着:“孩子、鲁迅、大海…… 我穿着那件亲手做的旗袍,拎着手提箱,站在呼兰河边。 月已落,一盏河灯,远远朝我漂来,停在我的脚边……” 被催泪了。心里被涨满,既满足又伤感,或许这就是百感交集的旅程吧。
  •     从头读到尾,简直停不下来。第一次看到以“我”的视角写萧红的作品。比电影好看,耐人寻味。
  •     传记小说写的精彩不容易,用这样的叙述角度更是大胆的开创,把许多作家回避的变成自己的特色,还是很不错的。希望作家越写越成熟,有更好的作品。这年头烂书泛滥,有个可读的书真不容易
  •     书不薄,但因为内容精彩,排版的视觉感舒服,所以读起来毫不费力,比较享受。第一人称的视角,和第三人称叙述给人的感觉确实不同。作为小说来讲,第一人称确实是费力但讨好的天然小说视角。
  •     非常棒的第一人称小说,是作者经过十年的研究之后铸就的细节真实、情感流畅的关于萧红传奇一生的小说。可能是太了解萧红,她的人,她的文字,她的感情,她的坚强和脆弱,她的文学才华和人性弱点,作者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吧
  •     读完使人想起"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     最近在图书馆看到,看了一些,想继续看下去描写细腻.去年十一月份看到这本书。后来借来看,已经看了一大半了。男性作家写的能这样细腻,很不错了。17.4.6 看完了,也写了一点点感想……诶,萧红,成为我喜欢疼惜的一位女性
  •     叶君老师最新传记小说,十年心血,值得一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