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记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
ISBN:9787549535620
作者:(日)松本清张
页数:232页

内容概要

松本清张(Matsumoto Seicho)
1909年生于北九州市小仓北区。因家境贫寒,十四岁即自谋生计,当过街头小贩和学徒。经历过印刷工人等各式行业后,任职于《朝日新闻》九州分社。1943年应征入伍,被派往朝鲜当卫生兵,战后遣返回国,到报社复职。1950年以《西乡纸 币》获得《朝日周刊》“百万人的小说”征文比赛第三名,并获选为直木奖候补作品。1953年以《某<小仓日记>传》摘下芥川奖桂冠,跃登文坛,开启了专业作家的生涯。1957年2月起于月刊上连载《点与线》,引起巨大反响,开创了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先河。1992年去世,享年八十二岁。松本清张终其一生,以惊人的专注力创作。著作涵盖了推理小说、评传、纪实文学、古代史、现代史等。堪称昭和时代最后一位文学巨擘。
邱振瑞 1961年生,台湾嘉义县人,曾任前卫出版社总编辑,现专职译述,闲暇之余写小说与书评。译有大江健三郎《死者的傲气》、《黑暗之家》、《夜光虫》、《红色城堡》、《流转之海》、《地上之星》、《血脉之火》、《天河夜曲》;山崎丰子《女系家族》、《女人的勋章》;松本清张《点与线》、《黑革记事本》、《砂之器》等。

书籍目录

父亲的故乡
苍白的童年时代
难忘的气味
路上
学徒时代
彷徨
沉重的铅字
山路
纸尘
朝鲜忆往
终战前后
喜鹊
篝火与山中小镇
铁丝与竹子
泥沙
绘图颜料
后记

作者简介

昭和最后的文学巨擘映画式自述
他的命运在四十一岁那年转折
四十一岁前,他仅是社会上卑微的底层之人
四十五岁后,他是日本乃至世界文坛的传奇
这里记载的是他前半生的绝望和痛苦,也是底层人们的绝望和痛苦


 半生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 文章簡單易讀.- 談到戰前日本的底層生活, 增進了對當時日本的認識.- 關於與父母的關係, 職場的苦悶, 人事鬥爭, 上下級的關係等還是十分有意思的分享;- 有兩篇文章談到松本清張在朝鮮當兵的經歷; 沒有小津那麼'戲劇性', 但平凡中仍能見到那時代的烙印.- 後來在公共圖書館中見到有台灣版本....... 估計內地版本不需要有所修改吧? 不知道.- 引起了我日後再找一些松本清張的小說來看...... 他的<日本之黑霧>我是很喜歡的. 從這篇文字中可見他對社會不公, 美軍, 左翼思潮是很有想法的, 對日本的歷史文化也十分熟悉. 希望有機會多拜讀他的作品.
  •                最戏剧性的前后半生转折           ——读松本清张《半生记》               杨 照2008年年初,日本北陆之旅的第三天,我到了有“小京都”之称的金泽。从火车站出来,拉着行李走向近江町市场,寻找预订的、超过三百年历史的老旅馆。冬天的冷风迎面吹来,风中夹含着浓浓的潮味,天气预报说金泽高山一带可能降雪,走着走着,突然有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在我身体里骚动,我不可能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我应该来过。那种感觉很奇怪,周遭的道路和建筑物没有一点眼熟的,近江町、兼六园、武家长屋等名胜到底在哪个方位我也全无概念,然而却固执地觉得自己来过。没有一点线索、没有一点证据提示我曾经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过这个地方,却清楚明白自己对金泽绝不陌生。一直到在旅馆里放了行李,走出门,干干净净的街道对面一栋线条死板的房舍,墙上挂着全无特色的某某会社金泽分社的方形小招牌,我才恍然大悟想起:啊,金泽是松本清张成名作《零的焦点》的情节背景,一个叫祯子的女子才刚在东京结婚,新婚丈夫就在金泽失踪了,祯子必须远赴荒凉灰晦的北陆去寻找她还来不及深入认识的丈夫。是了,松本清张的作品早已带我来过金泽,我感觉到再熟悉不过的,不是任何金泽的景点,而是松本清张笔下的北陆阴郁气氛,跨越了超过二十年的时间,让我一下火车就与金泽如此贴近。回台北后,我努力翻找出旧书,版权页写的日期是,民国六十六年四月二十日,算算,第一次读《零的焦点》,是快三十年前的事了。三十年前阅读留下的异国异地印象,竟然会在三十年后继续主宰影响我感受、理解金泽,多么神奇!那当年盗版的中译本封面折页上,写了这样的字句介绍松本清张:“其思想之缜密,文字之优美,推理之无懈可击,使他在文坛上成为一棵常青树;并且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他在日本个人所得占第一位保持数年之久,每年光靠版税收入约新台币七千万元。”真是能引人注目的介绍,想想,三十年前的新台币七千万,多大的一笔钱!我们开始认识松本清张,他就已经是日本巨富,也是日本甚至世界文坛的奇迹。他每天不休息不放假地埋首写稿,平均日产量九千字,写出来的文稿都还供不应求,不足以应付报章杂志的连载要求,而且连载过的小说印刷出版,都还能源源不断有读者购买。日本电视台也视改编松本清张小说为简单的收视保证原则。这样的松本清张让人羡慕,更让人惊讶。不过传奇性的成就,都只是松本清张的后半生主题。松本清张在写作、出版的领域中,超级晚熟,一直到四十五岁左右,才在文坛崭露头角,才开始了他炙手可热的小说生涯。传奇性的后半生难免惹人提问,那他的前半生呢?从出生到四十五岁之间,松本清张都在干嘛?相关的下一个必然好奇问题:他的前半生有些什么际遇与经验,准备、促成了他后半生巨大收获呢?更世俗一点地问:到底要具备怎样的生命条件,才能打造出另一个、下一个松本清张呢?松本清张不爱谈自己的过往私事,他甚至表明讨厌明治、大正时期的“私小说”传统。除了最早的《<某小仓日记>传》之外,他也尽量避免在作品中放人自传性题材。片片段段地,读者知道松本清张前半生寒微,蜗居在九州的小城市里,服务于报社的地方分社,一直没有机会往大城、总社发展,这样郁郁地度过了前半生。虽然有这些片段传闻做基础,当松本清张终于答应写出《半生记》,记录他四十五岁到东京前的人生阅历,读这本书的人,还是不能不感到惊讶与意外。松本清张的前半生,甚至不是“微寒”两个字能够形容的。而且他的前半生,几乎找不到什么可以和他后半生文学能量相联结的养成渊源!他在报社服务,干的不是大家想当然耳,与写作有关的记者、编辑工作,而是长期待在广告部。就连在广告部他都不是跑外勤去拉广告,因而可以接触社会形形色色,来累积他后来社会推理的观察描写素材,他是广告部里负责画地方小广告的不起眼小美工。他跟出版发生关系,是以印刷厂学徒、工匠的身份,钻研印刷制版的蚀刻苦功。即使是那么边缘、卑微的工作,松本清张都还维持得战战兢兢,随时可能被剥夺了赖以维生的基本收入。他前半生与后半生形成的对比对照,比大家原本的想象还要戏剧化一百倍一千倍。后半生名利双收,而且透过畅销小说的流传,在社会正义观念上给日本社会极大影响,这样的松本清张其前半生竟然不管从任何角度看、用任何标准衡量,都是个无法稳固定着于社会上的“多余之人”。那么,除了命运、偶然因素之外,前半生的“多余之人”要如何联系上后半生那个既风光又重要的时代人物呢?生活褴褛近乎朝不保夕的前半生,怎么能转化出纵横文坛所向披靡的后半生呢?松本清张自己的《半生记》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不过我们却可以从书中截然而明确的时间段落,寻找出端倪。松本清张前后半生的转折,发生在“战后”,或者说发生在他对于“战后”的观察与体会。后半生的成就证明了松本清张巨大的天分与生命能量,可是在原本的社会组织中,他的天分与能量却得不到发挥燃烧的机会。因为日本有着极为严谨严格的社会分类价值,即使经过了明治维新与表面的民主改革,都无法动摇,反而因为形式的民主与自由,让软性、潜在的封闭区隔,更难被打破。松本清张不折不扣是这种严密结构下的牺牲者。而将他从严密结构中解放出来,终于可以散发光与热的,是“战后”的特殊时机。战争造成巨大压力与破坏,不过战争中国家主义意识和高度动员需求,使得社会监管非但没有放松,反而更加紧密。真正冲击着社会偏见的,是战败的大挫折、美军占领带来的强势异质成分,这才使得日本社会的历史性层级偏见暂时瓦解。那个荒乱处境,给予既有权势者致命打击,也打开了难得机会给本来的弱势底层人物。松本清张从搭着火车转运贩售扫帚,尝到了“战后”的机会滋味。突然之间,每个人从固着的身份与居住地游离出来,可以去做别的事,甚至可以去当不一样的人。松本清张把握了机会,从小仓的低层广告美工,迁到东京奋力化身成为职业作家。没有人比松本清张更明白“战后”的机会,也就没有人对于“战后”结束,“五五政体”形成,日本社会重拾秩序的变化,观察体会得比松本清张更敏锐、更深刻。松本清张早期作品,从《零的焦点》、《点与线》到《砂之器》,几乎都处理同样的主题。一个人如何努力地想要维持自己在“战后”混乱中得到的新身份新机会,他们不惜犯罪杀人都要保守秘密,不愿回到从前贫困低贱的命运里。这种有血有泪的犯罪动机,震撼了日本读者。有人在这些角色身上读到自己的“战后”变动,更多人则借此领略到了自己所处社会的严格无情,也分享了那些罪犯悲剧性的追求,追求超越着身份的难得自由。靠着战前战后的亲身具体经验,松本清张才有办法把这些人物与故事,写得有血有泪。他不只了解他们,他就是他们之中的一员,在“战后”改变了命运脱离贫贱微寒的人。松本清张是幸运的,他一路走上了和前半生截然相反的后半生,没有人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逼他回到前半生的处境里去。他清楚明白自己的幸运,他清楚明白有些人不像他那么幸运,他也就清楚明白这些人的绝望与痛苦。他将这些人的绝望、痛苦写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不忍心读,却又忍不住要读。看似意外,和后半生格格不入的前半生回忆,其实正藏着松本清张作品迷人感人力量的深刻源头啊!             杨照,《新新闻》周报总主笔,作家、评论家
  •     并没有看过他的任意一部长篇小说只看过变成电视剧的若干剧和sp响当当的原著确实是品质保障对于松本君本人,实在不了解读完半生记,终于明白大师的前半生真算不上轻松苦哈哈的印象最深的侧影是在没人买烤年糕的时候他坐在橘子箱上还有就是他的包里放着扫帚乘着火车从九州到本州到处兜售嗨,难怪大师很痴迷时刻表呢配合半生记,读了一些短篇如果对人物传记没耐心可以直接看《骨灰坛的风景》这篇应该算是大师的私小说更加简练,也很动人撇开什么技巧或许就是喜欢大师的贫民气息吧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四十五岁之前都很惨。之前如何保持自己精神之不坠,之后怎么走上不惨的道路,这段最让人好奇,但作者根本不写了。
  •     颇为感慨,艰难维生,不忘积极向上之本心,在战前战后不断向上,寻找机会出世。而对考古学的兴趣,冥冥中让他踏上了文学之路。
  •     朴实而感人的作品,读到有些地方真是让人忍不住想留下泪来。从童年一直写到中年,在父亲过世处戛然而止,完全没有提成为作家后的部分。不过这也正契合了标题的“半生”,大概松本老师的意思是,我成为作家不是靠我这十年写作的努力,而是我前半生四十年的积淀吧。连这一点都领悟不到,只想看作家发迹过程的人,不仅仅是一个没有礼貌的读者,作为作者估计也不会有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吧。
  •     好感动啊啊啊松本爷爷!
  •     逆转人生之就是不告诉你们谁我の私人成功暗器
  •     朴素的一个半生回忆
  •     人生窘困苦痛如斯,挣脱底层,成为人的权利。
  •     松本清张是我第二喜欢的日本作家。
  •     回想看过的为数不多的几部松本清张小说,原来每一个故事中都有与作者真实经历直接对应的部分。“文章憎命达”、“不能(有意地)把自己的人生活成素材”都是真的。不管怎么样,继续活着吧——抱着这样的想法,意志自然会渐渐坚强起来。
  •     原来大师的前半生过的是这样的生活,辍学,拼命学手艺、找工作、接单子,战后拼命卖粗劣的手工扫帚,为铁丝、交货发愁。这样的人,如果不是日后的心血来潮,文学不过只是年轻时的一场梦。他徘徊在爱伦坡厄舍府的倒塌里,而我徘徊在松本清张在某小仓日记传的那个雪夜里。
  •     在精典站着翻完的 关于星座的有一段描写很戳人
  •     对于清张先生的喜爱从麻麻那直接继承~先生的小说读了不下十本,不曾想能读到先生的“私小说”。还是那样流畅简单的行文,一气呵成的读下来。才晓得先生四十岁以前的生涯是这般凄苦。也才确信,生命的质量不以时长来度量。
  •     松本清张的传记,前言是台湾人写的。
  •     多么逆转的人生啊
  •     大约是由于生活贫苦出道又晚,大神才不屑于与风流文人为伍,也认定自己不适合写“私小说”这种剖析自我的作品。
  •     20160829读完。祖母那段让我很感动,作者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似乎很温和,作者的生活积极和混日子没有鸡血,真实吧。值得再次翻翻的书。
  •     为什么有种奇妙的共鸣……
  •     难以忘怀的清苦岁月早就的清张大师。虽然貌似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但是苦难的时代苦难的岁月没有人愿意去过啊。 前半辈子受尽了苦头,冷眼和歧视。后半辈子荣誉加身,无愧于小说大师的称誉。 看了以后,更加钦佩和敬重松本清张。
  •     看了他,才知道自己真还得算上道儿的 = =
  •     家庭条件不好注定半生凄惨,做媒体收入连养家糊口都难,行伍生涯竟也有人性自由之感,做生意靠头脑靠人脉偶尔能赚,写小说华丽变身文学巨擘纯属偶然,你们这些不知民间疾苦的作家贵公子我才懒得跟你们玩。
  •     惨不忍读的翻译
  •     74
  •     真诚、质朴。
  •     读了清张先生一些著作,很是喜欢和钦佩,这种极为朴实的描写手法让我欢喜不已,《半生记》让我看到一个清瘦的长者伏在桌前,给我讲他前半生的生活,我们之间没有言语交流,他在写,我在读。
  •     笔锋朴素,笔墨都用在介绍如何为生计挣扎上,不过从其经历来看,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好写,对于想了解松本清张其人的读者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     内地版补读。
  •     文字很朴质,有那个时代的烙印
  •     悲惨的前半生,跟后半生好像一点也不搭边嘛= =
  •     读完这本书时,正听着冬野的歌。泪如雨下。
  •     比照清张先生的经历,我有何理由不去努力呢?
  •     感动,偏爱日本人写的回忆录。
  •     读来酣畅。很难让人想象一个巨擘的前半生竟是如此艰难。
  •     轻描淡写的负能量,却不知为何能给我力量。
  •     前半生越是平庸,后半生越是神奇。除了爱看书,好思考外,四十岁之前甚少动笔的松本清张靠着一篇西乡纸币声名鹊起,某小仓日记传令其声名大噪。这本书中没有明说成功秘笈,但不爱写私小说的老师还是将生平阅历带入到后期的创作中。
  •     小说写得非常好,自传写得非常差,谦卑的情绪太感人了。
  •     日本人似乎一苦就苦得了无生趣
  •     娓娓道来的底层生活困境
  •     2016最后一读,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
  •     看“松本清张杰作选.3”《革命者》中的《骨灰坛的风景》时,深觉其中颇有身世意味,极辛酸。当时想,这一定是松本桑自己的故事。对照《半生记》,果然如此。十分震惊,原来松本清张四十一岁才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而前半生之“惨白黯淡”,更是难以尽书,也难以想像。杨照的推荐序以“最戏剧性的前后半生转折”为题,可谓毫不夸张。
  •     生而为人。
  •     传奇人生,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     半生蹉跎。半生成就。传奇。
  •     三天读完很顺手不错哟!但并没有觉得很好看,只当是杀时间吧,对妻儿的笔墨异常少,不知道为什么
  •     玩票的。
  •     太喜欢了。松本会不知道大伙儿眼巴巴就等着看他怎么从低估崛起开始写作然后成名的吗?身边不会有人提醒吗?不相信没有。卖完扫帚以后回到报社,就直达最后一篇了,寥寥几笔提起得了三等奖,然后得了芥川龙之介奖,也不写得了奖之后的生活变化;二十世纪人类经历的最大变化在在韩国小村落里当医务兵的松本笔下就是想读书的愿望、和学生兵的谈话、对摆脱家庭的向往。like father like son,松本这样厌倦家庭的人想来也不会跟妻子感情有多好吧。
  •     《朝鲜忆往》:离别时父母亲的眼泪,同行对前线的敏感,奔跑的妻子,渴望逃离的心,不懂等级而被打。一切的伤都因家人的生活而坚强。然而生命里不能放下的是阅读,不读书不能活
  •     天皇玉音果然是没人听得懂啊。
  •     不是每个历经苦难的人最终都有一颗博大的心怀。
  •     现实派推理小说家惨淡的前半生 看其文 觉此人甚怪 总觉别人瞧不起自己 可能战时的日本真如作者所言 等级分明 此传记更怪 看到乘兴处 竟完噜 只留给我们这惨淡的半生记
  •     感兴趣的是自卑感和心理分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