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建筑师的家

出版日期:2016-3-1
ISBN:9787544281140
作者:[日] 中村好文
页数:252页

内容概要

中村好文,日本作家、建筑家。1948年生于千叶县,1972年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建筑系,曾任职于吉村顺三设计事务所。1981年自己开设事务所 “Lemming House”。“lemming”是栖息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一种老鼠,喜欢长途迁徙,被称为“旅鼠”。取这个名字既是因为作者属鼠,也是因为他喜欢四处漫游。
主要建筑作品有三谷先生的家、伊丹十三纪念馆等。1987 年以“三谷先生的家”获吉冈奖。1993 年以“一系列住宅作品”获吉田五十八奖特别奖。主要随笔著作有《走进建筑师的家》《住宅巡礼》《意中的建筑》《小屋生活》等。

书籍目录

前 言
有中心的家 阿部勤
冈山之家 神家昭雄
层叠之家 大谷弘明
VEEN 吉良森子
ZIG HOUSE / ZAG HOUSE 古谷诚章
札幌之家 上远野彻
Dog House 木下道郎
GAZEBO 山本理显
府中的住宅 佐藤重德
阳明山之家 陈瑞宪
我们的家 林昌二•林雅子
森林中的独栋住宅 织田宪嗣
能代的住宅 纳谷学•纳谷新
TANAKA RESIDENCE 田中玄
CASA-K 小林武
Foo 松野勉•相泽久美
筑波之家Ⅰ 小玉祐一郎
尼尔斯的船屋 尼尔斯•耶佩•汉森
而邸 泉幸甫
诺维拉腊之家 渡边泰男
N House 永山盛孝
分居 木下庸子
寻常人家 赤坂真一郎
House SA 坂本一成
后记

作者简介

《走进建筑师的家》是作家兼建筑家中村好文的随笔集。中村好文曾获多项建筑大奖,并为村上春树设计住宅。
住宅是生活的容器。居住在其中的人,能不能不造作、不畏缩、不顾虑、不忍耐,自然而然、畅畅快快地生活,是最需要关注的地方。
我们跟随中村好文走进24位顶级建筑师之家,如陈瑞宪的阳明山之家、尼尔斯的船屋、织田宪嗣的森林之家、木下道郎的狗狗之家、山本理显的“观景台”……把他们如雷贯耳的名气放到一边,观察建筑师在家里如何放松自我,与家人生活在其中。
建筑师自己的住宅多是杰作,因为可以不用在乎客户的脸色,随心所欲地自由发挥。中村好文也绝非冷静古板的观察者,他风趣诙谐,乐享人生,一边品尝着红酒和比萨,一边写下这些建筑家的住宅最巧妙的设计、最温馨的细节,并和建筑家们畅所欲言,探讨他们的建筑哲学、生活美学。
这样的家,不是精美的展示品,而是人生最温暖的港湾。我们即使只是看一看,也会舒心一整天。


 走进建筑师的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一艘报废的渡船会面临怎样的宿命?通常是低价拍卖,拆除船体,变卖废铁。2001年,哥本哈根的建筑师尼尔斯• 耶佩• 汉森,买下一艘1954年建造的、曾往返于丹麦斯文堡与温纳比间的渡船。这艘渡船叫Frits Juel,曾经披风沐雨,在丹麦的茫茫海洋上航行了漫长的半个世纪。老化退役后,因为遇到尼尔斯• 耶佩• 汉森,有幸免于解体的命运,在他的精巧设计下,成为一栋世界上最美的船屋。尼尔斯• 耶佩• 汉森是丹麦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拥有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因为工作原因,他经常乘坐渡轮,往返于丹麦各个港口。“只要稍稍改造一下甲板,就能改建出一栋很好的住宅。”每当乘坐渡轮时,这个念头就在他的脑海中徘徊。2001年,一个意外的机会,他得知Frits Juel这艘渡船即将报废。巧合的是,这艘船建造于1954年,刚好和他同龄。Frits Juel宽敞的甲板可容纳三辆小轿车并排停放。“若是使用得当,就能改造成一个舒适的室内空间。”尼尔斯当场决定买下这艘和他同龄、即将报废的渡轮,把它改造成自己的住宅兼设计工作室。还在服役的Frits Juel此时的工作地点距离哥本哈根500公里,正式结束作为渡轮的使命后,它花了20多个小时长途跋涉来到哥本哈根,那是它最后一次出海。停靠在新港对岸,改造工作正式展开了。尽管设计了很多方案,但尼尔斯决定尽一切可能保留它本来的样子。只在船体上砌起两面从外面看不易觉察的铅色墙壁。而这两面镀铝锌钢板墙,是从安藤忠雄的淡路岛水御堂得到的灵感。渡轮时代的驾驶室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甲板上有座倒U 字形的钢筋拱架,驾驶室就建在拱架上面。驾驶室的视野非常好,身在其中,有种类似阁楼的畅快。《走进建筑师的家》作者中村好文(右)和尼尔斯(左)在畅谈这座船屋的改建过程。坐在四叠半的驾驶室里,即使有艘小船驶过,船屋也会随着波浪缓缓摇晃。“在船屋上比在陆地上更能切身感受到季节变迁和天气变化”,这是尼尔斯选择船屋生活的理由之一。驾驶室四周是一圈水平的长窗户。为了俯瞰海面,前后的窗户角度前倾。驾驶员要站着驾驶,所以窗户位置较高。在和窗台差不多高的位置,建有一个折叠式的吧台。吧台上放着葡萄酒和葡萄酒杯,真的有种酒吧的氛围。原来的船舱被改造成整洁开放的厨房,甲板和船舱间本来隔着一层铁板墙,这块墙已被拆掉,空间与起居室、餐厅一侧连为一体。室内中央做了挑高处理,新建了通往工作室的楼梯。这一挑高空间本来是为了把发动机等机械拆卸搬走而开的“洞”。钢筋架设的楼梯一看就是用于船舶中的设计,妙趣无穷。从餐厅越过起居室望向远处的书房角落。左右的小房间是渡轮时代的客舱。新架设的屋顶吊在支撑驾驶室的钢架拱顶下。两排长长的天窗点缀在屋顶两侧。餐厅的椅子是阿纳• 雅各布森的设计,起居室的沙发是勒• 柯布西耶的作品;墙边摆着密斯•凡• 德罗的悬臂椅,办公桌配的是查尔斯• 伊姆斯的椅子,还有里特维尔德的红蓝椅,简直是家具名作展示厅。走下舷梯状的楼梯,就是尼尔斯的工作室。这里是船舱,没有窗户,只有自然光从楼梯处照下来,所以有些类似地下室。浮在海上的船却有“地下”的感觉,听起来有点怪异,但这里的天花板的确也是伸手可及的高度,更让人感觉仿佛身处地下。工作室里摆放着制图板和电脑桌、放产品册和样品的架子、未完工的模型……只有室内还残存着一丝渡轮时代的机油味,向人们诉说这里曾是机房。忙完一天的工作,尼尔斯会和员工来到甲板上,架起烤架,来一场BBQ。迎着海风在船上享受午餐,别有一番风味。如今,这艘本该寿终正寝的渡船,船体未经任何加工,完全保留着当年的外观,却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成为一座被世界各地的建筑师顶礼膜拜的建筑,静静停靠在新港海岸。迎风飘扬的丹麦国旗欢迎着每一个访客。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村上春树的私宅设计师中村好文走访至此,与尼尔斯深入交谈,写下了《尼尔斯的船屋》一文,并将其收入在《走进建筑师的家》一书中。
  •     任何认真生活的人,都是要对自己的生活有所盘算的。而作为生活里最重要的空间,“家”的样子,恐怕是人们在规划自己生活时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何让一个空间的环境变得舒适融洽,体现个人意趣的同时又不失简洁与实用,恐怕没有人比建筑师更懂其中的奥秘。于是开门迎客——让旁人参观自己的家,大概就已经是一个建筑师最隆重的“好客之礼”。因为那里,大概是他全部梦想“悄悄实现”的私密所在。中村好文的这本《走进建筑师的家》是他走访了24位建筑师的家后完成的一本“探访实录”。中村好文自己就是位很出色的建筑设计师,著名的伊丹十三纪念馆便出自他的手笔。但比起建筑本身,中村先生的另一大爱好是旅行——或者叫“漫游”也许更为贴切。他给自己的建筑设计工作室取名为“旅鼠之屋”(Lemming House)便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四处漫游,汲取灵感是他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他也因此写了不少有趣的书,像《住宅巡礼》、《意中的建筑》系列都是他对自己漫游的记录——《走进建筑师的家》同样如此。惯于漫游,自然中村好文也很懂得“观看之道”。出于职业习惯,在《走进建筑师的家》里,我们可以看到很专业的设计草图,配有很相近的详解——但这本作品绝非仅仅是一本“建筑说明书”。任何人理想的“家”都不可能仿制而来,建筑的核心绝非样式,而是灵魂——是设计者的灵魂,更是建筑自己的灵魂。中村好文的独到之处,便在于他可以敏锐地捕捉到灵魂所在。譬如本书“漫游”的第一站,在阿部勤先生的家里,中村好文便指出“世上确实有所谓的‘男人之家’”、“阿部先生就像《一千零一夜》中的国王一般,稳居全家的中心,让喜爱的事物侍奉在周围”、“整个家有种后宫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师也是种可以无中生有的职业。他与空间本身,似乎存有某种若即若离的“训教与服从”。设计者要把自己心里的感觉,想要的一切,通过隔离、布置、沟通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实现。他要让空间彰显自己的“好客之道”——在特定的空间,人自己其实永远都是那个挑剔的客人。但是切记,这里的挑剔正当而合理,毕竟这是你自己的家,是你唯一可以随心所欲的空间。可另一方面,设计者同样也需要依势而为。书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在对佐藤重德先生的“府中的住宅”进行寻访时作者记录的一件轶事:原本佐藤先生的住宅,已经在他购得一块自己心仪已久的地皮之后破土动工。但在建筑过程中,佐藤先生却发现周遭的环境并没有被充分利用。佐藤先生决定重新操刀设计——承受着经济损失与来自妻子的“压力”。但这或许便是一个建筑者理所应当的偏执:对于环境,一定要友好,充分利用。任性,但要友好,或许是人操刀设计自己所在的空间时需要遵循的信条,恐怕也是人与这个世界相处时的重要原则。毕竟我们都知道,“忤逆”自己的意愿会令人不愉快,但任何的过犹不及,都抵不过一瞬间的恰到好处。
  •     文/ 海蓝蒲雨我一直在不断描绘我的梦想之家,建立在充实飘渺的思想中。一间阳光充裕视野开阔的房间里,层层叠叠若干个书架,里面塞满了如图书馆般浩浩荡荡的书籍,随手抽出一本,惬意地躺在沙发上,打开一扇窗,轻柔的微风拂面而来。翻着一页一页的书页,沉浸在美妙的书海里。相隔一栋墙的衣帽间,两边的衣柜里放置着各种美丽的衣服,将一周内的衣服搭配好,曼妙的身影投射在镜子上。走出房间,来到半透明式的阳台上,充足的阳光照耀在绿意充盈的植物和花朵上,整个空气都带着淡淡的香甜。在小巧的茶几上,喝着一口花茶,享受片刻的发呆。我有时候也会模仿建筑师,在一片空白的纸上,涂鸦出横横竖竖的线条,打造属于自己的梦想之家——一间如图书馆浩瀚的书房,一间美丽的衣帽间,一个充满植物气息的阳台。《走进建筑师的家》让我眼睛一亮,都是建筑师为自己设计的美好空间,极具个人风格和喜好,不仅可以参观这些建筑师为自己创造的家,还能够吸取他们家的点睛之处,为以后自己的家做个参考和模板。何乐而不为!带着强烈好奇的心情,我立即开启了“偷师之旅”。中村好文本身是一个极好的建筑师,从专业角度来说毋庸置疑。他在描述所参观的24所建筑师的家,以普通人的视角,参观者的口吻去诉说,特别贴近我们这些没有任何建筑专业经验,语言幽默风气,极接地气。如一个很久未见的老友,在耳旁清晰明了地指出这栋建筑的亮点,不夸张不挑刺,平和舒适。每栋建筑都代表了主人的个性和性格,见家如见人。建立在稻田边的冈山之家,一年四季领略稻田的不同风采,与自然融合为一体。坐在椅子上,望着那一大片葱郁绿油油的稻田,所有的烦恼都会抛之脑后吧。一如主人神家昭雄内敛的性格,整个房子都带着安静的气息。在丹麦哥本哈根的船屋则招摇的多,停靠在岸边的船屋,一共上中下三层,每个层面的横截面非常长,宽旷简洁,一如主人尼尔斯洒脱豪气的性格,实在是一个酷到极致的家。在东京的foo,兼具了工作室和家的所有功能,都建立在这栋瘦长小小的房子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会在foo里穿梭不停,貌似不是一个家,这很让人疑惑。后来得知,相泽女士从小生活的环境就是在人来人往中成长,她享受人们穿梭在她家里的感觉,这样才能感受到家的热闹和融合。在这些极具个性的建筑之家中,每一栋都为我们展示它的独特之处。在这些建筑中,欣赏阿部勤与植物和谐相处的设计,植物与家具和谐融合,抬头就能看见绿意浓浓的植物;羡慕层叠之家中明暗光影的搭配,和由明亮光源控制而流出的静静的古典音乐;喜欢荷兰吉良森子拥有的嵌在一大片墙壁上的书架,和抬头就能望见的一片绿色;想拥有古泽诚章那两栋相隔但不相连贴近的家,和如原始森林般的园子;向往木下道郎视野开阔的栽满花草树木的小院子,和绿意盎然放满绿植的中庭;艳羡阳明山陈瑞宪的家之清爽宽广,在环绕整个屋子的落地玻璃窗能够看见整个茂盛的树林……每一栋建筑之家都有着不同的优点和长处,我总是被各种的设计打动,醉心于某一处贴心的画面,一股浓郁的家的气息扑面而来。中村先生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他参观每栋房子的感官,还拍摄了超多精美的建筑照片,更珍贵的是每栋房子的原始设计图都毫不吝啬地一一展示。除了我们这些普通读者,更多的设计者可以参考学习,实在是一本珍贵独特的学习书籍。细节可以打造,房间可以设计,孕育了一颗追求梦想的心。在每一栋建筑师的家里,都体现了他们柔和细腻的心思,有着温暖的情怀,蕴含了生活痕迹的点点滴滴。每一栋住宅,都是一个世界。绿植自然融入家居中,我特别喜欢这种感觉~ 一抬头就看见绿意~好想拥有这样的书房啊~拥有绿色的小院子,好喜欢~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好开阔的视野和自由自在的灵魂,喜欢建筑师的借光,更吸引我的往往是他们房子窗外的精致和各种天窗、庭院
  •     樣本:不僅室內裝修重要,落地玻璃窗望出去的景色也要美!
  •     2017年3月24日,第25本。这本书对我来说真的是爱不释手!给了我太多的启迪,对家的诠释,对美的理解!我理想中的家又是什么样子?!
  •     图片太小
  •     细腻优雅的建筑随笔
  •     只是看看
  •     最优秀的客户是我自己!
  •     中村好文是个很温和的人,有自己的住宅观念(住宅是生活的容器),也认可其他观念的住宅的好,从他对 house SA 和对筑波之家的解读里,能看到他的宽容。就是日本建筑师有互相吹捧的毛病,这本书收录的大多是日本设计师的设计,有些称赞略勉强。以他的标准,住吉长屋应该是负分,就算是对安藤自己来说,住一个里外都是清水混凝土的冬冷夏热的房子也会不停抱怨。然而中村还是能看到这里有意思的一面。大概是一种,既然房主都不觉得有什么,又能觉察到房主与设计师“糟糕”作品的斗争又共存的历史,也是一种趣味。
  •     住宅是生活的容器。
  •     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他们的家更像是对自己思想的一种表达。看到了家,就像认识了人。
  •     怎么说,满意的是格调,但毕竟有点做作了.
  •     内容略单薄
  •     (135)
  •     不去分成上下册,感觉比同系列另一本内容略多,而每篇又相对简略,有一些阅读疲劳,了解同时也不够深入
  •     收集灵感
  •     dream house
  •     能更详细点就好了,不过已经可打五分,一部分原因,这些住宅案例本身选的就很棒
  •     一级棒
  •     丙烯画的盘子 可以挂在厨房里装饰 各种小花草 大树 最好在有个世界地图
  •     选了很建筑师住所作为案例 篇幅大多介绍关于建筑师和建筑本身的故事 初步观赏性了解。
  •     真想住进去...
  •     风雨空气花草树木等等和房子交融 如果住在这样的房子里 好梦幻 别吵我 让我再睡会儿
  •     感觉自己是一个居家的人,希望有一座房子。我要放上书,绿植。我很喜欢第一章的图片,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同时,他们的生活,又是让人不可企及羞愧难当。
  •     明明建筑师的家都很精彩,只可以笔者的文字水平太低了
  •     天马行空的漂亮建筑和萌萌的中村好文更搭哦
  •     管中窥豹,毕竟不是建筑系的,得到的愉悦感也不是很强烈,正好可以窥探一下别人的生活,还有,就是材料的运用,真美好。
  •     architect at home
  •     里面介绍的建筑师的家有大有小,但都是以舒适和实用为导向的精心设计之作。从建筑空间的结构开始,就有很多的讲究,只可惜我们住的标准化住宅只能在软装方面讲究。
  •     书中平面图很值得参考,细细研究。软装其实没那么重要啦~
  •     原本是想看看能不能从书里得到点软装的灵感,没想到,这是本将建筑的书。即便如此,还是一口气读了下来。从开始都看不懂平面图,到后来,可以随着作者的描述感受到建筑的美,以及建筑师的思想,这本让我受益匪浅。忽然好想也有块自己的地,然后建所自己的房子啊。
  •     为什么草图那么好看
  •     好像我有签名?。哈哈哈
  •     没有难伺候的客户,建筑师按照喜好建的自己的居所会是什么样?有些设计真叫人喜欢(虽然不太可能实现),有些觉得很“设计师”不太像有人居住,有些觉得有点压抑不想住。这是我看的第三本中村的书了,给杂志的供稿内容上相对简单,而且都是夸,但翻译得不是很顺畅,努力在平面图的帮助下想象房子的样子
  •     中村好文第二本书,比山间小屋更有可读性,建筑师的家也许是比建筑师的代表作品更值得看或者更好看的设计。而且在设计之外,还能感受到建筑师本人对于生活的种种看法理解。You are how you live. 推荐阅读~
  •     家作为一种容器,我希望它是由自己设计,学了一些知识,看得时候也赏心悦目。
  •     “从生活到居住”,喜欢“有中的家”、“府中的住宅”、“分居”、“寻常人家”。
  •     不切实用 可作憧憬
  •     已成中村好文的粉
  •     我深深的怀疑读错了专业
  •     因为喜欢日式建筑。吸引人的还是照片和平面图纸。不然没办法打三星。作者的记叙方式不想评价,有人批量把这些呈现出来还是很好,即使设计理念几乎没有涉及到。无关痛痒的感觉。
  •     图太少啦!不过瘾,最喜欢Dog house
  •     在图书馆看了快一个月 看到了很多很有意思的住宅设计
  •     1302
  •     花了一下午时间读完此本书,越来越想去日本
  •     有趣,即便完全不懂建筑的我也是看得津津有味
  •     真正美好的事物,会让人由心底对这一类的事物发生渴望。在我们依然纠结于家的朝向户型是否规整、房间里灯光的设置和走线时,日本建筑师已经在平衡设计性与实用度细微的衡平,致力于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给予的光线、风、雨露以及其他的万事万物。中村好文在书中同时也强调了在家居中“人本位”的重要性,自宅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不仅仅是一个容器,更多的是住户自身生活态度的一种投影,所以在设计自己的住宅时,建筑师会更自然的设计出能够“自在、舒服的居住”的空间。大量的使用挑高空间、露台以及各种不规则的空间结构,围绕着周围的人文、自然环境将住宅置于其中而不刻意做作,这种于内于外的大局观,需要极高的造诣与修养才能够把握。这二十四栋建筑,每一部都是充满了个性和叙述感的匠心之作,我尤爱林昌二的“我们的家”,大气却不乏精细,精妙之极
  •     对生活有想法的设计师才能设计出符合日常生活场景需求的屋子。给我很多装修上的启发与想法,是很不错的一本家装参考书。为什么里面的房子基本都不安装踢脚线?是日本设计师的约定俗成还是刻意而为?
  •     很可以!本以为是精装大彩图装逼书,一看比想象中好多了,带手绘平面图,还算全面。图够大,字不多但足够说清楚,挺好挺好。划一方净土,依已所愿,笔画间都满载个人风格的自宅!羡慕!
  •     就说了入日本的各种坑入大发了...
  •     好奇地看了看,建筑师的家果然不简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