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人志

出版日期:2014-7
ISBN:9787513315388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
页数:240页

内容概要

《南方人物周刊》以“记录我们的命运”为宗旨,以平等、宽容、人道为理念,时刻关注那些对中国的进步和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人, 并从他们的故事中感悟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多年来,《南方人物周刊》始终未改办刊初衷,一如既往地打量那些和我们一样的人,最大限度地撕掉神话和误读,抵达人性的真实。

书籍目录

总序 有灵魂、有温度的人生 万静波
序:对抗庸常 /马李灵珊
辑一 行者
用40英里的时速征服世界
伊朗第一女“骑士”
骑自行车横穿美国
做自己的自由
描摹宇宙
一只沙发游天下
66场异国婚礼
02隐士
与山野比邻而居
建造年近百岁的“报纸屋”
打造优雅的“蜗居”生活
像“鲁滨孙”一样活着
不做房奴,做霍比特人
另一个世界的圣徒
住在停尸房里的夫妻
辑二 帝王
寿司之神
选自己做教皇
一个人的餐厅
数字王国国王
车轮上的教堂
一个人的天气预报站
小镇“国王”
秘书摇身变女王
辑三 斗士
独臂钢琴家
无肢游越五大洲
成为冰人
活到死,学到死
印度愚公
“冰镐手”登山家
永远的赢家
灯光不曾熄灭
辑四 两生
摇滚物理学家
超级英雄清洁队
梦游画家
揭秘原子弹的卡车司机
我老公变成了我老婆
白天银行家,晚上“夜行侠”
乞讨17年的富翁演员
用500英镑击败nasa
辑五 奇士
90岁的卖报人
96岁的应召女郎
英国“围观帝”
疯子摄影家
我和另一个我
楼顶的风景和恐惧
杰夫,一个寂寞的男人
辑六 布衣
看看我们丢掉了什么
最好的爸爸
你好,企鹅先生
维多利亚的秘密
清洁工的每日金句
远离中国的冒险
辑七 新富
17岁的千万富翁
youtube上的化妆女王
恶搞短片造就的富翁
昆虫经纪人
用大数据寻找真爱
花出去的钱还会回来?
一无所有的亿万富翁

作者简介

虽然人类社会对于幸福和成功的定义迄今为止仍然单一乏味,但总有一些“异类”无惧世俗目光和压力,勇于实践独特的生存法则。《南方人物周刊》的“异人”专栏记录了这些真实的非典型生命体验,提供了一份“活法儿大全”。本书从中精选了58种活法儿,展示了生存之上,生活的无数种可能。这里有假冒乞丐的百万富翁,有旅行全球举行66场婚礼的恩爱夫妻,有住在停尸房里的一家人。这些“异人”,都不符合流行的成功学标准,却都快活得很,就算被质疑和嘲讽,也满不在乎。
在当今中国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都在渴望成功,中国人的“累”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异人”则呈现了另一种可能——生活可以很好玩,生命可以很丰富,我们不必屈从主流,我们无须疲于奔命,依然能活得有滋有味。


 异人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什么是疯子?在这里,我们不想讨论精神疾病,而是想讨论异于常人的那部分人。在回答什么是疯子之前,有必要探讨一下“常人”。世界上有绝对的“常人”吗?应该是没有的。虽然每个人都在大同小异地上班下班,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想法和追求、自己的秘密。有一部分人,将这些满不在乎地发挥了出来——我们称之为遵从自己的内心。他们是什么样的呢?比如李·哈德文在清醒的时候完全不会绘画,但是睡着了的他却因为梦游成为一名画家。(P125)比如一个叫做罗伯特的28岁的工程师,想航拍地球,从宇宙来俯拍。然而这不是只有NASA才会去做的事情吗?罗伯特不在乎,他在3年内发射了12个航拍设备。而且拍摄的效果很不错。(P142)比如演员杰夫·拉格斯代尔,他把自己的电话公布出来,欢迎寂寞的人给他打电话,10个月后居然接到了65000个电话。(P170)比如汤姆·瑞亚博,是很多人在网上已经看过的、从摩天大楼楼顶拍摄照片的摄影师。(P166)比如一名叫做斯蒂夫·福克斯的清洁工,会在自己负责的路段上,铺上一层细砂,然后用清洁工具写下自己的感悟,被称为最有诗人气质的清洁工。(P189)比如劳伦·卢克是一个胖胖的女孩,她不懂怎么剪辑视频,却因为用最简单最生活最真实的化妆教学视频,成为欧美女孩信任的人,大家也毫不在意在劳伦的视频里,经常看到她的狗懒洋洋地走来走去。(P201)比如盖瑞·哈里斯伯格,会在自己的钱上写上“我很穷,请把钱还给我”(这在美国并不违法),然后当他把这些一美元花出去之后,真的会有很多人给他邮寄回来。(P216)这些人,有的是因为想法独特,有的是因为身体潜能很牛,有的人是因为敢于挑战。这本书中的两个“异人”很让我喜欢。一个是摇滚物理学教授(P119),很多人听完他的课,都说他是一个很性感的老师,因为他不仅是一名很棒的物理学家,同时还是一名很棒的摇滚乐手。另一个是超级英雄清洁队(P122),明明只是一群普通的、辛苦的高空清洁队,却想到可以穿上不同的服装,比如蜘蛛侠、超人,然后可以表演给孩子们看,当孩子们看到电影里的偶像出现在窗户外面的时候,不仅忽略了他们身上的安全绳,而且非常激动的大叫。为什么会喜欢这两个和其他异人比较起来很普通的人呢?因为尽管很普通,但是他们都是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特色,挖掘出自己的潜力。其实做人不就是这样。你可以选择很直接的疯狂,就像书里提到的很多人,这样的人真心是一种小众。也可以选择间接的疯狂,做好工作,发展自己。这是我们这等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好吧,也许我们无法成为这个世界上正常的疯子,但是在我们的内心需要有一块很小的角落,留给自己疯狂,哪怕不为人知。-------------------------------------------原创公共微信book-life关注与介绍:艺术、建筑和清新感书籍
  •     我们还能怎样活?——读《异人志:他们还能这样活》偶然在浙江卫视“华少爱读书”节目获知了这本《异人志:他们还能这样活》,书中那些“异类”异于常人的生活确实让我感到好奇,于是就从图书馆借出这本书。本书是《南方人物周刊》“异人”专栏的集结——“总有一些‘异类’无惧世俗目光和压力,勇于实践独特的生存法则”,他们有的人挑战的是自己,有的人挑战的则是社会的某些陈规。我想并没有必要一一列举书中这58种活法——太多了反而乱花渐欲迷人眼。只想攫取部分事例,不按顺序的随便谈谈自己的感受。在《花出去的钱还会回来》中,盖瑞在自己的每张一美元钞票上都写上这句话“请把这张钱还给我吧,我挺穷的”,并附上地址。结果竟然在回收了许多钞票的同时,还能收到别人为“穷人”的慷慨解囊。相信“我怎么没想到这招”将会是众多读者一致的想法。不过,好像在人民币上写字是犯法的。书中有我们熟知的莎拉•邦吉奥妮一家,他们力图坚持一年不用made in China的物品。其实我很早就知道这个故事,一直怀疑是不是某些人捏造的,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不过,读了这篇故事,我似乎也能理解世界害怕中国的一些理由——女主人得出“没有‘中国制造’颠覆了我们的生活”,这难道还不令人害怕吗?还有一些事情给予我们思考。萨拉•克里斯曼选择回到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其中一个行动就是穿当时的紧身胸衣——19世纪后期,这种胸衣被视为压迫的象征而遭到女权主义者大肆抨击。现实中,萨拉穿紧身胸衣也遭到了女性的抗议,但她确认为“去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吧,我管它叫解放!”诚然,这里强调的是一种选择的权利吧。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选自己做教皇的大卫•鲍登(这个故事非常有趣,涉及到天主教的教义等问题,可以研究研究),或者是坚持过拜占庭时间,生活在只有修道院的小岛上的那些力图接近上帝的教士们。而卡车司机约翰•科斯特-穆伦则坚持通过各种手段复原二战原子弹“胖子”和“小男孩”的制造与构造。试问即使人们不知道这两颗原子弹是如何被制造的,且现在也有了更为先进的方法,那约翰的意义何在呢?“有些事情,即使我们不一定需要知道,但依然拥有知道的权利”。当然,这类极为政治的评论和书写,是否出于他们本意就不得而知了。有些生活的转变,也得自人生中的意外。想去戴蒙•巴瑞尔的餐厅吃顿饭,拿到号码牌还要等上5年时间,包括奥巴马。然而在30年前,戴蒙的愿望还是成为一名摩托车手,但一场意外让他彻底告别了赛场,回到了家乡开启了现在的事业。1968年,《你好,企鹅先生》中年仅36岁的阿尔弗雷德•大卫因为车祸扭伤了屁股,走路变得笨拙而摇晃,导致身边的人嘲笑他像只企鹅,他决定“与其让他们嘲笑我,不如假装我喜欢企鹅,换一个扮演企鹅的人生”,最终获得了新的人生(当然,他妻子因此离开了他)。有时候想想,意外虽然可能改变了整个人生轨迹,但似乎也没有那么可怕。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到,许多人都需要完成身份的转换或者抛弃。例如《像“鲁滨孙”一样活着》中的大卫•伯吉斯,他抛弃了一切“尘世”身份:职员、丈夫和父亲,就是为了能像鲁滨孙一样的生活。这无疑是艰难的,有时甚至感觉接近于要成为六根清净的人。又如斯蒂芬•高夫,他选择不穿衣服,裸体徒步旅行,为此他不仅辞掉工作,离开妻儿,而且常常因为触犯法律而丧失自由。又如选择和霍比特人一样生活在地洞的丹•普莱斯,也只能是离了婚才能选择这种生活。选择另一种生活,可能就是意味着要放弃许多。《异人志》这一命名方式似乎就像是要给新的历史书别开一名目,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他们的这些行为、行动为什么会被关注?中国传统的史学基本上是不会去关注这些普通的大众的,当然那些隐居的人可能会被写入《隐逸传》,而《异人志》则给人一种“个人生活史”的放大感。更加宽阔的事业,更发达的网络工具,更快速的通信,以及对普罗大众的更加关注,等等,似乎都是因素。既然能够结集出书,那说明这一主题应该有相当的市场。限于自己的水平,感觉这个问题讲不清楚,希望有高人能够多多指点。然而,正如许多人看完这本书后所想的那样——“别人的生活”,通过此书,我们也清晰的认识到,有时候并不是你想进行“这样活”就能“这样活”。《南方人物周刊》常务副总编万静波在本系列书籍的总序中批评中国人,“中国人的游戏精神不强,寻找乐趣的本能很弱,往深里说,在一个长期奉行集体主义,迄今仍在提倡中庸之道的社会环境里,要想培养出独立人格和万水千山任我行的独特气质,难啊!”但实际上,有些事情对我们而言,难度实在太大。我们不可能随便就能获得一块土地,似乎也很难不靠微薄的薪水来继续维持艰难的生活,更难的是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下抛弃父母妻儿,等等。可以批评我想得太多,但可能现实就是这个样子。不过,“异”即异于他人,他人也包括那些“异人”,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异”,不是吗?另外,我也不太同意本书序题所谓“对抗庸常”,“庸常”亦并非坏事,也无需与之对抗。值得附带一提的是,本书在行文中也有一些幽默之处。比如写到住在停尸房里的夫妻时,指出有些曾在这里参加葬礼的人从打开的窗户看进来,竟然发现有人坐在停尸房里看电视后就会大喊“有鬼”——非常有画面感。比如说写到某人最向往的院系是牛津大学的哲学、政治和经济专业,后面又补了一句称“在中国,这个PPE专业因某位中国学生而声名鹊起”,显然暗指前平西王之公子。书中有些人的毅力让我们佩服(如独臂钢琴键尼古拉斯•麦肯锡,无肢游越五大洲的菲利普•克罗松,印度愚公达拉什•曼奇等等),有些人的运气似乎也令人羡慕(如由普通秘书变身成为非洲村落元首的佩姬•巴特斯),总而言之,书中的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选择与经历。那我们应该怎么活?我们也无需模仿他们,我们只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就足够了。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这些人都是被这本《异人志》所书写,是否强加了编者的意图我们不得而知,真的是否有那么传奇我们也不得而知。我没有提到的故事与人还有不少,读者可以自行找这本《异人志》来看。最后,我想通过书中的两个故事来结束这篇小文。演员杰夫•拉格斯达尔和女友分手后,一度想要自杀。但他打开电脑,敲下“无论你是谁,想聊什么,打给我,(347)4693173。杰夫,一个寂寞的男人”一行字,印在数千张传单上,贴满整个纽约。十个月后,全世界各地超过65000人打电话给他。文章作者总结的非常好:纽约代表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水平,人们拥有无穷无尽与别人联系的方式与渠道,但杰夫和他交谈的那65000个人却证明了他们的孤独,甚至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加孤独。的确,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加孤独。亚历克斯•佩林和莉莎•格兰特在不同国度举行过别具心裁的66场婚礼。他们曾经彼此错过了彼此,但最终仍然选择重新在一起(早一点在一起说不定已经办了99场婚礼了)。尽管有25家企业赞助了这一环球婚礼,但我想他们可以完全抛开其中的赞助因素,享受在幸福的二人世界之中。我想,我是不是也能畅想一下。
  •     《南方人物周刊》是我经常会阅读的一本杂志,所以当我在先锋书店的书架上看到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合辑《异人志:他们还可以这样活》时,毫不犹豫就翻阅起来,看了几篇,觉得还有点意思,便寻了个座位坐下细细读起来。整本书内容不算太多,再加上还有不少图片做注释,所以一个下午便浏览完毕。可能是受了太多网络吐槽党的影响,读的时候不免会边感慨故事主角的大胆想法和传奇经历边猜想为何这样的故事不会在天朝上演或者如果在天朝复制这样的故事该有多少槽点啊——比如在森里里挖了个地洞选择快乐蜗居的那位,如果在天朝。。。哪里有这样隐蔽的森里啊?就算有,森里里的城管会怎么处理呢。。。。。。还有开着破破的房车带着孩子将旅行当做日常生活的那对夫妻,孩子的教育竟然通过网上教程来解决。若在天朝,漫游费贵死你。在不同国家连续举办了66场婚礼的那对年轻小夫妻,若生在天朝,光签证就等到头发花白了吧。。。。。吐槽归吐槽,触动还是有的,最大的感慨是,他们的生活未必被世人认同(其中有些连自认比较能接受稀奇古怪事物的我都不觉咋舌,比如住在墓地中央什么什么的,想象都汗毛倒竖),但他们至少有选择这样生活的自由。是的,是自由。我想这才是这本书真正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正常的,什么样的成就才意味着成功。但约定成俗似的,大家都采用大多数人默认的标准:过着大多数人过的那种生活才是正常的,有名或有利或有权才是成功的。但总是有这样一些人,对这些所谓的标准嗤之以鼻,他们就是喜欢离群索居在树林里读书抓蝴蝶看日出日落,他们就是想一次一次把自己泡在越来越冷的冰水里挑战极限来获得成就感,他们就是要坚守着一个海拔6000米又冷又荒只有自己一个居民的小镇年复一年,他们就是愿意放下演员的身份微笑着穿行在人群里乞讨做慈善的捐款,他们就是不嫌麻烦自己种菜自己采集种子自己酿酒来招待慕名而来的食客。。。。。。他们中的很多人相貌平平,算不上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与我们如此不同。他们的与众不同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不是为了博取眼球用来盈利,他们只是想要这样过而已,于是他们就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如此自由。也许是最经《晓说》看多了,也许是刚迈入社会,对于自由一词格外心向往之。记得看过一个文章,有关民主,有个例子是,有三个人周末一起玩,两个人想游泳,一个想打羽毛球,若按民主的原则来,三人举手表决,结果毫无疑问,肯定是要少数服从多数三人一起去游泳,但这样的结果对于想打羽毛球的人是不公平的,他们剥夺了他想打羽毛球的权利和自由。那么按照公平正义的原则,该是怎样的呢,想游泳的两人去游泳,然后雇一个人来陪想打羽毛球的人来打球。你怎么生活是你自己的事,你来决定,我可以不认同,甚至嗤之以鼻,但你有选择这样生活的自由,我也尊重并誓死捍卫你自由的权利。这样的话也许有点空,但却让人动容。因为这样的自由不是人人都有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从前南方人物周刊里最喜欢的几个栏目就是“逝者‘、”异人“同王怡的影评了。
  •     所谓异人最终却还是免不了论述对物质和精神的占有视角,生活都免不了平庸,期待有一本对生活意义有真正深入探讨的好书,这本最多给个两星,多的一星是觉得作者初衷已属不易
  •     这世界从来就不缺奇异的人物,只是我们很难得知他们的生活,感谢这本书的收集,那么多奇特的人物,都还比较励志,有意思。
  •     多种活法。
  •     各种人生,各种羡慕
  •     有许多人生轨迹显得不平凡的人出现,然而最喜欢的是布衣、斗士几个部分,他们告诉了我们人生的另一些活法,并且是给世界带来光明与幸福的活法
  •     了解另外一种可能
  •     如果能有中肯的议论,我会更喜欢~
  •     算是一本《故事会·人物版》,集结成册或许是希望唤醒大家对生活方式的反思,只是这些异国故事太过于遥远,文化隔阂也很大,所以真人真事最后不得不沦为走过场般的故事。
  •     没有成为异人的勇气和天赋,至少看看别人的活法,留点念想,还是可以有滴~
  •     选题够三颗星。异人和奇人是庸常世界的反扑者、嘲笑者和超越者,而绝非逃避者。他们的共同追求是做自己胜于像别人,途径是为一个疯狂的点子付出多年的努力。从这个角度看,异人并非身怀绝技,那是小丑的伪善,异人不过是在“歧路”上走远的凡客。跋写出了精髓,遗憾的是,众多案例中几乎没有当代中国人,也许沉重的灵魂太难超脱吧。2.4读毕
  •     读的很开心,虽然有些遗憾,但一点也不影响。我想把阅读的喜欢找回来慢慢的~
  •     很一般
  •     形式大于内容。并且南都的文章总有一种生涩的译制腔调,读起来总觉得自己是佐罗
  •     一会就看完了,很多精彩的故事和很棒的人。每次看完这样的故事,就觉得还是可以有梦想,而且永远不会觉得晚。印度愚公的故事,很感兴趣,马上就看了电影。
  •     看看另外一些人不一样的生活,还挺有意思的。
  •     平淡
  •     “真是俗语说的,“各人有各人的缘法。”
  •     大概版面有限,内容太糙,对不起这么贵的价钱。
  •     由异人小故事组成,换个角度思考生活。但是像他们那样“随心所欲”的人在我们身边寥寥无几啊。看看就好,悠闲读物吧。印象最深是《杰夫,一个寂寞的男人》
  •     烂
  •     为什么这些异人都来自国外,我想一定是从小接受的价值观不一样,让他们更爱自己,更想活得自我
  •     随便讲讲的流水账。不深入心灵,来骗稿费?
  •     这样的自由不是哪里的人都能拥有。
  •     平庸年代,异人都平庸若此。
  •     还不错啊,有灵魂有温度的人,跟编者一样,思考之后是对自己态度和逻辑的又一次加固,糖衣炮弹也好依葫芦画瓢也好,能按自己心意活的人就是最幸福的人,,科学,神学,诗,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古代中国,文萃是活着的欲望,,鲁滨逊
  •     虽然挺有意思的吧,但在搜索如此简单的互联网时代,白描的简单描述简直就不值一提,缺乏诚意...
  •     “求同存异”,是一种对于人的尊重。书中所有的异人,以他们自己的态度生活,但是也因此活出了真正的自我。
  •     适合给小孩子看 内容还可以 但文笔不是特别好
  •     很有趣!就是感觉挖掘不够深…像那种小新闻
  •     生命有无数种可能,人生没有标准答案。 读书是其中的一种。
  •     缺乏勇气!
  •     想看2014年前的《南方周末》,因为看了其精品专栏书系之人物周刊。书中分类记录了不同于常规生活选择的人物,倒不是其故事讲得精彩,却是书中序言打动到了自己。真诚、反思、勇敢的态度、质疑,坦白求证和寻找“自我”价值的视角,让我对这份很多年前便听闻却未当真的报刊产生了兴趣,只是听说,现在的她已经不是昔日性感模样,还是找找看再说吧。 杨波的后序:代跋,不仅探讨“异”受时代标准的影响而不同,还有趣地提出异之“大小乘”。异己不异众的小乘,主动的“隐居”视为大乘且特别分明此隐居的真正实力在自我能力的差别——未明白,看看其对真异人的定义:通过自己异于平常大众的行为或思想对后者的价值体系做出挑衅、妨碍乃至颠覆。伪异人则止于异于平常大众,甚至是为讨好完善装饰这个社会。
  •     mary在我这个年纪时。磨练文笔的唯一途径就是不停地写。知易行难。
  •     本来是我很感兴趣的范畴,应该要拿七星的,可惜有些选材不是我的菜,有些又限于原刊,笔法和篇幅不怎么让我喜欢。不过也有几篇勾起我阅读兴趣的,所以四星。
  •     活出自己的生活,烙上自己的独有标签,同时,和有趣的人做朋友
  •     有趣
  •     作文素材
  •     有些事情不是我们没有时间做,而是我们连想都不敢想。
  •     这些一个个精彩绝伦,异人活出异人的生活,何其令人神往,虽均在国外,或都在国外。
  •     集结成书,没多大必要。
  •     有趣~
  •     似乎有多少人类就有多少种活法。有些会感到羡慕,有些会感到无法理喻。可惜的是,书中竟然全是其他国度的例子,唯一一个华人还是宝岛上。我们这个片土地上的人,不是缺乏活得另类精彩的头脑,而是缺乏勇气,先想想自己丧失劳动力之后靠什么残喘余生聊以糊口,再说能不能随心所欲吧。
  •     翻了一下 挺没劲的 谁想要 可以拿走
  •     现在出书的标准可以这样了,把杂志一个栏目编辑成书。取了个讨巧的名字可是内容却很浅,略失望。不过我还是看完了!!
  •     没有温度采编来的人的故事
  •     作为消遣读下。小半天能读完的书。内容简短,人物虽然是真实的,但是过于单薄。但我们要知道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选择了与常人不同的道路。并且活的不错。世界上没有正常的生活,有的只是大众与小众,其核心是,遵循内心的选择。这就很难了。他们都是向着月亮的人。活的很纯粹。望自己,不忘初心。
  •     最有趣的是拿6个相机拍全幅星图的大哥。
  •     书挺糙的。翻的时候就在想怎么没有中国的,最后万静波的话给出了答案,在这样依然浓郁的集体主义中庸之道的社会,个体被社会浪潮卷裹,万不得出差错。看的时候想起天才疯子,到底谁有病?
  •     无论是捡厨余垃圾倡导节约还是远离made in China ,无论是穴居地洞还是年纪轻轻坐拥千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精彩在于你的一个个选择怎样生活,如何创造激情,所以,我们理应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毕竟我们只是看看别人的生活,打点鸡血,再继续每天的庸常。故事很短,也很入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