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祭

出版社:读者出版集团(敦煌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805879529
作者:雪漠
页数:480页

章节摘录

  兔鹰来的时候,是白露前后。漠黄了,草长了,兔儿正肥。焦躁了一夏的兔鹰便飞下祁连山,飞向这个叫腾格里的大沙漠。 老顺就在大沙河里支好了他的网。 网用细绳绾成,三面,插成鼎立的三足,拴一个做诱饵的鸽子。兔儿日渐狡猾,饥肠辘辘的兔鹰便一头扎进了网。兔鹰长着千里眼,看不见眼前三尺网。 早晨,照例挼鹰。 老顺很早就醒了。他梦见千万只兔子张着血红大口向他扑来,铺天盖地的,就醒了。他相信报应,认为那是死在他手里的兔子来索命。这种梦老做。第一次做这梦的时候,他就不想再放鹰了。孟八爷说:“屁核子!不放,兔子糟害庄稼,不饿死人才怪呢。”老顺就想,放鹰也算是行善积德呢,就仍放。当然,主要还是舍不得兔肉味,白露一过,嘴里没几块兔肉拌哒,心里就干焦干焦的;但总抹不掉杀生害命的阴影,老做那梦。做一次,出一身冷汗。做归做,放归放。谁叫野兔糟害庄稼呢? 灯一亮,那个叫“黄犟子”的黄鹰便不安分地扇翅膀。显然,它也在做梦,梦见自己在天上飞呢。一定是的。老顺想,人梦见自己吃肉时总要拌几下嘴。鹰梦见自己飞时,不扇翅膀才怪呢。老顺笑了。他发现“黄犟子”已睁圆了眼。他很喜欢这圆溜转的霸气十足的眼睛。这是真正的鹰眼。鹰的所有气息都是从这个窗户里透出来的。 “黄犟子”是个叫人“咬牙”的鹰,性子暴,难务息。但也正说明它是个好鹰。就像千里马多是烈马、忠臣大都刚直一样,越叫人“咬牙”的鹰越可能是好鹰。一旦驯服,抓兔子是一把好手,还不反。不像“青寡妇 “这种次货,一落网,就乖,就吃食,就叫人摸。面里驯服得很,可一丢手,它就逃之天天了。抓兔子?哼,闻兔屁去吧。 老顺喜欢刚烈的鹰。 地上横躺着一个拇指粗的羊毛轴。那是昨夜老顺硬塞进”黄犟子“嗉里的。早晨,鹰脖子一抡,毛轴就出来了。老顺拣起,就灯下看,轴儿上已干净了。这就是说”黄犟子“的”痰“拉清了,能往兔子上”放“了。 这是第七个毛轴。前六个,夜里喂,早晨吐。羊毛上尽是粘乎乎的黄油。 这黄油祖先叫它”痰“,老顺也叫”痰“,灵官却叫”脂肪“。叫啥也罢,一样。反正那黄油是叫鹰性子野的东西。不扯清,手一松,鹰就飞了, “嗖--”,直上天空。等俯冲下来,就不知溜到啥地方了。扯清“痰” ,它一飞高,头就晕,就饿得慌。见了兔子,不扑,才怪呢。 老顺决定今天把“黄犟子”往兔子上“放”。这是个火候。放早了,鹰还野,有去无回;放迟了,鹰就“背”了,忘了自己会抓兔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挼鹰至此,只剩一“放”。老顺有种临战前的兴奋。 推开门,一股清新扑面而来。老顺心里一爽。他最喜欢这味儿。乡下的清晨,空气凉水似的,吸几口,便把脏腑洗透亮了。天还有些黑。几颗星像毛旦的贼眼,一眨一眨地捉弄人。 一声牛吼传来,曳长,沉闷,雄浑。一听,就能听出是魏没手子的“ 西门大”在叫。那真是头好牛,长,大,一身犍子肉。一跑,肉轱辘辘抖。跳起来,压上去,个头小些的乳牛都支不住。老顺笑了,为自己这时却想到了这个场面。 他很响地清清嗓门,敲敲儿子的门,说:“起呀,爹爹们,尻蛋子把太阳都烤红了。白头子养活黑头子几十年了,该自觉些了。”他听到灵官嘟囔道:“行了,行了。少说两句又胀不死你。”老顺笑了。对付儿子,他知道说话的分寸:轻了,冷水上敲了一棒,你说你的,他睡他的;重了,他们又恼了,免不了顶撞你几句。大清早的,红个脖子黑个脸,一天都不利顺。--“白头子养活黑头子”,不轻不重,正合适。再说,这也是事实呀。这几个爹爹,哪个不是他老两口起早摸黑抓养大又供了书的?猛子念到初三,兰兰初一,灵官高中。就亏了憨头,只念个小学。可这能怪他吗?一大家子六张嘴,只靠老两口四股子筋动弹。眼下,憨头到井上值夜,还没回来呢。 老顺背了草筐,进了牲口圈。一股熟悉的混合着牲口汗味和粪便的气息使他心里的温水荡了。这是他清晨必做的功课,也是他最愿意做的功课。这黑骡是魏没手子的那头青叫驴下的种,长起个头快,一岁,就俨然是个大牲口了。瘸五爷最跟热他的,就是这黑骡,老缠,要让给他。不成哟,别的,都能商量,唯有这牲口,最是老顺贴心贴肉的东西。舍不得哟! ……瞧,这坯子,多好。腿长长的,灵丝丝的,像电视上的长腿模特儿,高贵着呢。这小东西恋人,一见老顺,总要用它那柔柔的白唇吻他的手。 那滋味,嘿,啥都比不上哟。这不,它又来了。老顺拍拍黑骡的脖子,嗔道:“你个饿死鬼。”黑骡低唤声声,向他撒娇。老顺笑了,热水一样的东西又荡了。 添了草,出门。棚下的骆驼又叫了,满嗓门噎个声音,直梗梗的,远没有骡的低唤温柔。但老顺更喜欢的还是它。这是村里最大最壮的骆驼。 那毛片齐刷,澄黄,油晃晃的。峰子高高耸立,像两个山峰。不像白狗家的那个乏骆驼,峰子早成老女人的奶头,软沓沓吊着。毛片更糟,新毛不长,旧毛不褪,丝丝络络,粘满柴草,跟邋遢女人没啥两样。寒碜。哪像这公驼“经”人,能吃,能干,能长膘。套个铧犁,像带个柴皮一样,轰轰隆隆,一忽儿就把一亩地翻个精光。那犁沟,尺子一样直。--当然,老顺喜欢它,还因为它每年剪几十斤驼毛,总能卖个千儿八百。这是家里的一项固定收入呢。 老顺带了皮手套,托了“青寡妇”,出门。天空不很亮,飘一层似云似烟的东西。远的树和近的房屋因之虚了,朦胧得像洇了水的水墨画。 风,清冷。与其说是风,不如说是气。那是从大漠深处鼓荡而来的独有的气。“早穿皮袄午穿纱”的原因就是因了这液体似清冷也似鼓荡的气。这气带了清晨特有的湿漉和大漠独有的严厉,刺透衣衫,刺透肌肤,一直凉到心里了。 村子醒了。牛的哞声悠长深沉,驴的嘶鸣激情澎湃。那羊叫,则绵绵的,柔柔的,像清风里游曳的蚕丝。 人们出门了,三三两两的,或拉牲口,或挑水桶,或干别的。一切都透着活力。昨日的疲惫和劳累已被睡眠洗尽。今天的一切正在开始。沙湾人不恋过去,不管将来,只重现在。每个早晨都是个美好的开端。 老顺最爱早晨。早晨的老顺最快乐。一切烦人的东西还没来得及钻进心里呢。 老顺把“青寡妇”放到门前的空地上,解了绳子,从塑料袋中取出泡尽了血水的牛肉。走开几步,嘿一声。“青寡妇”箭一样飞来,立在老顺拳上,脖子一伸,肉条便消失了。 “青寡妇”是挼好的鹰。 精通“挼”鹰全过程的老顺自然明白先人们为啥叫“挼”鹰而不叫“ 驯”鹰。真是“挼”。就像把一张光亮挺括的纸“援”得皱皱巴巴一样,猎人们把一个有血气有个性英雄气十足的鹰“援”成了一个驯服的毛虫。 这是个惨烈的过程。 其程序是,先强行往鹰嗉里塞一个羊毛“轴”。吐出时,轴上已粘满了能维持它“鹰”性的叫“痰”的脂肪。一次次喂“轴”,一次次扯“痰 “,直到鹰再也没有强悍的物质基础。同时,专人”熬“鹰,嘿声不断,没日没夜,连续惊吓,使它无片刻安宁,直到饥饿疲惫至极的鹰不得不啄食泡尽了血水激不起野性的肉,不得不在早晚半醒半睡时受人的戏弄抚摸,终而乖乖蹲在那只戴了皮手套的拳上,成为一种工具。 老顺手上的”青寡妇“很乖,它少了野性,多了萎靡。无论咋抚摸,它都不会振翅,不会尖叫,不会像真正的鹰那样反抗。人说”好飞禽不叫人援翎毛“。那么,这驯服的不搏击长空而只是蹲在拳上乞食的毛虫还能叫”鹰“吗?老顺笑了。 老顺捉过两个刚烈的鹰。一个刚入网,他还没来得及把竹筒套到利爪上,它就气绝而死。老顺忘不了它死前的那阵激烈挣扎。直插在大沙河里的网轰然倒地。鹰的眼睛血红血红,放出可怕的光。那是真正的鹰眼。 另一只是被捉的第十天死的。可以说它已进入了程序。爪上套了竹筒,腿上缚了绳子,但它不让人”援“它。老顺的每一次抚摸,都招来它暴风骤雨般的反抗。它拍打着翅膀,凄厉地尖叫。其叫声明显异于别的同类。那是愤怒至极的拚命撕打。每次,都撕打得精疲力尽,在鹰架上荡来荡去,像遭下作之徒欺辱后上吊自杀的烈女。 这只鹰是绝食而死的。在它饿成一把干毛,仿佛能被风卷飞时,它依然不望眼前的肉。它那样高贵,衬得老顺倒成了猥琐的小人。一天早晨,它死在架上,假寐一样,没倒下。老顺掰折爪子,才取下了它。”它是真正的鹰。“他说。 老顺懒得去做二儿子猛子常做的”背锤“把戏:把鹰放了,自己躲在鹰视线难及的地方,”嘿“一声,鹰会遁声而来,落在拳上。这号鹰令他索然无味,他宁愿欣赏”黄犟子“桀骜不驯、雄视万物的那双真正的鹰眼。但对方的尖喙也每每令他不寒而栗。 他草草喂几条牛肉,绾了皮绳,托了鹰,沿村里那条布满溏土的小道走去。 天已大亮。太阳滚到了东方沙丘上,不亮,黄橙橙抹几缕血丝,如小母鸡下的处女蛋。这蛋疯魔似滚,滚去了黄,滚去了红,滚成一个小而亮的乒乓球,浮在了沙海浪尖上空。   ……

前言

  从报上看到,有的读者对难得见到描写当代农村生活的优秀小说表示不满。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少的确是少。然而,优异之作并非完全没有,长篇小说《大漠祭》便是一部出类拔萃的描写当代农村生活的作品。 真正进入了小说的文本,人们便会强烈感到,这是凝结了作者多年心血的一次生命书写。从贯注全书的深刻体验来看,不用作者自述也能看出,它的人物情事多有原型,或竟是作者的亲人和最熟悉的村人,那种从内向外涌动的鲜活与饱满,即使最有才气的“行走文学”者似也很难达到。 作者自言:“此书几易其稿,草字百万,拉拉杂杂,写了12年,动笔时我才25岁,完稿时已近四旬,但我终于舒了一口气,觉得总算偿还了一笔宿债,今生,即使不再写啥,也死能瞑目了。”又说:“我的创作意图就是想平平静静告诉人们(包括现在活着的和将来出生的),有一群西部农民曾这样地活着,曾这样很艰辛、很无奈,却很坦然地活着。”读此书,我们眼前确乎活现出沙漠边缘一群农民艰苦、顽强、诚实、豁达而又苍凉地活着的情形,一如“大漠”那样浑厚的、酷厉的意象——“那是一种沉寂,是被人们称为死亡之海的大漠的固有的沉寂,但那是没有声音却能感到涌动的生命力的沉寂”。 我理解,《大漠祭》的题旨主要是写生存。写大西北农村的当代生存,这自有其广涵性,包含着物质的生存、精神的生存、自然的生存、文化的生存。所幸作者没把题旨搞得过纯、过狭。它没有中心大事件,也没有揪人的悬念,却能像胶一样粘住读者,究竟为什么?表面看来,是它那逼真的、灵动的、奇异的生活化描写达到了笔酣墨饱的境界,硬是靠人物和语言抓住了读者,但从深层次看,是它在原生态外貌下对于典型化的追求所致。换句话说,它得力于对中国农民精神品性的深刻发掘。 《大漠祭》承继我国现实主义优良传统,饱蕴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正视现实人生的勇气。它不回避什么,包括不回避农民负担过重和大西北贫困的现状。它的审美根基是写出生存的真实,甚至严峻的真实,这样才能起到激人奋进的作用。它尤重心灵的真实。从内容看,作品写的是腾格里沙漠边缘上一家农民和一个村庄一年问的生活:驯鹰、猎狐、打井、捋黄毛柴、吃山芋、喧谎儿、缴公粮、收地税、计划生育以及吵架、偷情、祭神、发丧等等情事。照作者说的,不过是生之艰辛、爱之甜蜜、病之痛苦、死之无奈而已。然而,对人的灵魂冲突的理解和描写,对农民品性复杂性的揭示,是它最撼动人心的部分。对一部大型叙事文学而言,人物的刻画毕竟是最根本的。比如,老顺这个驯鹰老手,为贫困和为儿子娶亲的重负所累,一次次地走向了大沙漠深处,去掠夺沙窝子,好像沙窝子最不会拒绝。其实,环境恶化了,老顺们恰又是恶化环境的承受者。“上粮”一节写尽了老顺的矛盾。他揭发了别人,因为他有股说不清的气,他以维护公家利益为自己辩护,待到他的好粮被压低为三等,他涨红了脸,“嘴唇、胡子、手指都抖动着,眼里也蓄满了泪。半晌,才叫了一声,心里悔恨交加”。老顺是刚强的,且不乏霸悍之气,但他久经传统文化熏陶,认为二儿子猛子的行为给他致命的打击:“老順木了脸,梦游似往村里走,衣裤突然显得过分宽大。风一吹,老顺的身子一鼓一荡的,像要被风带了去。”坚韧与无奈达于扳致。老顺的大儿子憨头,苦吃勤作,供弟弟上完中学,自己大字不识几个,他弥留之际的最大心愿竟是让弟弟用架子车拉上逛一趟武威的文庙。这情节给人悲凉而悠长的思索。人物中,男性以老顺、孟八爷、灵官写得好;女性中,老顺老伴、双福女人、莹儿、兰兰也都好。作品的生存环境是阔大而单调的,人文维系不乏封闭和愚昧的色彩。 然而,它的人物自有其生存哲学,他们有自己在艰难环境中维系精神的强大纽带。切莫认为作者在一味地写苦难,其实,正是老顺及其儿女、村人们的坚韧与豁达、勤劳与奉献,支撑着我们明朗的天空与广袤的大地。 审美上素有“使情成体”之说,《大漠祭》以雄浑的自然生态为背景,以人情美、人性美为结构内核。老顺有三个儿子,老大憨头因救人而阳萎,家里换亲把妹妹兰兰换了出去,给他换来了莹儿做媳妇;老二猛子,蛮勇任性,与某大款备受冷落的妻子有染;老三灵官,带有作者的影子,他有文化,灵心善感,在特殊境遇里,与嫂子莹儿发生了恋情。这么说,只是勾勒了最简略的人物关系。事实上,作品的动人力量,全在于超越了这个故事层面,指向了精神的高度。在灵官与莹儿的关系中,可供寻味的东西更多,在乡村,真正伟大的多是女性,她们含辛茹苦,忍辱负重,给生活注入了欢欣,又承当起巨大苦痛,从容面对一切。 《大漠祭》的语言鲜活、有质感,既形象又幽默,常有对西部方言改造后的新词妙句。随手可拎出这样的句子:“风最猛的时候,太阳就瘦、小、惨白,在风中瑟缩。满天黄沙,沙粒都疯了,成一支支箭,射到肌肤上,死痛。空中弥漫着很稠的土,呼吸一阵,肺便如浆了似的难受。”— —没有切肤体验和观察是写不出的。这是状景,写人的妙语就更多了。长期以来,不少自以为是乡土小说的作家,过不了乡土语言关,因为语言的滞后,他们有意无意地遮蔽了乡土生活中许多有生命力、启示力的东西,包括某些生存哲学和禅意。这不禁使我想起,《大漠祭》在审美上与新疆散文作家刘亮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人说,刘亮程“在一头牛、一只鸟、一阵风、一片落叶、一个小蚂蚁、一把铁锨中,倾注了自己和所有的生命”。雪漠何尝不是如此。 当代文学太需要精神钙片了,《大漠祭》正是一部充满钙质的作品。 我以为,经济的欠发达,并不必然意味着文化的欠发达,而文化的欠发达,又不必然地意味着艺术感觉的欠发达。西部的生存诗意,可以滋润我们这个浮躁时代的地方太多了,只是我们还没有认识到。不管高科技发展到何等地步,人类永远有解不开的乡土情结,永远需要乡土情感的抚慰。《大漠祭》告诉我们,乡土文学不会完结,新的乡土文学正在涌现。如果说,过去的“农村题材”的提法有某种观念化、狭窄化倾向,把不少本真的、美的、善的和诗意的东西遮蔽了,那么,“感受土地的神力”(王安忆) ,在乡土生活中寻觅精神的资源,甚至源头,已成为当今许多作家的共识。《大漠祭》崭新的审美风貌是区别于以往同类创作的——这或许是我想要在男一篇文章中着重论述的问题。

内容概要

雪漠,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专业作家,香巴噶举文化学者和瑜伽行者,深造于鲁迅文学院和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被授予“甘肃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甘肃省拔尖创新人才”、“甘肃省优秀专家”等称号。“雪漠小说研究”被列入兰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生、硕士生研究专题。
雪漠的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大漠祭》、《猎原》、《白虎关》(上海文艺出版社)等。其作品获“第三届冯牧文学奖”、“上海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等十多个大奖,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和“第五届国家图书奖”,荣登中国小学学会中国小说排行榜。《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央电视台等数百家媒体进行了评价,被誉为“真正意义上的西部小说和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有重点论述,被认为是当代西部文学的标志性作品。
雪漠,大手印心灵瑜伽倡导者,其所倡导的“大境界、大胸怀,大心大愿,无缘大慈;贡献社会,注重实践,当下关怀;明空智慧,去机心,事本觉,任自然,明大道。”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接受并以此实践。

编辑推荐

  小说忠实地记录了一个时代、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一家西部农民一年的生活”。作品中以憨头的死为心爱的弟弟建立了一座心灵的纪念碑,书写便是一种铭记。作品还以灵官在孤独之中艰难顽强地跋涉,诞生了西部荒漠上的“我”。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既是西部农民现时代的典型,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画廊里独特的“这一个”。

作者简介

2009年4月读者出版集团(敦煌文艺出版社) 隆重推出雪漠成名作《大漠祭》。新版小说增加20万字新内容,更厚重、更感人。
《大漠祭》获“第三届冯牧文学奖”、“上海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等十多个大奖,入围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和“第五届国家图书奖”,荣登中国小学学会中国小说排行榜。《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央电视台等数百家媒体进行了评价,被誉为“真正意义上的西部小说和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有重点论述,被认为是当代西部文学的标志性作品。
《大漠祭》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河西走廊为背景,写农民老顺一家在贫穷的生活重压下苦苦挣扎的庸常的生活画面。他们和命运抗争,以期过上富足的日子。虽然生活总给他们劫难,天灾人祸总是降临在他们的身上,但一家人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雄奇的大漠风光,激烈的矛盾冲突,奇特的民俗风情,探险般的瀚海游猎,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沉重艰辛的生存现实,原始森林般的生活容量,加上作者刻骨铭心的生活体验、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使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小说忠实地记录了一个时代、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一家西部农民一年的生活”。作品中以憨头的死为心爱的弟弟建立了一座心灵的纪念碑,书写便是一种铭记。作品还以灵官在孤独之中艰难顽强地跋涉,诞生了西部荒漠上的“我”。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既是西部农民现时代的典型,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画廊里独特的“这一个”。

图书封面


 大漠祭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雪漠用自己的文学之笔,用整个的生命创造了另一精神世界,演绎了另一人文景观,构建了自己独有的文化体系。他立足于甘肃凉州,立足于西部文化,放眼于整个的人类世界,对人生的思考,命运的改变,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及体验都一一渗透到作品里去了,这是一个博大精深,值得深究的世界。
  •     透过时代的“眼睛”铸就光明之心2008年8月随着作家雪漠第三部长篇小说《白虎关》(上海文艺出版社)的面世,他写了二十年的“老顺一家”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二十年前,身为农民儿子的雪漠构思的《大漠祭》是一部中篇小说,其意图就是想写写西部农民的生活,看到父母一般的农民整年牛一样地劳作,很苦,没个卸磨的时候,他就老埋怨那些作家,为啥不写写农民如何活着呢?埋怨多了,就想,他人不写,那就自己写吧,但令他想不到的是,这一写竟耗去了他人生中最为宝贵的20年青春。《小说评论》原主编、著名评论家李星著文说:“开始动手写《大漠祭》时,雪漠只有25岁,到2007年9月《白虎关》定稿、2008年出版时,雪漠已经45岁了,中间相隔了整整二十年,雪漠将自己生命的黄金岁月,几乎全部给了祖国西部这个农民和他的一家,这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当有人说:“竟然用二十年时间写了一家农民?”雪漠这样回答:“不,我仅仅是用二十年时间‘完成’了我自己。当然,我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更高意义上的‘完成’,会在我日后的生命里发生。”《白虎关》出版后,我随即写了百篇的评论文章,从中挑选了代表性的十篇发给了甘肃作家网的田世荣老师,他读了之后给予我极大的肯定和鼓励,一些文章也相继在甘肃作家网上刊登了。自2007年以来针对雪漠的作品我写了千篇之余的读书随笔,引起了一片哗然和不解,种种的非议和误解也接踵而来,令我措手不及。田世荣老师说:“研究一个人的作品本来没有错,我们作家网会全力支持你。”就是这句话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力量,使我没有放弃心中的信念,一如既往地走了过来。随后甘肃作家网即与我计划筹建雪漠作品研究专栏。两年来我反复阅读了雪漠出版的所有作品,同时,也大量阅读了关于雪漠作品的评论及相关媒体报道,从中慢慢梳理出了一些研究脉络。2007年3月当我读完《猎原》六遍之后,一口气写了两万多字的随笔时,我猛然醒悟到“在心灵的猎原上,你我都是猎物”。也就是在那时,我明白了文学的意义。于是,我知道雪漠的小说并非单纯是评论界所定位的乡土小说、西部小说、环保小说等,其作品的精神及内涵有待于进一步地深挖,正如有位评论家所言:雪漠是属于那种“深掘一口井”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他的作品还没有引起国内外文学界、评论界及媒体的足够重视,真正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所以,我在《用爱拯救灵魂》(《红豆》杂志2007年第11期)一文中写到:“综观雪漠的所有小说,我们发现,他是一个真正探索人类灵魂的作家。为了写出直指人心的作品,他投入了全部生命和真诚。他的小说,往往透过‘小人物’的灵魂而窥探整个人类世界。”研究一位作家的作品必须深入到文本及精神里去,解读灵魂的作品必须要投入全部的灵魂。浅显的阅读,浮躁的解释,流于形式化、概念化、套路化、功利化的研讨都是毫无意义的。雪漠用自己的文学之笔,用整个的生命创造了另一精神世界,演绎了另一人文景观,构建了自己独有的文化体系。他立足于甘肃凉州,立足于西部文化,放眼于整个的人类世界,对人生的思考,命运的改变,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及体验都一一渗透到作品里去了,这是一个博大精深,值得深究的世界。例如2008年出版的《白虎关》对西部大开发,对农民命运的改变,对千年农耕文明的反思都倾注了他独有的思考和全部的心血。他说:“西部的开发,最主要的是心灵的开发,也可称之为观念的转变。最终能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是智慧。心变了,命才会变。眼下要紧的,我们要改造人文环境,完成西部农民灵魂的重铸,从改变农民的心性、观念着手,完成灵魂的重铸。这应该是文化教育界义不容辞的责任。”评论家雷达先生在《中华读书报》“著名评论家回望2008文坛”一文中说:“雪漠的《白虎关》是一部生命体验饱满、细节描写精彩的,表现农民西部生存的作品,非常耐读,坚实有力,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在这个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精神极度“缺钙”的时代里,文学趋向边缘化,功利化,宗教、哲学、艺术等被制度化、教条化、媚俗化,虽现繁荣多样,热热闹闹,但真正能给心灵带来抚慰和宁静的文化寥寥无几。雪漠作品的存在无疑是一股清凉,一股力量,直指人心,净化并提升着我们的灵魂,作品中所承载的那种利众精神和悲悯情怀,那种大格局、大境界,大善和大美,书写的大心和大爱足以成为时代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能使人洞察出生活的真相,窥探出命运的轨迹,让人远离鄙俗,远离小我,重塑人格,久久熏习定能铸就光明之心,继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更祥和。西部文化的博大精深、雪漠倡导的大手印文化都应该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应该成为研究的一大课题。正如雪漠所说:“当这个世界日渐陷入狭小、痛苦、仇恨和热恼时,我们的文化,应该给热恼中的人们带来清凉,带来宽容,带来安详和博爱。”随着雪漠其他著作的相继面世,越来越多的朋友寄予关注和研究,他们在解读的过程中写下了大量的读书随笔及心灵感悟,对中国的善文化,对东、西部文化,对人生,对命运,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升华。很多人在雪漠作品的熏染之下心灵变得明白起来,命运也随之改变了。他们和我一样信奉着雪漠作品中所蕴含的利众精神及创造性的人格,同时也积极参与到了生活实践中去,奉献社会,服务众生,以利众行为铸就完美的人生。在解读及研究雪漠作品的不长时间里,得到了众多朋友的支持和理解,他们或在物质上,或在精神上都给予我极大的帮助和关切,在此一并感谢!感谢田世荣老师的理解和无私帮助,感谢甘肃作家网全体成员背后的默默奉献,愿“雪漠作品研究中心”的成立能给世界带来全新的感受,带来心灵的光明。古之草2009/6/20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作品中强烈地流露出作者对西北百姓的爱。参透着作者看待生命、自然的智慧。 是当代不可多得的佳作!
  •     比起同题材里最有名的《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古船》等作品,雪漠的《大漠祭》以它更纯粹坦荡的文字打动了我。历时12年的披阅增删,雪漠将他的所有热情和心血都注入到大西北这片广袤却又贫瘠的大地上。在这本50万字的血泪史中,你能看到西北人特有的敦厚和赤诚,西北文学的最佳代表品。
  •     大学时读~
  •     全是泪。 此生得去大漠看次月亮。
  •     老顺:老天能给,老子就能受!尤爱这句话!
  •     雪漠老师大漠三部曲的第一步,浓郁的西部文化,朴实的老顺一家。。。
  •     怅然若失
  •     印象最深的是孟八爷。
  •     没读完,读了个开头!
  •     没有喜欢的角色 大漠风情赤裸直接 人心都变得坦荡了 不知是好是坏
  •     雪漠还是挺牛逼的
  •     灵魂甘露
  •     一屋人,一屋烟,一屋说笑。
  •     可怜的农民,尤其是生在农村的女人
  •     机缘巧合,真正读《大漠祭》,是初次听到后的15年,我记得高中时身边同学们总在谈论,我们的语文老师也会时常谈起,后来听同学说拍电视剧了,还是在他们家附近拍的,真正读起来,却是近期,一口气读完的,一拿起来就不舍得放下,心被一直牵引着,直到最后大哥憨头的病情查清,我哭的很伤心,他淡然的逛文庙,我甚至可以感受到他心里在想什么,后来又听有声小说,听到这一段,又哭了,赶紧把有声小说关了。
  •     苍凉,凄美
  •     写出了当时大西北的风土人情及社会现实,很到位!是一本悲剧小说……
  •     原谅我,看的是盗版的电子书。资金充足了一定买一套实体书。很早想看了,一直想买书自己不足,于是就先下载电子书看了
  •     西部农村写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