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章节试读

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
ISBN:9780195919325
作者:涂肇庆,林益民
页数:274页

《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的笔记-五代美国社会学者的研究 赵文词 - 五代美国社会学者的研究 赵文词

《五代美国社会学者对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
研究者受到公众、资方、学科主流(主导理论)、舆论和数据的压力和影响。
第一代 现代国家取代传统社会 现代化必然的背景假设,现代化是普遍过程,全球普适。FS认为革命摧毁了传统中国社会的三个中心成分,ZG建立“组织”全面取代旧体系的功能和机制。有他的缺陷。傅高仪的书同样持国家控制社会的观点,并认为WG似乎是正常、合乎规律的政治更替过程。
第二代 两者妥协 学者认为中国当时的政治局势非国家所想,而是国家与社会妥协的产物。
第三代 相互渗透 觉得说的不清楚,没有理解。
第四代 公民社会改造国家? 作者认为用公民社会理论解释中国的现象不好用也不合适,并讨论了如果公民社会在华如果有机会发展,其可能的路径和借鉴。
第五代 全球秩序中的后现代主义和后社会主义世界 这一部分不很理解 Q什么叫后现代?

《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的笔记-1949年后中国的社会变迁 魏昂德 - 1949年后中国的社会变迁 魏昂德

《1949年共产主义革命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一、中国的社会变迁在四个领域的研究成果:经济发展、社区组织、科层制、社会分层与流动。
二、发展类型 78年前的中国模式低效缓慢,虽有成就,存在问题。80年代后的经济形势尚属未知。
三、地方社区结构 670年代社区结构的特征有3,在这样的社区中权力的位置是怎样的。80年代,经济变迁与市场对社区及权力的相互作用。
四、官僚体制 替代模式(反官僚运动)被证明是失败,80年代的理性官僚管理受到腐败的侵蚀。
五、社会分层和流动
1收入和消费 50-70年代 某些制度设计使城乡差距扩大,即社区内的较小,城乡间、社区间差距大。不平等!
80年代之后 城乡间差距减小,但城内乡内拉大。更不平等!
2 性别差异 前改革时期,妇女就业并没有降低两性不平等,农村社会主义制度强化了妇女的较低地位。妇女没有分享80年代后的经济增长,反而预期将会进一步降低妇女地位。
3 社会流动 在文革开始前,中国社会地位的获得被重新格式化,均等的机会获得。从文革开始到1979 ,政治标准划分地位,影响教育、职业、择偶,歧视的生活机会分配。

《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的笔记-现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 - 现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

《现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从描述现状到解释变迁》 魏昂德
引言部分中,作者回顾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的含义、分歧、这种视角的起源;异己在中国研究中,这种视角的倾向。作者认为那些描述改革前政治社会系统的概念,并不适于社会变迁。
静态得来看,作者并不认为国家社会的关系就是社会对国家的服从和不抵抗,其中还有利益集团和人民的政治参与等。
本章作者综述了研究变迁的理论视角。现代化理论(没有解释力)以及“公民社会对抗国家”视角在研究中与之前的同义反复、术语滥用,其暗含的预设是其缺陷。
改革带来的一些新的问题、新的变化,是研究面临的新挑战。


 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