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战争史16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08637112
作者:台湾三军大学
页数:388页

内容概要

台湾三军大学前身为广东黄埔军校,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迁往南京市黄埔路北端为陆军军官学校,后迁往台湾,1952年改名“国防大学”,1959年改名“三军联合参谋大学”,1969年合并台湾“各军种”的“指挥参谋大学”改名“三军大学”。
1955年10月1日,败退台湾的蒋介石以“机密甲字第八十三号”手令,指示三军大学编纂中国历代战争史。1956年1月,台湾三军大学正式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编撰委员会”并开始工作,1972年5月全书编印完毕,历时16年。更于1975年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修订委员会”,历时5年修订,力求内容臻于严谨周密。

书籍目录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6册)目录:
第十七卷 清代(中)
第十二章 三藩反清复明战役
第十三章 清平定内外蒙古之战
第十四章 平定准噶尔战役
第十五章 乾隆平定回疆之战
第十六章 平定西南苗瑶及大小金川战役
第十七章 平捻之战
第十八章 平定陕甘之战
第十九章 光绪平定新疆之战
第二十章 平定云南之战
第二十一章 平定西藏及征廓尔喀之战

作者简介

《中国历代战争史16:清(中)》讲述清平定三藩至同治十二年平定甘肃回乱一段时期之战事。具体战役包括:清平定三藩、内外蒙古、准葛尔、回疆、捻党之战,及后来平定新疆、西藏各战役。《中国历代战争史》是蒋介石亲自下令台湾三军大学编撰的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1955年,台湾三军大学奉蒋介石手令,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开始着手编纂工作。16年间,一批实战经验和学养兼具的将校军官捉刀执笔,多位各学科造诣一流的教授亲预审校,《中国历代战争史》于1972年面市。后来,台湾各研究机构和多所大学,还包括美国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胡佛研究所等,纷纷致函索求。为满足广泛的社会需要,该书于1975年开始修订,析为18分册,于1979再版。整个修订工作,由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屈万里、宋晞等学术名家担任指导委员,成就了这部中国战争史的扛鼎之作。
《中国历代战争史》全书结构依历史朝代顺序,分为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十八个时代,上起黄帝败蚩尤之涿鹿之战,下终八国联军入北京,前后共四千六百多年,分立十八卷。
对每一朝代,先是综合论述,包括地理位置、政治情况、社会状况、国防措施、外交与谋略决策、战略与战术的运用、主要人物的影响等。然后,对每一朝代的重要战役或会战,各以专章论述。先论述战役或会战前的一般形式,战争起因、战场地理形势等,然后详述双方战略指导、作战经过、战略与战术的运用、战后情况等,最后是综合评论。
《中国历代战争史》叙述史实与战事评说相结合,态度严谨,文字典雅,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古代战争史的总结之作、一部前所未有的中国军事史鸿篇巨制。至今在汉语文化圈中,还没有出现能出其右的战史著作。
自《中国历代战争史》问世以来,海内外评议纷然,大陆军方得悉后,即令军事译文出版社翻印成书,即大陆1983年版。印成后,只分发军中师级以上将领及军方研究机构。学人偶有得之,或传观,或口述,一时风糜。军事译文翻印之时,将前后附文及蒋介石题签,尽数去除,大陆读者至今未知此书前缘今世。本次引进出版,除将黎明版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外,其余尽复旧观,读者将无复疑惑。
《中国历代战争史》亮点:
一、专业视野,评论精彩
军方专家的全面届入,使战争检讨有了全新的视野对战争的检讨,讲述每场战争时,最后部分即“申论”,是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比如牧野之战的申论:编纂者经周密论证,认为姜尚助周王训练使用新武器——战车,阵法上亦有中央突破与两翼策应配合。战车速度快极,虽是堂堂之阵,而致有突袭的效果,做战之时,周军以寡敌众,当然志在杀伤,终致敌方前军崩溃。这种解读,既避免了“至仁”与“至不仁”这种无法穷究的论争,也给“流血漂橹”以崭新的解释。这种精彩解读俯拾皆是。
二、重视地理,手绘地图:
军方专家的参预,使此书对军事地理有一空前的重视:一是讲论战前形势时,必将双方地理地形做相当论述;二是绘制了近800幅完密的战争地图。历史是活动的流体,皆依附于凝固的山川大地,前人讲究“左图右史”,即意在不割裂这一体两面。离开地理地形讨论统帅和战将的高下智愚,既失公允,亦失凭据。此书地图,全系手绘,脱胎于军事地图,精确详密,自不待言,亦使此书成为一部让历史真正落到地上的大著。
《中国历代战争史》看点
一、对于普通读者而言:
这是一个史迹斑斓、意气纵横的史学天地;一部承载得动中国绵长历史、完美展现先人“故智”的煌煌巨作。
蒋介石手令编纂此书时,初衷是分发军中校官,以提高他们的军事素养。军中校官,学识当然有限,故此书除开学术上的求真求善外,在结构上力求层层展开,语言则务求明晰如话。因史事浩繁,非精炼典雅之文字,难控篇幅,事实上,这种文白相杂的典雅之作,极为精彩,文风略与《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作品相当,绝无难读之虞。
此书号为“历代战争史”,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历代有作为的君臣良将,皆在战场和政治上扬名立万,此书自始至终,皆以这两把手术刀解剖他们,而不以这六十年来大家所熟知的,以阶级论来划分政治正确或不正确,或以忠奸智愚来将他们分门别类。编纂者抛弃意识形态和标签,务求将他们的政治智慧、军事天才和决然勇气,展示于读者目前。这种极务实的态度,延续了中国历代史家的真正传统。拨开云雾,朗月分外清洁;抛开浮荡,先人的智慧和勇气才显出分外的光芒。
此书编篡者皆民族战争、国内战争的亲历者,亲见本民族濒于绝境,深知立国成事之艰难,对民族感情尤深,对战争的思考尤为痛切,形与笔底,则处处可见这种情怀。此书开卷即指明我先民之苦境,赞赏其战斗精神、手创之灿烂文化。全书之中,对先人均有极大尊敬,排列形势,让读者明了,他们智或有所不及,力或有所不逮,或深陷形势之绝境,失败者当中,不乏真英雄。读者藉此获得对先人的温情、对本民族的认同,获得人生的信心,懂得时时处处宽容他人。
中国历史绵长,史事浩繁,非有大作,无以展现。此书作者名家云集,正是撰写宏大历史的最佳人选。要求得“故智”,却又拒绝大历史著作者,终难以如愿。这种悖论,表现于人生的时时处处——没有人能轻易获得知识,或是成功。
二、对于军迷和军方人士:
这是一部独一无二的旷世巨作,一堂饕餮盛宴。
这套书,填补了《剑桥战争史》当中中国部分的空白,是一部沟通中国历代史作的大通史,因久历实战的将校的参预而精彩无伦。中国历代史家,绝少知兵者,对于战争,常怀有悲悯,不愿对战争做详密介绍,导致有关战争史迹,流散于各种典籍当中,而无专门史著。此书编纂者,将这些史迹,从典籍当中,细细搜选,一丝一缕,详加校订以期至当。21年艰苦卓绝,终沟通前史,成就这一绝无仅有之战争通史。是军迷和军界人士的不二之选。
三、对于政界:
《中国历代战争史》堪称政治智慧的源泉。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军事,是一股力量,力量使用与否,在何处使用,却是政治家面临的问题。军事与政治,犹如双手和神经中枢。
全书当中,对政治的重视,一在国际,一在国内。这是此书当中极为赞赏的“蓄虎在山”之政略——以实力压制敌方,而不轻试锋锐,正是求得国际和平、谋取国家利益的无上方略。今日国际,谙于此者屡得大利,眛于此者,屡见催败。
国内政治始终是此书重视的一点。优秀统帅,始终能与豪杰同休戚,政令简而不繁,以公心推于万姓。文景因之大治,元代因之速朽,历代典籍皆屡见不鲜,只不如此书这样明确提出政治战略,而又解读得如此透彻。
书中政治人物,或参预国际纷争,或以上御下,或以下侍上,或平级相处,成功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中国历代战争史》当中对政治人物的品评,极重视政治理想。政界人士细细揣摩历代政治人物的临事机变和政治理想,即可获得相当的政治智慧,和前行的勇气,从而成就自己,为国家谋得福祉。
四、对于商界:
这是一座充满财富的绵延群山。
商场如战场,实非虚言。一公司和一国家,面临同样的问题:同行之间的竞争,人才的获取,人才的驾驭。
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为中国国际竞争较为透彻之时。春秋时齐桓公在管仲的指引下,透过纷繁芜杂的国际纷争,看到了华夏集团的命运,提出“尊王攘夷”的政治主张,从而联合诸夏,外抗夷狄,内息本集团内纷争,开启了春秋五霸的局面,本国所取得的利益,远超其他霸主。管仲堪比行业内极成功的先行者。他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他的国家道德:不临驾与诸夏之上,不取诸夏之财富。透视时势和追求道德,是集团取得财富的最捷径。
求得人才,礼遇和金钱不是唯一的利器。马援到公孙述那里,公孙述极尽礼遇,许以高官,马援断然离去;见到刘秀,刘秀便装接待,马援却决意追随。刘秀的长处,一在于自身的见事明彻,一在于屡申国家大义,极有担当。商界并非单纯的利场,以造福众人之心,以公道之心,贯彻于公司经营,或有意外的收获。
人才的使用,是经营管理的大事。三国时钟会是一代名将,司马昭明知他野心炽烈,仍然用他伐蜀。他认为钟会不但才气过人,且在伐蜀的议论当中,态度最为坚决,有必胜之心。至于平蜀之后,如有反心,则归意甚坚的本国士兵必不为所用,蜀国沮丧之师必不堪用,料无成功可能。管理者在使用人才,不必执着于德才兼备。另外除本身才能外,其信心、决心也应考量。
在商学兴起之前,世上本无商学,大家从事商学,无外对时事的观察分析,或是用前人“故智”。对时世的明彻可称“当下之智”,是横向的广度;后者则是纵向的深度。大敌当前之时,前沿广大、纵深厚实者,腾挪的余地越大。同理,同时拥有“当下之智”和“故智”,当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多的角度用以观察问题。此书叙论的战场和政治场,正是我们先人最为精彩的表演场,商业者行走其中,悉心留意,商业“故智”随处皆是。
五、对于专家学者
《中国历代战争史》是极可靠的资料库,有专业的著史方法和史学观点。
《中国历代战争史》材料的采取,取法于《资治通鉴》。编纂者搜罗540余种典籍,然后漫行其中,将有关战史者尽行采撷,经军事专家和史家的共同认证后,才用于撰写之资。故此书不但资料丰宏,且史料均经仔细认证。
《中国历代战争史》当中,极重视时代形势和战前形势的叙论,战争的触发、决胜皆以此为依凭。每一论点的展开,皆以论据的铺开为前提。每一史学观点的得出,皆以强大论据为基础,并以战争原理相照映。论据、论点、史观层层相因,丝毫不爽,让读者感觉清晰如绘。
《中国历代战争史》史观,未受纤毫意识形态和标签化的影响,尽显军事家的专业性和一流史家的底韵,专家学者可将这些史观与自身的观点对照、碰撞,对史识史才当有良好的助益。

海报:


 中国历代战争史16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本书是此套丛书的第十六分册,主要叙述的内容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诸次重要战争。这一时期,清朝正处于鼎盛时期,国家实力强大,政治组织、军事机构都很有效率。所以,相对于周边地带的敌人们,清军享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在此一时期的历次战役,清军往往都是最后的胜利者。另外,书中也叙述了晚清时期,清军对捻军的作战,以及在陕甘、回疆、云南地区的战争。此时,虽然清朝已经衰落了,但经过了太平天国战争之后,清朝还是拥有了一支实战经验丰富的强悍军队。而且,在清廷与领兵大将之间、领兵的诸位将领们之间,仍可以维持着尚属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也是晚清军队在内战中仍然能够取得一系列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战争双方实力的计算,虽然很重要,但却并不是最重要的。正如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活动那样,在军事战争中,最令人感兴趣的,仍然是人类活动中所蕴藏着的巨大活力、人类行为在危急关头所爆发出来的惊人能量。康熙十五年(1676年),已经失去战争主动权的吴三桂为了阻止清军对长沙的进攻,派遣部将高大节进入江西,袭扰清军后方,牵制清军的行动。高大节帅部进入预定战场后,首先攻占吉安城,做为自己的后方基地。随后,他亲自帅领四千精骑继续北进,深入到清军两大主力兵团之间,在上高、奉新、袁州之间游击作战。这样的游击战术,不奢望歼灭大量敌人,只是要扰乱敌人的部署,配合正面作战。甚至有一次,高大节突袭了简亲王喇布的大帐,简亲王仓皇出逃。面对高大节的搔扰,清军不胜其苦,但却无可奈何。随后不久,高大节在军中病死。吴军方面再也没有像高大节这样的优秀将才。吴军无法在吉安立足,被逐出了江西。康熙十七年,吴三桂在衡州忧愁病死,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军攻破昆明,平定了云南。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亲自统领大军,远征噶尔丹。虽然事先经过深思熟虑、周密充分的准备,但是,大兵团在草原沙漠长途远征所遇到的困难,仍然超过了清军将帅们的预计。所以,康熙的大军度过大漠,与噶尔丹主力接触时,东西两路清军却都未能及时与康熙会师。面对着军中暗暗流传的种种谣言,有大臣劝谏康熙退军,却被康熙愤怒地拒绝了。康熙此时非常但心西路费扬古所帅领的陕甘兵。如果中路退军,费扬古的陕甘兵必然独力抵抗噶尔丹,形势危殆,后果不堪设想。噶尔丹拥有五万部落骑兵。虽然综合军事实力不及清军,但却熟悉战场地理,也更加瞭解敌情。所以,正在康熙为甘陕兵忧虑时,噶尔丹已经侦知了费扬古的行踪,决心移兵西进,首先击破费扬古孤军。那么,噶尔丹所采取的避实击虚的策略是正确的噶尔丹全军疾驰五昼夜,其先锋一万精锐骑兵与陕甘兵在昭莫通遭遇,随即展开激战。陕甘兵长征饥疲,尤其是马匹萎顿,骑兵不能驰击。费扬古利用步兵的优势,占据昭莫通周围的山地,设置阵地坚守。骑兵休息待命。昭莫通战斗的过程在书中的记叙十分详细,我们就不在这里再做赘述了。总而言之,费扬古利用步兵防守战术消耗准噶尔骑兵的战斗力,待到敌人的攻势顿挫之后,出动骑兵攻击,拊敌侧背,打败了准噶尔的优势骑兵。经此战役,噶尔丹一蹶不振,再也不能与康熙帝相争了。不久之后,噶尔丹仰药自杀。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所以,政治因素在战争中往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战争中所涌现出的那些名将们,如高大节、费扬古、鄂尔泰、兆惠、左宗棠等等诸人,正是因为在政治领导人的信任之下,才可以取得出众的业绩。至于雍正时期的大将岳钟琪,虽然其将才优秀,但却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未能建立与其才能相称的功绩,十分可惜。雍正元年,青海的蒙古达什亲王罗布藏丹津勾结准噶尔人,起兵反清。四川提督岳钟琪选锋深入,击破叛兵,平定了青海。书中第十四章的申论,对此一役深为称赞,喻之为唐朝大将李靖平定土谷浑的战役。由此一役,岳钟琪的将才也给雍正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1727年,也就是平定青海之后的第三年,雍正帝发起进攻准噶尔部落的战争时,就任命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帅领南路清军,驻屯在哈密、巴里坤一带地区,配合北路清军主力作战。雍正帝严戒岳钟琪专守防地,不可轻易进攻。于是,在这场战争中,岳钟琪未能建立任何功绩。而准噶尔人侦悉清军的部置之后,无后顾之忧,全军北上,与天山北麓的满清蒙古八旗兵竞争雄长。清军的战事颇不顺利,胜负参半。终于雍正一朝,都未能平定伊犁地区。第十四章申论继续评论说:“假使清廷能放胆任用岳钟琪,则新疆可早定也。但清廷以其为汉人,故虽用之而不终。”后来,到了乾隆十三年(1748年),因为讨伐大金川的战事不利,皇帝又重新启用了前朝老将岳钟琪,以提督衔赴军自效。云贵总督张广泗由南路进攻,岳钟琪由北路进攻。但却因为指挥权限不明确,在诸将之间颇多龃龉,前线战事仍然不利。清廷认为张广泗与前任经略讷亲应为战事失利责任,逮捕两大臣还京处死。又重新任命大学士傅恒为经略。指挥权限明确之后,清军再攻,土司莎罗奔父子势屈力穷,才向岳钟琪投降了。这是第一次平定大金川的作战。满清雍正、乾隆两朝对苗疆与大小金川的战争,与此前清军的历次战争已经有所不同了。此时的清军主要是通过行政官员们来管理战争事务,资源与军队往往分散在不同行政系统之间。因为权力分散,责任不明确,往往导致失败。所以,固然苗疆、大小金川的地理形势复杂、寨垒碉卡坚固,都增加了清军作战的难度。但是,清军系统内部的问题,才是影响清军作战效率的最重要因素。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六世——七世达赖渊源没说清楚
  •     经典好书,学习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