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四卷)(修订版)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11
ISBN:9787200031706
作者:黄楠森
页数:582页

书籍目录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阶段
第一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政治形势
一 工农业生产的巨大增长和自然科学革命的出现
二 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
三 世界工人运动的和平发展和第二国际内部修正主义思潮的出现
第二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革命运动
一 俄国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国家的形成
二 俄国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
三 俄国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化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列宁主义的形成
一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的早期
二 列宁主义的萌芽
三 列宁主义的形成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阶段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运用对俄国革命胜利的重大作用
二 列宁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阶段简短的结论
第二章 普列汉诺夫对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第一节 普列汉诺夫的生平和理论活动
一 从民粹主义到马克思主义
二 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时期
三 从马克思主义到机会主义 社会沙文主义
第二节 对辩证唯物主义的阐述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唯物主义基础
二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三 深入阐释唯物辩证法学说
第三节 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
一 对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的深入探讨
二 关于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的理论
三 关于社会结构的“五项因素公式”
四 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的深入阐发
五 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四节 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研究与贡献
一 论人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二 到生产劳动中寻求艺术的起源
三 以社会生活的机制阐明艺术的发展规律
四 论评价艺术创作的科学方法
第五节 对宗教现象的分析与评论
一 阐明宗教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二 对“造神说”和“寻神说”的批判
第六节 对哲学史的研究与贡献
一 坚持哲学史研究中的唯物主义的原则和方法
二 对人性论的批判
三 坚持哲学史研究中的历史主义的原则和方法
四 关于哲学史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简短的结论
第三章 列宁在第一次俄国革命准备和实行时期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一 社会环境和家庭的影响
二 形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过程
三 早期的哲学研究
第二节 在论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 论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
二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三 贯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思想
四 阐明事物发展的矛盾法则
第三节 批判民粹派的主观社会学捍卫和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 驳斥民粹派,论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的哲学意义
二 驳斥民粹派 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
三 驳斥民粹派 初步阐述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
第四节 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和经济派阐明和发展唯物史观中的辩证法
一 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者”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的阶级性
二 批判经济派的庸俗经济决定论 阐明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 阐明革命政党的重大历史作用
四 革命理论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能动作用
第五节 批判孟什维克在建党和制定革命策略的斗争中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一 关于党的思想一致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思想
二 关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辩证法思想
三 关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 关于革命斗争形式的辩证法简短的结论
第四章 列宁在反对马赫主义的斗争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第一节 列宁研究哲学问题的背景
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哲学斗争的特点
二 马赫主义(经验是第三代)实证主义的代表
三 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后思想战线的形势把哲学斗争提到首位
第二节 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党性原则
一 关于哲学基本问题、认识路线和中间派
二 关于哲学党性原则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节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物质观
一 对物质范畴的科学规定
二 对实体、运动等范畴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第四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反映论
一 对反映论的坚持和发展
二 对马赫主义经验论(“要素”“原则同格”)
第五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和真理观
一 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解释
二 两种实践观的对立
三 对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坚持和发展
第六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新发现的哲学总结
一 物理学新发现的哲学总结
二 关于列宁对马赫和一些自然科学家哲学思想的评论简短的结论
第五章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 列宁系统考察作为哲学科学的辩证法的动因
一 探讨解决时代迫切课题的根本的理论基础
二 对“经验一元论”的追踪批判
三 从《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得到的启迪
四 撰写《卡尔 马克思》认识到马克思学说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
第二节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及其贡献
一 列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过程及其特点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第三节 列宁关于辩证法体系的设想
一 对辩证法体系的基本原则的探讨和论述
二 辩证法是认识史的精华
三 辩证法体系的论述及其方法
第四节 列宁关于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实质的论断
一 对辩证法思想发展史的科学总结
二 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内容
三 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
第五节 列宁关于辩证法的丰富内容的探讨和论述
一 概述辩证法的最初的纲要
二 对辩证法丰富内容的进一步探索和揭示
三 对若干重要范畴的论述
第六节 列宁揭示认识的主体能动性和认识的辩证法
一 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
二 认识与实践 主体在认识中的能动性与客体对主体的制约性
三 认识的辩证性 真理的过程性
四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社会根源简短的结论
第六章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深入发展
第一节 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斗争
一 直接为帝国主义辩护或作“市侩式 批评的理论
二 第二国际各国党的理论家对“帝国主义”的理论探索和论辩
三 列宁对“帝国主义”的研究及其方法
第二节 运用唯物辩证法揭示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一 揭示帝国主义形成的“自然历史过程
二 运用辩证法揭示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
三 揭露时代“本质自身的矛盾”确定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四 科学评价《帝国主义论》的理论意义和历史地位
第三节 批判社会沙文主义的诡辩论,阐发战争与革命的辩证法
一 在战争性质问题上 辩证法与诡辩论的根本对立
二 深刻阐明战争与革命的辩证转化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与社会主义一国首先胜利
一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二 社会主义“一国首先胜利”论蕴涵着丰富的革命辩证法思想
三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新贡献
第五节 对国家与革命理论的辩证考察和系统阐发
一 列宁系统研究国家问题和写作《国家与革命》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二 关于国家的起源 本质及国家消亡与暴力革命的相互关系
三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
四 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和“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的辩证
考察
简短的结论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本卷主要阐明了自19世纪80年代到1917年俄国
十月革命期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的传播和发展以及
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同民粹派、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经济
派、孟什维克派、马赫主义者、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之间
在哲学上的斗争。本卷较全面地介绍了普列汉诺夫的哲
学贡献,特别是对他的某些有争议的哲学观点作了恰当
的评价;有针对性地阐明了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
主义》中的贡献,并实事求是地回答了当代国内外对它的
批判和攻击;较充分地吸取了国内外研究列宁的《哲学笔
记》的成果,系统地揭示了它的丰富内容;站在时代的高
度,重新分析和评价了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和社会革命
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四卷)(修订版)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