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背后的角落

出版日期:2016-2
ISBN:9787567543346
作者:彭小莲

内容概要

彭小莲,电影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分配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并逐渐开始独立执导影片。因执导的《女人的故事》在国际获奖并在美国发行,执导的多部电影获得国内外嘉奖。已出版著作有回忆录《他们的岁月》(2000)、小说《回家路上》(2004)、纪实文学《理想主义的困惑》(2007)和影评集《电影,另一种生活的可能》(2010)。

书籍目录

童年,四季的秘密
阿冰顿广场
举起我天天阅读的那本书
流放者的归来
回家路上
喧嚣背后的角落

作者简介

本书为中篇小说集,含有《童年,四季的秘密》、《阿冰顿广场》、《举起我天天阅读的那本书》、《流放者的归来》、《回家路上》、《喧嚣背后的角落》等6篇。作品描写了1949年以后上海的一个典型阶层:革命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他们住在上海高档地区,经历了各种政治运动,历尽沧桑。通过各个人物的经历、感受、精神变化,记录了这个历史阶段的一个侧影,海派文化中某些独特的阶层和经验就对在这些人物细致而深刻的描述中显现。


 喧嚣背后的角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是一本难得的好小书。而彭小莲,一直是我心中的那一类“上海Lady”。异乡在国外,最困难的根本不是语言,也不是生存,而是融入。因为无法融入,就有不断的怀疑——在纽约的街道上走,常常会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活着,真像在做一场没有章法的怪梦,怎么会从那一个小小的烟纸店,又从农村的田埂小路上,最后走上了格林威治村的街道,又穿过华盛顿广场的凯旋门,走上第五大道的?——她就是《美丽上海》里王祖贤演的小妹,别人嘴里“那个在美国的女儿”。而真正的外国生活,是出租车司机问要去哪里,只能说“让我找一下通讯录,让我想想”。来回翻了好几遍《阿冰顿广场》,它让我牢牢记住了五十年以来最来最冷的冬天。在现实和执念之间,有个姑娘突然不想与那个厌恶的人怄气,但只能挥挥手,有些生活,过去了就过去了。什么降临到头上,就接受什么。所以,周末的早晨,踏上格林威治西村的小街,扑面而来的新鲜空气,站在石台阶上,深深呼吸,喝上一口美式咖啡,再嚼一口麸皮做的黑面包,那真是再好不过的生活了,似乎可以吞咽所有的梦魇。那一代人赶上了出国潮,潮水纷纷涌向美国,而踏出国门的理由,并不是现在的“镀金”或者“追梦”,那一代人的梦就像彭小莲自己说的,是窒息的,下沉着,醒来后只感觉空空如也,就像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出去,只是想躲开旧有的生活。吃过文革苦的彭小莲刚来美国的时候,母亲心里是非常骄傲的。她觉得她吃的这份苦得到回报了。我这份出息,让她足以宽慰晚年。上帝对于男人是宽容的,把他们都带走了。留下了女人,在苦苦挣扎,活着。自卑敢于承认自卑,那种和出生有关的自豪感又夹杂着无力感。“我拼命读书,总以为,有一天,我会像他们一样,是大楼里面的人。可是谈着谈着,在我眼前展现的,是我依然回到那柜台下面,成为里面的丫丫”。看到名人这么写,竟有种“原来你过得和我一样差”的窃喜,这当然是不对的。而我一直认为,所有源自于童年的感受都将主导一生。很多小孩都有通过恶作剧或是做错事来吸引注意的时候吧,身边总有那么一个光彩夺目的人,时刻打击着自信,让人自惭形秽。彭小莲也有。豆豆是主角,她不穿元宝套鞋,不穿两用衫,她有十一件不同颜色不同花样的毛衣,她有一双带搭袢的红皮鞋,她是生活的主角,没人注意到过小莲,只有当小莲伸手夹菜,袖口沾着红烧肉的酱油时,才会有人看到她,并大叫:“你的袖子,当心了”。那就靠读书来改变命运吧。回想,那真是不得已的决心和抗争啊。如果可以选择,我当然希望天生就有扎实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谁都希望是金枝玉叶,而不是那只山里的凤凰。所以,彭小莲读着比较文学的博士学位,全家都为她骄傲。而她说的“也能和大楼里的人坐在一桌上,可以与他们对话”应该是一种自嘲吧。写作彭小莲描写的春天:每当春天快要到来的季节里,每当早晨那一点点微弱的阳光透进我的小屋时,我拉紧了被角,压住了眼睛,然后又总是忍不住,透过那一点点被角和肩膀之间的缝隙朝外望去,似乎我想闻到一线阳光里的气息。可是,阳光像一把利剑,直刺我的眼睛,然后一下从我的心上砍了下去。我昼夜熬过的黑暗,还没来得及躲避,就被阳光劈得四分五裂。一夜凝聚后的思虑和焦灼,顿时像一块大大的铁片被砍得断裂了,从高处落了下来。难道不知道我为什么写东西,不就是没人说话,不就是逃不出这小屋。写字的人比较容易成为那个“冷静”和“看透”的人,至少她在写下来的那个时候是明白的。但凡有和事佬说“要不是你妈我们怎么会有今天”这类的劝导,彭小莲冷冷回应:“你们说这些话很容易,可谁都不回来和妈妈一起住!”我不觉得她冷漠,就像昨天家族群里,我父亲问“天晴了,不知道妈妈坟上的照片有没有弄好,我们伉俪准备电瓶车去看一下。”(背景情况是公墓很远,我父母不会开车)。久久无人应答。我看到了,直接在群里回:“家里这么多人开车的,你们两个电瓶车去什么去,再不济等我回来开过去。”再好一会儿,才有人回了句:“要么我下午开一趟”。心会冷的。外婆去世的时候你们不是哭得很伤心么,还不到一个月,怎么连基本的后事都不管了呢?和亲人的关系也是一种缘分,血缘脐带和和睦相处并无必然联系。和母亲也是这样,不论我有多少思念,不论我有多少感情,我们再也坐不到一起了。见了面还是吵架,没有终止地吵。那道隔膜就像玻璃一样挡着我们。可是在这儿,我能做什么?美国人不需要中国人来读他们的文学。回去再跟母亲住一间小屋?我突然觉得很没意思,以为自己一直在奋斗,在努力,在前进,到了才发现,我是个多余的人,一点不比艾米好。我是不快乐的,总觉得有什么压迫着我。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六篇自传性中篇小说。童年:5岁父被捕当晚,陈妈离开彩云留下家中入住监督警小徐,三迁,哥大10岁凶悍不理小徐因装矿石收音机被小徐举报发报,小徐彩云结婚有子,母亲独撑一家当翻译探听父消息辄哭血崩;阿冰:母亲被批斗挨打水牢两年偏瘫,爱女儿方式没法接受,拆信相对无语或争吵,与小姐姐亲,在美国的房东艾米是已亡画家的情人同样偏瘫,流口水夜里掉下沙发,沉浸往事爱猫关心作者,始终缺个人房间;举起:《九三年》和文革,烟纸店丫丫和邻居画家、局长、娘姨及他们的孩子在美国回忆自杀入狱毁画下乡往事;流放:斗母关同学插队和大学留洋等轶事;回家:早年作品有妈妈陈妈妞妞等人物;喧嚣:按摩店故事。前两篇疑似新作很扎实,后四篇疑似旧作比较散漫啰嗦,因没有标明创作或发表时间无从确认,这样搭配效果不好,本书内容也反复水平不一。
  •     应该是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吧,和他们的岁月相比技巧性更强,个人色彩也更明显。前两篇尤其好,一条若有若无的线贯穿了六篇小说,又充满画面感。另外,作者是真文艺啊,读的时候反复有这种感觉。
  •     先说说国图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的配比问题,专业了我也说不了,每次挑书总感觉逼着崇洋媚外。国内文学只有四五排展架,花花绿绿的穿越,后宫,校园,网络文学,来回走上四五遍也挑不出一两本,而国际文学区,无论是俄国,英国,美国,一个展架看不完总有心仪的基本,还要强迫你筛选。这本就是我在国文书里淘的宝贝,豆瓣评论还不过百,2016年第一版。自转色彩,六个中篇,头三个写得特别好,后三个有点虎头蛇尾。文革时期的视角是孩童时期的,血腥之余还多了些孩子的思考,早年旅美,让我想起了前不久看的《台北人》,共同点都是揭露了我们心中的美好其实就是shit。物质shit还好,内心的无归属感与彷徨才是《喧嚣背后的角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