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史系列·德国海军的崛起

出版社: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2
ISBN:9787894291776
作者:劳伦斯·桑德豪斯
页数:224页

前言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有关于德意志帝国海军的历史记述主要集中在1898-1918年奉行世界强权政策的这段时期,尤其是着重于研究海军上将提尔皮茨在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口号下领导的海军发展,而鲜有对19世纪90年代之前海军在人事、政策、以及相关工业方面的努力有所介绍。讽刺的是,历史学家甚至在评论提尔皮茨从1897年开始领导帝国海军办公室(Imperial Navy Office)后的功绩时,也趋向接受提尔皮茨的个人说法:在他掌权之前,鲜有大事发生。其实对这段时期的叙述得回溯到1848-1849年法兰克福议会时期,在德国连续通过几个里程碑式的海军法案之前,曾尝试组建一支德意志海军,虽以失败告终,却集中体现了早期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对拥有一支强大舰队的渴望。本书正是介绍了作为奠定“世界政策”基础的提尔皮茨时代之前的一整段历史。

后记

大海是通往世界各地最佳的途径。大海是国家的练兵场。”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在说出这句激动人心话语的半个世纪后,德意志帝国的商船队总吨位数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英国。由于德国政府采纳了提尔皮茨的舰队计划,其作战舰队的实力也将跃居世界第二,同样仅次于英国。1841年,李斯特曾预言,巡防舰“巡防舰”号将是“伟大成果的鼻祖,”最终,他的预言应验了。确切地说,按照第一部海军法案建造的1艘“瞪羚”级轻型巡洋舰被命名为“亚马逊”号,该舰是德国海军重新采用19世纪中叶时期的舰只名字命名的第一艘战舰。当人们在回顾第一部海军法案通过时不禁会问,这样的突破就不能来的更早些吗。这样的尝试在19世纪中叶出现过,1848~49年的法兰克福议会不仅高度期望统一当时的德意志邦联,而且也期望建立一支统一的德意志邦联海军。因为当时由普鲁士主导的关税同盟形成的经济协作和海关联盟无法给共同的德意志海上阵线提供一个充足的基础;在1867年的北德意志邦联以及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之前,德意志邦联内部政治格局分裂的形势,以及各个小邦国对普鲁士的不信任,在事实上扼杀了当时统一的德意志邦联海军的诞生。随着普法战争的结束,施托施使德国海军再次焕发生机,并且展开了一项战舰建造计划。这使德国的铁甲舰队在当时至少是短暂地成为了世界第三,但是在“大选帝侯”号事件之后,施托施的海权政策虎头蛇尾般的结束了。后来,俾斯麦于1886年春发表了支持海军的声明,海军才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契机;1887年2月,在友好的“政党联盟”获得议会选举绝对多数席位之后,海军扩张计划仍有许多地方有待改善。然而,“绿水学派”给海军造成的困惑使海军难以构想出一套清晰的计划,此外,就时任海军部部长的卡普里维来说,他本身就是海军扩张的一个障碍。提尔皮茨在他自己的回忆录中,把1888-1897这10年时间称为“失去的10年。”他猜测道,如果海军扩张计划能够在威廉二世执政时期一开始便展开,那么各列强联合起来反对德国之前,海军发展已经越过“政治危险地带”。然而,从1888年6月威廉二世继位至1890年2月的议会选举以来,俾斯麦与威廉二世之间的权力之争正好与海军领导层的分拆重组暗合。从1890年2月至1893年6月期间,即使海军制定出了一项扩张计划,不友好的帝国议会让海法案通过的可能性非常小。随着新选举产生的帝国议会通过了首相卡普里维饱受争议的陆军议案,1893年6月对海军扩张计划有利的条件出现了。这一系列选举正好在威廉二世继位5年后举行,也是提尔皮茨成为帝国海军办公室国务秘书的4年前。照此计算,“浪费的10年”应该是“浪费的4年。”甚至是在1893-1897年期间,颇具影响力的天主教中央党的态度转变是第一部海军法案得以通过的关键,只是这个过程过于缓慢。1898年春,少数重要的天主教中央党人拒绝仿效他们的领导人支持海军。这些反对者基本都来自该党中的巴伐利亚派系,而这反映出了一个事实,沿海地区与内陆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陈旧的分歧。同样在这“浪费的4年中”,海军最终艰难地走向共识,接受了提尔皮茨的战略与战术观点及其信念:一支扩张的舰队应该以在本土海域集中战列舰为基础。从1919年后得知,提尔皮茨认为1897-1898年对于开始的海军扩张来说“太迟了”,然而,可能在更早时候出现的有关海军内部分歧的因素和观点是如何整合,很难了解到了。当然,德国海军最终得以兴起离不开威廉二世。与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一样—虽然威廉二世对海军十分热衷,但方式不理智—他把英国看成是德国的榜样,对手、以及潜在的联盟对象。提尔皮茨舰队计划的命运完全取决于威廉二世的意愿,因为就计划本身而言,批准其将引起英德两国关系恶化的严重后果。提尔皮茨通过舰队扩张计划树立了自己威望的同时也提高了海军的声望,并使海军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的民族主义以及国家志向的焦点。然而系统发展一支强大的海军对于威廉二世来说,他缺乏注重细节管理的性格。因此,即使是最富才干的海军将领也无法在缺少德皇的支持下还能达成目标,而德皇空有报复却无正确的人选便会受阻。因此这个角色必将由一名既有协调技巧,又有能征服海军内各部门向帝国议会推荐其计划所必须的盲目野心的高级军官来担当。1897年后,在公认为野心家和机会主义者的提尔皮茨的领导下,德国长期以来的海军抱负终于取得了成果。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当时提尔皮茨命运与新兴的鱼雷部门紧密相关,因为这给了当时还是初级军官的提尔皮茨相当的自主权以及打动高层的机会。“绿水学派”过时后,他又成为了马汉的德国首要信徒,开始主张海军应该拥有战列舰。当他担任波罗的海基地参谋长时,他为基地指挥官争取了更大的权力。当他担任最高指挥部参谋长时,他千方百计地扩大该部门权力,并使其与两个海军基地以及帝国海军办公室的权力相仿。成为帝国海军办公室的国务秘书后,他在促成最高指挥部消亡的同时成功使帝国海军办公室成为海军部内部的主导部门。最终,提尔皮茨在一战中度过了自己的最后海军生涯,当他珍爱的作战舰队停靠在威廉港生锈时,他又变成了无限制潜艇战的倡导者。在多个因素的作用下,提尔皮茨的舰队计划使德意志帝国在1918年走向了灭亡。出于对德国陆军力量的忌惮,关系并不密切两个国家,沙皇俄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联合了起来;在北海没有德国公海舰队守备的情况下,很难想象英国如果加入他们后会有什么结果。此外,1917年对海军的威胁——无疑来自潜艇而不是战列舰——这将使美国加入一战对付德国。但是这一切不能全怪提尔皮茨,虽然在他自己的回忆录及其忠诚亲信的回忆录中,他被认为是使德国海军生存下来的最大功臣。在提尔皮茨到来很久以前,普鲁士拥有一支海军,而在第一部海军法案通过的15年前,德国拥有世界第三的铁甲作战舰队。提尔皮茨将一些思路结合起来——政治和工业,思想和激情——已经早就在德国呈现了,当中的一些人仅仅短暂地出现,另一些人在1848年之前出现,在这些各种不同的人物中,有提到过的亲王阿德尔伯特和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不管怎样,德国海军联盟于1898年成立后,它的迅速发展证明了自身作为海军至上主义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公众中流行的推动力量。在对提尔皮茨动机的评估中,许多历史学家曾指出,德国国内的反社会主义者以及威廉二世的反议会的世界政策,就是提尔皮茨自己的首要目标。然而,这样的观点并没有将提尔皮茨的机会主义考虑在内,并且认为他是有着深度思想信仰的人,不过这点实际上并不存在,至少在19世纪90年代时不存在。虽然他在任职于帝国海军办公室之后成为了保守党内一名主要的政治人物,但是在他身上仍然能看到一名优先考虑海军利益的首要海军军人身影。他的首要目标是获取更多的战舰,更多的经费,并且要为海军在国家的整体大战略中谋取一个中心地位。于是他将他那雄心勃勃的舰队计划作为国内达到反社会主义党人目的议程的一项主要措施。然而,包括国内以及外交政策目标在内的威廉二世与提尔皮茨的宏伟构想无疑是反议会的。其承诺的国内稳定和国际尊严都包裹在爱国主义的外衣里,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德意志帝国并非政治民主制国家;其帝国议会的选举几何结构以及不平等的联邦制度——普鲁士得到优先保障,因此社会民主党人的名额基本不足。然而,德国议会体制能够适当的反对皇帝的意愿并阻挠诸如提尔皮茨这样的计划,因为如果绝大多数公众投票表决那将会是事实上的反对。一些商界领袖,学者、以及自由派政治家后来都对帝国议会给予威廉二世和提尔皮茨的自主权表示遗憾。但是,在世界政策的基础被首度建立时,他们永远不会遗忘他们没有在早些年的时候加入质疑者的行列中。1897年11月,首相霍恩洛埃在帝国议会围绕着第一部海军法案争执的一开始便评述道:“总说海军是威廉二世一时兴起的杰作。尽管如此,不能否认的是,这是德国人民的错—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这么说,这是他们的优点—我们拥有着海军。”

内容概要

劳伦斯·桑德豪斯(Lawrence Sondhaus,1958-),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教授,从事海上军事与战略相关理论研究,对世界各国海军发展史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见解,至今共有22部专业相关著作发表。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起源
第二章 革命与战争
第三章 和平期间的插曲
第四章 德国统一时期
第五章 为德意志帝国效力
第六章 施托施任期内的灾难与混乱
第七章 卡普里维
带八章“荒废”的岁月?
第九章 提尔皮茨的计划
后记
附录:德国海军的装甲战舰(截止到1898年)

编辑推荐

《德国海军的崛起:走向海上霸权》编辑推荐:对拥有一支强大舰队的渴望,让德国海军不断经历战火的涅槃;奠定德国“世界政策”海上霸权的一段历史;对德国这个世界大国的崛起做出重要的新的诠释;一段全面的经营史、制度史和政治史;记述了德国海军起伏不定的命运。

作者简介

《德国海军的崛起:走向海上霸权》对德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崛起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的诠释。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对于德意志帝国海军的历史记述主要集中在1898-1918年奉行世界强权政策这段时期,尤其是着重于研究海军上将提尔皮茨在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口号下领导的海军发展,几乎没有对19世纪90年代之前海军在人事、政策、以及相关工业方面的努力有所介绍。讽刺的是,历史学家甚至在评论提尔皮茨从1897年开始领导帝国海军办公室(Imperial Navy Office)后的功绩时,也趋向接受提尔皮茨的个人说法:在他掌权之前,鲜有大事发生。
然而在德国连续通过几个海军法案之前,对这段时期的叙述得回溯到1848-49年法兰克福议会时期,那时尝试组建一支德意志海军以失败告终,然而却集中体现了早期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对拥有一支强大舰队的渴望。《德国海军的崛起:走向海上霸权》正是介绍了作为奠定“世界政策”基础的提尔皮茨时代之前一整段历史。
这本《德国海军的崛起:走向海上霸权》认为,德国海上力量的发展壮大无法脱离其广泛的大背景,即19世纪德国的历史演变进程。这是一段全面的经营史、制度史和政治史。这本书记述了德国海军起伏不定的命运:于1848年-1849年期间参加的德国和丹麦的战争,又分别于1864年、1866年和1870年参与奥托·冯·俾斯麦发动的德国统一战争,以及于1884年在非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立德国殖民地后,为战争外交所不断卷入的各项舰炮纷争。


 战史系列·德国海军的崛起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感觉像流水账,有点看不下去。
  •     书不错,但是一定要认真读,否则很容易打瞌睡
  •     内容空洞,没有插图,让人对战争的文字叙述无法适从。
  •     物有所值 包装良好 正准备一饱眼福
  •     书是严肃的学术著作,没有一张插图。但是,所附光盘的内容居然是电影《钢琴家》2个很短的片段。还号称是“战史系列”的电影。真搞不懂这个电影和本书关于19世纪的德国海军有什么关系?比较地搞笑。
  •     本来是本学术书,硬被翻译和出版搞成了垃圾书,简直没法读下去。。。作者知道了肯定气死了
  •     还行,就是图片太太少了点!
  •     翻译水平中等偏下,编辑校对极差。漏字、标点混乱、专有名称错译以及前后不一致都有出现。但军史类外文译著的努力还是值得鼓励。
  •     实在是没耐力看这么枯燥的书。。。
  •     信息量很大。一本流水账串起德国这片土地上海军的兴起。也顺带阐述了德国的历史。
  •     一般吧,没啥结合的叙述,
  •     比较翔实,图文搭配不是太好
  •     国内比较难得的关于提尔皮茨以前德国海军发展的历史书,不过附录的CD有些关系不大。
  •     内容充实,但书的纸为尽如人意
  •     内容很不错,了解了不少历史背景
  •     渣翻。好好的题材硬是给翻译毁了。
  •     本书介绍了作为奠定“世界政策”基础的提尔皮茨时代之前的一整段历史.也就是1840-1890左右的德国海军史.大家买的时候要注意
  •     翻译这类题材的书很不容易,但也没耐心看下去
  •     偏向德国与“蓝水”学派的历史学研究。对威廉二世的评价颇为温和,和英美史学家中嘲讽他的大不相同。这大概就是历史学家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同情”的吧。
  •     一本很好的关于提尔皮茨改革(1898)之前的德国海军起源及发展史科普,引用资料翔实准确。作者是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著名的海军史研究学者。偏学术,配图太少(x),NAVAL+小组的翻译也多有不畅。但仍不可否认这是本难得的对德国海军早期研究的好书。不过,你需要耐心…
  •     电子书。
  •     一本略微繁琐的书,不过史书不繁琐也不能称其为史书了
  •     内容很严谨,但书的质量不是很好
  •     选题喜欢,但翻译和编校质量很糟糕,真的希望书商和出版单位把把关,不要光知道赚钱!别的就不说了,麻烦你们别搞那么多错字、病句啊!!
  •     我觉得译者应该先加强语文
  •     这本书其实很有内容,但插图实在太少了。除非对铁甲舰时代和前无畏舰很感兴趣的读者,一般会很难继续读下去。详尽的讲述了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怎样从一个纯“旱鸭子”蜕变为至20世纪初世界排名第二的海军强国,但涵盖的历史时间段截至于提尔彼此时代,并没有涉及后来的无畏舰引发的海军竞赛。不过,了解这段历史对展望中国海军的未来很有意义,中国和德国一样都是传统陆权国家,如何走向“蓝海”是一个强国走向世界强权的必经之路,而我们的邻居又是恰恰是另一个有百年海军传统的海上强国。
  •     详细介绍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成立与崛起的历史,比那些从提尔皮茨上台开始讲的要好多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