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提琴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6-1
ISBN:9787532764044
作者:[德] 聚斯金德
页数:104页

作者简介

小说描写一位不得志的乐队低音提琴演奏员的内心生活,全剧自始至终由内心独白构成:我有一位当官的父亲和一位是音乐家的母亲。从小得不到父母的宠爱。父亲希望我子承父业做个官员,而不是当什么艺术家。我却反其道而行之,违背父命当了个乐手,又为了报复母亲选择了乐器中最丑陋、最笨重、最不起眼的低音提琴。在十八年的演奏生涯中,我对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低音提琴表现出一种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同时对乐队里的女歌手萨拉也倾注了想爱又不敢爱的痛苦矛盾的暗恋之情……不难看出,《低音提琴》反映了作者对孤独寂寞的人生持有一种推崇赞赏的态度时也倾注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清淡如水的生活的强烈追求与渴望。


 低音提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作者用与人聊天的谈话内容表现了一个低音提琴师的心境,文字很短,内容很简单,里面充满了对交响乐乐理和名家的知识,更充斥满一个正常人平淡生活的纠结。对低音提琴的热爱与厌恶可以看做是对梦想的两面,对萨拉的爱虽是单面的,却不乏其他外延。陈述完这许多的抱怨起伏后,作品最后低音提琴师赶去乐会的仓促更体现了人本平凡的感触。起码我是这么看待这本书的。
  •     刚讨论过:沦为中产阶级的恶果
  •     自我矛盾,希望低音提琴被看中,自己却将它贬低得一文不值
  •     聚斯金德了不起的细节描写
  •     就是凑了个热闹,30分钟读完。不打分了。简短的说,就是在名为“自我”的房间里自言自语,其他的就没有深看了。有机会以后再见面
  •     容易无聊的独角戏,我丝毫不排斥名字和术语的堆砌,这也表现了一个失败者的自我安慰和讽刺。萨拉是单调的,最后的离别是喋喋不休应有的结局吧。真实。
  •     乖戾的独幕剧
  •     我的自言自语
  •     结尾还可以
  •     乖戾狂狷,还可当作古典歌剧入门清单来看
  •     感觉是一次蛮有意思的尝试 但是似乎并太对胃口 还是更喜欢Lolita那种感觉的自言自语 不过人物角色似乎差太多 现在想来似乎真的是对Heroic或者dramatic的人物更感偏爱
  •     原本更好的东西却消亡了,因为它与时代的列车背道而驰,而时代的列车将一切碾在了车轮下。低音提琴作为死亡的象征与那种绝对虚无缥缈的东西进行着斗争,而音乐和生命同样地面临着沉沦于这种虚无缥缈境地的危险。乐队就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写照。P61-62,66-67。歌德说,音乐是如此的高贵,理智也无法走进它,它所产生的影响可以控制一切,没人能够诠释它。
  •     前半段觉得无聊,后半段感受到了强烈的冲突:又爱又恨,爱又不敢认、恨又舍不得。这种感觉我多少能懂得。这套小书收了这本和《鸽子》,装帧非常漂亮精美。但是这本书定价实在是偏贵了。就这样3万字的独幕剧本单独出一本硬皮精装、卖30块、用纸也很一般…译文你怎么变这样…【哭】
  •     小人物的自白。看到的是一个对现实不满却有着希望又不断绝望最后还是无可奈何的内心。真的正如末尾的那句:真的没辙了。
  •     会乐器的屌丝还是屌丝,别人眼里的艺术,他眼里的混生活,连最后想改变命运的方式也是浓浓的屌丝幻想。。或许将拉低音提琴换成搬砖,也并无违和
  •     一部低音提琴手的独幕戏,想要反抗,最终却搭上自己…
  •     他最难读的一本 好考耐心
  •     背后还有一个世界等待我去发现
  •     独幕剧本。上世纪德国的一个低音提琴手的独白,明明那么遥远,最后几页读得挠心。总感觉是个现代人都会和这个人物有共同点。读完呆了一段时间。but 特么新版你卖得那么贵是安的什么心。
  •     写实
  •     这部话剧,通篇都是独白,对演员来说,只怕是如梦魇。而其叙述的故事,亦是一个庸人的无聊独白,在无法抗拒的庸常中,他与自己痛恨的一切其实达成了媾和——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     可能是少了音乐的缘故吧
  •     “我不发牢骚,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我懂得去适应,去顺从于命运。我学会了,千真万确!”这个故事,果然不管看多少遍,都会有新的感触,“越成长,就会越懂”的典型。期待与某人一起的话剧三周目w
  •     小人物接受了小人物式的悲剧才是最大的悲剧。
  •     还可以,独白戏~
  •     201611 >>> #自作多情、过度揣测、喋喋不休的中年男人要怎样不招人烦#
  •     上课一节课看完
  •     还行,逊色于《香水》
  •     可低音提琴逼格很高
  •     正如美国人所说的:我有身体,也就是说我的乐器有身体,这就是我对低音提琴情有独钟的原因。此外它别无所长,而且它本身就是一大不幸。这是我与众不同的长处,我可以把握住自己。“音乐是如此高贵,理智也无法走近它,它所产生的影响可以控制一切,没有人能够诠释它。” 不过是一种严肃的要命的阴性乐器,就跟死神一样 低音提琴作为死亡的象征与那种绝对虚无缥缈的东西进行着斗争,而音乐和生命同样地面临着沉沦于这种虚无缥缈的境地的危险。
  •     与《鸽子》的心理描写和《夏先生》的侧面描写不同,本文是独白形式的独幕剧,想必非常考验演员功力。行文风格有趣且克制。一开始从乐器本身的特性出发,诉说者条理清晰,引导着节奏,但到后面由情绪牵扯的话语逐渐凌乱不清,体现出一种深刻的挣扎感,最后则变成自我麻醉的淡然。低音提琴手口口声声要寻求突破,不安于现状,却又总在最后一刻退缩,只因自己“身为低音提琴手能力有限”、“捧着铁饭碗”、“不想打扰别人”等或牵强或软弱的理由,最后竟将一切怪罪到低音提琴上,但同时又深知离开低音提琴自己将一无是处,不得不小心翼翼继续着浑水摸鱼的演奏生涯。这不正是千千万万茫然工作着,却又无限向往自由生活的普通人内心的纠结吗?
  •     p.29 我有身体,也就是说我的乐器有身体,这就是我对低音提琴情有独钟的原因。此外它别无所长,而且它本身就是一大不幸。
  •     依旧是聚斯金德的小书,独角戏。虽不能身临其境却能感同身受。
  •     “我”对低音提琴的爱与恨就像我们对自己专业或工作的爱与恨,而显然恨常常压过爱,然后让我们陷入焦虑之中。
  •     又一本翻过没懂的和音乐有关的书
  •     就喜欢这种碎碎念
  •     “这是一出描写一个人在他窄小的房间里生存的戏。在创作过程中我始终会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仿佛是我自己会在那变得越来越狭窄的房间里度过我的大半辈子,而要离开它与我而言是如此的沉重。但我希望,有一天我能找到一间房子,它可以小到紧紧地缚住我,以便我在离它而去时也可以随手带上它……”
  •     独角戏。其实真正的卢瑟,不是已经一骑绝尘的才子,也不是完全没开窍的常人。而是像主角这样的既懂一些音乐却又一瓶不满、不上不下的人。他们愤世嫉俗的偏见背后是一颗敏感、自私的心。(可能是我们很多人的常态)
  •     一个宅男,边缘地带人,话唠,内心丰富人的絮语。玩的是低音提琴,懂得是音乐的所有东西,他独自喝着啤酒,自言自语为低音提琴辩解,唠叨大师怪咖音乐女人,时不时的自我陶醉般来一段。最后,摔门去继续演出----作为一个角落的低音提琴手!
  •     人的两难境界
  •     一个屌丝乐手的自白。这位35岁的低音提琴手思想幼稚并且自以为是,具体体现在他对女歌手“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般的意淫、他对莫扎特和瓦格纳音乐成就的轻视,以及他从开始到结束始终以自我为中心的侃侃而谈等等方面。他自私自恋、穷酸抠门、浮躁而好表现,愤世嫉俗却不思进取,步入中年却做不到成熟、冷静和深刻,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当然他也不是一无是处,他毕竟是一个国立乐团不可或缺的公务员,他对音乐的确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他看待事物的一些观点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他对自己的评价也有自知之明。广义上讲,像他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屌丝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一个大群体。作者从行为、语言、思想和形式上全方位地刻画了这位屌丝,表达出一种轻松诙谐的调侃和讽刺,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中常常被忽略的群体的一种关心。很精彩!【3万】【首图】
  •     看过上话 贺坪主演的《低音大提琴》回过头来重新读了一遍书,感觉小说的力度要略薄弱,可能因为贺坪的版本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修改……
  •     考前做死。
  •     《一个精分的絮叨》
  •     真害怕自己成为这样的人,谁知道呢……
  •     第一次看这种独角戏的书。主角就是我们这些喊着追求梦想,之后归于安稳,最后厌恶平庸又害怕失去现有安稳生活的人。
  •     一个低音大提琴手的独白。
  •     不得志小人物的内心独角戏
  •     低音提琴,想抛弃却又割舍不掉,想要更多的安全系数却又对这种保险怕得要命,失意的小人物的自呓,人物形象很直观。处女作情结之聚斯金德。
  •     小人物都没说出口的心里牢骚,和书相比,更想看演了几百场的话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