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艺术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2
ISBN:9787510058257
作者:[德]托尼奥·赫尔舍
页数:160页

内容概要

托尼奥·赫尔舍(Tonio Hölscher),德国海德堡大学古典考古学教授。2002年至2004年间,任德国考古研究所(Deutschen Archäologischen Institut,简称DAI)罗马分部的研究教授。他的研究重点包括希腊和罗马的国家大型纪念物、希腊的神话图像以及古典时期的城市建造。
译者陈亮,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在读博士,导师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教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专业,师从朱青生教授。2006年赴德留学,后成为海德堡大学跨学科研究小组“仪式动力”(SFB 619 Ritualdynamik)的一员。

书籍目录

致中国读者
第一章 图像作品和生活世界
第二章 古风时期
第三章 古典时期
第四章 希腊化时期
延伸阅读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出版后记

作者简介

从艺术品赏析到文化生活 德国最畅销的“大家小书”
专业译者精撰译注 打造最适合中国人的古希腊艺术著作
讲解古风、古典和希腊化三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结合神话传说,节庆,祭祀,市民生活和运动会
揭示图像作品在古希腊文化社会中的地位
85幅插图,直观展现古希腊艺术的高贵与伟大
欣赏西方艺术的能力 从古希腊艺术开始
本书首先概述了古希腊时期的图像作品和生活世界的关系,接着以时间为框架,分古风,古典和希腊化三个时期讲解了古希腊的图像艺术,古希腊人在这些图像艺术中使神、英雄、古今的伟大人物、公共和私人的场景化作可见的形象。作者以简明生动的语言带领读者穿过雕塑、浮雕、绘画和画瓶等图像世界,展示它们在希腊社会的政治、私人和宗教生活中留下的深刻烙印。


 古希腊艺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剥离“图像”这个概念,研究它在古希腊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这本书的中心也是趣味所在。尽管书名叫《古希腊艺术》,但总体而言并非单纯的古希腊艺术史或艺术鉴赏,最重要的部分依然隐含在古希腊人的生活、社会、政治、经济、宗教、观念的变迁里,正是图像鲜明地表达出希腊人的变迁。希腊人的艺术直觉无从解释,他们使理性与浪漫达成宝贵的平衡,他们的完美和缺憾共同构成无法企及的美。以前我觉得只能解释成来自骨与血的天分,现在我有点想通了,在每本关于希腊艺术的特质和历史的书里,都能看到希腊人的态度——如何展开双臂迎接各种陌生的思潮、信仰和技艺,如何天真地惊叹,贪婪地渴求。希腊人视希腊为荣耀,却少有我大希腊方为正统的观念,全力开放、学习、吸收是一切艺术发达地区/民族的共性,在古代,最好的例子是希腊,在现代,最好的例子是日本。艺术这回事,视野和胸怀比技艺单挑更重要,没有真挚无邪就没必要再谈什么了,凭你豪门底蕴天朝上国,一旦自视高贵马上就完蛋,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就是这么回事,不多说,你们自己感受一下。今日谈到古希腊,最耀目的词语大概是民主,希腊民主和现代民主根本不可混为一谈,不少群众弄混了。从这本书里提及一些古希腊人的政治观念,比如能让古希腊人坚决拒不接受的有两样东西:暴政和道德败坏。所以你懂为什么希腊人痛恨僭主(为什么输入法都没有僭主这个词啊难道不是重要的历史名词吗),这一观念透过艺术品体现出来。雅典人把阿里斯托格通和哈莫迪俄斯的雕像安放在中央广场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对敬神的希腊人而言,史上第一遭树立在公共场合的非宗教性质大型纪念品表达出对民主的决心。很显然,雅典民主政体将刺客树立为英雄,换言之,民主政治把僭主制看成敌人,因此要竭力避免它,并消灭任何有可能建立僭主制的人。这能印证亚里士多德记载的合理性——陶片放逐法的首要目的是避免僭主政治的复辟。希腊人民对政治的热血远超对经济的,当然在任何时代,黄金都是能使鬼推磨的好东西,但若要雇佣希腊人,所付的代价大概得再高些。希腊人虽不能说不会做生意,却决非理财高手,每当政府有钱,政客和公民们会高高兴兴把它花个干净,压根不想想投资和储备这两回事……硬币的正反两面是什么呢,拜此所赐,希腊人在公共事务上常有大手笔,每根立柱都是艺术品的神庙,黄金象牙镶嵌的神像,巨细靡遗的花纹,精妙无双的线条,希腊人在追求美这件事上无穷无尽。伯利克里大兴土木,搞出来包括帕台农神庙在内的一系列超级面子工程,简直亏本到下下辈子,哪怕全希腊甚至亚细亚的希腊化地区人民都来旅游,雅典政府所投入的黄金也压根不可能赚得回来,然而雅典人并不抱怨面子工程带来的贫穷,这种慷慨并不完全源于对主神雅典娜的虔诚,另一种信仰跟宗教一样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为了美而不计报酬。若把视角再打开一些,希腊人“让贪婪走开,你知道自己的内心爱智慧甚于一切”,现代人很难理解这种看上去假清高的嘴脸,但在希腊人那里,这种想法是真实有力的,自然而然的,他们不怎么看重所谓世俗理想和世俗价值,慨然接受贫穷,这种理想国般的情景今日看来相当不可思议。神庙、塑像、广场,脱色的大理石、青铜、陶片和废墟在无声诉说,荣耀并不完全属于它们,甚至可以说,艺术只是城邦的副产品,是希腊灵魂的魂器,至于真正的荣耀是什么,用那句希腊人的诗来回答:凭木石与技艺,不能建立城邦。书的翻译还不错,语言算流畅,没发现什么愚蠢槽点,还贴心地给出抽象词汇的原文。但也有点小错,例如P73:“一件罕见的青铜塑像原作将宙斯刻画为一个健美的掷闪电者”,往前翻一页,图片下的标注则是“阿尔忒弥斯海岬的波塞冬像”。这件公元前460年的著名青铜像的命名一直有争议,因为无法确定手中原本投掷的物体为何,本来就有宙斯和波塞冬两种解释,如果原著里并未提到,译者或编辑应该标注。另外阿基琉斯这个译名也蛮别扭的,不如用通行的阿喀琉斯。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建议你最好读一读讲艺术史和古希腊历史的入门级读物,总之有点世界史和艺术史底子才比较适合读这本,不然你大概会觉得很枯燥喔。
  •     读过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后,便对艺术类的书籍产生了浓厚兴趣。《古希腊艺术》这本书有三个目的。首先,它旨在呈现古希腊平等主义的小型城邦与它们周围君主政体的大型帝国相比,能够产生什么样的视觉艺术。相应地,对“人”这一观念、人的身体及其能力和意义的关切,以之作为模型来构想世界,后来成为“西方”艺术的根本问题。其次,本书旨在表明,古希腊的艺术品不是一个自律的审美现象,在博物馆或学园的封闭空间中被感知,而是在社会、宗教和政治生活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图像是观念中的城邦及其生活实践的一部分。虽然这种 “图像的社会文化”在古希腊尤为突出,它实则可以被理解为大多数前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再次,作者力图在写作这本书时不预设和接受西方艺术“自明”的前提,由此期望使它能够包容来自“外部”的开明的方法以及与其他社会视觉文化的比较。不错的一本书,推荐!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相当不错的艺术类书籍。展开论述的角度和模式在一开始就相当明确:阐述一种图像的本体论,区分其传达信息的功能和其“在场”,在当下的存在本身。古希腊造型艺术正是由于这种“在场”使一种典范形象(联系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得以超越时空界限而直接与现世人以仪式对象、价值设定和情感行为的方式建立联系(这一点即是希腊人在宗教意识上的强烈的此岸性的表现)。贯穿全书的另一点是,希腊艺术与其政治、伦理、宗教上的目的从来都是不可分离的——艺术图像相关于公共空间的集体感知,即一种城邦共同体的身份认同。作者最后暗示希腊化艺术出现的现实主义趋向:开始将其真实性,一种审美意义作为判断艺术品的标准。这种以艺术形式对现实世界的,形成了贯穿整个西方艺术史的现实性母题。
  •     古希腊一个个人名,拼在一起就像是对记忆力的无声嘲讽。
  •     本来春节想看傅科摆,但发现看宝宝根本没办法看那么厚的书,只好那本“小书”,学养这玩意,大部头是一方面,但有没有本事写好一本小书,恐怕更重要,尤其对咱这种只会附庸风雅的——清晰、好读,转手就能唬人——比如,让我们聊聊古风、古典、希腊化时期,神话题材在彩绘陶器上的艺术风格差异吗。
  •     很不错的入门书籍。一些细节的解读,令人恍然大悟。
  •     作者的观点感情色彩不强烈,比较严谨客观.作者人文修养高,以文物配合诗歌解读当时的人文环境,及对艺术风格的影响.遣词精简合理.翻译尚佳.但美学价值不高,应定位为入门级的古希腊艺术史.
  •     大家小书,插图虽少但精,译者也算用心,不错~
  •     赫尔舍的《古希腊艺术》不愧是大家小书。很平淡甚至是老掉牙的书名,会让很多人错过。其实非常精彩。对于做学问来说,温故而知新非常重要。很多你一开始就知道的东西再去翻翻,会发现很多有启发的点,回过头来再看最近一百年、五十年、十年的历史,发现很多东西千百年来是共通的,多么奇妙!
  •     古典学者写的艺术史是有点不大一样
  •     讲解的文物大都收藏在雅典国家博物馆,其次是那不勒斯、罗马、佛罗伦萨、卢浮宫。
  •     文字 配图有自相矛盾之处
  •     囫囵吞枣
  •     古希腊对"人"的观念、身体以及能力与意义的关切,构成了充满图像的社会文化,艺术品在社会、宗教和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 追求"美与卓越",美好的身体作为最高的物质价值和伦理价值的化身,对裸体的表现:身体作为人及其行动的根本成就载体得到凸显。三个时期当然是最爱古典时期。
  •     从社会学、工艺发展的角度分析古希腊艺术的特点,很值得一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