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物语》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 投资指南 > 投资物语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108031235
作者:邢海洋
页数:520页

【一些摘录】

【序】周刊草创时,经济却是强项、这不仅因为有一袭黑衣、走路踩到地上咣咣响的方向明担纲,胡泳的英语能力与他当时对网络时代的敏感,也催生了一连串的重要判断。《三联生活周刊》有个规矩,离开,无论读书或调离,都欢迎回来,但回来后要从原来的岗位重新开始,对谁都一视同仁。邢海洋回来一腔热情,但考虑他一直在写专栏,一开始就只给了一个专栏作家的称号。他也没任何怨言,只在那里尽他自己之力,永远给人一个憨憨地、不谙世故地笑着、戏谑着的表象。他到2005年才成为主笔,所以因为历史的缘故,排在了王小峰与蔡伟之后。邢海洋研究的是投资理财,痴心的却是文学艺术,也算是一个“艺术青年”。他在宋庄租了房子,说是为借宋庄的熏陶,编辑部开选题会他就在那里偷偷练素描。有一段时间,他充满自信地给自己的专栏插图,尽是些老文人趣味的彩绘拙劣小人,尽管稚嫩,却自得其乐,饶有趣味。他又是个最喜欢自己出门去走动的人,有空就想出去走天下,连车都已经开坏了一辆。好奇心与沉湎其中,其实所有看似无关的东西,最后都会因乐在其中,反过来聚拢变成财富。【查看图形密码】结构主义大师斯克洛夫斯基就把艺术看成是程序,他把古代神话解构为一个统一的模式,这个模式包括30余个连贯的情节,比如英雄遇难,英雄出走,英雄遇救、英雄成长、归来、报仇、称王等多种情节。使他惊奇的是,所有古代神话都可以用这样的叙事结构解读。说是玄学,的确是玄想的结果。前会计拉尔夫•艾略特大病一场后,躺在病床上开始了他的新职业——琢磨道-琼斯指数。那时他已经快60岁了。1946年,在艾略特去世前一年,离群索居的冥思苦想导致了波浪理论的集大成著作《自然法则——宇宙的秘密》的问世。与道氏理论不同,波浪理论有一套对价格世界既能自圆其说,又有完整解释的逻辑。在艾略特看来,股票指数不过是宇宙玄机于人类的反映,是人群大众固有节奏的一个外化而已。波浪理论里,股价运动是由一个个独立的单元构成的,一个单元包括上升状态的5个趋势运动(也就是“浪”),下降状态的3个趋势运动。而大的浪中又含有更低一级的小浪。在艾略特那里,按时间长度,浪大浪小有严格分期。最大级次的浪延展200年,而小级别的浪一天的走势里便会多次出现。在市场效率一统天下的情况下,经济学家发现很多难以解释的现象。1987年波及全球的股灾就是典型的现象之一,在没有重大不利的消息下,道-琼斯一天内下跌了22%,而这一下跌又如多米诺骨牌迅速传遍全球。在香港,一日内恒生指数竟下跌了33%。不久,股灾以股价的全面回升而告终。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与事件相关的重要信息。在建立数学模型过程中,两位科学家把投资者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投资界的“原教旨主义者”,他们主要根据公司收益利率变化等因素来预测市场走向;另一类是“噪音交易者”,他们不是根据股票的价值,而是视其他交易者如何动作而随大流,“噪音交易者”会在市场中产生一种类似人类群居本能的效应,从而吸引更多的后来者加入。“我们就跟着他们走,一旦发现一对夫妇变得目光呆滞,准备抓领带的时候,就向紧跟其后的专家发出信号。这位先生就会走过来,然后我们把这对夫妇同人群分开,并对他们展开工作。只需500美元的存款就可以在这个天堂买一块土地。”这是麦当劳创办人雷•克罗克的回忆,他上世纪20年代曾在佛罗里达做房地产经纪人,目睹了上世纪初最出名的一场房地产狂热。当时,房地产商居然能把海底下的土地卖出去。人人都知道美国的股市是最成熟的,最少受操纵的。是不是就可以认为美国股市没有心理作用的制约,股票的定价全凭业绩和预期呢?1999年4月,当道-琼斯首次达到万点高位时,道-琼斯的走势非常反常,昔日大刀阔斧、或稳扎稳打的风格全无影无踪了,取而代之的情状甚至可以用“鬼祟”来形容。几天内,股价沿着10000点的轴线蠕动,几天内的最高、收盘都在10000点上下十余点的范围内,而且,每天,最关键的点位总让你联想到“万点大虫”。万点上下的美国股市市值达到10万亿美元,如此谨小慎微的行情肯定不是操纵的结果。可见,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多牛的人,多一般的社会,人的心理都存在共有的东西。那就是对十进制数字谜一样的崇拜忌惮之情。【股神】殷保华股市中的扬名史的确有其神奇之处,想当年他只是一个初中文化的维修工人,上海有一家黑马俱乐部,参加者均是一些券商和机构操盘手,空调坏了,他去修,修完后也情不自禁地坐在旁边听,还壮着胆子请教一个有名的股评家“什么是60分钟的55天线?”却被蔑视。殷保华自此发奋炒股,自创江恩线,成功预测了上海股市的一个阻力位,自此扬名。作家白青山曾著有《民间股神》一书,访问了15位股林高手,其中木匠出身的有之,下岗工人有之,也有专科出身。他们的投资方法却惊人的一致,几乎都集中在技术分析上,在K线、成交量和各式各样的技术指标上寻找“黑马”。赵丹阳的投资方法便和老一代股林高手不同,银广夏热炒时,他就没有去银广夏公司,而是先到天津税务局查看银广夏每个月用电额度,当发现这么大一个公司每月用电额度仅上百度时,马上打道回府。他介绍自己投资方法一直是不看大盘,抛弃大盘,投资自己熟悉的企业,寻找最优秀的上市公司。一般去企业,他很少直接去拜访公司高管,而是先去考察企业市场环境和生存环境,比如对伊利股份调查时他先去看草原环境,对青岛啤酒、五粮液调查时他先去观察这些产品在各类酒店中的消耗量。东方港湾投资公司总经理但斌是个彻底的巴菲特崇拜者,他完全“复制”巴菲特的投资思路。巴菲特一生重仓13个股票,其中7个股票赚了270亿美元。但斌也只挑选“王冠上的珍珠一样”的企业,长期持有,平时基本不看盘。据说,其办公室电脑里竟没有股市行情软件。我们访问了众多的股林高手,几乎所有的股神心中都有一个巴菲特的梦想,同时又展示出索罗斯式的手段。股市里的成功者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浮躁型交易者,他们试图追逐市场的波动,追求资金的效率,需要战胜概率和不确定性,高度依赖技术分析和预测如神的交易系统。这样的交易系统支撑着过度交易:现在股市每天成交2000亿~3000亿元,10多天时间股票就彻底地换一遍手,券商和交易商每天都能进账二三十亿元。浮躁使人试图成为股神,每天似乎都有几个百分点的收益,但一旦遇到熊市,盈利便交还市场。第二种境界是波段型交易者:根据重点思考,追求一个时间段中的确定性,看似效率不高,却是大智若愚。大概率的事情是效率最高的方向,根据基本面及市场趋势的重点进行判断并保持稳定的心态是核心能力,证明自己靠的是时间。第三种境界才是股神境界:像所有者一样思考,根据投资对象的内在价值进行投资,看到未来的一个长期确定性。与市场无关、以不变应万变是核心心态。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是其最高的注脚。显然,现在入市的股民与这三种境界都无关,他们只是看到了别人赚钱才跟风进入,甚至连最低境界的“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都不知道。【黄金】收藏黄金的人,念念不忘的是金子的货币价值。1816年,英国开始实行金本位,随后多数资本主义国家也于19 世纪70年代后实行。淘金潮也从美洲到大洋洲到南非,一幕幕上演。问题是,黄金一枝独秀,难道不是一个巧合?工业革命中黄金战胜其他贵金属成为货币,或许恰恰和它的产量有关。在19世纪之前数千年的历史中,人类总共生产的黄金不到1万吨,如18世纪的百年仅生产200吨黄金。而19世纪产金则达到了1.15万吨,是18世纪的57.5倍,其中1850~1900年就生产了1万吨。黄金以度量衡的面目出现,刚好和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创造出的大量财富对应:工业革命带来的西方财富上的变化,也是数十倍乃至上百倍地膨胀。白银则没有这个幸运,白银的大量开采是19世纪前的事,生产大国开始是日本,后来是南美,开采的白银多被运到了我国,充实到银本位体系中。【通缩】本质上,通货紧缩的过程是一个商业信用破坏的过程。故事的开始通常是在经济繁荣期间,由于过度投资引起过度负债,在预期不能实现时,首先发生的是资产(如股票)价格下降,造成银行贷款抵押比例被蚀,债务人被迫以廉价抛售资产的方式来偿还到期债务。结果,相互交叉的信用链条就会受到猛烈的冲击和破坏。这样,基础货币收缩,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广义货币下降,进而一般价格水平下降。在没有外生性的政府干预的情形下,由于信用破坏和交易下降,必然导致劳动雇佣减少,企业产出下降,破产增加。在通货紧缩中,物价下降,实际利率上升,导致实际债务的增加。【大片】拍大片真能赚钱么?第一位驾驭上亿资金的是老一代电影家谢晋,1997年为纪念香港回归他拍摄的《鸦片战争》开了亿元投资的先河,那时候的1亿不啻于天文数字,谢导为拍这样一部片子专门成立了股份公司吸引民间投资,制片栏目上竟有峨影厂、成都汇通城市合作银行、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等6个单位。这部片子肯定是没赚钱的,否则谢导也不会就此在电影工业中淡出。2000年谢导还拍摄了一部《女足九号》,和当年的《女篮五号》呼应,随后谢导再没有电影面世,资金成为续写辉煌的瓶颈。1997年也是张艺谋和张伟平的“二张”组合刚开始合作,第一部成品《有话好好说》铩羽而归的时候,据张伟平介绍,当时他投资2600万元,相当于能同时启动两个房地产项目的资金,以期一炮而红,结果是赔了1000多万,还是靠后来的两部小制作《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挽回的损失。1997年还是个特殊年份,那一年冯小刚第一次拍出了贺岁片《甲方乙方》。那时候,内地电影一年的票房不过十来亿,一多半靠的是海外引进的电影。老一辈导演用一笔他们从未能染指的大投资告别了电影舞台,却未能开启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后记】我是1996年夏天来三联工作,此前,在一家期货公司做过培训师,一家证券咨询公司做分析员。回忆里,总觉得那时候只能算资本市场的蛮荒时代。一个投资人,要想在资本市场获利,需要学习的技能不是财务报表分析,上市公司调查,而是技术图表,需要熟记的则是波浪大师的玄妙的数字比例,还有道氏理论引申出来的的“顺势而为”,形象地说就是“有风使尽帆”。那时候证券类报纸上充满了股谚,诸如“熊市手痒断手,脚痒断脚”,“止损当如壮士断腕”。可蛮荒时代的智慧到现在依然有用,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恐怕没有什么告诫比这更有意义了。相反,价值投资、成长性和大蓝筹等概念却一次次成为造势的话语,概念翻新最终成就的都是一轮财富的再分配。

全当普及投资基本知识了

投资物语与之前在看现在也在看的投资改变生活同属一类 但也有一些内在的区别 投资改变生活更多的关注个股的表现 普及投资者选股应该重点考虑的一些指标 投资物语更多的是普及投资者对于股市大盘行情的一个认识 从机会 风险 人性 心理很多方面 还有技术方面给广大的投资者一些警示

◎朱伟  邢海洋1996年8月入职《三联生活周刊》,入职时他投靠的是阎琦。他俩到周刊之前同在一家证券咨询公司工作,也算是早期白领。但从根底上说,两人其实又都是非经济人士。作为北京大学的校友,阎琦本科是图书情报管理专业,邢海洋是自然地理,学的是地表、植被与人的生存关系。  邢海洋到周刊时,经济部加上他一共三人:胡泳是编辑,瘦小的张晓莉是记者。但周刊草创时,经济却是强项、这不仅因为有一袭黑衣、走路踩到地上咣咣响的方向明担纲,胡泳的英语能力与他当时对网络时代的敏感,也催生了一连串的重要判断。邢海洋到周刊,发稿亮相始于1996年的第16期,《三联生活周刊》总第22期,也算元老级人物。他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股市风水,百年轮回》和《上证30狂炒的背后》。我记忆中,刚到周刊,他的文字基础并不好,远不如胡泳的文字通顺,往往需要重新组织排列。但他似乎是会计出身,对数字有一种天然敏感。我很快就发现了他用算账的方法做投资理财启蒙的特长。还记得,当初我曾让他专门算算汇款周转的利息问题,找这种细微的理财意识。1996年经济部的三人分工是,胡泳负责宏观经济,张晓莉转向致富途径,邢海洋做理财消费。  到1998年,胡泳更多投入封面故事的策划,不再屑于一般报道,邢海洋与张晓莉则收缩为投资与消费两个方向,邢海洋做投资,张晓莉做消费。邢海洋的《投资物语》专栏开栏于1999年下半年的第一期,这是王小波去世后,《三联生活周刊》集中推出的第一批专栏,包括罗点点的《近视双周》、胡泳的《叩问技术》、沈宏非的《思想工作》、刘芳的《西风识向》与邢海洋的《投资物语》。邢海洋开栏后,据说有一段编辑部一些人自发成立了变相的基金,都投余钱给他,委托他选择股票。现在看,当年这些专栏唯一留到今天的,竟就剩下《投资物语》。十年如一日,不是越写越疲,却是越写越好,这充分可见邢海洋这个人的自重与定势。  1999年底,但他的《投资物语》只在纷乱中停了四期,又再继续下去。他走后,大家是冷却后才意识到编辑部空落、缺少了些什么——他在编辑部时,常通过调侃自己来引发大家忍俊不禁,帮助大家充分享受欢笑。他似乎并不在意自己会失去什么,由此他往往通过自嘲,成为编辑部氛围中一种极为可贵的因素。待胡泳走了,他走了,张晓莉生完孩子也走了,《三联生活周刊》第一代的经济部就散了。  等他重回编辑部,已是三年之后,我们已经从净土胡同搬到了安贞大厦。他回来说,在美国拿了一个土壤的硕士学位,续上了地理这个专业;又去读MBA,但越读越觉得没意思,于是还是早早地脱离美国,回到《三联生活周刊》这个大家庭。《三联生活周刊》有个规矩,离开,无论读书或调离,都欢迎回来,但回来后要从原来的岗位重新开始,对谁都一视同仁。邢海洋回来一腔热情,但考虑他一直在写专栏,一开始就只给了一个专栏作家的称号。他也没任何怨言,只在那里尽他自己之力,永远给人一个憨憨地、不谙世故地笑着、戏谑着的表象。他到2005年才成为主笔,所以因为历史的缘故,排在了王小峰与蔡伟之后。  邢海洋对于周刊的重要性,我以为,是他在长达十多年里给广大读者持续了一种不断发展深化的投资理财观。这种投资理财观随他自己意识的不断提高而不断丰富,其实已经形成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相信应该有不少读者已经受益匪浅。而他自己,这十多年,我也看着他的判断能力在日益强大。这种强大,我以为是他不满足已有认知的好奇心与求索要求综合的结果。他的经济学是从微观直觉出发,通过分析比较,来发现效益;通过效益再来关注经济关系,通过经济关系来体验经济学原理。这个过程,因为不是从概念到概念,反而使他在考察现实关系时有了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又帮他通过关注供需,发现全球经济流通中失衡的部位,由此成为了宏观投资中一个相对能认清大势,能保持较清醒头脑的判断者。邢海洋在周刊的成长,恰恰充分说明了“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不以自己的重心为制约、对一切充满好奇心,对一个人不断裂变、壮大的重要性。邢海洋研究的是投资理财,痴心的却是文学艺术,也算是一个“艺术青年”。他在宋庄租了房子,说是为借宋庄的熏陶,编辑部开选题会他就在那里偷偷练素描。有一段时间,他充满自信地给自己的专栏插图,尽是些老文人趣味的彩绘拙劣小人,尽管稚嫩,却自得其乐,饶有趣味。他又是个最喜欢自己出门去走动的人,有空就想出去走天下,连车都已经开坏了一辆。好奇心与沉湎其中,其实所有看似无关的东西,最后都会因乐在其中,反过来聚拢变成财富。  我自己以为,在八十年代的思想启蒙基础上,中国知识分子如要更深切认识现今我们这个世界与自己所处位置,就一定需要通过认识经济关系来重新建立思想坐标。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有意识形态都是经济关系的产物,而我们过去的经济学则更多本末倒置,先有意识形态,经济基础更多为实际的意识形态服务。从这个意义,我们所做的,应是回到经济基础来认清意识形态,使每人在复杂的经济关系中产生更多的自觉性,更自觉把握经济关系的能力,才是最根本地摆脱被奴役,也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的大写。从这个角度,邢海洋这个专栏的意义大约需要时间的长度才能被广大读者真正所体会——现在许多文化青年仍然激昂于文化中的精神独立,其实,在迷惘着的经济关系中,哪有什么文化思想可以独立呢?  这是邢海洋在《三联生活周刊》结集出版的第一本文集。通过他累积起来的这些文字,也许可以窥见一种以我们自身经济能力去对应经济关系,在投资与理财中的方法论。在我看,这种方法论对于我们每人的重要性,可能要高于那些表面高深、实际往往已经远远落后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往往会因为方法论更新而被重新改写。2008年10月20日

特别厚

如题邢海洋真是个奇妙的人,我对他之前的植物学背景很感兴趣实际上现在大火大热的郎咸平同学的很多观点在本书中依稀可辨,而邢海洋捉刀著书时候郎同学可能还在思考。


 投资物语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