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笔记本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11
ISBN:9787532122806
作者:孙笑冬
页数:126页

内容概要

孙笑冬,1971年出生于北京,19岁赴美。大学毕业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目前为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候选人,研究社会文化学。她的第一部小说《蓝色笔记本》发表在《今天》上。她的中文短篇小说曾被入选《台港文学选刊》、文集《回忆的季节》。她的英文短篇小说《花园》发表于《哈佛评论》。现居英格兰。

书籍目录

序言・周国平
自序

夜宴图・言
这片水红的天色
如梦令
人的声音
沉默
旷野
永别的仪式
永别的仪式・补注

夜宴图・画
地平线
黑夜里的船只
自画像

夜宴图・舞
舞者
等待
纽约的故事
起舞
起舞・故事

夜宴图・情
案上红灯
关于爱情
关于爱情:一个故事
离别的场景
燕燕于飞
蓝色笔记本
卷首词
牡丹
绛唇珠袖两寂寞
幸福
半生缘
雨霖铃
往事
松子
关于故事
狄多
长恨歌
心经
高潮
夜宴图

后记

作者简介

这本随笔集包括《这片水红的天色》、《如梦令》、《人的声音》、《沉默》、《旷野》、《地平线》、《等待》等篇。


 蓝色笔记本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读书:《蓝色笔记本》 孙笑冬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这一本薄薄的文字册子,其中最好的一篇,还是书名取自的那篇《蓝色笔记本》。正如作者文集后面的某一篇中说到的,《蓝色笔记本》这一篇小说,是关于对激情的抗拒。关于小说的阅读和创作:“昨晚发生的事也许过于巨大了,它超出我们日常的经验,我感到我无法理解它。所以我才会去翻看书架上那些蒙着灰尘的小说,试图从那些遥远的,不真实的有关生活和激情的故事里,找寻对它的感觉。”之前,作者提及小说,“其他艺术,比如音乐、绘画,至少还与人有直接的、感官的接触,但是小说!一个虚构的故事不管写得多巧妙也只是轻飘飘的言语,与我们正在经历的日子毫无联系,与我们身受的悲欢毫不相干。”这几句,是《蓝》这篇里面关于小说阅读的观点。小说,是以故事为载体的,一个孤单的人,哪里来那么多的故事,关于小说阅读的那一头,创作,作者在《关于故事》一篇中说:“有许多作家总是把自己和别人的故事写进小说。朋友们通常是知情的,也往往不反对在装潢精美的书中看见自己的影子。可是在太多的作品里,那些爱情故事亦是真实的。那个相处过又离开的人,那些只属于两个人的回忆:作者有权力把它们写出来吗?这是否是再次伤害一个我们不曾全心爱护的人,或是在文字中重新改写两个人之间恩怨起伏的历史? 一个描述现实中情感的作家是否是在利用生活,从而将真实的人和感情置于个人的艺术之下?”是的,作者有权力把非个人所有的情感公之于众么?“我永远在与这些问题相争,不知何时才能感到水落石出。”作者的这些疑问,都曾经在我心中略想过。关于描写:《蓝色笔记本》一篇中的这几句我喜欢:“在这个学期的第一次上课我就注意到他:他的脸上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专注神情,那种出自本质热情的凝视的亮度将他与其他的学生区分开来。我那时猜想,有这种神情,他一定习惯于孤单的。”“我完全理解他正在体验着的年轻时对纯粹和绝对的向往,以及由此带来的与他人和世界的冲突。”“正如我现在以写作来把握我所不能理解和感到威胁的时间。我是安全的,我与我的生活根茎交缠,通过我的婚姻,我的职业和日常所有的琐事,我已经远离曾经与我相距咫尺的危险,那种甘心沉没的自毁的诱惑。”“生活就是这样的一些早晨,就是在日光里我们必须承担的一些责任,就是我此刻这样的等待,等待一个熟悉的身体,一个熟悉的声音。”另外,作者书中转述索尔.贝娄的话:“人的一生就像一个向上抛起的圆球。它被抛向高处的过程缓慢如同我们充满了悠闲回忆的童年,但在盛年之后,在下降的惯性里,我们会加速度冲向等待我们的死亡,生活将会不由自主地飞逝而去,不容我们再看清或记得身边的世界。”作者在一篇描述纽约看现代舞的一个感触。舞台上的舞者们,“他们是在以无比直接简单的语言表达我们所知道的仅有的真理:人生的不幸,信仰的必须,死亡的不可避免,个人所拥有的微小却至关紧要的力量--爱。”说得真好啊!关于人生的,我们所能够知道的,仅有的真理,真的就是这些了。
  •     “夜饮长谈,歌浓舞艳,兴亡未定。然而其中沧桑感慨的个人的故事是最使人不能忘怀的。我从图书馆寻到彩印的《夜宴图》与我的蓝色笔记本并列在长长的书桌上。被情感所取代的现实:日常生活中激情的力量,不能以理性把握的经验,不能以文字替代的感受。把生活当成作品的诱惑,自毁的冲动,幸福与狂喜的脆弱性,二十岁时所看到的人生的风景,等待在远方的黑暗和成长,爱情,命运,能够承担与必能承担的痛苦。这些就是我想写作的故事。”这些就是《蓝色笔记本》中的一段话。作者孙笑冬,十九岁离开祖国飞往美洲大陆,在异国他乡,坚持用母语写作。最爱的作家是曹雪芹,张爱玲,里尔克,普鲁斯特与帕斯捷尔纳克。这是一部散文集,但书中,小说,散文,诗的界限被模糊了,更多像是一些从笔记本里摘出的随感片断,恰到好处的为我们呈现了一种原初的写作状态,一个并非职业作家的经典的写作方式,就像是用某一瞬间的感动,搜集自己生命中的珍珠。正如帕斯捷尔纳克关于文学所说的话:艺术体现的是一个正在被强烈情感所取代的现实。艺术仿佛阳光的照射——我们熟知的日常的世界突然被一道情感的光束所照亮。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像这样被照亮的角落——一席谈话,一则故事,一个场景,一尊面容。“我的身后是红灯灰瓦的旧宅,古槐苍苍的枝叶舒展在我的头顶。空气里有初夏花木的清甜,也有缓缓升起的黄昏肃穆的气息。”她的情感如此细腻温柔,但这柔和的光芒所照亮的是极其深邃的东西,那日常生活中最为人熟视无睹的惊心动魄之处。她就这样感悟并记录着,关于艺术,文学,历史,命运,爱情,以及自己心底无法置若罔闻的声音。仿佛面壁的喃喃自语。有隔案观火的疏离,亦有不世孤绝的风貌,只是她的心仍是温暖的,不过用褪尽铅华的笔墨,写出悲欣交集的字。她懂得,除了写作,除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叙述我们生活的故事,我们别无办法把握和超越我们的命运。然而她亦懂得,生活中某些故事,也许正是那些最美丽最悲痛的故事,是不能进入我们的叙述的。在叙述的同时,我们也就歪曲,贬低,甚至彻底失去了它们。我们试图通过写作来挽留不能挽留的生活,而一旦我们这么做了,我们所拥有的便不再是生活本身,而是我们写过的文字。“这部书稿里有真实的也有虚构的故事,我不知道为什么使者一些真实的故事进入了稿子,而不是另外一些。我二十八年的经历里,应该由成百上千的时刻能够成为故事的素材,或是其中的细节。”“我会把某些故事只留给自己。我想要记住那些瞬间的激动和颤抖,我不愿意用深藏在我身体里的回忆,来交换一个可以被重复讲述的故事。那个夜晚的花园已经消失在我写作的小说里,已经被出卖和遗忘。”“一个年轻男子和一个年轻女子在同一条街道的一家茶馆静静对坐。如果我必须讲这个故事,我也许会提到他们面前白瓷杯子里浅绿的龙井,以及他们之间如湖水荡漾的沉默。茶室设在一家玉石店的楼上,红木桌椅靠着朱红漆就的窗子,窗外是早春淡薄的暖意。我也许会讲到她的快乐,她在望着他时心中升起的至深的亲近。但我不会描述他们眼睛里共同的悲伤——我不会描述那一刻的震动,当他的手臂终于穿过他们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他的手握住她的手指。”她的那些故事,终都回归安稳明亮的生活,如安静、含而不露的花朵。被情感所取代的现实:日常生活中激情的力量,不能以理性把握的经验,不能以文字替代的感受。这些就是她想写作的故事
  •     仿佛面壁的喃喃自语。有隔案观火的疏离,亦有不世孤绝的风貌。只是她的心仍是温暖的,不过用张爱玲的笔墨,写出悲欣交集的字。

精彩短评 (总计47条)

  •     值得一读
  •     “我不会描述那一刻的震动,当他的手臂终于穿过他们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他的手握住她的手指” 很早就读过此书,当时只是觉得语言仍然不够精致,而如今,再翻出来草草看两眼,却觉得,任何用来修饰感情的词汇都是多余。 生活本来就不是为了不朽,也不是为了精美的超越庸常,体验就是一种美。
  •     哀莫大于心死
  •     a捡到一只猫 过几天发现是有病的 a带猫去看医生 b也捡到一只猫 过几天发现猫有病 第二天把猫扔到了路边 有的人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解决问题有的人是绕过问题 这样的两人选择在一起 好像就带点必然会分开的属性了
  •     女文情的小清新,犹在少年时
  •     曾陪着走过一途路
  •     牛
  •     尖叫的成长
  •     张爱玲迷
  •     其实这本书被我扔到哪个角落我都不记得了……
  •     另一个记忆,那时的温暖。
  •     那年夏天,有个男孩,递给我这本书,说这还不错哦。
  •     随笔一样,一见钟情,也是一种成长
  •     很赞,值得看
  •     就这样成长
  •     旧书找不到了,买的复印版,印得不好,字迹模糊,但是文字却闪烁着光芒。
  •     喜欢
  •     这是对我写作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     豆瓣上那么高的评价啊?
  •     幾番周折終於拿到,多謝RENIE同學。讀後不若之前期待,不過張愛玲一篇很好。
  •     情致未到 笔力尚欠
  •     万事皆堪落泪
  •     很不错的一本书,可惜早就没得买了。
  •     哪天有时间,我把做书名的那篇小说做个电子版,网上没有。为人民服务。
  •     还好吧,居然这么高分,,!
  •     用某一瞬间的感动,搜集自己生命中的珍珠
  •     重读旧书
  •     非常重要。
  •     笑冬。
  •     很温情的手法,很浪漫的笔调。
  •     “夜饮长谈,歌浓舞艳,兴亡未定。
  •     可惜写的短了,真想没完。
  •     孙笑冬在其《蓝色笔记本》“永久的仪式·补注”中写道,“许多犹太人谈论‘幸存者的负罪感’,因为躲蔽过死亡命运的人常常觉得自己不应该成为侥幸的少数,觉得虽生犹死。”一位哲学教授夫人谈及LD(一名犹太女学者)的死,LD罹患绝症(事后证实是误诊,虽然致命,但可以医治痊愈),但她还是选择放弃治疗,坦然面对死亡,并在临死前和朋友们促膝谈心,平静地与挚友告别… 促使LD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可能是源于生前惨痛的回忆,然而“幸存者的负罪感”正是犹太教、基督教的观念。人生而有“guilty”,而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忏悔、反思和awaking
  •     8年了,终于可以把想读修改为读过!感谢上图!感谢上图!感谢上图!关于这本书,的确不负这么多年的苦苦想念,孙笑冬是一个认真而有情怀的写作者,我第一次触碰到她的文字时即被她沉静深厚的感情打动,然后满世界找她的文字。。。
  •     很温和的笔锋,很浪漫的散文。
  •     以为自持上流社会可爱女孩天真的炫耀
  •     同样是陪伴了我的青春岁月。亦如红楼予她~
  •     似乎已经绝版,豆瓣小组里看过部分
  •     “可我不能完全懂得不朽,我珍视的是那个一生一世握住我手的人,是我此刻心在身在的生活。”
  •     她19岁到美国时带去的是红楼梦,为的是向世界表白自己的姿态 文字敏感忧郁又美好 很有人文关怀的小文集 俺特别喜欢
  •     啊
  •      高中
  •     还不错
  •     想成为这样笔锋温柔的人
  •     珍惜生命中的一切
  •     还好而已~
  •     真的喜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