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卑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
ISBN:9787801273826
作者:[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页数:344页

作者简介

《超越自卑》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A阿德勒博士的代表作品。阿德勒在该书中运用个体心理学原理对普通人日常生活中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了细密的解剖,指点迷津、破疑解困。该书语言平易优美,对人类个体心理的描述和解释独辟蹊径、细致入微、客观而精辟,被认为是分析个体心理的经典之作,出版以来一直畅销不衰。


 超越自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看完阿德勒的《超越自卑》,有了一种不想看继续书的感觉在身体里面。很奇怪的感觉,或许与本书无关,只是我自身的感受。这本书很好读,好读在于它的语言,没有其它精神分析类书籍的那么难懂,而且其体系非常的完整,涵盖了方方面面。心里面有个感觉就是,嗯,对的。是的,就是这样一种“对的”的感觉。因其可以自圆其说,也因其所说的理论似乎非常符合我所接受的主流价值判断。无疑,关于生活风格和社会兴趣的观点,是阿德勒本人的生活经历思考提炼,并自我验证过的。也正是这样一种经过对方自我验证的,“对的”,甚至体系完整的阅读体验,阅读的时候,一下子被感觉到“塞”住了。因为似乎没有了跟随作者一起体验和思考的空间,对方只是把他已经思考完的部分直接地传递给了你。努力想去结束这本书的阅读,但是即使更改了豆瓣的阅读状态,依然无法结束这个体验。于是唯一的办法,便是,印记下这个体验。至于知识的总结,永远都是我比较欠缺的,就不尝试了。
  •     对于小细节 和对孩童时代对某一领域的认知 从而形成对性格分析的很到位也很透彻 尤其说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那一章 是好多家长都忽略的 他们不注重与孩子交流 对于处于幼年的孩子的“思维” 过多的是武断和干涉 其次就是关于对梦境的分析 完全是即佛罗伊德的《梦的解析》之后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     心理学的领域是:探讨个人各种表情中的意义,寻找了解人生生活目标的方法,并以之和别人的生活目标相比较.个体心理学认为,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结为: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问题之下.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做反应是,都明白地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次的感受.经验并不是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我们不会被经历过的打击所困扰,我们只是从其中取得决定我们目标的东西.我们被我们富于经验的意义决定了自己,当我们以某种特殊经验,作为自己未来生活的基础时,很可能就犯了某种错误.意义不是环境所决定的.我们以我们富于环境的意义决定了我们自己.当一个人面对他无法适当对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出现的就是自卑情结.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愤怒和眼泪以及道歉一样,都可能是自卑情节的表现.忧郁自卑干总是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但其目的却不在于解决问题.在个体心理学中,不在关心着要找出害怕的原因,而是要分辨出它的目的.心理发展功能中最大的因素是兴趣.能够妨碍自己兴趣的,并不是遗传,而是沮丧和对失败的畏惧.没有人喜欢挨批评,但是如果一个人把逃避批评作为生活的中心点,那他跟社会的各种关系都会收到干扰.他看每件事情的时候,都会遵循他的感觉嫁衣推断:"我是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这些人把和别人的关系当作是决定胜负的场所,他们自然不可能知道友情是什么.决定一个人的并不是他的环境,而是他对环境的估计.在解决上述问题时,作者强调,最根本的方法是培养一个人的合作和奉献精神.让我对西方社会对合作的强调有了更实质一点的了解.阿德勒生长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出现的年代,其书中的一些观点也有印记.

精彩短评 (总计39条)

  •     战胜自卑感是人类个体动力的来源;没有培养起合作精神和社会兴趣是一切心理问题的来源;性格形成于后天。@苏坦纳的冒险:这本书推荐一读
  •     人们都是在小时候4.5岁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一直已自己的风格来了解世界,表现于世界。虚构出来的目标不断让我们为之奋斗。自卑并不是一件什么错误的事,应正视自己的自卑,不断努力,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既然在社会中,我们可以让社会兴趣指导我们。这更是一本谈孩子教育的书。5分超值!
  •     大二时读的很有感情的一本书!
  •     书中一些观点还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关于人的生活风格,回忆等的论述,令人印象深刻。我做了大量的笔记。
  •     没读懂!
  •     “读天才作家的新作,我们会欣喜于种种的发现,我们在书中找到了我们自感羞惭的念头,我们压在心底、不敢表露的快乐和忧伤——一句话,我们发现了一整个我们曾经鄙薄不屑的情感世界。恰是这书教我们领略这世界的价值,让我们幡然醒悟。”
  •     算是心理学入门,是从读这本书起,我才知道心理学的内容有多么庞杂,不是当时的我所能驾驭的。小姨今天跟我说了一句话,以前也听过无数遍,只有现在才真正懂得其中的含义。「去考虑对于错,完全没有意义,因为即使你是对的,他也不可能因为你而改变什么」「他不值得」
  •     什么叫自卑?
  •     读完之后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大概就是用幼年回忆和分析的方法找到个人的自卑情结来源一般都能做到,但是做到了又怎么样用于超越自卑呢?书中并没有解答……
  •     外向型:不因身体感到困扰。神经质:瘦小,高瘦,长鼻子,蛋形脸(?),保守自省,大多患精神分裂症。我就这么被预言了……
  •     NO.2 2015.01.18-01.26 阿德勒无疑是一名智者。书中的主线是以培养合作之道来纠正不良病症,这点由地球的贫瘠和人类无法孤单生存推导出。二医图书馆有,不让外借。
  •     1. 心理问题的产生并不在于对于性的压抑,而在于在追求关注的过程中养成了错误或不必要的行为模式;2. 良好的合作技能能帮助问题人物;3. 母亲对于儿童合作技巧及学校对于学生的合作观念矫正可以避免大多数心理问题的产生;4. 良好的合作的理念是健康人格最本质的基础;5. 从最初的记忆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行为模式
  •     社会兴趣,生活风格。
  •     貌似很正常的长大了 家庭对早期的成长作用确实显而易见“ 12~14岁大致应该更清楚自己以后要从事的职业 否则我真要为他们感到悲哀了” 我只能呵呵呵 那个年纪出了知道要好好学习之外再就捧着外国名著们傻看 什么也不知道 对职业更是没有概念 == 这难道是造成现在都迷茫的梗?!
  •     高中读的 还是初中来着
  •     我非常喜欢这个理论框架,但是这本书写的很琐碎,不太和我的胃口。
  •     好
  •     现在看来他的很多观点已经成为了主流
  •     一切成就的根源在于对合作及他人的兴趣,而非对自身的兴趣。
  •     每个人都该看看 很不错的一本书
  •     对家庭中不同顺序孩子的心理描述很有意义
  •     多年前所阅,印象中比起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更注重个人经历和现实体验,颇为易读
  •     每个人都有自卑的一面,自卑是人类社会的推动力之一。要认识自卑,超越自卑。
  •     抑郁、精神官能症的福音。“我们被我们赋予经验的意义决定了自己”,自卑的解药是与他人/社会的“合作”。好奇原著的“合作”是什么词?
  •     中枪了,而且被打得千疮百孔,体无完肤。自卑和孤傲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果重来一次,或许结果还是如此。你要超越,可怎么超越呢!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年少。
  •     为了读书会读的电子版,应该是这个版本的。这本书能解决自我存在的一些困惑,比较实用,但是虽然名字里面有超越二字,超越性却不强。
  •     集体主义;生活风格;他人。该看看弗洛伊德了。
  •     作者解释了自卑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通过一个个小案例来进一步认证他的理论 困惑的时候拿出来翻一翻 会获得新的启发
  •     熊孩子就是因为不懂得合作,缺乏社会兴趣而令人生厌吧。然而许多结论都下得草率了些。比如他发现罪犯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的丑以致被忽视的孩子,一类是长得太帅而被宠坏了的孩子。从来都是个看脸的世界,就不要再说丑人多作怪了,好吗?
  •     当已触及谷底,你就会反思,自然会反击,会认清人生的本质。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好,或者绝对好。好与坏,都取决于当先的行动,对未来的期待。
  •     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有些句子需要反复读几遍才理解。观点也容易让人接受。
  •     去年囫囵吞枣看的,现在完全想不起书里写的啥。
  •     虽然书只有一章适合我,但是毫无疑问,教会我怎样正视自卑这回事,好!
  •     个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的分道扬镳,确有其对个体的实用指导意义,难能可贵。关键词:生活意义、优越感目标、生活风格、早期记忆等。推荐每个人都读,了解我们之所以会成为现在的我们,以及如何导引自己往更好的方向走去。
  •     原以为是以个体的自卑什么的讲,,,看完发现是本童年、家庭 教育问题。。。不过还是蛮好的
  •     刘泗编译的这本应该是在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82317/ 黄光国译本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排版和添加小标题,个别词语润色了一下更贴近现代的读书习惯~如果喜欢黄光国那版译文建议直接读这本。
  •     个体心理学的经典之作。自卑感是人前进的基本动力之一,但若不训练相应的社会合作能力,就会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     因为自卑,所以追求卓越!向下的力量有多深,向上的力量就有多强!
  •     卡修士有枯瘦而饥饿的外形,他的计谋太多;这样的人很危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