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之秋

出版社:衛城
出版日期:2013-5-9
ISBN:9789868879379
作者:Stephen R. Platt 史蒂芬.普拉特 / 裴士鋒
页数:528页

内容概要

史蒂芬.普拉特 Stephen R. Platt
耶魯大學中國史博士,其博士論文獲頒瑟隆.費爾德獎(Theron Rockwell Field Prize)。目前是美國阿姆赫斯特麻塞諸塞大學的助理教授,著有《湖南人與現代中國》(Provincial Patriots: The Hunanese and Modern China)一書。他大學時主修英語,因此大學畢業後以雅禮協會老師的身分在湖南待了兩年。他的研究得到富爾布萊特計畫、國家人文基金會、蔣經國基金會支持。目前與妻女住在麻塞諸塞州的格林費爾德。
譯者簡介
黃中憲
政治大學外交系畢,專職翻譯,譯有《明代宦官》、《維梅爾的帽子》、《大探險家》、《帖木兒之後》、《成吉思汗》、《劍橋伊斯蘭史》、《非典型法國》等。

书籍目录

導讀:太平天國研究的中西鴻溝/黃宇和
人物一覽表
大事年表
作者序
地圖
前言:天子
第一部:帝國的黃昏
一、傳道士助理
二、中立
三、干王
四、試探
五、北方之約
第二部:換狂瀾於既倒
六、勉強接任的將領
七、教義的力量
八、文明之劫
九、看誰撐得久
十、天與地
十一、十字路口
第三部:太平
十二、破釜沉舟
十三、吸血鬼
十四、雨花
十五、鮮血與榮耀
十六、翻山越嶺
結語
誌謝
注釋
書目

作者简介

十九世紀中葉,東西兩半球各自發生了一場大規模內戰。西半球那場發生在崛起中的美國,東半球則發生在日益衰頹的中國。而當時的全球霸權英國,則在其間發揮了關鍵性影響。
大清帝國這場內戰,臺灣稱為「太平天國之亂」,共產中國則視之為革命或農民起義。奇特的是,太平天國的領導者洪秀全是當時中國為數極少的基督徒,他在屢試不第之後崩潰癱軟,斷斷續續做異夢四十天,數年後宣稱自己是上帝的第二個兒子,並開始領導宗教運動,隨後轉為政治軍事運動。
鴉片戰爭後,中國已嵌入全球貿易體系中,西方列強的外交與軍事力量對清廷或太平天國更有一定的影響力。西方各國的輿論甚至國會內部,對於是否干涉這場戰事各有看法,但才剛攻進北京並放火燒掉圓明園的英國最後卻選擇幫助滿清朝廷。日本明治維新的重要人物伊藤博文便認為,英國介入使得清廷多活了五十年,因而加大後來的動盪程度,並推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作者從國際關係的角度切入,特別著重英美各國在外交與軍事上對太平天國戰事的影響,而不流於誇大。除了組建湘軍的曾國藩之外,也側重介紹了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他為太平天國提出的「資政新篇」可說是中國第一套現代化綱領。本書於二○一二年獲頒坎迪爾獎(Cundill Prize),是全世界獎金最高的歷史著作獎。


 太平天國之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這本書算是久仰大名了。之前剛上市的時候有注意到,後來陸續有不錯的書評,於是趁著過年就從圖書館借回來拜讀。作者普拉特是著名漢學家史景遷的學生,文筆流暢,故事性強就不用多強調了,但有別於其師的作品,《太平天國之秋》的切入點是從外交方面,也就是與西方歐洲人的互動及當時的世界脈絡中去看待這場中國“內戰”。當然,是否能用上此詞,是件很微妙的事情,過去沒有意識到,現在則是“妄想中立”的看待,那麼就稱之為“太平天國戰爭”好了(踹飛)。言歸正傳,筆者一看這本書前一兩章,就喜歡上這部作品了。坦言之,在過去年輕時,有段日子曾幻想過一段歷史的 “if ” 情節,那就是洪秀全等人沒有定都南京,而是全力的北伐將清朝驅逐出關外,接著透過洪仁玕跟外國的聯合推行真正的西化運動,建立真正的“太平天國”的故事。當然,現在想來真的是有夠單純的架構,不等本書來敲醒作者,先前閱讀陶短房先生的《這個天國不太平》時,就已經徹底頓悟了,要改造洪秀全的政權,恐怕是要把他這個人砍掉重練不可。蓋此人亦不過是過去中國傳統的“造反份子”,只不過沾染了點洋皮毛罷了。其餘諸王也都大同小異,在整個主心骨還不脫舊色彩之下,要轉型成新時代,真的要YY到極限才能做到。本書,算是把筆者最後的一點念想都撲滅了。英國的帝國主義再怎麼口嫌體正直,說到底還是會以自己的利益為最大依歸,太平天國如果壯大到足以威脅其經濟,還是會毫不猶豫的干涉。過去歐洲人自己打成一團時,天主教都可以跟新教聯盟打另外一個天主教弟兄了,區區一個“亞洲變種基督教”又有何掛念?另外一個讓筆者感興趣的是,作者引用了伊藤博文對這件事情的評論,他認為英國人干涉這場戰爭,促使清朝續命,也延後了中國改革的機會。當然,這是非常後見之明的,畢竟,所謂的“同光中興”的破產是甲午戰爭之後的事情。更何況,誠如筆者前面所述,洪秀全的本質不改,太平天國就只不過是“一場標準的傳統改朝換代”,洪仁玕就書中所述,能有多少影響,很難樂觀。整體來說,《太平天國之秋》比起其他的相關主題作品,最大的特色在於它著重在英國對於這場戰爭的觀點跟影響的描述,也因此,讀者最好具備基本的知識再來看會比較能有所得。在此推薦之。
  •     本书开头为某牛逼人士的导言。但感觉导言部分,都是溢美之词,夸大过头。其中提到做史的观点:一个极端是一分证据分话,沦为纯考据,不会用想象来做史;另一个极端是学院派的做史则艰涩无味,只在小圈子中。然后说,作者拉出史景迁后,又拉出作者,赞其文笔优美,又有实地调查。但是,看完翻译后的全书,虽然不是很艰涩,但是谈不上文笔优美。特别是经过黄中宪的翻译(大陆版在黄中宪的翻译上,有另外人校对),有些部分是看的着实让人郁闷。黄中宪对于定语从句的翻译,真的是翻译到家,一旦无法流畅的翻译下去,就使出A-B-C的翻译法,其中B是对A的解释,C为紧接A的内容。除此之外,黄中宪很喜欢翻译成长句,一旦一大段长句结合组成上下文,让人读的吃力。在内容方面,Stephen R. Plat写的时候,比较喜欢在写某一点E时,引入其它点F,然后在其它点中F中又花文字说明与F有关,却与E点无关的内容。比如说洋枪队队长华尔在内战中的角色,书中会不知不觉写到他死后,他的家人直到19世纪仍在追讨他的遗产。这种写法,个人有喧宾夺主的感觉。洪仁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人。以往大陆教材上,对于洪仁玕,没有特别的说明,往往是指出其《资政》有何历史意义云云。Stephen R. Plat却给其很大内容,写了他当上王之后的风光,以及被其它王所孤立,政令难出的困境,最后还有变得疯癫的可怜,而其变化,都与洋人有关,对应着太平天国与外国关系的好坏。英国政府的态度。Stephen R. Plat是引入英国来讲太平天国(导言中的话,还搞的我以为美国会参一脚)。在读之前,一直有个疑惑,为何同是信奉耶稣的,英国等反动势力(大陆阶级观点)最后会帮清廷而非天国。读下来后,才发现,英国一开始,是保持中立,或者名义上保持中立,不想介入。但是最终选择站在清廷,有以下原因:1、亲太平天国的传教士的离弃。传教士原先与天国有一段蜜月期,帮助天国在西方发言,但是随着教义上的本质不同,以及洪秀全完全是披着耶稣的封建份子,在洪仁玕被冷落后,最终出现传教士闹翻、罗孝全投书反对太平天国。一旦失去了肯替其发声的舆论基础,太平天国只能继续被黑。在此,不得不说,党在延安困难时期,都懂得和西方记者交流,着实明白舆论战的重要性,黑的KMT都没话说。2、英国在华代理人的教条主义。包括卜鲁斯、何伯等人,一直认为太平天国,是一群无法无天、烧伤抢掠的恶棍,一直对太平天国持敌视。特别是何伯,一直想无视中立原则,介入内战。尽管他们知道,清兵也不是仁义之辈,屠城之事也不是没有,在对首相等汇报时,总是不提却总是偏颇性的黑太平天国,最后使得首相等选择站在清廷。3、太平天国不愿意被讹诈。英国人在与清廷、太平天国接触时,两者为了争取英国,进行了不同的努力。但是,清廷为了王朝的延续,可以忍受其讹诈,比如说将3000淮军运到上海就花了15万白银。而洪秀全认为自己是天父之子,高高在上,蔑视洋人,所以才无法忍受讹诈及咄咄威胁。两方比较,胜负已然。4、英国自身经济等考量。天国内战时,恰逢美国内战,两个战场同时影响英国国内经济,稍有不顺,影响甚大。为了解决自身的问题,获取自身利益,最终选择介入内战,诚如书中所引用:中国会给予我们长久以来所努力争取、且往往用武力去争取的进入机会和通商自由。PS:英国人在真正介入之前,和清廷及太平天国都有接触,其中某些接触,犹如蝴蝶的翅膀,对最后的结果有着重大影响,比如李秀成和陈玉成打算从武汉回合后合击曾国藩,结果让英国人传话不知道传到哪里去了。其余一些零星。华尔洋枪队没有教科书里面说的那么屌,最后戈登队长还和李鸿章闹僵后,使得洋枪队解散。曾国藩屡战屡败后跳河,教科书总是说他这么做是丑行。编教科书的一生都是伟光正。第400页的围困南京,曾国藩的观点及作为,让人想起国共内战中的长春之围惨象,何其相似。所谓今日赞美曾国藩之词,都是无限的放大。依据书中的观点,曾国藩即使起兵北上,洋人未必会站在他一边。本书估计是写给美国人看的,所以才会解释慈禧和恭亲王对曾国藩拉拢及防范的原因。中国人,只要不是傻子,几乎不用解释就会明白。

精彩短评 (总计38条)

  •     好棒!!那厚厚几十页的参考书目就是最好的保证!接着鸦片战争看最合适,近代史的大篇章就是丝丝相扣错综纠结,一个半世纪的挣扎才有了今天,我突然对现状充满了感恩ヽ(;▽;)ノ大防火墙又怎样咱们完成现代化啦!太喜欢洪仁玕和曾国藩,只是历史无情不给他们happy ending
  •     对于太平天国的失败,两点,1、洪仁玕过于相信老外,2、老外对于清王朝的误解。
  •     在台湾翻过,华丽但不太靠谱
  •     
  •     K.H.Marx先生说:鸦片战争不曾产生催眠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麻醉状态唤醒似的。
  •     1. 史景迁后继有人;2. 全球史研究虽然有点烂大街了,但用来解读太平天国还是很适合的;3. 湘军在安庆、南京的部署倒是体现了利德尔·哈特的“间接路线战略”;4. 我怎么觉得在全书被黑得最惨的是法国人?……
  •     作者所谓的论点不就是直接拿来马克思和媒体的观点吗……历史学想象力全压在讲故事上了
  •     用全球视角看中国的内战
  •     除叙事以外,这本书比较特别的地方在于以西方世界视角去看太平天国、清政府以及美国内战,涉及政策和舆论的反覆。至于英国在战争的作用,我持保留意见。
  •     重点指出了英国势力以历史规律来权衡利弊,而非宗教倾向来选择他们在清末中华各派政治势力中的倚仗,总体而言,太平天国因其劣根性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即使有洪仁玕这样不世出的人才,但是站错了队,只能昙花一现。其余内容与传统史观大部一致,创新点都在视角上。
  •     麻麻
  •     西方视角的太平天国,对天京内部的尔虞我诈基本没有着墨,西方从惊喜到失望的过程却很详尽,尤其是英国的作用和国内舆论真的让人有种原来如此之感。
  •     不咋地,关键事件都是一笔带过,而且竖版不适合躺着看,只能正襟危坐的看。
  •     钩沉中西内外的点滴关联,将那些偶然而宿命的悲剧一一衔接,虽稍憾周详,却极宏阔。作者对曾文正公的观察,相比国内各种修养党要深切。
  •     史料引述很多 看着多多少少有些乏味
  •     一本和想象中太不一样的书
  •     基本上没有引用英语以外其他语言晚近的研究,尤其是期刊论文。黄宇和的赞许尤其显得莫名其妙,既然两岸三地的文献所引甚少,何以凭空就超越了中文的相关研究?
  •     村里面的人送孩子读书,哪知道呢,吃他们的恰好是书,孩子后来回来的也不多,去了一个地方,拿着前几辈的痛苦四处贩卖,不允许他们献祭,不允许他们埋葬晴雯,不允许他们揭开父的真相,后来的日子,光淹没了一切,只留下一个姐弟,那些久远的圣经,正在我的皮肤上滚动,人干净了,神便降临了,神降临了,完成的人便永久孤独吧
  •     今年读过的最好的史学著作,正如推荐的那样,完全可以当一部小说看,史蒂芬.普拉特与史景迁这对师徒写出了不一样的太平天国,此书如果和史景迁的《太平天国》结合起来看会更好。
  •     一本不错的书。
  •     有四星半的评分就好了。把史料掰开了揉碎了放进小说一般的故事中,文笔也写得出,相当不错了。
  •     在我孤陋寡闻的历史阅读经历里,这是一部比较难得的“立体叙事”的历史书。它避免了单线单向的平铺直叙,而是以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几年为契机,将同一时期的中外事件反复渲染勾连,而这些事件及其影响所形成的张力,几乎支撑起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其中,安庆之围与火烧圆明园的来龙去脉印象最为深刻。
  •     视角广大而新颖,在更高层次上审视这段历史。
  •     如此好書竟然前後看了一年,慚愧。
  •     2015年读的最后一本书。收的是台版,但读的是图书馆借的陆版。台版只看了多的这篇黄宇和的序。黄先生有点自卖自夸,不过他对孙中山早年经历的分析真是精细,确有“同情之理解”。另外,黄先生区分两岸意识形态的意识真强,嘿嘿。
  •     作者观点新颖,把太平天国运动对整个世界贸易、国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并且突出了洋人对太平天国战局的影响。
  •     再读一遍,收获颇多,值得一读再读!
  •     第一次接触台湾译制的书,看到以往不同的观点,从此喜欢上台湾出版的书
  •     另一个角度,不错,当我们把自己的目标绑到别人的身上时,成功就已经远去了
  •     成长过程中,听到的太平天国,先是代表劳苦大众的正义之师,后又是走火入魔的残暴团体;一如他的对手,曾国藩,先是腐朽王朝的卫道士,后又是经天纬地的枭雄能臣,任何一种形象,都把一段复杂的历史片面的割裂。历史本就是一系列争议的集合,换一个角度审视,总是有意思的事情。真本书不仅仅通过详实的史料和有序的行文将这一段历史的复杂很好的呈现了出来,同时,站在世界高度,把同时期的美国内战带来的千丝万缕的影响勾勒了出来。如果我们常听闻的是太平天国于中国,那么这就是太平天国与世界。
  •     如果太平天国不是由科举场上不得志的疯子洪秀全领导,而是由其族弟洪仁玕率领,如果他们所信奉的不是山寨版基督教义,那么伊藤博文所说的早该发生的变革于焉即告展开。其后数十年的历史,或许将呈现两国齐头并进的局面,而非日本一再侵华、中土内外交困的事实。
  •     :无
  •     本书不是按照大陆的阶级斗争-二元敌我观点来写太平天国,而是引入了英国(附带美国、俄国、法国等)在这次内战的作用。全文的点点滴滴,使人感觉,英国人及在华英国人在内战中,如何出于自己考虑而影响着交战双方,并且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影响,最终如同蝴蝶效应一般,使得本来已经病的不轻的太平天国,在灭亡的路上越走越近。 因所读的是卫城版,估计大陆版,会缺少类比中华共和国部分,但是黄中宪的翻译,有些部分着实让人看的抓狂,大陆版有谭伯牛的校对,猜测一方面翻译也许会有改进,也许另一方面,为了应付有关部门,删减类比部分。不过删减部分,对于书的内容,没有多大影响。
  •     天国只是英国政治家手里的玩具。
  •     涉及到了英国那边的研究,与史景迁那本书的角度不同
  •     不喜欢这种故事性很强的历史书
  •     邪恶政权催生妖魔叛乱,与魔鬼作斗争的最终也变成了魔鬼,为利益而旁观者则趁机撕咬,当时的中国是人间地狱。太平天国就是IS,湘军是反叙武装,满清政府是叙利亚巴沙尔政权,英法驻华联军就是北约组织。
  •     太平天國暴亂和其他所有發生在我們這片不幸的土地上的內戰一樣,荼毒生靈,傷害的全是最無辜的百姓。官軍,叛軍,湘軍,淮軍。。。試問哪個軍不是來自農村的子弟?或義勇,或被迫,或保家,或衛國,一將終成萬古枯,個體的命運都只能隨波逐流聽天由命。清朝早該亡,全靠曾國藩一己之力挽狂瀾於既倒,讓清國延壽了五十載,也造成了後續更多的苦難,在後五十年裡清國被迫與列強帝國簽訂了更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對今天的中國社會產生巨大而不可逆的深遠影響。 作者基本以第三方立場寫作,鮮加入個人情感。不過翻譯過來的語音略顯拗口,讀而不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