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福成评传

出版社:南京大学
出版日期:1998-12
ISBN:9787305031984
作者:丁凤麟
页数:51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然而,薛福成的建策是极端真诚的。他又认真地提出“二弊既去,乃严考课”的观点,进一步寻求澄清吏治的良法。如何对现职官员进行考课呢?薛福成认为:“考课之行于州县,始在慎其选,继在养其廉,究在尽其才,三者备而后考课之法,不劳而立。”如何“慎其选”?薛福成依据自己心目中“张官置吏,所以为民”的原则,揭露了晚清选拔人才问题上的种种流弊:“今州县选补,吏部拘之以资格,大府私之以爱憎,不能为地择人久矣。软美巧滑,工于趋避者,则举世以为明白公事。其翘然名能吏,通省不一二数者,虽凡事勤敏,往往可观。至于利源所在,征取无艺,亦不后于他人,尚安望其抚循民瘼,变化风俗哉。”为了克服这一弊端,他提出:“今宜先择悃幅无华,有实心及民者畀之县,有干略者次之。”薛福成本着儒家的传统观点,在识拔人才标准上首先重德,其次重才。他深知德才兼备者难得,与其选拔才高于德者,毋宁选拔德高于才者,因为能官干吏倘若缺德,不能“实心及民”,对民众的危害则更为深重。因何“养其廉”?清朝后期,民间虽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讽喻,但实际上朝廷颁发给地方官员的俸禄并不十分丰厚。地方官员既要支撑门面,又要牟取资财,便在手中的权字上动脑筋,想方设法搜刮民脂民膏,从而显现出无官不贪的腐败局面。于是,朝廷将官员俸禄称之为“养廉”,反而成为颇具讽刺意味的名词,不能不引起薛福成的重视。他指出:“虽然,州县之俸廉,大者无过千两,而所谓杂款陋规,及幕友修脯,与一切办公费,奚翅倍蓰。如是而欲其不妄取于民,不可得也。”在这里,薛福成将朝廷命官操守的廉洁程度归之于薪俸的大小,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为此,他有的放矢地指出:“方今之务,莫如严饬司道以下,革陋规,除杂派,限幕友修脯之制。其办公费,令各县筹经费之羡,渐置公田。俾长民者,不拮据于财用,而州县始有清廉之吏。”他的这一建策能否保证官员们廉而不贪,实在是个很大的问号,但他提出“革陋规,除杂派”等主张,却道出了薛福成关心民瘼的赤诚之心。如何“尽其才”?薛福成认为,当时的任官制度不能保证官员“尽其才”,这是因为“上下以空文相束,虽贤者亦奉法救过之不赡,而不肖者反得以容其弊。又或以燕齐之人仕滇黔,瓯闽之人仕秦陇,语言不谐,土风人情不悉,孑身万里之外,叹息而思归,甚者疾病攻之,尚安望其能修职业哉?比其稍习而安之,则迁调而去矣”。封建官场“上下以空文相束”,为防止官员营私而频繁迁调至异乡任职,确实不易为官员提供一个充分发挥才智的环境。为此,薛福成明确提出:“欲尽州县之才,则必重其职任,涤去烦文,务持大体。”这些措施,对加强官员的职责,提高办事效率,应该是积极的。薛福成对自己提出的这几条“整饬吏治”的方案是持乐观态度的。他满怀信心地认为:“考课之行于州县者如此,而又无捐班以参之,门丁以蔽之,则贤才孰不劝?不肖孰不诫?吏治蒸蒸,百废具举,凡所以复创痍为富庶,化凋敝为敦朴者,不外是矣。”他的整饬吏治的建策虽然切中时弊,也渗透着真知灼见,但遗憾的是,日暮途穷的清王朝统治集团,包括拥有实力的地方大吏曾国藩在内,根本不可能扭转晚清吏治腐败的局面。(4)裁汰绿营。在“厚民生”一节中,薛福成明确提出将裁绿营和减厘金作为“复苏民困”的两大措施,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晚清王朝赖以生存的军队及其饷源。绿营,是清朝入关后募编的汉族地主武装,以绿旗为标识,以营为建制,分驻京师和全国各地,与满清八旗兵相表里,成为维护清朝统治的重要武装力量。但自清朝中叶开始,绿营兵日渐腐败,战斗力涣散,不仅不能起到为朝廷镇压人民的作用,六十万人的兵额开支,反而成为清政府巨大的财政负担。薛福成清楚地看到:绿营“为额至六十余万人,约支俸饷二千万两,去天下岁人之半。迁流既久,积习益深,乾隆以后,日形窳敝。虽叠降明旨,饬所司实力整顿,而地广势散,颇难著效”。他根据绿营在镇压太平军战斗中望风披靡、节节败退的事实,严正指出:“绿营不足恃,而兵额仍未稍减,坐糜二千万金之岁饷,病民病国,莫此为甚。”为此,他提出“普减天下绿营十分之四,可省岁饷八百万金”的建议,并提出将所留的六成绿营兵“以供守汛护饷解犯之用”,不作为拱卫疆土的基干力量。厘金,系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期间为了解决日益庞大的军费开支而对运销商品设卡抽取百分之一税金以助军饷的临时性筹款措施。1857年开始推向全国。这是一种不算正税的变相捐输,深深加重了百姓负担,阻碍了经济发展。虽日临时,但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政府并未撤销,仍作为搜刮民脂的重要手段。薛福成对清政府采用厘金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析。他认为,厘金初创时,为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倡募乡勇”,组织湘、淮军,提供了饷银,起到了“□持全局,弥缝阙乏”的效用。但他又根据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严正揭露了官吏们乘机巧立名目,大肆搜刮民间钱财的内幕。他说:“夫厘金每百分而取其一,征诸商者,似不为多。然以福成所亲见者论之,即如江北淮扬等处,自江宁藩司所设厘局外,有漕捐、河捐、抚捐、粮台捐,及清淮筹防、各府筹防、各县镇团练之捐,收数混淆,名目诡寄。三四百里间,卡局不下数十。是殆征其十之二也,而吏役之勒措,司事之需索不与焉。彼为商者工于牟利,则仍昂其价于货物,而小民之生计日艰。”为了解决关卡林立、层层盘剥、官吏侵蠹致使平民百姓“生计日艰”的局面,薛福成大胆提出了裁汰厘金的呼吁:“然则天下当有事之时,国计之不能不借资于厘金者,势也。虽然,昔之创为此法,不过济变一时而已。若军事稍纾,循是不革,非所以厚民生而培元气也。今巨患削平,跳梁之寇,非复前日比,似可斟酌盈虚,先减厘金,渐减渐少,以至于尽裁,蕲以濯痍嘘枯,稍苏民困。”应该承认,薛福成对厘金制所持态度,还是极其现实的。他既清醒地看到清政府当年推行厘金制乃大势所趋,否则不能“济变一时”,但又敏锐地看到,厘金制确实给平民百姓增加了极其沉重的负担,导致了“民困”,在“巨患削平”之后,倘不及时裁减,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薛福成这一关心民瘼的呼吁与建策,并未引起朝廷的正视,即便曾国藩等大吏也不愿在自家军队赖以生存的饷源上采取高姿态。为此,搜刮民财的厘金制不仅清政府继续推行到自己的灭亡,继之而起的北洋军阀政府也视之为利薮,直至1931年方才开始裁撤。(5)加强海防。这是薛福成面对鸦片战争后中外关系出现的新局面,为抵御外患而提出的重要建策。

前言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产生这一奇迹有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思维活动和对外交往以及抗击外来侵略过程中,逐渐创造、积累、发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是一种伟大、坚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历史留给我们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无价之宝。当然,和各国各种不同传统思想文化一样,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中,也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因而全盘肯定或……我认为,以上三点大体上可以表达《丛书》所遵循的主要指导思想,但也不排除用其他思想和方法得出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丛书》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特别感谢《丛书》的名誉顾问和学术顾问。他们的热情关心、支持和指教,使《丛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更要感谢所有承担评传撰著任务的老中青学者,他们都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作出了或正在作出对学术,对民族,对历史负责的研究成果。没有他们的积极合作,《丛书》工作的开展是不可能的。《丛书》副主编和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出版社,在制定《丛书》规划,约请和联系国内外学者,审定书稿以及筹划编辑出版等方面,克服重重困难,做了大量工作,他们的辛勤劳动是《丛书》能按预定计划出版的必要前提。现在《丛书》开始出版了,我作为年逾八旬的老人,看到自己迫于使命感而酝酿已久的设想终于在大家支持合作下实现,心情怡然感奋,好像回到了青年时代一样,体会到“不知老之将至”的愉悦,并以这种愉悦心情等待着《丛书》最后一部的问世;特别盼望看到它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珍贵遗产方面,在激励人心、提高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方面,在促进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性伟大事业中,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以一颗耄耋童心,默默地祝愿这一由一批老中青优秀学者经长年累月紧张思维劳动而作出的集体性学术成果能发出无私的熠熠之光,紧紧伴照着全民族、全人类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幸福的明天!热诚欢迎国内外同仁和各界人士不吝赐教,以匡不逮。是为序。1990年10月7日

后记

这部《薛福成评传》经过数载爬梳,总算于日内杀青,使我颇有点如释重负之感。我谨将这部论著敬献给革命前辈匡亚明同志和我的研究生导师陈旭麓教授,实因没有这两位前辈对我的指点、教诲、敦促和引导,也就不可能有这部书稿的问世。记得1994年,大病初愈的匡老由海南返宁路过上海,同我单独谈了一个多小时,再三叮嘱我要抓紧写出一部体现当代新水平的薛福成评传,并就治史原则和立论方法予以亲切指导,使当时正处于写作困惑阶段的我,茅塞顿开,焕发了动力,理顺了思路,加快了写作进度。我虽然受过系统的近代史教育,但二三十年来一直从事的是新闻工作,只能在业余时间搞点史学研究。记得七十年代末,当我对研究目标举棋不定时,陈旭麓老师向我郑重推荐了薛福成这一历史人物,说此人思想丰富且具特色,尚未受到研究者的应有重视,大可研究,从而将我引向了研究薛福成之路。如今,这两位令人敬仰的前辈皆已仙去,但“饮水思源”,我只能以这部不很像样的论著,聊寄追思和告慰之情。当然,我也忘不了茅家琦教授对我的具体指导和为此书问世付出的艰辛。忘不了吴新雷、蒋广学、陈效鸿、徐梁伯、周群和责任编辑黄继东等同志的热情鼓励和帮助。同样忘不了叶君伊女士对此书问世付出的辛劳。另外,本书在撰写过程中,也参考并汲取了海内学术界不少学者的学术成果。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由于本人才疏识浅,又在业余时间仓促研究,书中存有之错漏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丁凤麟1997年3月28日

内容概要

丁凤麟,1938年7月生,祖籍江苏阜宁,1961年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师从陈旭麓教授攻读中国近代史专业研究生,现为解放日报社高级编辑,新闻研究室副主任。从事新闻工作之余,继续潜心于中国近代史研究,多年来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导论第一章 封建末世的青年学子  一、寒窗苦读  二、研习“经世实学”  三、誓志“济时艰而匡世运”第二章 曾国藩的“门下晚学生”  一、上书曾国藩  二、曾门国弟子  三、探求“御变之道”  四、笔耕苏州第三章 “应诏陈言”名震朝野  一、借机挥笔抒胸臆   二、言人之所不敢言  三、议论一播,鼓动中外第四章 李鸿章的智囊  一、参与处理“马嘉理案”和烟台谈判  二、鼓吹“创开中国铁路”    三、挫败赫德窃取中国海防大权的阴谋  四、计定朝鲜内乱第五章 《筹洋刍议》倡言变法  一、为应敌而作  二、对中外约章进行“补偏救弊”  三、精求自强之术  四、寓强于富,振兴工商  五、保护关税,反对列强“挠我自主之权”  六、首倡“变法”  七、巨大的思想震荡第六章 中法战争中的薛福成  一、积极倡言援越抗法  二、筹防浙东,周密备战  三、震惊中外的镇海保卫战  四、为浙防图久长之策  五、笔耕不辍,辛勤编纂第七章 奉使泰西的“美使才”(上)  一、入京陛见  二、奔赴欧罗巴  三、恪恭使职  四、争设领事保护侨胞  五、呼吁朝廷革除海禁  六、交涉“中华书院”的产权纠葛  七、关于长江教案和案犯梅生问题的对英交涉第八章 奉使泰西的“美使才”(下)第九章 对“天圆地方”世界观念的新诠释第十章 对西方文明的全方位考察(上)第十一章 对西方文明的全方位考察(下)第十二章 他山之石,何以攻玉附录索引后记

编辑推荐

《薛福成评传》:薛福成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宾雁里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近代散文家、外交家。自幼即受时代影响,广览博学,致力经世实学,不做诗赋,不习小楷,对八股尤为轻视。薛福成一生撰述甚丰,著有《庸庵文编》四卷、《续编》二卷、《外编》四卷、《庸庵海外文编》、《筹洋刍议》十四卷、《出使四国日记》六卷、《续刻》、《庸庵笔记》、《出使奏疏》二卷、《出使公牍》十卷等书。薛福成的著作基本上均已编入《庸庵全集》。其《出使日记》及续刻,近年又被编入《走向世界丛书》。《薛福成评传》对晚清著名思想家和杰出外交家薛福成的生平和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丁凤麟采取按传主生平事迹为主线的写实手法,将薛福成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划分为几个主要发展阶段,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进行分章阐述。

作者简介

《薛福成评传》对晚清著名思想家和杰出外交家薛福成的生平和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薛福成评传》作者丁凤麟采取按传主生平事迹为主线的写实手法,将薛福成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划分为几个主要发展阶段,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进行分章阐述。既论列传主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和阶段性贡献,更充分揭示其思想发展和变化的脉络。鉴于薛福成系近代中国直接跨出国门、向西方世界寻求救国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故作者用较大的篇幅,对传主晚年出使西欧的历史实践及其对西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对西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考察,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对如何改造中国、使其由贫弱走向富强的探索,都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在具体肯定其开风气的启蒙作用的同时,又如实指出其历史的局限性,力求使读者能具体领悟到:薛福成在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过程中,是一位有着多侧面贡献的、承前启后的爱国思想家。

图书封面


 薛福成评传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传记,基本都是这个角度
  •     国虽弱,气节犹在。
  •     这套丛书200种我已购买172种,还差28种就购齐全了,作者均为该传主的研究专家,殚精竭虑精心写著,现汇集为丛书,蔚为大观,的确是原创性的经典好书,对于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脉络、变迁等很有价值,值得购买收藏、阅读! 本丛书由著名教育家、中国思想史专家、原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教授生前发起并主编,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组织编撰,总计200部、6000余万言的大型学术丛书。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8月出齐。全书共收入包括文、史、哲、经、法、理、工、医、农、兵以及教育、政治、宗教等诸多学科领域“从孔子到孙中山”约2500年间的传主270余名,“评传丛书”是经过数百名学者20余年来潜心研究,涵茹古人著述而后著成的思想文化研究的专著,是具有原创性的思想文化项目。 本书有32开精装版和16开平装典藏版2种,不过我觉得精装版无论纸张还是装帧都比所谓的典藏平装版更好,典藏平装版是胶订,纸张采用的是轻型纸,精装版更利于收藏,阅读。歌曰:“琳琅满目兮,吾将珍藏;经典常阅兮,吾将求索;温故知新兮,吾乐以忘忧矣!”
  •     外交官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