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艺术(全彩插图第8版)

出版日期:2014-7
ISBN:9787510069467
作者:[美]马克·盖特雷恩
页数:376页

内容概要

马克·盖特雷恩(Mark Getlein)原本在纽约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音乐,但他很快就被纽约的艺术活动和丰富的博物馆收藏深深地迷住了。他既是钢琴家,也是画家。作为作家和策划编辑,他参与开发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大学文学与艺术课本,包括《艺术史》《非洲艺术史》《哈珀柯林斯世界文学》《朗曼英国文学选》和《朗曼世界文学选》等,本书是作者独立编写的最有名的艺术基础概论课本。
王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专业研究生。曾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现为自由职业者。曾参与翻译《詹森艺术史》《MoMA 亮点: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精选作品350 件》和《世界艺术地图》等。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导论
第1章与艺术相伴
第2章 艺术是什么?
第3章 艺术的主题
第二部分 艺术语汇
第4章 视觉元素
第5章 设计原则
第三部分 二维媒介
第6章 素描
第7章 绘画
第8章 版画
第9章 摄影机艺术与计算机艺术
第10章 平面设计
第四部分 三维媒介
第11章 雕塑和装置
第12章 手工艺
第13章 建筑
延伸阅读
重要词汇
译后记
出版后记

作者简介

畅销全美30年,荣获多个奖项的艺术入门读物
系统讲解艺术基础知识,重点赏析中外名家名作
[ 编辑推荐 ]
基础全面 本分册侧重艺术的基础理论,讨论了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主题,介绍了构成艺术品的艺术元素和设计原则,分门别类地讲解了所有二维和三维艺术形式,全面认识艺术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通俗易懂 作者为每一个概念、每一个结论配以最适合作为例证的艺术品,以最有感染力的方式,最浅显的文字娓娓道出每件艺术品的精妙之处,使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快速理解抽象的概念。
视野开阔 作者始终以一种开阔包容的视野来阐释艺术的基础理论,选取的艺术品不只限于西方艺术,而是广泛地从全球各个文明的艺术传统精选作品,不限风格,不限年代。
图文并茂 本分册配有插图450余幅,结合书中讲解的知识点,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便于理解的名家名作,全彩印制,帮助读者直观理解艺术中众多的基本概念,主题和技法。
[ 内容简介 ]
本书为美国最畅销的艺术基础概论教材,自1985年第一版以来,不断再版,赢得过包括纽约图书展最佳设计和制作奖项在内的多项大奖,深受艺术院校师生的欢迎。本书采用史论结合的写法,综合了艺术理论与艺术史两种教材的优点,使读者在学习艺术理论时有丰富的例证具化抽象概念,反过来又能站在理论高度俯察艺术的历史进程,加深对人类艺术行为本身的理解。
全书配有从世界各个文化和历史时期精心挑选的艺术品图片700 余幅,有助于读者直观的理解艺术。其中,理论部分提及的大部分图片,将以缩图的形式在艺术史部分中重现,这种“相关作品”专栏的设置,把全书的两大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方便读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本分册侧重艺术的基础理论,讨论了艺术的主题和目的,介绍了构成艺术品的艺术元素,进而分门别类地讲解了二维艺术形式(素描、绘画、版画、摄影机和计算机艺术、平面设计)和三维艺术形式(雕塑和装置、手工艺品、建筑)。


 认识艺术(全彩插图第8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这本书的翻译总体是不错的,很流畅,偶尔出现的一些小诗也翻译得很有味道。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查相关艺术家和画廊的信息,有的时候用中文关键字完全搜不到相关信息,意识到可能是翻译上的问题,便整理了一下列了一些在这里,某种意义上算是勘误吧。我只查了我感兴趣的相关内容,因此书中可能还有别的差错。我并不是翻译的专家,因此有些观点可能不太正确,欢迎交流。部分内容来自网上的原版第9版的pdf,人目前不在美国没法找到纸质的书。其实第8版中好几副插图都被换掉了。P169Gary Simmons的Boom1996年安装在“地下铁画廊”,查了一下发现原文是Metro Pictures Gallery,更合适的译名可能为“都市图像画廊”。想想也对,毕竟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简称为Met Opera,大都会博物馆简称为The Met,这里的Metro也应该是Metropolitan。P186D'Amelio Terras Gallery翻译为“达梅利奥·特拉斯画廊”。D'Amelio和Terras分别是两个人Christopher D’Amelio和Lucien Terras的姓,翻译之后用·号隔开应该不合适,可能应该用“与”隔开。如果我没弄错这两个是法国人名,因此Terras翻译为“特拉斯”应该也不正确,至少末尾的s不发音,不过应该怎么翻我也不清楚。实际上这两个人已经分道扬镳,目前只剩D'Amelio Gallery。可见http://www.artnet.com/magazineus/news/corbett/damelio-terras-5-31-12.aspP209罗纳德·菲尔德的原文是Ronald Feldman,应为“罗纳德·菲尔德曼”P330利弗大厦原文是Lever House,一般翻译为利华大厦P534关于Méret Oppenheim的Luncheon In Fur,译文有“也许他实际上是希望我们想象自己在用午餐时把这个毛茸茸的被子举到唇边的情景”原文是Perhaps we really are supposed to imagine bringing the furry cup to our lips for lunch用的是被动语态。实际上Méret Oppenheim为女性,因此译文中应该用“她”。可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M%C3%A9ret_OppenheimP560Anselm Kiefer的Interior前后翻译不一致。P560上译为《内景》 ,P561上译为 《楼内》。P566Jack Shainman Gallery被翻译为“杰克·史恩曼画廊”更多,书中为“杰克·谢恩曼”
  •     倘若我以后有机会给学生讲授艺术基础理论,盖特雷恩的《认识艺术》将成为我备课时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在读过的众多同类型的书籍中,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循循善诱”,特别适合于初学者和艺术爱好者。如果你是一名专业的艺术理论研究者,你也肯定能发现此书轻巧行文背后强大的理论支撑,暗暗欣羡于作者超凡的掌控力和无与伦比的节奏感。    《导论》和《艺术语汇》是这本书最出色的两个部分。大凡有点理论素养的人都知道,越是基础的、常见的理论越难讲出特色,作为一本“教材”,要想吸引读者的目光更是难上加难。“艺术是什么?”“艺术家是什么样的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怎样?”“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是怎么回事?”诸如此类的提问,既是刚接触艺术的人最喜欢问又最难以用三言两语厘清的难题。盖特雷恩并没有进行条条框框的说教,而是尝试着用艺术史上鲜活的案例,将艺术史、艺术理论、普通人的日常感知结合起来,既生动又容易让读者产生亲近感。尤其是在案例的选择上,盖特雷恩显然花了很多心思,典型贴切又别出心裁。在谈论一个问题时,不局限于一种艺术类型(绘画、雕塑、建筑、摄影等),不拘泥于时代、地域,打破了如“原始/文明”“欧洲/其他地区”“高雅艺术/低俗艺术”的对立,知识点之间自然衔接,案例相互呼应且形成对话,呈现出纷繁多样的艺术图景,更使原来的问题走向开放、包容。《艺术语汇》主要介绍视觉元素和设计原则,作者时刻不忘自己是在为读者写作,既是对艺术构成的基本要素进行梳理,同时也是在讲欣赏、分析艺术作品的方法。    在讲完基本知识之后,盖特雷恩开始分门别类介绍“艺术”。他从艺术媒介的角度,在“二维媒介”部分介绍素描、绘画、版画、摄影艺术与计算机艺术以及平面设计;在“三维媒介”部分介绍雕塑和装置、手工艺和建筑。盖特雷恩既然是从“媒介”的角度出发,在内容上当然也要介绍使用不同媒介的艺术的基本特点、使用材料和简单的制作方法。更可贵的是,盖特雷恩关注历史,更着眼当下,特别关注传统的方法和艺术类型在当下的新变化,也没有放过一般并不被纳入基础理论介绍范围的计算机艺术和平面设计。这是一本当代气息浓厚的“理论”书,我也相信这套书的下册《世界艺术史九讲》的当代艺术部分一定十分精彩。    不过,如果以“二维媒介”和“三维媒介”为准则,那么“行为艺术”(以及部分“观念艺术”)的位置在哪里呢?这本书里很少涉及到行为艺术,更没有为它开辟独立的章节。应该说,行为艺术在当代艺术环境中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它自然不能算作是二维艺术,但用“三维艺术”来统领它似乎也不太恰当。自然,一些“行为艺术”、“观念艺术”和装置息息相关,可以作为装置艺术划归到“三维艺术”中去,但相当多的“行为艺术”的媒介不借助装置和外在物品,只是艺术家的表演和观众的参与,它的媒介是“人”。“行为艺术”中的空间和时间在哪里,是否能够保存和研究,大概是一个可以继续研究的问题。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分量已经超出了“入门读物”,它并不止于打开一扇窗,让你瞥一眼艺术的世界,它致力于将艺术的世界和你生活的世界联系起来,让你Living with art。不管是写作的方式,还是内容的安排,它都为读者推动了一扇旋转门,你先进去看一看,你还要出来感受一下,之后你再进去看一看。       ps:再问个问题,从时间上来看,肖维岩洞(Chauvet Cave)里发现的史前绘画,比拉斯科洞窟(Lascaux)和阿尔塔米拉洞窟(Altamira)发现的壁画年代要久远得多,而且数量和质量都不错,为什么绝大部分艺术史讲史前艺术都从拉斯科、阿尔塔米拉洞穴画开始讲起呢?是因为肖维岩洞发现的时间太晚了吗?作者还提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在肖维岩洞发现以前,很多专家认为古代洞穴绘画是作为辅助狩猎的巫术确保成功杀死猎物,但是肖维岩洞所描绘的动物中,很多并不属于原始人类的日常食物。       2014-7-4
  •     谈到艺术,我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但也可以算是一个艺术爱好者了。中学时上美术课,我是全班图画第二名(第一名是一个学过美术的同学)。上大学时,知道自己无法从事美术工作了,只能培养一下自己的鉴赏力了。当年,除了买了一些素描和雕塑方面的书看之外,还省吃简用地购买了《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艺术的故事》《西方现代艺术史――绘画.雕塑.建筑》《现代绘画辞典》,如果这些书不算什么的话,我还拥有《卢浮尔博物馆藏画》和上下两册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 》。至于后来,在网络上看书,也有一部分美术方面的,还搜了很多图片放到网络相册中。之所以交代前面这些,是为了说明一下,这些书都没有能给我带来阅读《认识艺术》时的强烈感受。《认识艺术》中的“艺术”其实指向的是“视觉艺术”,我们大可不必追究作者用词是否准确,因为那不是这本书的重点。这本书的亮点其实是在“认识”上!我在前面列出的那些书,在介绍美术作品时,往往有四个视角,一是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二是作品鉴赏的角度,三是从作家或作品的字母顺序进行,四是从某一时期或某处馆藏的角度。然而,这本《认识艺术》的角度,与上述书籍完全不一样,因为作者是以“人学习艺术的角度”来撰写的。一个人在他有限的生命中,他虽然可以通过了解艺术史,熟悉作家作品,知道某处馆藏而获得美术方面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永远不会让他拥有对艺术的鉴赏力,因为,拼凑起来的图片,永远不如一个完整的欣赏过程更令人印象深刻。而这个过程就是人的体验。盖特雷恩无疑知道这种欣赏过程的宝贵。因为他是从对艺术的认识,从对艺术家工作的认识,开始他的讲述历程的。在他看来“与艺术相伴”是一种美学的体验——是“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获得的体验”。这无疑为每个人从理论的角度上,提出欣赏艺术的原则。当我们无法确定一件作品是否是艺术品时,我们只要对照这个原则,放下我们内心的成见和功利化的认识,就可以判断它是否具有艺术价值了。这一点,让我想到了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教师带领学生去欣赏布洛克的抽象绘画的片段,她让学生不要去想画面上的是什么,而只是跟着画面上的线条移动视线,感受那种内心的跃动。而对于“艺术的工作”,盖特雷恩给出了如下的六项任务:1、艺术家出于某种与人有关的目的建造建筑物。2、艺术家造出不普通的普通用品。3、艺术家的重要任务是记录和纪念。4、艺术家的第四个任务是将未知事物实体化。5、艺术家将感情和思想实体化。6、艺术家能恢复我们的洞察力,帮助我们以新的方式看世界。在这里,我们不需要过于执着于这六项指标是否涵盖了所有的艺术家的工作,但我们却能看到,艺术家通过他们的劳动能给我们带来从生活物品到生活质量,从自由想象到深化思想等方面的帮助。这无疑可以让我们更加理解艺术家的工作性质。而这一点是任何以艺术作品为中心的书籍中所见不到的内容。除了以人为中心这个特色外,这本书的编排顺序,也极具个性化的色彩,既有对艺术主题多样性的表述,又有对艺术表现手段的介绍,还有不同视觉样式的划分。而且在每一章节的最后,作者还插入了一些艺术家的生平简介和关于思考艺术的小文章。这样的编排,就使得阅读这本书的读者,在本章内容和作者介绍之间进行交互性阅读,既避免了对单一性的内容的阅读疲劳,又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艺术家的生平知识。这样的设计无疑更彰显了人性化阅读的主题。人们常说,美国文化是一种鸡尾酒文化,杂取世界上个类文化的精华,而汇聚出一种新的文化。其他的方面我不知道,但这本书的确可以反映出“鸡尾酒”的特征,既有独特的以人为中心的视角,又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实在是不可多得一部视觉艺术教材。作为本文的结束部分,请容许我从个人的角度,谈一下这本书可能存在的瑕疵。首先,作者虽然广泛涉猎了视觉艺术的各个领域,但有很多著名作品却未见列入,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作者会在“艺术史九讲”中涉及到这些名作;二是大家熟悉的作品没有必要作为引介需要。其次,作者在介绍佛教万字和纳粹党标志的异同时,略有语焉不详的问题,因为如果简单只做符号上的比较的话,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至于对佛教产生误会。再次,虽然在这本书序言里,作者表明了他是以美国为中心来谈对艺术的认识,但在涉及建筑时,他选了日本的木结构建筑作为示例,未免让身为中国人的我有点难以接受。最后,让我遗憾的是中国的绘画艺术虽然在本书中出现过,但仅是昙花一现,而对于中国的书法艺术,金石艺术和其他一些杰出的工艺艺术,书中却未涉及——这一方面恐怕不是作者视野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宣传力度和创新不足的问题了。但愿在这本教材以后的再版过程中,我们能见到更多的属于中国的艺术的内容。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简单的艺术理论入门
  •     这是人家的教科书······突然想到某艺术概论真的是被秒成渣······
  •     力荐,我所见过同样体量最棒的艺术通识教材。介绍艺术最简单的途径无非是按照编年顺序,这种思路能帮助形成一种连贯的思维,讲述艺术史最为合适,但如果想了解风格或是习得技巧就未必适用。赏析艺术的能力,最大的体现不在于说出艺术品所属的流派或是灵感的来源本身,因为对流派的认同或是生活经历,人皆有差异。艺术属于人类群体,就自然应该有很多相通的东西,比如情感共鸣,比如鉴赏和感知的方式,一些深入心灵的体味,甚至是对某种哲学的认同。这本书切入点能满足这些要求,而且真的算是事无巨细,入门也可,用来进阶获取新的养分也可,大赞。
  •     铅笔划线读完 Mark Getlein 的这本《认识艺术》'Living with Art' ,不愧为美国最畅销的艺术概论教材,成系统,讲故事,视野开阔,深入浅出,各种阅读高潮体验,上次这么虔诚的研读教科书还是大学时哈里德的那两本《物理学基础》…
  •     从功利的角度了解和理解这些知识,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素养,让我们有机会尝试更多的领域。
  •     很详尽的关于艺术的表述,很适合入门者。
  •     学校图书馆有 挺意外的。铜版纸灯底下反光看着好累...
  •     这就是一本入门教材,可想而知这个高分有多水了。
  •     认真的看看世界,艺术与美无处不在。用专业的眼光看艺术,广告也有它的美丽。
  •     大概是至今为止唯一一本看着不会打瞌睡的教科书了
  •     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     这是一本艺术类的通识书,对于我这种门外汉开说是接触艺术的一个开端。全书分为几个不同的章节,分别介绍绘画,雕塑,建筑方面的艺术作品,最重要的是作者会把每个作品解读,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作品来说,经过作者的一道解读会让你豁然开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欣赏艺术的本质,艺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现美需要我们的眼睛和好奇心。
  •     作为一本大众艺术入门读物介绍得比较全面,难能可贵地涉及了非洲、亚洲等非欧美视角的艺术介绍,穿插的艺术家简介也颇为用心。翻译略有问题。谁能告诉我如何记住那些一长串的艺术家名和作品名…
  •     很好的入门书
  •     编年史的艺术史好比挨家挨户串门似的,走着走着丢三落四。后浪的惊喜在于:你眼睁睁看着人类之手把“艺术”这间小屋满满堆砌、垒起,大到房梁结构、小到摆件装饰,清楚明了。
  •     艺术入门书。第一部分稍抽象,后面落在具体事物上,干货很多。
  •     理论性太强我看不懂
  •     通识。
  •     书不错,貌似在美国是当作教材来用的。部分名词和名字的翻译有点问题。原版已经出到第10版了。
  •     太“入门”了,连绘画用哪些颜料、画笔的种类、建筑物各个部位的专业名称这种都介绍得极为详细。教材编写成这样,我觉得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
  •     详尽经典的教科书
  •     挺不错的,感觉比艺术的故事好看。(大概)
  •     涉略很广,比起大多数艺术史的书,更接近艺术本质。
  •     百科全书的感觉
  •     作为一个艺术初级爱好者,它让艺术的魅力更完整的呈现在我面前。作者胸有大丘壑,才能让理论也有如此感染力。
  •     什么都略懂一点,生活才会更精彩
  •     细致又细腻 适合门外汉 譬如我
  •     条理太清晰了,入门的不二选择
  •     应该是介绍艺术不错的书吧,应该是吧,应该吧,反正不适合我的口味
  •     简明百科全书类
  •     一本无功无过的普及读物,也或许是我已过了读这种书的年纪?
  •     既是入门书,也可以作为进阶读物。
  •     入门级,很棒!
  •     艺术启蒙
  •     艺术领路人啊
  •     打开的第二扇窗…ps 书中长句好多 应该是为了保证翻译准确
  •     很幸运,遇到这本书。我的艺术入门书,除了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就是它。两本书都是上上之选。这个更加侧重于美术本身。
  •     后半部分跳着选感兴趣的章节看的 觉得没有前半部分精彩
  •     几乎无可挑剔
  •     太棒 深入浅出 完全不枯燥 而且铜版纸彩印 看起来就爽啊
  •     印刷很好,精美,内容也很好,普及对艺术系统认识。
  •     扫盲书 | 最爱导论和建筑两部分
  •     前半部分很好,后半部分沦为各种艺术形式的名词解释。
  •     什么是艺术?整个世界都是艺术 每个人都想去了解艺术,为什么不去设法听懂鸟鸣叫呢
  •     艺术之门
  •     在涵芬樓讀完的,全彩啊,值得收。最近生活充實呢。若我沒看錯,應該是講觀看的藝術,可惜對東方藝術的解讀實在太隔靴搔癢。還是劍橋藝術史比較適合我玩。
  •     好像是某些国家的课本吧,比想象中枯燥点但很专业的感觉。每天上班在地铁上和大巴上读完的。书中对传统艺术,比如绘画、雕塑等我觉得讲的中规中矩,但由于我是土鳖,所以对现代艺术,尤其是我甚至原来不认为是艺术的艺术的提及和讲解让我大开眼界,我是井底之蛙~~~我爱无知的自己!知识的海洋永远无边无际呀,哈哈~~~
  •     这个版本印象很棒,解读内容丰盛,适合初级人士阅读。
  •     为精神生活打开一片新天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