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耀生命

出版社:上海锦绣文章
出版日期:2008-10
ISBN:9787545200379
作者:(印)B.K.S.艾扬格
页数:307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内心之旅存在之层面瑜伽将存在分为五个层级或层面,这五个层面必须完全融合才可能获得圆满。若这些层面互不协调,就会成为受染污的明镜,反映出感官及物欲世界的晦暗景象。该明镜反映的是我们的周围世界,而并非让我们的灵体之光粲然射出。于是我们经历疾病与绝望。真正的健康不仅仅要求我们的身体层面有效运作,也要求我们内心微妙层面的活力、能力与敏悟力。我们大多把我们的“身体”看做我们的物质存在——我们的皮肤、骨骼、肌肉和内脏。而瑜伽认为,这些仅仅是我们身体的最外层。正是这解剖学意义上的躯体涵括了其他四个微妙之体,或微妙层面。这些层面就像洋葱皮或俄罗斯套娃,层层相依。其中包括我们的能量之体,我们的心智之体,我们的智慧之体,以及最终的灵性极乐之体。当这些“体”或“层”彼此不和或冲突,我们必然遭遇扰乱世界的疏离与错乱。如果我们身体的不同层面能够彼此配合与协调,错乱就会消失,融合就会实现,合一就会建立。我们的躯体必须与我们的能量系统之体相连并与之作用,能体又必须与心体相调适,心体随顺于智体,而智体听命于灵性之体。同样,若灵性之体与躯体之间无法沟通,灵性就无法给躯体的行动带来智慧,生命中就会有黑暗,而不是光明。不同层面的划分从本质而言是假说性的。我们是独一而完整的生命现象。然而,为了达到我们所向往的圆融与健康,我们必须做到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的通达无碍,因为每一层面都相互交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完整健康的人。否则我们会遭受离散与错乱,使生活充满忧惧与迷惑。对于瑜伽修习者而言,意识到身心层面融合与平衡的需要是一个基本条件。比如,心体与智体必须有效运行才能观察、分析和反映身体与能体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换言之,身体无法与我们的心与灵截然分开。我们不应该像某些苦行者所说的那样忽视或否认我们的身体。我们也不应该执著于我们的身体——我们凡尘的自我。瑜伽的目标是发现我们永恒的自性。瑜伽教我们通过各个层面的修炼在身心两面获得圆满的生活。希望你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开始懂得:如果你也用正确的方式和态度习练瑜伽,你获得的收益将远远超越身体的灵活与敏捷。如果没有身心的转换就无法接近终极的自由,而这是所有人生活中的关键问题,不管他们是否修炼瑜伽。假如我们懂得我们心智运行的方式,我们就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老是犯同样的错误?”本书的基本架构是古代先哲留下的经典文本所赐予。他们的智慧与技巧构成了本书的内容。人是一个连续圆融的整体,人的各个层面之间没有任何可见的界限,正如身心灵之间也并无障碍可得。但是,为了方便讨论,为了协助我们的内心之旅,瑜伽以不同的层面来描述我们的身心。我们应该把它们想象为虹之七彩彼此交融。按照传统瑜伽身心五体的理论,我们把本书分为五个主要章节:即“身体之安稳”,“能体之活力”,“心体之清明”,“智体之通达”与“法体之极乐”。在上述章节中我们将讨论内心之旅的不同阶段,并认识与发现包容身心两面的自然。我们在探索灵性的同时必须意识到这种探究是发生在自然(身体)之中;身体(自然)既是我们的寓居之地也是我们本性的示现。我们探索之道场就是我们自身,从皮肤开始直至未知的存在核心。瑜伽所关心的正是自然与灵性的融合,此身心之合一就是充满挑战、冲突与快乐的生命之本质。生于天地之间我曾说过,我们人类生活在天与地的两重现实之中。“地”代表所有实用的、物质的、可触知的和具备形体的一切。“地”是可知的世界,可以通过发现与观察得到客观的知识。我们都是通过海量累积的集体经验参与这一世界及其知识系统。有一个词可以表述这个概念,那就是“自然”(prakri)。在梵文中,“自然”(pmkrti)由五大元素构成,即地、水、火、风、空(以太)。因而身体也由同样的元素构成,这正是我们用“自然”来指代身体的原因。太空探索者从月球带回岩石供科学家研究,他们研究的是“自然”。我们计算太阳表面的温度,我们是在观察“自然”。无论我们研究地球自然还是宇宙自然,我们都是在研究自然。这样的研究永远令人兴味盎然,因为自然变化无穷。自然不但有万千的形态,而且时时刻刻变化不停,所以我们总可以看到新鲜的事物。我们属于自然的一部分,我们自身也不断变化,所以我们也总是以变化的观点来看待自然。我们是天地间一点变动不居的生命体在观察自然中无穷无尽的变化。怪不得对自然的探索如此激动人心。认知自然的关键之处在于把握自然得以运行的固有的本质法则。其至在帕檀伽利撰述《瑜伽经》之前的数百年,印度的瑜伽行者已经试图在表面纷乱不定的自然之中发现不变的形态。自然现象的无限变化给我们呈现出混乱的表象,而印度的瑜伽行者却提出这样的问题:支配这些纷乱现象的法则是否明晰可解?如果我们掌握规则运行的方式,我们是否能从混乱进入秩序?若不懂规则,一切游戏都毫无意义。懂得规则,游戏会给我们带来很好的乐趣。你会受点打击,输掉几个回合,但你至少是在参与,你是在游戏之中。瑜伽认为你所进行的是身心之游戏。通过游戏你可以学会规则,如果你遵循这些规则,你不但更有可能获得生活的成功,你还有机会获得觉悟与自由。所以我们人类是双脚踏在地上(如山式所演示),头在天上。但我们所说的天是什么意思?显然我不是说地球的生命大气层,也不是指任何物理意义的方位。我本可以说:“我们足踏尘世,头在天堂。”在许多语言中天与天堂是同一个词。天堂所指代的是某种非物质的存在。这可以有几种可能性:a)天堂是完美的,而任何物理存在都不可能完美,因为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b)天堂是普遍的,即天堂是一,而自然是多,因为自然有诸多现象之变化;c)天堂无所不在,因为天堂并非物理存在,不受方位的限定;d)天堂为终极永恒之实相。瑜伽认为身体具备物理实质,而自我的变化以及自性中天之展现即是空相自身。任何物理的存在永远在变幻,因而其实质不可恒常不变。在这个意义上,自然就像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它从不脱下自己的装扮回家,而是永远不停地从一个角色转到另一个角色。在自然之中我们从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因为我们自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而非物质的真实,不管如何难以索解,一定具备恒常不变的特性。这样,真实不变者就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支点,一种指向,就像罗盘上正北方向。而罗盘的原理是什么呢?是通过地球的北磁极与罗盘中的磁石相互吸引。我们自身就是罗盘。我们自身之中的真如实相让我们与无所不在的真如实相调校合一。不要忘了“调校”一词,正是通过对我自己身体的调校,我发现了我的心体、自我与智慧的协调如一。让我们最外层的身体与我们最深层的核心协调一致,就是要让我们个人的实相触碰宇宙之实相。《维湿图修多罗奥义书》(VastasutraUpanishad)中说:“将四肢调节成式应受赞叹,如梵天(上帝)之智慧。”更早的《黎俱吠陀》也指出:“每一形式均为本原形式之映像。”此实相不因时间而变化,不为空间所限定,超越时空之上。因此,尽管我们的内心之旅在时空中发生,一旦我们到达旅程的终点并悟到终极的非物理之实相,我们所理解的时空将不复存在。灵性与自然到现在为止,我一直有意避免用非物理实相的梵文原词,因为一旦用到梵文的音译,就会影响读者的独立思考。在梵文中,该词的音译是“布鲁舍”,意为“宇宙之灵”或“天地之灵”。“灵”这个字有着强烈的宗教含义,人们往往不假思索地接受或拒绝,而忘记了那仅仅是我们用来指代恒久真相的一个词。它虽然符合逻辑,但除非我们在自身中有真实的体验,它仅仅是一个概念而已。我们常常把这种恒久的真实与无私的爱联系在一起,因为无私的爱是建立在无分别的同体感受之上。母爱的力量来源于母子的同体关系。在同体中不存在占有的关系,因为占有是一种二元状态。灵性恒常不变,根植于纯一无二的神性之源,永远观照不已。瑜伽修行的本质是探究自然与灵性之关系,是回到我们的本原形象,学会在天地之间生活。这就是我们人类的境遇,我们的欢乐与哀伤,我们的救赎与堕落。自然与灵性彼此交融,彼此如婚姻般合为一体。通过体式、调息等瑜伽八支的习练,瑜伽修行者可体会到自然与灵性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在凡俗人看来,自然与灵性的结合是冲突之源,不可调和的困境。而通过与两者的亲近,将渐渐促成两者圆满合一。这种交融与合一可揭开覆盖心智的无明之轻纱。为达成身心之交融,瑜伽行者不仅要内观自心,还要外观作为心之形质的身体。瑜伽行者需要了悟本体之法,否则将继续陷于自然的奴役,灵性仍将是虚幻的概念。我们需要体会:存在于宏观宇宙的万物也存在于作为微观宇宙的个体身上。瑜伽的八支瑜伽有八支,犹如莲花之八瓣,顺次向修行者展现。八支包括外禁戒,内遵行,调身,调息,摄感,止心,禅定,与三摩地,此八瓣共同构成美丽的瑜伽之莲花。我们的内心之旅将深人身体的内层,从外表的皮肤直到内心的自性,我们将依次探究《瑜伽经》中所描述的八个阶段。对于求道者而言,八支至关重要,正如帕檀伽利的时代一样重要。没有八支的准则与修行,我们无法理解与调和身心的各个层面。这里我先简要介绍一下,以后各章中将作详细论述。瑜伽之旅开始于矗大戒律(yama),由此来培养对于我们在外部世界中行为的控制力。随后是五步净行法(niyama),与我们的内心世界和感官相联系,由此培养我们的自制力。我们在全书中都要讨论这些道德准则,而道德准则首先是要约束我们对人对己的行为。道德准则将伴随我们瑜伽之旅的始终,因为精神的觉悟只能表现在我们在人群中的行为,表现在与他人的交往之中。毕竟瑜伽的目标是终极自由;而在终极自由得以实现之前,随着我们自制力、敏悟力以及觉性的提高,我们一定会感受到越来越多的自由;因为我们会越来越能够按照我们所渴望的方式生活:体面而尊严;纯净而诚实的人际关系;善意与友谊;信誉;自强;乐见他人的幸运;面对自身不幸的淡定。从人性善的状态我们会获得更大的自由。怀疑、迷惑与恶习无法给我们带来自由。瑜伽修行之所以是道德修养的过程,其理由绝非道德的裁决,而是实际的需要。没有经过“善”的阶段,想从“恶”跳到“完善”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随着无明渐渐退却,“善”是远远超越“恶”的受用无穷之地。我们所说的“恶”就是行动上的无明,“恶”作为生命的策略只能在黑暗中繁殖。瑜伽的第三支是体式的修习(调身),也是本书下一章的主题。体式旨在保持身体的力量与健康,同时使身体与自然协调一致。我们都知道心情可以影响身体,比如:“你显得很沮丧”,“他垂头丧气”。瑜伽建议我们反其道而行之——通过身体影响心情。“抬头”,“挺胸”,“站直”就是这样的思路。体式的修习是进入内心的重要途径。换言之,我们要用体式来塑造内心。我们必须发现每一身心层面的微妙需求并顺势加以培养。毕竟是微妙的内层支撑其所附着的外层。因而瑜伽认为细先于粗,心先于物。但瑜伽也说,我们必须从最外层、最显著者着手,从双腿、手臂、脊柱、眼睛、舌头与触觉开始,以修炼深入内心的敏悟力。所以体式是瑜伽所有可能性的基础。如果没有灵性的肉身资具,没有从骨骼到大脑的饮食所养的身体,任何真实的灵性极乐都无法实现。如果我们意识到身体的局限与冲动,我们就可以把它们超越。我们都具有某些道德行为的意识,但是,如果我们想在更深的层面追求禁戒与遵行,我们需要养心,我们需要知足、安宁、冷静与无私等品德。正是体式教给我们上述品德的生理特性。瑜伽的第四支是调息技能,其梵文词(pranayama)的原义为“扩展生命或宇宙能量”。呼吸是意识的载体,通过对呼吸进行缓和而规律的观测与调节,我们学会把我们的心从向外的欲望转向清晰明了的觉性。呼吸可以静心,因而我们的能量就可以摆脱感官的束缚,转而向内追求更为强大、充满活力的觉性。调息并不是由意志力来进行。气息必须去诱惑或勾引,如同在田野里套马,不能去追赶,而要手拿苹果站立不动才行。就这样,调息教给我们谦卑的心态,让我们摆脱贪婪,不再急切地追求我们自身行为的结果。一切都不可强求;顺受就是一切。将感官收摄入心是瑜伽的第五支,也称为内外支转换之枢纽。不幸的是,我们常常误用我们的感觉、记忆与智力。我们让其中的潜在能量外流并分散开来。我们当然希望到达灵性的疆域,但这里总有一场拔河比赛,我们或进或出,左右为难,这本身就消耗我们的能量。我们能做得更好。通过把感官感觉向内收摄,我们就能体会到心之控制、平静与安宁。静心与安心的能力是基本前提,不但对于禅定与内心之旅是如此,而且可以让直觉力在外在世界中发挥有效的功用。最后三支分别是止心、禅定与三摩地,三者节节上升,共同构成最终圆融之瑜伽(samyamayoga)。我们从止心谈起。止心的表面意思就是专心,我们常常容易忽视其真义。我们在学校里就要求专心,这当然重要,但这种专心并不是瑜伽意义上的止心。我们不会对林中的一只鹿说:“看,它多专心。”那只鹿正处于一种活力盈满的醒觉状态,身上的每一细胞都充满了警觉。我们常常自欺欺人地说:我们很专心;是的,我们经常专注于动态的目标——一场足球赛,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海上的波浪,还有蜡烛的光焰——而蜡烛的光焰不也在一刻不停地运动吗?真正的止心是指绵密不断如线的醒觉的意识。瑜伽所要探究的是:意志如何与智性及自省意识合作,共同把我们从纷乱之心以及外向感官的奴役中解脱出来。这里,体式的训练大有裨益。

前言

得知我的著作《光耀生命》之中文版即将面世,甚为欣悦。《光耀生命》是我七十多年瑜伽修习所得智慧之精粹,读者可自行品读其至味。其中包含瑜伽亲身修行之亲证体验,旨在上达解放、自由与至福之境;此从心所欲之境涵括人类身心之所有层面,即身、德、心、智、灵之至善境界;而终于以凝定无二之意念贯通一切身心境地。本书含有启发每一人类个体演进之教益性及指导性思想,以将其从身体层面扶助提升至精神与灵妙之地。若读者阅读我的其他著作,便可轻易领会此书之主旨,从而体验我所安住之无限豫悦。若本书助益任何一位男子或女人啜饮真纯至善欢乐之甘露,我将欣然与出版者分享其荣耀与成功。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你追求真如、开启新生命的道路上,希望我自己出身的微贱和平凡能够给你一些激励。瑜伽将我的生命全然转换,从过去寄生性的生活状态变成生活目标清晰的状态。其后,瑜伽让我体味到生命的欢乐与高贵,而我又将此生命之欢乐与高贵传达给成千上万的人们,超越宗教、种姓、性别与国籍。我感谢瑜伽带给我的生命价值并直希望与众人分享。以这样的心态,我将在本书中与你分享我的经验,希望你能够通过信心、仁爱、坚韧与毅力来品尝瑜伽的美好滋味深切期望我的终点会成为你的起点。  ——《光耀生命》B.K.S.IYENGAR我相信,每位阅读此书的读者,无论你是瑜伽修习者或者不是,都会在字里行间的不期阅读中,忽然撞到生活中寻觅已久的答案,忽然得到生命的豁然启悟,忽然被注入了一种信念和愿望……这是我在阅读此书时的强烈感受。没有任何一本瑜伽书籍如此真实地让我进入瑜伽修习的真实涵义。艾扬格大师,在历经70年的瑜伽修行、瑜伽哲学与瑜伽教育生活之后,以他的经验,以他的睿智,在我们能够触及的文化参照系中,向我们讲述瑜伽的每种习练方式在如何影响我们,教授我们在瑜伽修习中,保持何种的醒党和意识才能更好地通过瑜伽释放生命的创造性潜能,光耀生命。  ——尹岩《悠季丛书》主编《YogaJoumak瑜伽》杂志主编悠季瑜伽(中国)创办人

后记

在瑜伽习练中。我们每个人都遭遇了身心很多不期而至的变化。我在瑞诗凯诗邂逅瑜伽。恒河边仅仅七天的习练,感受是如此强烈以至让我与瑜伽结下一生之缘,并影响了我余生的生命路径。在《菩提树下太阳雨——印度心之旅》一书中,我写道:“我奇妙地一天一天变化着,久违的天性、久违的愉悦又重新复归,瑞诗凯诗的太阳雨洗涤了我常年的都市滞埃,生命的美好、万物的轻盈开始在身体中流动。这里的陶醉让我在整个旅途中带着欢欣的感动,体会眼前的所见所闻,使我脱离了世俗的表象感触,而遥望和感受那尘埃之上的光明和生命。”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探寻这一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我的轻盈,我的创造力的被启动,我的感知和觉知的变化。

内容概要

B.K.S.艾扬格被看作是目前在世的全世界最伟大的瑜伽导师,是第一位从20世纪50年代就离开印度前往西方传授瑜伽的瑜伽大师。其瑜伽习练以姿势的精准、着重练习顺序、使用辅助器材及公开着重介绍呼吸法的等特色形成一种独特风格的瑜伽体系,即Iyengar瑜伽,是当今世界最为广泛练习的一种瑜伽派系。(欧美最流行的瑜伽练习方法。)
1966年,他的著作《瑜伽之光》首次向全球全面介绍瑜伽的练习方法,在西方国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被评价为“西方人通往东方古老健康艺术的捷径。”此书成了瑜伽体式锻炼的“圣经”,已被译成19种文字在全球出版。2003年,英国牛津词典将“Iyengar”即艾扬格作为辞条正式收录。英国BBC电台称之为“瑜伽的米开朗琪罗大师。”2004年美国《时代》周刊将他评为“一百位全世界最有影响力100人”之一,赞扬他“不遗余力地教授和推广,才使瑜伽成为全球的健身运动”。

书籍目录

中文版前言作者序导言:自由在前第一章·内心之旅第二章·身体之安稳——体式第三章·能体之活力——气息第四章·心体之清明——意念第五章·智体之通达——心识第六章·法体之极乐——禅悦第七章·自由自在安心体式十五种天竺明月水云间——译者后汜后记——悠季丛书

编辑推荐

在《光耀生命》中,艾扬格大师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全新的、更全面地理解瑜伽之旅。

作者简介

10月20日“世界瑜伽日”之际,国际顶级瑜伽大师B.K.S.艾扬格,继畅销书《瑜伽之光》后又一部轰动欧美的经典巨著《光耀生命——通向健全人生、内心安宁和终极自由的瑜伽之旅》出版。
本书是大师最深邃的智慧的结晶,汇聚了大师在习练、学习和教学瑜伽中的所有领悟和发现,也是其之前撰写的被誉为瑜伽“圣经”的《瑜伽之光》一书的“精神伴侣”。
“任何人,不管你是谁,都能进行瑜伽之旅,达到终极自由和升华……”他向大家展示如何借助瑜伽的原理和法则来改变和提升自己,如何把瑜伽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当今,瑜伽作为一项健身运动和治疗手段已经广为人知,但是瑜伽的古老传统中蕴涵的对习练者情感、智慧、心灵、和精神发展的能量还没有受到重视。在本书中,艾扬格大师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全新的、更全面地理解瑜伽之旅。 第一次,艾扬格以幽默的方式,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故事和现代文化中的例子来诠释瑜伽能带给我们的最为“厚重的礼物”:不仅探索了瑜伽对个人不同部分的和谐统一(身体,情绪,智力,灵魂)的作用和辐射力,也阐述了瑜伽体式和呼吸技巧在帮助我们去发觉阻止我们向前走的障碍(外在和内在因素),以及瑜伽如何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怎样帮助我们和周围的环境更和谐的相处。从学习如何战胜恐惧,控制愤怒,到如何做一个小小的决定,瑜伽能培养我们提升自我的意识。艾扬格说,刚开始是单纯地为了个人身体的健康,精神的安宁,慢慢地,就到了对人性的探索和普遍关怀。

图书封面


 光耀生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B.K.S.艾扬格大师的书不会让人失望,《瑜伽之光》,体位练习的圣经到《光耀生命》,心灵的甘泽。不管什么人因为什么缘故阅读都会在这本书里寻到有关生命的某处答案,思索被牵起,心灵在某处飞翔。唯一不能忍受的是,这样一本著作居然印刷在略有劣质的材质上,错别字,脱胶...认真阅读的思考者,我,深深感到痛心。
  •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1.4004-142801678.38.atYoKC&id=16594534738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1.4004-142801678.38.atYoKC&id=16594534738
  •     要说瑜伽就是健身房里1个多小时的体式练习,真是太狭隘了。《光耀生命》指引我看到瑜伽更广博的一面,从物理层面到精神层面。从生命的本质到哲学的抽象。瑜伽可以与宗教无关;瑜伽也可以走出寺庙勇敢的面对世俗生活。看完以后,作者从瑜伽中得到的感悟和获得的心灵自由是我所羡慕的,也正是我现在做需要修炼的品质:仁慈,宽容与坚韧。希望我以后也可以更加勇敢的面对纷繁多变的人生,自然而然的做到现代人需要具备的情绪控制,有效沟通,乐观而积极。

精彩短评 (总计88条)

  •     书内容很好,但为什么书的定价是39.8而在亚马逊卖却是48呢,不太理解!
  •     大师在书里不是告诉你了吗:知足:)
  •     智者们所理解的瑜伽旨在以圆融的方式满足所有这些人类需求。
  •     从内心找到自己的神。
  •     开启瑜伽之旅
  •     习练瑜伽需要更多认知,此书OK
  •     我前些天从当当网买了一本,确实看到好多错字,且印刷纸张一般。至今还以为是当当网售盗版书刊
  •     感知力 对身体的觉察
  •     不用慌慌忙忙试图逃避痛苦,接受它需要存在于每一个圆满的时刻。
  •     大师的智慧。生命的智慧。超级值得一读。
  •     读了很久
  •     一辈纸去读这本书~
  •     练习瑜伽必读的一本书
  •     经历了一场失败的婚姻后,心仿佛碎成了一片片。买了很多心灵方面的书籍,像受伤的动物躲在墙角,自我疗伤。其他的书写得也不错,但就好像只是创可贴,只能治疗那些浅浅的,表面的伤,进不了心。只有这本,艾扬格老师一点也不温柔,他没有那些柔柔的抚慰,他更像一位严格的心灵导师,每一句话都直击你的心灵。你开始将眼光从外界收回,而去探测自己的心。当那些良药敷到伤口时,会很痛,但痛是必需的,痛是无可避免的,你能超越它,超越了,“他就在你心上结一个健康的疤”。我很感谢艾扬格老师,也许我们此生都不会见面,但我已经视你为我的灵魂朋友,不管以后去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我都会带着你的书和你的思想与智慧同行。未来还会有痛苦,还会有失败与挫折,我会昂着头,喊出老师的一句话“看着我,我不害怕!”想想都觉得帅呆了!只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才能拥有更宽广,更慈悲的胸怀。老师经历过很深的痛苦,所以对我们的痛苦感同身受,知道生命中你到底需要些什么,明白些什么。希腊神柱上刻有苏格拉底名言“认识你自己”,这本书能帮助你“认识你自己”。
  •     没有错误的体式,只有不专业的老师
  •     非常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难得的是,翻译也很棒!
  •       瑜伽的层次太深奥。对于初学者而言,它是体式练习,是锻炼方式;对于修习了一些时日的人来说,它是生活习惯,是生活态度;对于更高级的修行者,它是生命的方式,了悟和参透生命本质的最高哲学。
      很庆幸自己接触了瑜伽,学习了瑜伽,了解了瑜伽,喜欢了瑜伽,也深深知道自己要走的路还需多长多远,好在这条路对自己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愿意坚定愉悦地行走修习下去。
      很有幸读到了《光耀生命》,艾扬格式当代最伟大的瑜伽大师,终其一生在学习、体会、传播瑜伽,此书是作者心智精神更高层面的心血结晶。有些遗憾的是,自己还没有读《瑜伽之光》,而是先学习了这本书,次序上不是很合适。虽然也有很多感悟,但自己认为还是应该先从身体入手,如果在体式结合心性的修炼上达到一定程度,再来学习更深层的内容,效果会更好。虽然自己在体式上也有了很大进步,腰、背、髋、腿都打开得还可以,但还是觉得很不够,每次在认真聆听自己身体的声音时,还是觉得有很多信息没获取到,需要配合呼吸长久认真学习,不能急于求成。因此,阅读时间并不长,但其中待深刻学习理解的东西太多,相信今后还回回头重新持久学习。
      翻译者显然是对瑜伽有着深刻的体会,但翻译本却觉得有点脱离通俗。虽然读起来很符合瑜伽空灵出世的感觉,可是略显晦涩,有时阅读吃力,不易理解,如果有普惠通俗本会好得多。
      书中箴言:如果心中相信上帝而行心无上帝之事,不若心无上帝而行心怀上帝之事。
  •     本书译者杨玉功说 这是他最喜欢的一本书。看得出来,因为满篇充斥了译者注,简直像极了译者的读书笔记。这其实是非常讨厌的一点——毕竟是一家之言的偏见解读,打扰读者阅读的连贯性。但也许真的是他太喜欢了,边读边赞叹,苦于无人分享,只能偷偷写在译者注里。其实杨玉功翻译 悉达多 是好极。本书翻译只能打50%.
  •     这个本书,既没有图片,连简单的介绍也没有.怎么能知道是自己想要的书呢?盲人摸象也还能有只大象的轮廓摆在那儿!唉……编辑加油哦,给点小简介呀!
  •     vic.yu 推荐 体式舒展 身心得自由 第三方客观 处理情绪 智慧vs智力 控制意念 锻炼意念 我执=不自由 限制控制=自由 逃避无用 归于现实
  •       选择,一本书,一种宗教或是一种训练。这仅仅意味着选择了教条;偶像或知识吗?或者其本质是选择了一种诚实坚定的生活方式?
      
      艾扬格,印度瑜伽大师,一位学者·老师·修行人·证悟者。每天不间断的瑜伽练习,从容不破的面对自己;学生和"禅房"外永不停息的喧嚣,甚至是宣泄!
      
      如果说《光耀生命》意味着美好心灵和矫健肢体的协调统一,那么肉的放纵和心的龌龊终将彻底摧毁生命。身心合一是瑜伽追求的至高境界。印度哲学的践行在于对知和行的双重肯定,合二为一。
      
      生命只有归于平静,生活才能行于质朴。这份冥冥之中人与己及它的对话所依靠的是瑜伽对心灵和身体的训练。
      
      在印度,修行者有随处不在的“禅房”。看看这片土地,他们诞生瑜伽;佛陀;他们不记录历史;他们成就非暴力不合作;他们在素食中锤炼宽容和气度。行者四散如恒河沙数~
      
      而在只属于“肉”的国度里,男人帮们似乎不屑一顾于此书,他们是《资治通鉴》的淫乐者;他们面壁于书房正悬的“难得糊涂”,意淫之中酒色财气穿肠而过。在这人的掌上的国度,以暴制暴的法则随处可见,他们修习硬拳脚并顺从于过盛的情欲和暴力,人们在大肆经营之后需要补充的也仅仅唯“肉”。一个猪肉成为gdp亮点的国度呵~
      
      对影自顾,你之肉身不正应和着你之祖国吗?窃喜·藐视·撒谎·孤单·粉饰·惧怕·贪婪·东张西望······伴着那随风四散的对未知允诺的糖果。
      
      似乎你没法选择你的生和活;国与家;一切皆是命运。
      
      艾扬格,这个天竺高僧你还有可能选择他吗?
      
      如慧可断臂那般,他选择了同是天竺高僧的达摩。请在选择之前先对沉重的肉身做忏悔吧。一种选择,其精髓在于:不是进出自由的雅乐,亦不当是轻易获得的“真实”。这种选择应该是你之唯一的努力和喜悦!《薄伽梵歌论》开卷明义:“真理”,独一而永恒者也。
      
      通过瑜伽心行合一,光耀生命!
      
  •     Jeesy带来的书 最近很想再看一遍
  •     智慧
  •     灵性。
  •       1、瑜伽从崇拜身体开始,但最终趋向于心之修炼。
      
      2、你要爱你的身体,感怀它给予你的一切。
      
      3、瑜伽是生命游戏的规则法典,但这是一场无人会输的游戏。
      
      4、我们需要健康的身体才能培养健康的心灵。
      
      5、身体的平衡是生活平衡的基础。
      
      6、身体的平衡是精神安宁的表现。
      
      7、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把活跃的能量注入迟滞的物体。
      
      8、瑜伽对于健康三重功用:让健康的人保持健康,抑制疾病的发展,协助疾病的康复。
      
      9、头脑是智性之器官,心脏是感性之器官。
      
      10、做瑜伽时,是身体告诉我们让该如何做,而不是大脑。
      
      11、要让身体成为行动者,让大脑成为观察者。
      
      12、醒觉的憩息可以让心灵复苏,让身体净化。
      
      13、如果你无法让身体寂静,你也不会懂得心之寂静。
      
      14、如果我说:“让你的大脑放松”,你可能做不到。如果我让你进入某一体式,你的大脑就会放松下来,你也会变得安静。这正是瑜伽的魅力所在。
      
      15、就技术层面而言,任何身处压力的人、身体虚弱的人,或肺部虚弱、肌肉僵硬、脊柱坍塌、心事不定、精神焦虑、胆小怯懦的人都不可能达到瑜伽意义上的真正禅定状态。
      
      16、我们需要的是敏捷的头脑,而不是躁动的头脑。
      
      17、瑜伽的挑战性在于超越我们我们的极限----但要在理性的限度之内。我们用身体的画布不断扩展我们的心灵的框架,就像你把一张画布不断拉伸,以获得更大的绘画空间。
      
      18、意志力不仅仅是精神的,也是身体的。
      
      19、我一旦自问:“今天与昨天是否有所不同。”我就有了进步。
      
      20、大家都想要更多的生命能量。如果能量可以在店里打包销售,这会是世上最成功的生意。哪怕只是谈论能量也会让人激动,给人增添能量。人们想知道,我们从哪里获得能量!能量当然不会在店里,不在商品的包装里,因为能量不仅无所不在而且取之无禁。
      
      21、能量本身就是颇具魅力的品性。
      
      22、要让气与心同时而动,若心先动,你就是在勉强。
      
      23、眼睛离大脑很近,其紧张与过敏的状态可以反映出大脑神经过载的的严重程度。
      
      24、为驯服你的大脑,你需要驯服你的呼吸。
      
      25、瑜伽反对的是心为物役。
      
      26、心识不住过去,亦不住未来,而居于当下此刻。
      
      27、体式让我们用心内视自己的身体,调息开始让我们把心念与感官与外界脱离,由此我们的意识与能量才被运用于身心之内。
      
      28、以譬喻而言,良性的睡眠如同开放的玫瑰花回归于花蕾。
      
      29、下学许多小事,最终可以上达一件大事。
      
      30、以身修心
      
      
      
      
      
      
      
      31、通过身体影响心情,“抬头”、“挺胸”、“站直”,这样的思路。
      
      32、体式的修习是进入内心的重要途径。
      
      33、瑜伽体式的修习帮助我们学会使用“身体”这一奇妙的天赋资具。
      
      34、体式修行的目标是产生并稳定我们的能量,养护能量,而不是毫无必要地浪费能量。
      
      35、让你的舌头柔软,大脑就不会有任何紧张。
      
      36、你一旦学会如何放松舌头与喉咙,你就会懂得如何放松大脑,因为舌、喉与大脑之间也有联系。
      
      37、去观察一下猫,猫是伸展大师和放松大师。
      
      38、胸膛的各个角落就像支柱,支柱必须保持稳健。
      
      39、塌陷的胸腔会把自性投入牢笼。
      
      40、在动作中,肌肉应该像花瓣一样,开放而柔和。
      
      41、双脚就像树根一样,如果一个人立脚不稳,他对生命的态度会变得消极,他做的瑜伽也不会稳健。
      
      42、通过放松太阳穴和眼睛就可以解除大脑的负担。
      
      43、后仰可以强健脊柱的内部肌肉,而向前伸展可以增强其外部的肌肉。
      
      44、若你懂得身之扩展,你也会懂得心之扩展。
      
      
      
      
      
      
      
      45、正常呼吸时,全身吸气,全身呼气。
      
      46、简单而言,调息就是呼吸的延长与控制。
      
      47、既然生命本有的能量就是气,调息就意味着生命能量的扩展。
      
      48、在瑜伽式呼吸时,大脑和身体的四肢保持安静,而只有肺部被启动。
      
      49、呼吸系统得到充分利用,但不会造成神经系统紧张。
      
      50、呼吸可以静心。
      
      51、吸气时会紧张,呼气时自在。
      
      52、呼气时可清除体内的压力与紧张。
      
      53、气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承载意念。
      
      54、如果你想把你的意念带到你的大脚趾最末端的细胞,气就可以将其送到。
      
      55、我们需要产生大量的“气”。而要产生“气”,我们就必须对我们的正常呼吸进行扩展,控制与约束。
      
      56、呼吸的存在就是生命的天赋。
      
      57、吸气,吸气后屏息,呼气,呼气后屏息。
      
      58、气息就是生命。
      
      59、宇宙能量是通过呼吸的载体与我们相通。
      
      60、调息是把心与感官从外界收回的开端,调息让人安静也是这个原因。
      
      61、心本身也是一种空间的振动。
      
      62、心振动的声音只有耳朵能够听到。
      
      63、耳朵的重要功能是倾听心中振荡之声并调谐其状态。
      
      64、若吸气时以脑的意念为主,你所行的是自我本位的调息。若脑的意念下降,而心成为主导,你就是在修习真正的、谦卑的调息。
      
      65、你掌握了自己的气,你也掌握了自己的灵。
      
      66、在吸气达到最大限度时屏息,你也将神性之无限囿于己身。
      
      67、通过呼气,你慷慨地将自我交付给天地宇宙。
      
      68、吸气让生命充满全身。
      
      69、压力造成的呼吸短促会消耗我们的生命能量。
      
      70、意识随呼吸波动,而屏息让意识从欲望中解脱。
      
      71、呼气后屏息可给我们的心境与情感带来平静与安静。
      
      72、试一下,缓慢充分呼气,暂停,然后呼气。
      
      73、吸气后之圆满,呼气后之空寂。
      
      74、生命自身寻找完满,恰如植物寻找阳光。呼气后毫无期必而出现的屏息在时间之帘幕中打开了缝隙。无过去,无未来,也无现在之消逝可以感知。只有当下之刹那。
      
      
      
      
      
      
      75、第一天暴饮暴食,第二天斋戒禁食是不明智的。
      
      
      
      
      
      
  •     还好吧!主要是印度瑜伽哲学的阐述加上了艾扬格的理解。有点鸡汤的赶脚。
  •     继《瑜伽之光》后,艾扬格大师的又一本瑜伽圣经。与《瑜伽之光》的具体操作性介绍不同,这本《光耀生命》主要是关于瑜伽与人生的理论、经验指导,语言风格亲切、平实、生活化却又不失优雅(这也要归功于翻译)。对于想深入修习瑜伽,想要一窥瑜伽堂奥的人,这本书不可不读,其中介绍了许多关于修习体式、呼吸方面的深层、重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瑜伽之终极意义的探讨。另外书中似乎包涵了不少台湾版《瑜伽之树》的内容。书后还附有几个借助辅助工具完成的经典辅助瑜伽体式,这可是艾氏瑜伽的精髓之一,其高明、独特之处惟有心人方可了解。
  •     哈哈,同感哦,不过也觉得这本书很深,很多姿势好难,真的是用一生去练习的书籍
  •     一本好书,需要静下心看
  •     静静生活
  •     能有幸拜读艾杨格大师的这部著作,要感谢推荐给我的赵老师。在阅读完本书后的感想如此书的译者所言:《光耀生命》决不仅仅是为瑜伽修行者而写,一切希望追寻生命意义的读者都可以从中得到教益。书中所谈有深浅,还需我慢慢感悟、消化。准备再读一遍~
  •     非常好!影响我的一本书!
  •     瑜伽为什么那么令人推崇呢,因为能灵修。很多东西总是赋予其概念人们就趋之若鹜。
  •       值得一看,是一本净化心灵的好书。练瑜伽不但是体式,更重要的是心灵的修炼。更值得称赞的是翻译的水平很高,文字特别优美。
  •       瑜伽的层次太深奥。对于初学者而言,它是体式练习,是锻炼方式;对于修习了一些时日的人来说,它是生活习惯,是生活态度;对于更高级的修行者,它是生命的方式,了悟和参透生命本质的最高哲学。很庆幸自己接触了瑜伽,学习了瑜伽,了解了瑜伽,喜欢了瑜伽,也深深知道自己要走的路还需多长多远,好在这条路对自己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愿意坚定愉悦地行走修习下去。
 
      很有幸读到了《光耀生命》,艾扬格式当代最伟大的瑜伽大师,终其一生在学习、体会、传播瑜伽,此书是作者心智精神更高层面的心血结晶。有些遗憾的是,自己还没有读《瑜伽之光》,而是先学习了这本书,次序上不是很合适。虽然也有很多感悟,但自己认为还是应该先从身体入手,如果在体式结合心性的修炼上达到一定程度,再来学习更深层的内容,效果会更好。虽然自己在体式上也有了很大进步,腰、背、髋、腿都打开得还可以,但还是觉得很不够,每次在认真聆听自己身体的声音时,还是觉得有很多信息没获取到,需要配合呼吸长久认真学习,不能急于求成。因此,阅读时间并不长,但其中待深刻学习理解的东西太多,相信今后还回回头重新持久学习。
  
      翻译者显然是对瑜伽有着深刻的体会,但翻译本却觉得有点脱离通俗。虽然读起来很符合瑜伽空灵出世的感觉,可是略显晦涩,有时阅读吃力,不易理解,如果有普惠通俗本会好得多。
  
      书中箴言:如果心中相信上帝而行心无上帝之事,不若心无上帝而行心怀上帝之事。
  •         写得不错,
        翻译得也不错。
      
        我想是在看老艾扬格的这本书时再次激起我更经常地练习瑜伽的冲动的。
      
        看完后,有很大收获,但还是有些遗憾。
        艾扬格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觉得不是足以的那么大。
      
        靠传播瑜伽养活了自己,到最后仍然很谦逊。感觉仅此而已。
      
        能被称为大师的,不仅要看他说了什么、还要看他没说什么;不仅要看他说的里面有多少是他力行来的、还要看他力行而没有结果的有哪些。
      
        也许不该在一本书里苛求这么多。
  •     很好
  •     老师推荐的,看后也感觉很好。
  •        要说瑜伽就是健身房里1个多小时的体式练习,真是太狭隘了。
      
       《光耀生命》指引我看到瑜伽更广博的一面,从物理层面到精神层面。从生命的本质到哲学的抽象。
      
       瑜伽可以与宗教无关;瑜伽也可以走出寺庙勇敢的面对世俗生活。
      
       看完以后,作者从瑜伽中得到的感悟和获得的心灵自由是我所羡慕的,也正是我现在做需要修炼的品质:仁慈,宽容与坚韧。
      
       希望我以后也可以更加勇敢的面对纷繁多变的人生,自然而然的做到现代人需要具备的情绪控制,有效沟通,乐观而积极。
      
  •     不如瑜伽经
  •     呵呵。。哪怕是草纸印的。都不会影响这本书带给你的收获
  •       这个书名很滥——因为无法把它和那些滥书区别开来,不过仔细读过之后,想想只有这个书名最合适。
      
      据说由于太多的复制品,人们已经不能真正地欣赏到《蒙娜丽莎》这幅名画的美。
      
      《光耀生命》这本书,堪比《蒙娜丽莎》,希望你遇见了就不要错过。
      
      
      
      这是瑜伽大师B.K.S.艾扬格(Iyengar)以其70多年的瑜伽修行实践,讲解瑜伽内涵的书(也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很多人已经知道“瑜伽”这个词不简单。不过这个词仍旧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刻板的联想——我希望你能联想“光耀生命”这个词。
      
      从“光耀生命”这个词,我说:释迦牟尼也是讲瑜伽,我们的孔子、老子也是在讲瑜伽。希望你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词。
      
      
      
      子贡说孔子:“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我们对圣人的至高境界,心向往之,但是不知道是如何达到的。禅师所谓的“顿悟”,更是让人感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这本书,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一条“升天之路”。“升天”这个词又容易误会,那么我说“登顶”。攀登珠峰,路线很重要,诸位大师登顶之后,对其路线往往语焉不详。艾扬格则非常平实、细致地描述了他的路线(登顶路线不止一条,艾扬格大师是从“体式”上路)。
      
      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攻略。这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
      
      
      
      其实,诸位大师也给出了他们的攻略、路线。例如,“布施”“忍辱”“孝弟”“谦恭”。但是人们会觉得又简单又难做。
      
      为什么我要忍辱?我怎样做到忍辱?
      
      这本书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这本书也可以看做是《瑜伽经》的注释本。艾扬格非常清晰地对瑜伽的八支,做了精当的阐释。
      
      一切都以大师的亲身实证做基础。你在阅读中,可以感觉到大师的至诚、谦恭之心(瑜伽修行的结果之一正在这里)。
      
      
      
      这本书的翻译,基本来说不错。个别地方,虽不中亦不远矣。——我说“不中”,并不是我看到它的外文原版,而是我阅读过很多相关书籍(例如《瑜伽经》的不同版本),彼此参校而得。
      
      所以这本书,虽然写得很平实,也不是随便就能读懂。需要你有一些基础。
      
  •     从精神方面来阐释瑜伽体式和瑜伽哲学。有练瑜伽的要看看,尤其是前面五分之一感觉对练习很有帮助。体式是招式的话,这本书就是所谓的心法。也可以当做一本纯粹的哲学书籍。所谓万法归一,所有哲学、宗教都有共通之处,译者就很喜欢使用中国儒家经典来注释里面的一些内容。
  •     毕生心血,得益于人。
  •     要有多深的修行,才能懂得书里的含意。我的路才刚刚开始,加油吧。
  •     瑜伽圣经,必读书目。
  •     大师的经典之作,翻译的还成,如果可以,还是建议看原著。
  •     老师的精华之作~~需要反复的看~
  •     作者一生修行的精髓尽在此处。修行没有一条通行的路可以走,每个人皆有所不同,我们走在路上,且终生都如此
  •     没想的那么好 粗读
  •     瑜伽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抵达目的之途上的一艘小船。在寻常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刻,一点点地靠近健康、洁净、轻盈、宁静、达观……你可以借助瑜伽,也可以借助任何你喜爱并且令你感觉舒适的方式。
  •     经典
  •     改变人生的书,四年,不知道看了几遍
  •       光耀生命很好,看了将近一半后部分感悟或者个人收获
      
      瑜伽本身是身心灵三者协调的追求,最终达到最高的三摩地
      
      而这三者的追求符合我当初学习瑜伽的初衷
      
      身体是一切的根本,瑜伽是锻炼好身体让他可以更好的迎接将来
      
      一切根本源于当下,努力做好当下的所有的一切
      
      同时痛苦与快乐时并存的,就如同练习的时候会觉得累
      
      而练习过后你将会觉得很轻松,一切是在于平时的积累
      
      过程是辛苦并且伴随快乐,但最后你会有好的结果
      
      最大的感受是,你想将来有所收获,现在就踏实与你现在的痛苦之中
      
      而你收获是在于现在当下点滴的积累
  •     我就想不明白,一本已经发黄发旧的书还敢拿出来卖?还冠冕堂皇好意思说积压久了本就会发黄?你要是注明本书积压已久且书页发黄鄙人就不会在你家折腾了。我要买的是新书是一本完好无损崭新平整无误的新书,你知道看书是一种美好的心情吗?你知道当顾客满心期待收到的却是这样一本发黄发旧包装随便的书是一种怎样失望伤心的情绪吗?!
  •     虽然是瑜伽著作,但有些修法的道理还是很可以拿来一用的
  •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1.4004-142801678.38.atYoKC&id=16594534738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1.4004-142801678.38.atYoKC&id=16594534738
  •       现在市场上充斥着的都是各种各样的体式的书籍,对于讲述瑜伽的精髓,但又不过于晦涩、不偏重于宗教般的瑜伽的书籍,真是太少了
  •     适合有闲时有闲情的人慢慢品味。
  •        这本书最早是看了电子版,也不是因为瑜伽看的这本书,翻阅了两章就决定买了本纸版的,已经看了两遍,做了读书笔记,现在正在第三遍。一本好书就是要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同时在亚马逊定了英文版的准备后面对照着再读一遍,当是同时学习英语了。
       这本书从五个层面分析讲解了瑜伽修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在INNER BODY方面,以及艾杨格大师的对问题的态度或解决之道。虽说最后的圆融也就不存在分层之说,只是通过分层辩证,通过仔细的体会,我们才有可能趋近于最后的归一(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是生而就是圣人;在“有限”的各类条件下,有达人、上师的指引这条件才可能、才易于达到最终的融于天地的“无限”境界)。通过仔细认真的阅读体会,我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很多的启示。
       略微遗憾的是书装潢比较简陋,个人觉得对不起这么好的内容。同时翻译我觉得基本达意(尽管没看过原版的),只是有些地方稍显拖沓,相近的意思不断重复。这也可能艾杨格大师的行文就是如此,在那本《B.K.S. Iyengar Yoga Wisdom and Practice》中有些片段也是有类似的现象。 一直比较喜欢阅读台版的书籍,往往平易近人,阅读通常可以 one take!希望大陆的翻译者能借鉴下他们的译法!
  •     这翻译给跪了。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公主有王子有城堡。
  •     书的定价是39.8元 我花了49.8买的书 加上邮费61.8元 几天之后现在的书价是40元 早知道去书店买了,在亚马逊购书目前最失败的一次,由于不是亚马逊发书所以速度也比以往慢很多,希望以后不会再买这家坐拥书城卖的书,当然书本身是非常值得购买的,只希望花了这么多的钱不是盗版就好!
  •     非常高的精神境界,只读过一篇,还需要加油呢!
  •     反复读并结合练习才能参透本书
  •       我在看《光耀生命》第二遍。
      我注意到他在开始的时候说,他年轻的时代就拒绝成为苦行僧式的出家人、而要作一个体味俗人苦乐的在家行者。我想要是这是他的目的的话,那么算是他达到了。至于我们这个时代封他为大师,只不过是我们这个倒霉时代本身太不怎么样的缘故,不能怪他。
  •     书的内容在哪里啊
  •     前面有练了一小段时间,是跟健身房的那种,后来身体感觉不对,因为以前喜欢其他很多运动 对受伤很敏感。后来去了解了下本地的一些瑜伽馆,我觉得商业成分居多,没有真的对你很认真很负责的那种。所以最近偶尔也看一些关于瑜伽解剖学的书,想多了解一些,慢慢地找正确的感觉。
  •     搭艾扬格的 瑜伽之光 看
  •     不同时间空间的某些人共同探见宇宙的光芒,用了不同的语言和理解方式描述
  •     经典是肯定的,但是好多动作我都做不起,好难
  •     我很赞同你的这个观点。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我喜欢上了YOGA。让我信仰YOGA。相信它的理论和哲学。觉得它很有道理。而且艾扬格对于理论的阐述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有丰富的跌宕起伏人生阅历的人,估计对这本书就更容易理解了。另外,翻译者也很有翻译水准,对YOGA理论有很深厚的理解。把YOGA同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道家、儒家,融会贯通在一块讲解。这在书中的很多注释中得到鲜明的体现。这让我们明白原来很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都是相通的。
    我相信这本书会改变我的人生。
  •       B.K.S.艾扬格大师的书不会让人失望,《瑜伽之光》,体位练习的圣经到《光耀生命》,心灵的甘泽。不管什么人因为什么缘故阅读都会在这本书里寻到有关生命的某处答案,思索被牵起,心灵在某处飞翔。
      
      唯一不能忍受的是,这样一本著作居然印刷在略有劣质的材质上,错别字,脱胶...
      
      认真阅读的思考者,我,深深感到痛心。
  •     在书店买的,大师带给我很多深层次得理论,让我对瑜伽更加虔诚和膜拜,只是感觉本书的翻译好像没练过瑜伽,只是个翻译而已。而《瑜伽之树》,台湾作者翻译的,感觉不错。另外,大师的新书《艾扬格瑜伽》译文也很地道。
  •     生命,在于体验!
  •       瑜伽是一种让我们趋向直觉的训练体系,探究[意志]如何与[智性]及[自省意识]合作,共同把我们从纷乱之心以及外向感官的奴役中解脱出来,直接于当下行动。通过内心的洞察而达成身体、感官、呼吸以及心、智、灵等所有层面的完全融合;通过习得醒觉、扩展、洞察、变化与演进的技巧,启发我们的敏悟力与容受力。瑜伽所开示的生命智慧不仅仅转变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它也转变看世界的人自身。瑜伽不仅给我们带来知识,而且把知识转化成智慧、纯一无伪的敏悟力、纯净的实相。
      
      苏格拉底劝诫人们要“认识你自己”,而认识自己就是认识自己的身、心与灵。瑜伽就像音乐,身体之节奏,心体之旋律,加上灵体之和声,共同创造出生命的交响乐。身体是了解瑜伽的第一件工具,通过持续不断的修行,每个人都能够完成瑜伽之旅并达到觉醒与自由的彼岸,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对瑜伽艺术的热忱追求和修炼。瑜伽不仅能揭示我们自心深层的隐秘,揭示我们周围宇宙的奥秘,同时还可以揭示我们充满苦乐疑惑的人世百态。
      
      经典是基本的助力,哲学之证明在于是否可行,在于是否能够体现于你当下的生活现实。但如果没有修行,经典只具备理论意义。园丁在果园中种下苹果籽,他会期待苹果立即出现吗?当然不会。园丁会浇水施肥,每天照看,为苹果籽不断成长而高兴。对待身体也是如此。
      
      经典将印证你的发现,但并不是经典指引了你的觉醒之路,你将在瑜伽中学习,也是在瑜伽中觉悟。虔心的瑜伽修行将成就你,让你获得追求目标的坚持力,度过充满诱惑考验的人生阶段。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
      
      
      本书的主题是生命,书中提供了一个哲学框架,但并没有为轻信的人提供捷径或虚妄的许诺。作者同时从“瑜伽八支”和“瑜伽身心五体”两条线并行讲解,并在多处提及帕檀伽利《瑜伽经》中的内容。本书全篇都建立在一系列的分别概念之上,但是,在我们的心底不应忘记,所有的层面与元素、所有的表面分别,无论是粗重之体还是微妙之体,根本不会生起分别之念,一切都交织于意识之中。因而,瑜伽之终极目标是意识之全然转换、以醒觉贯穿渗透于吾等全副身心,毫无窒碍、无二无别。
      
      
      ----------------------------------------------------
      
      
      传统瑜伽身心五体:
      1、身体:体式(外层躯体(annamaya kosa)的修行) P22
      2、能体:气息与情感之源(身体的生理和器官层面(pranamaya kosa)的修行) P67
      3、心体:心念与妄执得以降服之所 (manomaya kosa) P113
      4、智体:聪明智慧栖息之地 (vijnanamaya kosa) P155
      5、法体:天地之灵显现之处(anandamaya kosa) P201
      
      对身体既不应该忽视也不应该溺爱。体式是瑜伽所有可能性的基础,细先于粗,心先于物。体式讲究扩展、放松、轻盈、平衡、于不适中求安适、乐于知足。在体式中,必须校正与调和身体以及所有情感、心理及灵性等微妙之体的各个层面,这就是圆融合一的过程。帕檀伽利有言:“若行体式之有为转为无为而和,自心无限之体得以触发,圆满即已达成。”
      
      《奥义书》认为,气是生命与意识之理。一切存在因气而生、以气而存,存在终结时其个体气息将消融于宇宙气息之中。它是我们生命中每一瞬间最本质、最真实、最切近的特征,然而又是最神秘难解的现象。瑜伽的职责,尤其是调息环节的职责,就是深入这神秘现象的核心。
      
      瑜伽行者斯瓦摩罗玛在《哈达之光》认为:感官受制于心,心受制于呼吸,呼吸受制于神经,并断言:气为终极解脱之关键。人类的感情具有巨大的能量,而呼吸深受情绪的影响,[能体]层面不仅是我们修行调息之地,也是我们调理情感之地。[调息]是把心与感官从外界收回的开端,它是我们的心内向或外向的转换之处。明达、细心而不贪婪的呼吸艺术就是我们奉献给生命自身的感恩祷文。
      
      以呼吸形式出现的气是我们的出发点,[调息]就意味着生命能量的扩展,必须循序渐进地对其进行遏制、支配与引导。我们必须在身心中积聚足够的毅力,以便明智地控制自我。如果我们的身体与神经较为强健,情感与精神较为稳定,我们就可以进行[调息]的练习。行者在安心见性之前,必须学会[调息],并应对[六情执乱];学会以心驾驭感官,以气驭心。 瑜伽的呼吸技巧自其源头与效应而言都是禅定式的,与[调息]相关的一切都不可勉强。
      
      帕檀伽利把心意识成功与失败的运作机制作为瑜伽哲学与修炼的中心议题,并有言“瑜伽旨在平息扰乱我们意识的心之波动。上述任务一旦完成,瑜伽的成果已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如果我们坚持不懈、不断提升,不断获得[身之力量]与[心之清明],[醒觉意识]贯穿始终,那么,调身与调息的技巧就能引导我们达到帕檀伽利所设定的目标。
      
      瑜伽要求我们考察“意识”在进化之路所展开的精妙现象,比如心、小我以及智性,也要求我们探究其本质与功能。瑜伽描述了这些层面之间的关系及其彼此之间的相对比例,说明这些层面在接触世界时如何作出反应,以及如何以智性的创造性行动来替代旧的行为模式。在此处,不要用理解去替代修习,理解只是修习的助力。
      
      “心”生念,而“智”生[智性]并最终生发智慧。瑜伽对[智性]的定义是:
      通过明达的[识别力]与[意志力]所作出的自觉的选择。
      
      通过这种智性我们才开始身心的转变,把自己从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中解脱出来,并将自己向觉悟与自由不断推进。智性存在于我们身心的所有层面,但通常处于休眠状态,一经唤醒,身体即可示现其活力以及识别能力,[禅定]是这一过程的巅峰之举,此种境界的实现须通过清除智性之染污,通过不断调服诡诈的超级自我。在这里有必要认识“意识的三个功能”、“意识的五种心念形态”以及与之对应的“心之五种心地能力”。
      
      瑜伽的技能使我们有机会从内外两面汲取能量,并利用这些能量提升个体的修养。
      
      [身体]、[能体]与[心体]之间存在整体运作关系:
      1、[身体],即我们的“物理层面,被[能体]与[心体]所穿透。有三个层面都依赖于我们所吃的食物、所喝的水、所呼吸的空气。
      2、[体式]的修习可清理身体的内部通道,以便让“气”之能量自由无碍地运行。在某种意义上,是[体式]的修习打开了完美之门,并打破了内心微妙之体的僵硬状态,从而使缺乏韵律的呼吸变得均匀、深沉、和缓、抚慰人心。
      3、[体式]与[调息]的修习可清除分离身心的障碍,并共同驱散黑暗与[无明];[调息]又可以清理与抚慰燥热的大脑,为思想之清明与理性开辟道路,并将[心体]提升至[禅定]之境界。
      
      让[感官]进行斋戒,以便让其恢复活力,可以驯服[感官]和[心体]。
      
      心和意识的探究是瑜伽的核心议题,贯穿我们存在的每个层面;[心体]与[智体]必须有效运行才能观察、分析和反映身体与能替的变化并作出相应调整。
      
      [法体(极乐之体)]是个体灵性沉浸并融合于存在之海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对小我的超越,而且也是我们已知自我的消融,是自我现行体验中桶底脱落的感受。而在我们了悟天地灵性之前,必须了解自身的灵性,探究蒙蔽我们真实自性的一切,尤其是那个呈现百千种假相而令人扰乱的狡黯之“我”;此外亦要了解无我纯净之禅定以及自然元素与修行的关系。
      
      
      
      ----------------------------------------------------
      
      瑜伽有八支(P11) :
      1、外禁戒
      1)不伤害、非暴力
      2)诚明忠信
      3)不偷盗,或者不挪用他人财物
      4)守贞或净行
      5)不妄求与生活朴素
      2、内遵行
      1)清净
      2)知足
      3)精进
      4)自学(自我知识)
      5)奉献于isvara
      3、调身(体式)
      4、调息
      5、摄感
      6、止心
      7、禅定
      8、三摩地
      
      外禁戒和内遵行作为瑜伽的道德准则净化我们在世界上的行动,其中:
      1、[清净]通过体式修行而获得,并可征服身体的外在惰性,给身体注入动性的活力。
      2、[知足]通过调息的修行而获得, [知足]是[禅定]的种子,培养知足可以让心成为禅定的适当资具。
      3、[精进]是贯穿瑜伽修行的基本线索,在炼金术的意义上,为化铁成金的关键所在。修行一刻不可终止,对人格演进的持续追求一刻不可放弃。[精进]与[摄感]相对应。
      4、[自学(自我知识)]是追求[智性]的技巧,而在行动中则表现为循序修行所需的聪明与透彻,对[摄感]与[止心]起主要功用。[自学]的本义是深入内心,于是[精进]之火持续进入我们的身心各层,以[自我知识]映照我们的征途。没有[自我知识]的洞察之力,[精进]只能带来能力而非觉照或圆融,只能产生能量却没有方向。[自我知识]是止心之道,引我们走上残酷而无情的知识之路,引导我们揭穿浮华自我之所有瑕疵与伪善,其报偿即为智慧之路,将吾等从自我幻象中解脱,并且为下一步伟大的跨越做好准备。
      5、[奉献于isvara]只有身体能力与[智性]技能到达巅峰境界时才会发生,此时[禅定]与[三摩地]之花瓣合为一体。只要小我存在,你对isvara愿望的解说必因小我之扭曲而支离破碎,只有在无我之境,只有达到[种子灭尽三摩地]之至高境地,isvara之音才可摆脱人类弱点的遮蔽。他会要你继续行于世间,而永不可忘掉他的存在。
      
      [体式]让我们用心内视自己的身体,汗水的付出胜于心之内省;
      [调息]阶段内省渐次加强,让我们把心念与感官与外界脱离,由此我们的意识与能量才被运用于身心之内。[调息]产生能量、净化身体及其器官与功能,调息甚至可以平息"六情之乱";
      [体式]与[调息]净化我们的自身世界,大脑的压力通过体式与调息得以消减,于是大脑得到休息,紧张得以释放,压力从神经系统的内层祛除。[体式]与[调息]的修习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我们的身体,通过我们的“身”了解我们的“心”,并最终上达我们的"灵";
      [摄感]是这一过程的继续与强化,此时修炼产生的能量需要以超然的智慧加以配合与平衡,最终达成对心识与感官的掌控。[摄感]将感官收摄入心,是内外支转换之枢纽,即认知的醒觉意识转而向内以获取[自我知识],以避免误用我们的感觉、记忆与智力,而将其中的潜在能量外流并分散开来。“仿若玫瑰花瓣收起,重回花蕾境地”,这是对[摄感]的恰切描述。考察[摄感]的修炼,我们发觉那种自由给予我们选择的机会:
      或者,如从前,由外部的力量与满足感所驱动,或者反求诸己,用我们柔和的内心力量来寻求自性之明。
      [智体]的装备是[止心]与[禅定],就瑜伽而言,集中注意力并非[止心],真正的止心是始终如一、绝无间断的醒觉意识之线。
      [禅定]即止息意识的运动,将动荡之海转为波平如镜。此平静状态并非迟钝或惰性,而是深沉的凝定之境,充满着所有的创造潜能。在瑜伽修行中,必须首先解决压力的问题,然后才能真正开始[禅定]。真正的[禅定]是知者、所知与已知融为一体,此种境界只有在毫无压力的状态下才有可能。[禅定]是瑜伽的奥运会决赛,体能未达标准者不可能参加。
      在清醒与警觉时所体验的安宁深沉之睡眠即称为[三摩地],当心处于宁静而随顺的状态,此时所留存者即为[自性]。[三摩地]是一种经过性的体验,而非可持续、可留住的境界,不要执著于三摩地。我们以[独存]来形容随[三摩地]而来的终极自由之境,意味着一个人已然与太一融合,而再也不会为差异世界之表象所迷惑。[止心]、[禅定]与[三摩地]三者节节上升,共同构成最终圆融之瑜伽(samysrna yoga),体式的训练大有裨益。
      
      
      
      ----------------------------------------------------
      
      
      
      探究五大元素及其对应品性:
      
      真正的瑜伽之旅是归藏的过程,我们是通过归藏之旅来认识自然的演进。只有站在自然的巅峰之上,瑜伽行者才可见证其[自性],见证天地之灵,站在自然之巅峰其实就意味着了悟自然。
      1、躯体之“土”的密度、力量与气味
      2、身体之“水”的灵活与味道
      3、心灵之“火”的活力与洞见
      4、智性之“风”的清明与触感
      5、身心缥缈“空”性的自由及内在颤动
      深入自然不断演进的核心,在其表现为可见之物之前就加以了知。此了知甚至要超越调和[三德]的意愿生起之地,超越赋予自然创生变易之性的活跃品性。
      
      
      ----------------------------------------------------
      
      
      
      意识(citta)有三种功能P162:
      1、感知,即感受、认知与辨别
      2、意志力,即引发行动的驱动力
      3、运动,表现出“心”的火性,不断变化,不断在不同方位以不同形态跃动不已
      
      
      ----------------------------------------------------
      
      
      
      意识的五种心念形态P163:
      1、正知(pramana)
      2、谬见(viparyaya)
      3、想象或幻想(vikalpa)
      4、睡眠(nidra )
      5、记忆(smrti )
      
      
      ----------------------------------------------------
      
      
      心之五种心地能力(bhumis)P175:
      1、愚钝之地
      2、散乱心猿之地
      3、交替或波动之地
      4、一心凝定之地
      5、终极境地——在超越时空的禅定状态中所体会的如意之境,即三摩地
      
      
      ----------------------------------------------------
      
      
      
      意识转变之七种境地(均属于主观境界,没有任何外在迹象可寻)P237:
      
      1、观察心念生起,
      2、心念占据并控制我们心灵之前将其阻断于萌芽状态,
      3、通过抑制心念而获得的平和宁静境界,
      4、对于给定物象的一念专注,亦即意识的一次整体波形,
      5、通过抑制与专注而获得的调服净化意识,
      6、分别意识,
      7、粹然神性之意识,行者灵明独耀且与万物一体。
      
      
      ----------------------------------------------------
      
      
      
      六情之乱P85:
      
      六情是内心之旅中无可摆脱的障碍,一旦自我的私意介入,六情就成为令人困扰的问题。要去除这些情感是不可能的,无论我们怎么想,这些都是我们会体验到的人类情感,压抑是没有用的。每一种情感也都有存在的理由,都能加以明智的利用。
      1、淫欲
      2、傲慢
      3、妄执
      4、愤怒
      5、贪婪
      6、仇恨(及其恶意与嫉妒)
      
      
      为了战胜妄执之乱的六大动因,我们需要利用安宁之轮的六辐:
      1、辨别与2、推断
      [辨别力]与[推断力[要通过[修炼]与[去执]加以培养。
      3、修炼与4、去执
      [修炼]是让[净行之火(tapas)]发挥作用,[净行之火]无非是以[[瑜伽八支行法]修心。[修炼]必须辅以[信心]与[勇猛]才可完成,另外还要研习经典、自观其行、意志纯一并修习[禅定]。
      5、信心与6、勇猛
      有关瑜伽的知识不能代替修习的过程,难题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因而解决方案也要从我们的内心寻求。
      
      
      
      ----------------------------------------------------
      
      
      
      五恼障P206:
      
      五恼障是我们意识所固有的自然的现象,人人受其伤害。这些形态内置于我们的身心系统之内,包括身、心、灵的所有方面,是对部分与全体之关系的根本错觉。[无明]是其他四种烦恼障的基础与根源。
      1、无明(无知,知识与悟性的缺乏)
      2、我慢
      3、爱执
      4、厌弃
      5、惧死/贪生
      
      
      
      ----------------------------------------------------
      
      
      
      精神自由者的生活须符合五大原则P246:
      1、勇气
      2、活力
      3、正确而有效的记忆
      4、活在当下的醒觉意识
      5、对所做事情的全身心投入
      
      只有当心念及其相伴行动之间毫无差别之时才有心性的成熟,如果两者之间存在差异,那么这个人就是在自我欺骗,就是在投射虚假的自我形象。若一个人能够避免那种无可避免的小我心态进入他生命与活动的核心,他就是一个心性自由的人。在此境界中,无论心、智与意识如何,他是在生命核心的妙明之智引导下过着正直的生活,他以洞悉实相之心行动并形之于言辞。
      
      瑜伽行者深植于他的自身体验之中,深植于他通过瑜伽修行而获得的发现之中;而同时,他也必须继续以开放之心捕捉修行之中闪现的微妙灵感,并以此推进其心性修养。随着技能的提升,一定要学会以符合道义的方式运用我们不断增强的权力。高妙的智性带来权力或权柄,而权力令人腐化。修行[去执]可驾驭这种权力,防止权力的滥用。自由的人尽管也生活在因果世界,他已然学会涉世如履薄冰、行动精准笃定。
      
      
      ----------------------------------------------------
      
      
      
      本书堪称经典,许多内容会在不同的阶段会带给你不同的体悟,连篇累牍地摘录在这里并无太多意义,或许苏格拉底式的反问,更能引发思考。
      
      我是谁?
      如何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的价值何在?
      自我最怕什么?
      生命是什么?
      你如何呼吸?
      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如何放松?
      是什么阻止你放松?
      如何做好挺尸式?
      欲望是什么?
      为何要清净?
      意识包括哪些部分?
      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理解意识本质的角度有哪些?
      意识如何住于清晰、明达而宁静之地?
      心和意识有怎样的关系?
      心是什么?
      记忆是什么?
      分别智(viveka)是什么?
      分别智与记忆的关系?
      如何利用记忆(身体的、意识的、无意识的、细胞的)?
      从睡眠中能学会什么?
      何为真?何为假?
      智性是什么?
      智性的特征是什么?
      智性的缺陷是什么?
      不受任何前提影响,基于正确知见的正确行动又在何处?
      直觉和良知有什么不同?
      积极的情感与美德不同?
      业力是什么?
      如何转变不良的行为模式?
      身、心、灵的关系如何?
      气是什么?
      气和灵的关系?
      空是什么?
      什么是空间?
      如何在体式中体现空性?
      什么是自由?
      自由意志是什么?
      意志之源是什么?
      该如何点燃意志力之火?
      如何可能凭空召来意志力呢?
      如何活在当下?
      我们能否真正获得自由?
      命定论与必然性的区别是什么?
      精神自由的人的生活原则是什么?
      自性是什么?
      自然的本质是什么?
      自然如何演化?
      自然元素与修行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
      自然与灵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需要补充知识点:
      自我知识
      冥想
      
      
      
      
      
      
      
      
      
      
      
  •     曾经浅薄地以为Iyengar 是只会做体式的莽夫,看了这本书,才了解到大师的精深与广博,向心中永远的Gruji致敬。
  •     从瑜伽老师那得知大师早在14年就归极乐了。练瑜伽的人必看,将瑜伽和宗教以及现代哲学结合起来讲。翻译正文还行,注释全篇套用各种儒家道家思想不太喜欢
  •     每一个字都闪烁着智慧之光。。。
  •     : R214-49/4454
  •     一字一句,篆刻在心
  •     朋友推荐,买回来,感觉确实不错,有很大帮助
  •     hai keyi
  •     最近yoga的第一本书,这本书是我从把yoga当成运动,进而变成修行的转折
  •     飞猫在练瑜伽么?
  •     智慧之语,没学瑜伽也可以看。
  •     其实本想给4星,但减翻译1星。我非常反感大量套用中国国学去阐释印度瑜珈,那也许是翻译的个人感受,却无端映射给读者,失去了作者本来更宽泛的用意。
  •     这本书真的啃了很久……参悟还需要更久更久……
  •     呵呵,只是觉得这样的书更值得拥有良好的印制,包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