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岁月

出版日期:2015-4
ISBN:9787213065890
作者:[美]塞尔玛·弗雷伯格(Selma H.Fraiberg)
页数:232页

内容概要


塞尔玛•弗雷伯格

美国幼儿心理健康和发展精神卫生治疗领域创始人之一,著名儿童精神分析专家。

美国加州大学附属旧金山总医院亲子项目负责人,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荣誉教授,曾为患有情绪障碍的儿童创立多个儿童发展项目。

出版了多部专著,并在众多顶级学术期刊和知名媒体上发表多篇文章。

书籍目录

推荐序  父母们,请控制你的保护欲/ Ⅰ
前 言 洞察“魔法师”的精神生活/ Ⅴ
第一幕 魔法岁月里的秘密: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001
第1章 寻找女巫和食人魔/ 002
养育孩子前值得学习的心理学知识
孩子能对危险进行自我抵御
想象、智力和心理健康
第二幕 “魔法师”上场了:最初的18 个月/ 023
第2章 “魔法师”的真爱/ 024
新生儿的内心世界
宝宝为什么会微笑
区分自己与外部世界
世界是一块巨大的拼图
违拗期来了
第3章 与文明格格不入/ 050
宝宝哭了,抱还是不抱
按需喂养还是按时喂养
理解宝宝的分离焦虑
父母是规则的制定者
开始排便训练
第三幕 奇妙的咒语:18 个月到3 岁/ 079
第4章 语言是控制冲动的咒语/ 080
魔法师即将失去魔法
控制冲动的咒语诞生
向大人国启航
我和“我”的较量
第5章 认识现实世界/ 112
良知形成
孩子自控力的弱点
帮助孩子克服恐惧
第四幕 最后的魔力:3 岁到6 岁/ 137
第6章 原来“我”不是宇宙中心/ 138
理性思考脱胎于魔法思维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 爱上”爸爸或妈妈
第7章 性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性/ 161
性教育的意义
应该满足孩子对性的多少好奇心
孩子的性别认同
第8章 孩子的是非观形成/ 184
良知并非与生俱来
管教的含义
实施有效的惩罚
孩子有感受痛苦与表达愤怒的权利
第五幕 很久很久以后:孩子未来的人格发展/ 215
第9章 父母的爱无可替代/ 216
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
模范托儿所的经验教训
译者后记/ 227

作者简介


著名亲子专家陈禾、儿童教育专家罗玲、童话作家粲然联袂推荐,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前会长贝里· 布雷泽尔顿倾情作序,《华盛顿时报》、《纽约时报书评》、Parents杂志给予盛赞。

塞尔玛•弗雷伯格是美国幼儿心理健康和发展精神卫生治疗领域创始人之一,著名儿童精神分析专家,《魔法岁月》是她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本书畅销美国50年,最初发表于1959年,深受读者欢迎,被誉为关于0~6岁儿童发展的书籍中最好的一本。它还被译成丹麦语、希伯来语、瑞典语、法语、挪威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德语、西班牙语和日语,获得1959年美国儿童研究协会的年度图书大奖。

本书可以帮你了解0~6岁孩子的生理与心理变化,放下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帮助孩子解决焦虑、排便、自律等问题。尤其是对如何管教孩子还存有疑虑的家长,这本书详细分析了对孩子进行管教的必要性。


 魔法岁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读完《魔法岁月(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真心觉得我们的孩子在童年的前6年,真的很像魔法师。孩子也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魔法的世界,相信自己的行动和想法能导致事情的发生。这个时期孩子所出现的问题都是因为孩子的原始心理系统还没有被理性思维统治和取代。我们想解决孩子在这个时期解决的问题,必须要了解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每个孩子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呈现由新的发展阶段引发的问题,在这些阶段,孩子可能会出现暂时的饮食障碍,睡眠障碍和行为障碍。如果单独解决这些障碍没有太大意义,而是要想到障碍引发的源头,想到孩子因为发展阶段带来的问题,因为每个阶段这些障碍都有特殊的意义。只有更好的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的特点,才有可能更好的解决因为发展阶段带来的问题。在孩子出生的前三个月,对于爸爸妈妈最痛苦的莫过于孩子的哭闹了。如果不是因为生病,也不是急性腹绞痛,最大的可能是因为饿,我们是喂还是不喂?有些妈妈会纠结是按时喂养还是按需喂养? 《魔法岁月(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提到 有一种说法基于孩子的观察做出的结论:4小时喂养法(宝宝出生后的第一个月里,一般每隔四小时左右就会醒来吃东西)。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为按时喂养的问题,在儿科医生和儿童行为辅导诊所的病例里,孩子的吃饭问题始终名列榜首,因为孩子的基本生存需要被抑制了,要开始进行报复。从婴幼儿发育特点来说,刚出生几个月的孩子还不能形成让自己对饥饿延迟满足的能力,他们饿的时候一分钟都等不了,迫切的需要吃到东西。拒绝这种孩子的生存本能对孩子来说太过分了,因为这是他最强大也是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如果拒绝这种生存需要,会让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加重喂养障碍,对亲子关系也建立也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排除了他是因为饿而哭,那我们是抱还是不抱。之前看到过网上一流传红帖说的是南加州的儿科医生教爸爸妈妈如何让孩子不哭,反复的告诉家长孩子一哭就放下来,不哭的时候才有的抱,美名其曰:哭声免疫法。他的这种说法也引得不少父母效仿,见效快,让爸爸妈妈省心,但是后来孩子轻则有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也有另一种说法,觉得孩子哭只是为了想得倒关注,把哭当武器,作为达成目地的想法。有这种想法的人把这个阶段的孩子想象的太有智慧了,孩子如果在3个月前是有这种想法,那么他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并且能过了解他的哭声和爸爸妈妈抱他之间的因果关系。从婴儿心理能力来说,显然不可能。我们再看 《魔法岁月(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里的 另一种理论,理论觉得孩子的行为被迫切的生理需要所驱使,任何烦躁不安都是因为身体器官不舒服导致的。如果不是因为饿,那又是因为什么呢?我们需要多观察,有时孩子的嘴巴做出急切的吸的动作,甚至会把手放到嘴里来做安抚。有的人可能会想到口欲期,觉得孩子会用嘴巴去探索,去感受。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孩子会把吸奶当作生存需要,大部分母乳喂养的孩子每次吃奶的时候都用力去吸,真的是很用劲,所以我们会有句俗语说:使用了吃奶的劲儿。有的孩子即使在吃饱后,这种吸的需求还没有得倒满足,所以嘴巴里会有一种难以忍受的紧张感。正是因为这种紧张感导致了我们说的烦躁不安,所以我们抱着他摇摇,对着他的耳朵发出嘘嘘的声音都无法满足他的需要。儿科专家会建议我们使用安抚奶嘴,发现能满足孩子对吸的需求。但是我们会质疑会不会让孩子养成依赖安抚奶嘴的习惯呢?著名育儿专家本杰明.斯波克博士一直推广安抚奶嘴的使用(斯波克育儿经就是他写的),他表示很少婴儿会养成依赖安抚奶嘴的习惯,当孩子吸的需要开始减弱是,大多数孩子会开始对它失去兴趣。3-4个月后,兴趣就会减弱,这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减少使用安抚奶嘴的次数,看看是不是不需要安抚奶嘴。如果爸爸妈妈只是把安抚奶嘴作为让宝宝安静下来的神器,那的确会养成依赖的习惯。所以爸爸妈妈记住一个神奇的月份:6月!6个月后,孩子就不太需要安抚奶嘴使他安静了,如果他依然依赖,那我们就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减少他使用安抚奶嘴的使用啦!所以,在孩子出生后,我们要多去关注到孩子的需要,如果他的需要没有被满足,孩子的紧张感就会提高,而且会通过哭闹,焦虑不安,饮食障碍,排泄障碍或睡眠障碍释放出来。孩子的生存需要在早期会得胜利,因为对于很小的婴儿来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他们都不可能做到“自律”,因为他们还没有能力与我们合作,控制自己的内在需要。我们知道,没有一种育儿理论和育儿方法是适应所有孩子的,只有针对某个孩子在其发展国政中某个阶段的育儿方法,这个育儿方法可能在这个阶段使用,在下个阶段也可能完全不适合。我们之所以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在早期的需求,是因为孩子完全依赖大人,没有办法去控制自己强烈的需要。但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的控制能力会越来越强,我们就需要相对应的改变养育方法了。
  •     从做妈妈开始,我在孩子身上花了不少心思,每天会刷刷育儿专家的博客,经常性的会看些育儿书,努力遵循着时下所倡导的积极的育儿法则,尊重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三心二意(细心、用心、耐心、在意、创意),轻柔慢,试图用最大的耐心和爱心让孩子在收获愉快童年的同时,能成为一个积极、懂事、成熟的孩子。现在我的孩子已经快两岁半了,体力和精力都越来越旺盛,也变得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很多时候,当妈的开始有那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了。面对孩子有时候的无理取闹,都得暗自告诉自己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耐心再耐心点。可是有的时候,又不禁要怀疑,在任何情况下都对孩子保持温和的态度,是不是最好的相处方式呢?我一直以来是个温和的妈妈,从不打骂孩子,在长辈来看,是有点宠孩子的。在孩子爸爸看来,有点优柔寡断,没有决断力。但怎么办呢,像这样的妈妈怎么才能改进和孩子的相处方式呢?就在这段时间,我遇见了魔法岁月,看完最后一章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了。作者认为孩子幼年时候的良知的形成其实是基于父母的爱,因为害怕不恰当的行为会导致失去父母的爱,孩子会由此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一个孩子良知的形成离不开父母的爱,但更离不开的是父母本身明确的是非观,遇到问题时积极鲜明的态度和立场。所以我开始明白,当我的孩子吵闹着要自己过车来车往的马路时,我不该和他纠缠不清的讲一个小孩自己过马路有多危险,而应该明确的告诉他“你还小,自己过马路不安全,一定要妈妈抱着过马路,如果你现在一定要一个人过马路,那么我们就马上回家”。一旦说清楚反对的原因和一定要这么做的后果,就该执行到底,态度可以温和,但是立场一定要坚定。唯有这样,孩子才会接受到我们明确的信息,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被允许的。在几次践行之后,我发现这样的方法对我的孩子特别有效,虽然当时可能会哭闹,但是下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境,就会明显感到孩子的改变。爱孩子并不意味着事事要包容他满足他,而是要帮助孩子建立起做事的分寸,找到为和不为的边界,成为更好的自己。其实对孩子所有的要求都是对父母本身的,只有父母自己做事有原则,有标准,这样对孩子的要求才是有基础的。所以在要求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时候,我们每个做父母的首先应该要求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     很庆幸在我的猴妹妹即将出生时,读到了这本书。虽然只读到了前18个月,但还是觉得受益匪浅。读了这本书,其实从内心很佩服宝宝。宝宝从妈妈的子宫出来后,要认识并适应这个全新的世界。头两年,他还没有语言吧表达能力,完全是通过自己的探索与摸索来认识这个陌生的环境,而在此作为大人的我们还会因为麻烦等种种问题,阻止宝宝的探险历程。设身想一下,没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宝宝,甚至是没有独立行走,抓拿物体的宝宝,面对这一切是多么的无助。所以克服了心里的恐惧,勇敢的探究身边的世界,有时候却被我们冠以“捣蛋鬼”的臭名,或者因为我们怕打扫卫生的麻烦给硬生生的阻止了。我们是有多讨厌啊。读了这本书,内心也很感动。是因为感受到爱,所以宝宝把自己和周围的一切联系起来。宝宝对妈妈的爱,比妈妈对宝宝的爱来的更纯真。刚出生的时候,宝宝只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对于谁给他喂奶都不介意,只要能喂饱肚子。慢慢的,他会挑剔谁来“伺候”他,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他对妈妈的情感需求远大于生理需求。一个对用马桶毫无兴趣甚至抵抗的宝宝,为了取悦妈妈为了让妈妈高兴试着使用马桶,多么令人心疼呀。心理健康的最高水平,意味着一个人能够自用的运用他的才智,解决他自身的问题和所处社会面临的人类问题。—这是我们培养宝宝心里健康的最终目标吧。但如果孩子感受到自己所爱的某个人会给他带来“危险”,而且他有害怕这个人的理由,那么孩子在处理自己的这种恐惧时,就会有很多困难,因为这种恐惧至少部分是真是的。比如在日常的亲子关系以及对待孩子的方式上,我们的所作所为要尽量不让孩子体验到真实的危险。如果不对孩子 提出过多或者不合理的要求,那么我们为促进孩子创造性的运用智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作的一切就会促进孩子的心里健康。—理解孩子这些行为的动机,包容孩子。

精彩短评 (总计41条)

  •     去年看的,有空再回顾一遍
  •     告诉了我们,哪些是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内要进行锻炼的。
  •     《新京报书评周刊》推荐书。上个世纪的作品,理念从今天看来依然不过时,这就是所谓的经典。育儿书分三类,一类讲育儿观,一类讲方法论,还有这两类的结合。本书是第一类中的翘楚。作者对儿童心理的研究不论是高度还是深度都有很高水准,对于儿童每个阶段到底有何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很迷惘的家长们可以在此书中找到答案。
  •     有爱又有理论基础的书
  •     科学性有待考究
  •     通过理论与案例结合的方法介绍了婴幼儿的精神时间与发展过程,通俗易懂。读完之后,感觉好像与小孩儿的世界更接近了。
  •     走进孩子隐秘的精神世界,揭开我们失去的那段记忆,让我们更懂得孩子,也更懂得自己。就像书中所说,教育孩子本没有一个准则,只是了解孩童的精神世界的一般规律,可以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孩子,从而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为。
  •     浓浓的翻译腔不可避免,极大的影响阅读速度。好在,真正有意义的书根本不会让人在意速度,孩子也在慢慢长大,让我们也慢慢地、认真地理解你。
  •     这本书告诉我们孩子是如何看待、解释这个世界的。比如入册训练时孩子对粑粑的看法,实在是很匪夷所思。
  •     非常好!
  •     幼儿心理科普书
  •     父母要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不同心理特点和发展问题来选择管教方式。
  •     加入豆瓣,是想记录自己的读书生活。昨天凭最近的记忆一口气标记了119本“读过的书”,小小的成就感。今后更会认真记录。 今天读完了《魔法岁月——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对于正在孕育第二个宝贝的我来说,是一本科学实用的工具书。 尤其是最后一章“如何惩罚”,更是让在童年遭受父母体罚、冷暴力的我,对“该不该管教孩子”,如何掌握管教的程度,有了依据,有了底气。 希望我的家人们也能读读其中有意思的章节。
  •     心里健康的最高水平,意味着一个人能够自由地运用他的才智,解决他的自身问题和所处社会面临的人类问题。最高水平的心理健康还必须包括一套稳定和完整的价值体系,它是人的道德感和理想自我的组合,深深根植于不能被侵犯或破坏的人格结构之中。
  •     看了前三章,婴幼儿18个月前的内容。给了婴幼儿的角度,每个阶段的他都是不同的,与父母的问题是在走向新阶段的时候产生的问题,如分离焦虑、独立行走的渴望和想要去触碰探索世界的需求。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而非从父母自身对于秩序的追求出发,是这本书想要传达的吧。对于18个月之后的内容,以后再看吧。
  •     孩子才是真正的神!(4.19)简直就是儿童的御用翻译!!(5.4)
  •     2016-11-5
  •     或许是时间太早了,很多观点我们现代人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所以看了没有什么感觉。
  •     在这本书里,作者是要用魔幻地笔法重塑0-6岁婴童的精神世界。虽然有很多妈妈们推荐(包括粲然),但这显然不是我的菜,好在就主旨而言,我们有着一致的理解,这多半要拜前期的学习和思考所赐~Again,对孩子最大的尊重,亦即真正的爱,就是去了解每一个独特的他在他所处阶段所具备的能力与特点,努力学习,放下高高在上的优越感,遏制与天性为敌的冲动。(P.S.对于没有读过其他婴童发展理论的父母而言,这本书还是应该给五星的,只不过对自己的帮助不大,当是复习好啦~)另外,关于有/无条件教养方面的观点与结论,这本书显然与半个多世纪的新流行观点有着明显的不同,虽然我更倾向于后者,但并不是没有迟疑,还需要更多科学证据。
  •     觉小朋友们眼中的世界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光怪陆离,充满魔法。小朋友有无穷多的想象力,用他们各种各样的奇特幻想来应付充满了各种不可理喻的现实世界。好喜欢。虽然我写的这么飘忽,但正经是本心理育儿书[哈哈]
  •     养猪心理指南。也让成年人重新认识自己的童年脑子里装了些什么
  •     没什么实质性内容,没读下去
  •     了解孩子的世界,重温自己的童年
  •     读完该书,总算知道以后如何对付熊孩子了,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会冷静的好好想想。很重要一点,关于育儿的事情,多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看看问题,关键不要什么事都把成年人的那一套往孩子身上套,阶段性发展的人和事物阶段性的看待和对待!
  •     很有意思,带领我们走进孩子的魔幻世界
  •     案例经典,说理有据,讨论的问题是相应年龄段婴幼儿的父母最关注的。看完两点感受:1是父母需要“培训上岗”;2是父母要对孩子充满爱,但不要迷信爱
  •     “她表现的好像是她发明了这种新的行动方式,她因为如此聪明而深爱自己。假如场地没有限制,她会张开双臂摇摇晃晃走向世界的尽头。只要给她一点机会,她可能就会这么做”全文中类似这种描述不胜枚举,简直不能再贴切!
  •     很有趣,性别认同那章看了很多遍。不过译文不够流畅,希望再版能改进。
  •     有理有据,条理清晰,从孩子内在需求的角度来讨论解决孩子各年龄段面对的挑战。论点:父母和孩子之间爱与联结是孩子成长的动力(由魔法世界迈向理性世界)。
  •     0-3岁那些章节真是有魔力,太精彩了!好奇对婴儿和幼童的观察是如何进行的。
  •     看到书里的案例就觉得这曾经发生的,看到解决办法,不得不拍案叫好, 通俗易懂,好书
  •     因为是译本的原因,读起来难免生涩,从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上来看,是一般略显枯燥沉闷的书,好在内容比较惊艳,干货满满,很多说法并不是大家都知晓的大道理,值得再回味阅读。看这本书的周期比较长,很多内容看完竟然忘记了,不过我想也会以另一种“潜意识”的方式固化在头脑中,影响到亲子相处的绵密日子里。
  •     阅读推荐!此书并非只是很有意思,而且很有实际作用。并非只是育儿方略,同时会帮我们找回失落的童年。虽因专业和翻译的关系会影响阅读速度,但读完一定会大呼值得。感觉作者和译者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此书提纲挈领,源于临床,启发不断,把思维引领到心理本质,在看待很多事情时可以从根本出发。
  •     写得挺实用,让我知道婴儿无法辨认本我,微笑的原因,无法理解物体的消失,如何训练大小便,进行性教育,如何管教小孩等。
  •     有启发 篇幅不长
  •     是本不错的幼儿心理学书,了解很多幼儿的心理,对6岁以下的孩子有了新的理解。建议家长都看看。
  •     多了解点儿童心理对育儿还是很有好处的
  •     非常好的一本养猪心理指南,猪宝宝我知道你在想什么hiahiahia~
  •     分析自己缺失的人格
  •     魔法岁月
  •     很赞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