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里的过客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7801864109
作者:吴俊
页数:298页

章节摘录

书摘  爱伦坡曾经说过,没有一个作家敢于真正写出他心中全部的思想和感情,因为怕纸张会被这些思想和感情所烧毁。由此,我也联想到鲁迅说过的一段颇为类似的话。这是一段著名的并且意味深长的话:“我自然不想太欺骗人,但也未尝将心里的话照样说尽,大约只是看得可以交卷就算完。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发表一点,酷爱温暖的人物已经觉得冷酷了,如果全露出我的血肉来,末路正不知要到怎样。”鲁迅还曾说过:“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由这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已经自己不觉得。世界日日改变,我们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时候早到了;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我想这样说是能够为人所接受的:鲁迅其实就是他自己所说的中国新文学中写出了人生“血和肉”的第一个伟大而“凶猛的闯将”。《狂人日记》则是人们听到的第一声鲁迅的呐喊和自问。  《狂人日记》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它的深刻意蕴究竟是什么?对于鲁迅的文化和个体心理而言,它究竟说明了什么?我愿意再次强调:这是一部“原罪的忏悔和绝望”之作。说得具体一点,是作者对于自身历史和自P6身命运的自觉诘难与深刻绝望。当人们相信这主要只是一篇揭露和控诉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檄文——就像鲁迅自己所说的那样——时,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其中原本十分明显和突出的并且仅仅只对鲁迅个人才具有的意义,这就是鲁迅内心深处那种强烈的“负罪”感和由此而生的极度的不安、恐慌与孤独感。联系到鲁迅的一生,这些心理表现可以说始终是鲁迅深层心理的主要特征。如果我把对于封建主义因素的批判看成是《狂人日记》的明显的和第一重的主题意蕴,那么它的潜在的和第二重的意蕴,就是我想强调的罪恶意识和由此而来的种种心理表现。这后一种主要对于鲁迅,我以为是更重要和更有价值的。因为反封建的主题在“五四”时期,其实是一种时代精神,是一种社会进步潮流的主旋律和大趋势,鲁迅所能够做的和所达到的可能只是在思想上比别人更深刻一些或更领先一些而已;但是他的“负罪”或“原罪”意识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人格典型。人们将不难发现,在鲁迅以前和与鲁迅同时,从来也没有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在经历了近现代西方个性主义启蒙和觉醒以后,对于新旧时代交替的文化环境中的自我有着如此深刻而执着的反省和审视意识,并且,这种意识已经渗透和积淀在他的文化人格与个性心理的最深层。作为一种潜在的和最深刻的心理动因,我们将会看到,这种罪恶意识对于鲁迅的影响是很复杂的,而其结果也是多种多样的。P7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本书以鲁迅的个性心理为研究对象,特别注重对那些以前一直被人们所忽略的甚至还被视为消极阴暗面的个性和心态特征进行分析,其中主要涉及鲁迅的负罪感、虚无心态、自虐与攻击的心理冲突,爱情心理以及暮年的疾病与死亡意识等等,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学术眼光。正像只有在黑暗中才能更鲜明地看到光明,只有细致地考察了鲁迅内心世界中那些不易察觉的因素,才能更深入、也更全面地了解鲁迅的整个人格和精神。吴俊这本书的核心就是揭示鲁迅在个性上所付出的种种代价……                             ——钱谷融    我把这本书视为自己年轻时代的最后证明。现在仍想这样说,这是一本年轻的写作者写给年轻人看的青春读物。当然,它是一本关于鲁迅的书。    夕阳下独行的过客想要逼近或抵达的是超越了坟地和野花的无穷之远的远方。虽然是无穷之远的远方,但过客惟一的选择仍然是决不回转去的前行。在这里,远方的虚妄或虚无,已非关键所在,勘破虚妄或虚无之存在的思想,意志及其行动,才是《过客》的主题。同时,正因为是无穷之远的远方,它就将是不可言说的,即不可能用语言来言说。不可言说在此摆脱了语言表达有限性的囚笼。而向着这无穷之远的远方的前行者,实际上承担了我们内心希望的使命。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内心满怀光明、温暖与喜悦的希望者的鲁迅形象。                             ——吴俊

书籍目录

新版自序引  言第一章我是亚当的子孙第二章虚无的包围与纠缠第三章一枚硬币的两面第四章在母亲和妻子之间第五章暮年意识:疾病和死亡(上)第六章暮年意识:疾病和死亡(下)殉道:思想者的代价和归宿(结语)附录(四篇)

作者简介

本书以鲁迅的个性心理为研究对象,特别注重对那些以前一直被人们所忽略的甚至还被视为“消极阴暗面”的个性和心态特征进行分析,其中主要涉及鲁迅的负罪感、虚无心态、自虐与攻击的心理冲突、爱情心理以及暮年的疾病与死亡意识等等,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学术眼光。正像只有在黑暗中才能更鲜明地看到光明,只有细致地考察了鲁迅内心世界中那些不易察觉的因素,才能更深入、也更全面地了解鲁迅的整个人格和精神。吴俊这本书的核心就是揭示鲁迅在个性上所付出的种种代价……

  我把这本书视为自己年轻时代的最后证明。现在仍想这样说,这是一本年轻的写作者写给年轻人看的“青春读物”。当然,它是一本关于鲁迅的书。
  夕阳下独行的过客想要逼近或抵达的是超越了坟地和野花的无穷之远的远方。虽然是无穷之远的远方,但过客惟一的选择仍然是决不回转去的前行。在这里,远方的虚妄或虚无,已非关键所在,勘破虚妄或虚无之存在的思想、意志及其行动,才是《过客》的主题。同时,正因为是“无穷之远的远方”,它就将是不可言说的,即不可能用语言来言说。“不可言说”在此摆脱了语言表达有限性的囚笼。而“向着”这无穷之远的远方的前行者,实际上承担了我们内心希望的使命。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内心满怀光明、温暖与喜悦的希望者的鲁迅形象。
——吴俊
  夕阳西独行的过客要抵达的是超越了坟地和野花的无穷之远的远方。虽是无穷之远的远方,但他唯一的选择仍是决不回转去的前行。


 暗夜里的过客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本书原本借了很久,一直没有时间看。借的时候是因为它和林贤治的那本是一个系列的书,心想即使不太好也总差不到哪里去,姑且找来看看。结果终究并没有比我的预想要好,也就是标题说的:一个平庸的学者挖空心思生产出的一本废话连篇的书。第一章总题是“我是亚当的子孙”。中国的学者似乎十分善于把文学作品与哲学联系到一起,以前将鲁迅作各种哲学阐释的也的确不少。这方面可能日本人还稍好点,伊藤虎丸讲鲁迅与萨特还是那么回事,竹内的很遗憾至今没找到书没看过所以不作评论。中国学者不靠谱的就多了去了,那个彭晓燕(好像是南方某大学的)讲鲁迅与存在主义就有些地方有点不知所云,而这本书的作者——叫做吴俊的这位教授(以前孤陋寡闻还真没听说过他)硬是将鲁迅与奥古斯丁的原罪意识扯到了一起,让我当时很有点怀疑这人是不是以前搞马克思主义的以致于把普遍联系的原理融会贯通了。且看一下他的例证。首先说《狂人日记》里面有这么一段:“吃人的是我表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鲁迅还写道“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然后这个吴俊分析了半天之后下结论说:“我很难认为,不是由于鲁迅发现了自己犯了原罪,才使他终于坐视我之被吃而不救。否则,他为什么要始终对自己流露出如此深重的绝望呢?”所谓原罪是说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是人与生俱来洗脱不掉的罪名,而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这样写其实是作为一种反思,即他虽然意识到这个民族的劣根性,但他又深刻的怀疑自己是否也在这个吃人的社会中同样沾染了某种劣根性,在剖析社会的同时也必须无情的剖析自我对于任何致力于公众思想领域的知识分子来说都是必须的,而这本来也是鲁迅的一贯风格。之所以绝望一方面可能是鲁迅确实发现了自己内心同样具有社会普遍存在的缺陷和弱点,自己也是自己笔下的吃人的人;另一方面他深感自身力量在社会面前的渺小,无力去根本改变这个社会,与人生而有罪的原罪意识实在是没什么相干的。而本书作者挖完《狂人日记》后又将《风筝》、《伤逝》等作品中在自责、忏悔、愧疚的负罪心理大加阐释。关于《伤逝》的主题究竟是爱情小说还是兄弟失和还是其他的现在尚无定论,但将书中的凡是有忏悔的地方都归结为原罪意识一类则真的是莫名其妙了。至于后面一些章节对鲁迅对其父亲的内疚感,对其母亲的复杂感情(作者是想讲恋母情结的,但是又不明说,支支吾吾唧唧歪歪的),对家世的自卑感,对性的压抑和渴望以及压抑产生的变态等作了一系列的分析,主要理论也就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那一套。不说完全没有道理吧,但是不少牵强之处也是事实。总而言之这本书书名副题是“一个你所不知道的鲁迅”。作者真可谓是挖空了心思,什么基督教原罪思想、精神分析、潜意识、受虐倾向施虐倾向与自虐倾向,被害妄想症之类的什么都拿来说鲁迅,然后自己给自己加上一个“还原真实的鲁迅”的标签,还可以顺便沾一下反传统意识形态的思潮的光。结果鲁迅完全成了一个幼年生活在不幸家庭,有一桩不幸的婚姻,整个青壮年在性饥渴中度过,结果导致心理及其变态,整天自闭、狂躁,还臆想着有人来害他的精神病患者,患有严重的被害妄想症。鲁迅仇父恋母,简直是现代版的俄狄浦斯。要是谁觉得有趣的话不妨把这本书找来看看,只是这本书废话也实在太多,啰嗦的不行,不知道作者是想把读者绕糊涂呢还是自己就已经被绕糊涂了。不过我后来又想,这个吴俊这样一点点的来考证鲁迅的私生活其实也是一件蛮痛苦的事情。一方面在于现在的鲁迅研究实在太多想要找点新东西出来实在太难,另一方面他这样先罗列一堆人的变态心理然后再去鲁迅的文章之中搜罗证据穿凿附会估计也相当麻烦。所以姑且接着猜想一下,大概是作者找资料找的太辛苦了一个都不舍得不用在书里面于是就全部硬塞进去,结果就成了这样一个废话连篇的鬼样子。一本书出出来老厚了,既浪费国家的纸张又浪费买书人的钱财。中国现在的学者们怎么就不能把文章写的简练明白一点呢?一个个装逼装的不亦乐乎,意淫的都很爽是吧。实在是无语了。最后还是推荐一下林贤治的书,比这些乱七八糟的学者靠谱多了。http://www.douban.com/subject/1492808/
  •     今天读完吴俊的《暗夜的过客》,这是一本从个性心理研究的角度写鲁迅先生的著作,文笔有些艰涩,读起来不是很流畅。不知道为什么,和鲁迅相关的书籍总喜欢用黑色做封面,总给人一种冷峻、沉重、压抑的感觉,或许这也代表了鲁迅先生给人们的印象——没有希望,只有对绝望的反抗和斗争。鲁迅是深刻的,但同时也是伤痕累累的,童年的阴影、青年的逃离、婚姻的不幸、兄弟的失和……这些都在他的心中留下了伤痕,愤世嫉俗的性情也许正是心灵受伤的结果。如果换一个人经受了这么多的磨难,精神崩溃是不可避免的,但鲁迅似乎有着异乎寻常的抗击打力,他不仅没有倒下,反而因此变得更加坚强,他用手中的笔做猛烈反击,抨击一切对人性的压迫,“战士”这个称呼对先生来说是可能是最恰当的,受伤的心灵、多病的躯体和顽强的抗争,这就是鲁迅先生最好的写照。我常想,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被鲁迅深深吸引呢?莫非是因为同样有颗受伤的心灵?!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应该就是《鲁迅个性心理研究》。
  •     一位研究鲁迅的青年学者.一个值得我们去了解的鲁迅.
  •     不错。强者以自嘲获取力量,弱者以自瞒。
  •     子莱卡加哦
  •     乌糟糟的真能写。歪苏文加爽奸尸。。。看作者序文里一通自我检讨,又可怜伊了,这种东西毁版在所不惜,还再版。以字为生的人,即使自己都看出SB的文,还得留着让别人笑话SB。可说呢,还楞靠这个蒙个学位呢
  •     奇崛的心灵图景
  •     利用佛洛依德的理论透视鲁迅的内心世界,推理严密,材料丰富,这不是思想家鲁迅甚至一个不是一个文学家的鲁迅,这是一个有着暗色精神的“人之子”。个人绝对一点点的不足是第一章、第三章有重叠的部分,构架再分明一些会更好。不过一般绵密型的论文在大块上可能都会有一些瑕疵。配图很好,基本上都是原版,可见作者的用心。记忆颇深的一句话“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带有明显的社会性”……
  •     在我最清闲的时候,看完了这本书,很好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