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二十讲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1-9
ISBN:9787108015761
作者:楼庆西
页数:342页

章节摘录

  建筑群体的组合釆取的是什么形式呢?一般来讲,它釆取的是由单幢房屋围合成的院落形式。两千年前汉朝墓中的画像砖上,就出现了这种院落式的群体。庭院分左右两部分,左面部分又分前后两重院落,由四周的房屋和廊屋围合而成,从前面的大门进院穿过中间的房屋再到后院的主要堂屋;右面应当是附属部分,这里有厨房、水井,还有一座高起的楼台,想必是作了望之用;画面上有席地坐在堂屋中的主人,在侧院扫地的仆人,还有鸡、雀、狗等牲畜,看来这应当是一所官吏或富户的住宅。这座住宅表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的最基本形式,由房屋四面围合成院,即四合院,不同类型的建筑正是由这种最基本的四合院单位组合而成的。   按《礼记》规定,帝王、诸侯、大夫、士各设有不同数目的宗庙进行祭祖活动,而庶人不允许设专门的庙,只能在家里祭祖。直到明朝,宗法制度进一步强化,朝廷才允许庶民建宗祠,《明会典·祭祀通例》中规定:“庶民祭里社、乡厉及祖父母、父母,并得祭灶,余皆禁止。”从此以后,老百姓有了专门祭祖的地方,称为祠堂。到了清代,祠堂大量出现,分布在各地。祠堂的功能,清雍正皇帝在《圣谕广训》中说:“立家庙以蔫蒸尝,设家塾以课子弟,置义田以赡贫乏,修族谱以联疏远。”家庙即祠堂,它的首要功能就是祭祀祖先,通过祭祖达到   敬宗收族的目的。设家塾、置义田、修族谱都是宗族的任务,这些任务又往往在祠堂或通过祠堂完成。不少地方,一族的私塾学堂就设在祠堂里或附属在祠堂旁;一族的公共义田也通过祠堂进行管理;凡修宗谱,一族之长在祠堂做出决定,选出合适人选,并在祠堂举行一定的仪式,焚香致词,宣告续修宗谱的开始。   宗族的作用自然还远不止这样几项,我们在各地的族谱中可以看到,其中多有不同的族规族法内容。某地的《范氏族谱》中有“宗禁十条”:“禁抗欠钱粮”、“禁毁弃墓田”、“禁违逆父兄”、“禁冒犯尊长”、“禁立嗣违法”、“禁詈骂斗殴”、“禁寓留盗匪”、“禁赌博造卖”、“禁奸淫伤化”、“禁健讼匪为”。某地的《费氏族谱》中也有罚例十二条,其中如:“忤逆不顺大患也,责四十板锁祠内一月;再犯,锁责如前。公议暂革出祠,侯其悛改复人;三犯鸣官处死。”“兄弟有序,以弟犯兄不恭,责三十板,以兄凌弟不友,责十板。”“侵蚀族内钱谷器物,除追赔外,轻者议罚,重者议责”。“纵妇不孝翁姑,不和妯娌者,查出重责。”在北方的碑文中也有相似的族规。这些族规书刻在族谱和碑石上,但执法却都在祠堂……

媒体关注与评论

  1999年9月,北京三联书店的董秀玉总编辑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约我写一本《中国古建筑二十讲》,作为“二十讲”系列的一种。近些年,我虽为非建筑学专业的读者写过有关宫殿。  建筑及门文化方面的书,然而还从未写过全面介绍与论述中国古建筑的专著,因此,这促使我对这本书的写作有了一些思考。  建筑与大众的关系本来就十分密切。人们的工作、学习、休息、娱乐都离不开建筑。人们始终生活在建筑所构成的空间里,自然会对建筑有自己的喜恶和看法。对于古建筑也是这样,通过实地的参观游览,或是在家中读书、看电视、上网,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古建筑知识。从这个意义来讲,与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相比,人们对建筑应更加容易认识与理解。然而,建筑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是一个既有艺术形象,又同时具有不同物质功能的构筑物。建筑的形象不能任凭建筑师随意创造,而必须受物质功能要求和结构、材料、施工等技术条件的制约。以中国古代建筑而论,无论是宫殿、寺庙、陵墓还是园林、住宅,它们的个体和群体形象都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包括建筑材料、结构方式、施工方法等)诸方面条件的综合产物。人们看到的宫殿、寺庙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屋顶,有那种特殊的斗棋构件,所以会有梁、枋上鲜艳的彩画装饰,都是与中国古建筑长期采用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论述古 建筑时,不但要说清楚它们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而且还必 须介绍它们的结构、构造等形态。  我在学校讲授中国古代建筑史有两种讲法。其一是按朝代的 历史顺序讲授。这样讲的好处是可以认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 脉络。但是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政治、经济乃至文化 都发展缓慢,从而使建筑在基本制度与形态上都缺乏质的变化。加之中国古建筑采用木结构体系,远不如砖、石建筑那样能够 长时期保留,因而早期建筑留下的实物很少,所以又产生了不 强调历史进程而按不同建筑类型的讲法,即按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园林、住宅等类型分别讲授。本书采用了后一种体例,先讲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然后从城市、宫殿到建筑小品、建筑装饰,同时又加了与古建筑有关的文物建筑保护、中国建筑历史科学的奠基人梁思成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分为二十讲,一个专题一讲,采取散点式的叙述,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独立成章,便于读者选读其中任何一个部分。  建筑科学既专业又很大众化,对于各类建筑,从内容到形式自古以来都是任人评说的。我写的这二十讲内容,只是提供一些资料加上自己的认识,以供广大读者评说。  楼庆西  二○○○年九月于清华园

内容概要

楼庆西:1930年生。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留校任教至今,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建筑历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国宫殿建筑》、《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建筑装修与装饰》、《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国建筑的门文化》、《建筑摄影》(高等学校教材)、《凝视――楼庆西建筑摄影集》等。
楼庆西教授早年任梁思成先生的助手,是中国营造学社的成员,深得梁先生的学术真谛,后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讲授中国古代建筑史。

书籍目录

序 楼庆西
第一讲从“墙倒屋不塌”说起
第二讲北京――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杰作
第三讲从四合院到紫禁城
第四讲从兵马俑到清陵
第五讲祭扫
第六讲祖庙与词堂
第七讲佛教建筑与佛山
第八讲佛塔
第九讲伊斯兰教与清真寺
第十讲皇家园林
第十一讲私家园林
第十二讲院落住宅
第十三讲乡土建筑
第十四讲牌楼、华表、影壁及其他
第十五讲建筑装饰
第十六讲龙的世界与狮子王国
第十七讲神异的色彩
第十八讲古建筑与风水
第十九讲国徽上的天安门
第二十讲梁思成与中国建筑

编辑推荐

  建筑与大众的关系本来就十分密切。人们的工作、学习、休息、娱乐都离不开建筑。人们始终生活在建筑所构成的空间里,自然会对建筑有自己的喜恶和看法。对于古建筑也是这样,通过实地的参观游览,或是在家中读书、看电视、上网,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古建筑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与绘画、雕塑等艺术相比,人们对建筑更加容易认识与理解。

作者简介

这本书以讲座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及建筑元素特征、共分二十讲,从居址到都城,从祭坛到祠堂,从建筑个体到建筑理论,叙述全面,语言平易,深入浅出。
作者亦精于古建筑摄影,有三百余幅精美图片,使这本书更富鉴藏价值。

图书封面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6条)

  •     观此书真乃“缘分”二字诠释。在图书馆溜达的时候偶然看到的,馬上被他的圖畫所吸引,然后就站在書架前把它翻了一遍。感興趣的人可以看看,尤其是如果照片上的地方你去過,或者打算去,看看圖片,再品品“插圖講解”,真是別有情趣。
  •     作者“从游”于梁思成先生多年,学养自然不浅。本书以中国古建的常见功能分类,从格局、环境(风水)到建筑的细部都说得很明白。
  •     几年前看的这本书,后来想查资料又翻出来看了一遍。从拓宽知识来说还行,但是并不是着重讲建筑本身。所以有些失望,不能得到我想知道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这本讲的也很详细,有图讲解,很不错的书
  •     有些浅显 没得到想要的东西
  •     生活在数字时代,也要学会感受隽永的物质的美好
  •     深入浅出,可读性很高。
  •     信息堆砌得过多,大量的介绍没有图片做支撑,只能靠读者自己臆想,很容易带来疑惑。楼庆西个人对文化的探讨和解读严重不够,远没有柳肃先生总结分析得准确、到位、有趣,也许是我先入为主了。此书总体还算不错吧
  •     终于看完了
  •     不如汉宝德的…感觉有高下之别政治正确…对塔的讲述较好…民居也不错…风水可看阳宅撮要
  •     大师级的经典之作,可以看出,那一辈的学者,虽然术业有专攻,但是知识储备又是兼容并蓄的。楼庆西虽然是建筑专业,但艺术是相通的,书中表现出对其他门类艺术的见解、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对宗教、对民俗等,无不了然于胸!佩服,且纸质上乘、印刷精美,可惜在亚马逊和淘宝上都已买不到,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好的书却不再印刷了……
  •     很不错!知识点重多,且分成二十个部分来讲,不乱。其中风水一篇自己的看法比较多,都不带有神秘色彩。总得来说作为一本初步的了解中国古建筑是很好的书。
  •     我觉得写得很好 深入浅出 但是有的地方不够详细 但是他的其他的书可以作为补充
  •     像是讲座稿汇集成册,中国古建筑的入门级,干货较少,适合闲暇时随便翻翻。
  •     带着PAD下江南,路上不时翻看,两相对照,颇有所得
  •     易读
  •     入门书,确定了我对未来大概的定位—古建
  •     断念学学建筑之想。 建筑的时空感。 非常概括的知识,下次去那些地方走还得带别的书。
  •     古建筑入门书籍,特别是北京城市那一章,特别棒。
  •     大概是在这本小书里,把中国古建筑流派和演变都讲完确实是不可能的。
  •     分不同的建築類型講解,涉及面廣,包括單體建築,庭院,村落等等。木建築部分並未仔細講解斗拱樑架結構。中國古建築入門的不錯讀物。
  •     好看,还记了笔记,受益匪浅。
  •     浙江丞相祠堂/景山由护城河的泥土堆成/天地日月四坛/祭天为封,祭地为蝉/佛教四大名山 五台、峨眉、普陀、九华山。
  •     最感兴趣的还是江南的天井院
  •     大一必读书籍现在才读完。。。
  •     在图书馆很偶然发现了这个,感觉还是梁那一套比较好,回头继续来看完…
  •     和自己的工作生活完全无关的一本书,里面的部分景点我也去过,这次全面的了解了中国的古建筑。一个民族不能不了解自己的历史!
  •     在uva的图书馆找到这本书的时候惊喜不已,虽然之前翻过这位作者的中国古建筑赏析系列,但还是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了个遍。认真科研的前辈,敬佩。
  •     真是太好看了
  •     很老的书了,浅显易懂
  •     入门性书籍
  •     对于初涉中国古建筑的读者是一本好的启蒙
  •     一般,不如评价的那么好。扫盲系列咯。
  •     文字配图片的排版读起来很脱节,应该有更好的排版方式。内容太浅显,像是游记。
  •     如果说西方古代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个体建筑所表现的宏伟与壮丽上,那么中国古建筑艺术则主要表现在建筑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博大与壮观。
  •     个人觉得,对于初步了解中国建筑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深入浅出,刚刚好(突然在那个时间段非常想读一下建筑方面的普及读物,除了这本还有外国建筑20讲,同样不错)
  •     楼老师算是研究的比较早的,不过这些知识现在已经是常识了吧
  •     内容就是个通选课性质的科普吧,图片的排版挺差的,作者大牌。
  •     提纲挈领的打开中国古建筑之门
  •     入门读物。
  •     建筑学初级读物,学术性小,但可读性大。
  •     仅仅介绍了大概,没有深度。
  •     太泛,太浅,不符合我的需求
  •     经典的建筑科普,适合不太了解建筑的人,此套丛书还有小品建筑和国外建筑。
  •     适合非专业读,入门知识,要是再丰富深入点就好了
  •     随便看看,一般吧,没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
  •     科普读物
  •     太浅
  •     建筑入门。你会觉得生活很美好
  •     类型史。作为查漏补缺用。
  •     入门的好书啊~~~~
  •     入门书,给票友外行看的,主要侧重于建筑文化,主要的大点都提到了,可以按图索骥。建筑技术阙如,要想深入了解还是需要啃刘敦桢的那本古建教材。
  •     平易清通,少了一些提纲契领的总结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