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人的用处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78-6
ISBN:9787100005166
作者:N·维纳
页数:169页

书籍目录

弁言
《人有人的用处》导读
序言 一个偶然性的宇宙观念
第一章 历史上的控制论
第二章 进步和熵
第三章 定型和学习:通信行为的两种模式
第四章 语言的机制和历史
第五章 作为消息的有机体
第六章 法律和通信
第七章 通信、保密和社会政策
第八章 知识分子和科学家的作用
第九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十章 几种通信机器及其未来
第十一章 语言、混乱和堵塞

作者简介

1948年,维纳的《控制论》问世。这是一本技术性很强的书,不易读懂。为了使控制论的观念能为一般人所接受,维纳在1950年出版了《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一书,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他的努力使得人类在技术世界的环绕中更加有尊严、更有人性;而不是相反。
这本书从技术谈起,逐渐将视角扩大到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包括人类与动物不同的学习机制、语言的机制和历史、信息的组织方式、法律和传播过程的关系、传播和社会政治的关系、知识分子的角色问题、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语言中的曲解问题等等话题。在书的后记中,WalterA.Rosenblith评价自1950年以来,这本书深刻地影响了众多科学家、工程师、社会学家、政治家、社会政策制订者看待技术进步中社会变革的方式。


 人有人的用处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看这本书花了很长时间。原因之一,是为稻粱谋。当然,这算比较冠冕堂皇的说法,欲为禄蠹可能是更为准确一些。鄙视一下自己哈。在这里要说抱歉的是,我并没有从书店买到这本书,只是从网上下载来,然后打印出来,留着很宽的天头地头,在上面写些批注什么的。所以于出版者翻译者而言,几近于无利可图。虽然拖了很长时间,这本书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完。但这并妨碍我对这本书提出自己的某些看法。对于这本书,诚如本评题目所言,N·维纳先生所提供给我们的,是从根本上理解现代社会的锁钥。我曾经有过近十年的通信业从业经历,虽然不算是什么专家,但对通信如何将人与人,人与世界联结起来还算有所了解。而从所谓哲学的高度来说,人如何与他人,与世界交往,乃是人之为人的第一要义,这种交往,概括来说,不过是信息交换和物质交换两个基本大类。但是,由于信息本身必须有物质形式,信息交换与物质交换之间的这种不可分割性遂使控制论得以在这中间地带滋生,从而使我们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信息交换与物质交换之间进行取舍。或者,用信息交换的方式来控制物质交换的进程,从而将人“信息化生存”的本质延伸到的世界之中,并以此来获得更大的形式化的满足。重看了一遍,自己都觉得上面那段话很难理解,但这确实是我所要表达的某种东西。所幸这只是我写的第一篇书评,或许以后可以写的更好一些。对了,还想说的是,我把我看这本书的一些批注加到WORD文档里了,如果哪位朋友感兴趣,可以向我索取。用于商业目的的除外。
  •     维纳是个科学家,但却没想到这小子却是如此有才,能把信息通讯这个概念提升社会学意义上乃至哲学意义上,看这本书是为了打算看《控制论》做准备的。信息只有区别原来已经存在的或者对于你是未知的才是有价值的,一个区域的通讯集中程度往往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成正比,所以政府有段时间喊出要想致富就要造路是不无道理的。信息的互相交流速度虽然在科学的意义上是反馈,却完全可以引用到政治经济决策方面,中国开放了互联网至少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制度的建设,虽然最近因为GOOGLE退出中国,有人大骂中国的互联网是最大的局域网。鸦片战争的失败也可以看出清政府通讯系统的失败,人家都打到了长江入海处,广东的奏折才刚到北京,信息的不对称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决策和博弈的策略问题。现在是信息泛滥的时代,大部分的信息完全是为了另一种信息的关注度而制造的信息,阿凡达就是一例。阿凡达本省所蕴含的信息很少的,但为了让全球都获取对它的关注度并使消费者产生足够的消费冲动去影院老老实实看它,海报,主题网站建设,书刊报纸电视等媒体所产生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很多选择往往让人无从选择,多数人的变成了我们的选择。电影市场走向大制作,大导演。而小文艺和独立制作电影生存空间越来越小。TWITTER网站成功的地方就是可以让信息通过一级又一级的放大在短时间获得绝大影响力,一些企业公司知识精英当然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来和公众接触,让他们随时知道自己脑子里的想法和最有趣的事情。国内微博这块新兴的市场其实由TWITTER带动的,再加上可以和手机绑定收取包月费,网易新浪这些网站都想可以捞一把。面对信息泛滥,拒绝广告都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服务,拒收垃圾信息只有VIP才可以享受到。为了赚取广告费,国内大部分网站要不是搞恶意连接,要不是泯灭良知的八卦新闻,就是各式各样的MM诱惑你的点击,为了信息关注度的信息耗掉了太多的空间。
  •     读维纳的《人有人的用处》我们知道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伦理学的学问,世界观亦即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伦理学则是我们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看法。作为一本哲学著作,维纳的《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也主要是从这两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其中在伦理学部分,作者主要从控制论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在维纳的哲学里,强调世界处于一个熵增的背景中,这就是已被广泛证明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谓熵增,即是在一个系统中,如果这个系统不向外界吸收能量,那么这个系统将必然趋于无序,或者说混乱度增加。而生命系统则是一个在熵增背景中不断地吸收能量维持熵减的体系,一旦一个生命停止呼吸和进食,亦即停止向外界吸收能量,则很快将趋于无序——尸骨将越来越难以维持有序的形态。从认识论角度考虑,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则主要是克服熵增而逐渐建立一套有序的理论体系,但是我们的理论体系仅仅是适用于特定的宇宙尺度和特定的宇宙时期,科学表明,宇宙的混乱将会达到最大值,那时,我们所建立的理论体系很可能将全部失效。所以,我们掌握的理论与其说是对于因果链的描述,不如说是对于有关现象恒常连合出现的概率的描述。通俗一点说,我们的科学实验证明的任何原理,我们都不能说是恒常有效的定律,而只能说在有限的时空中,出现这种因果关系的概率非常大。这是一种对于世界前景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悲观主义的态度,作者自认为这种悲观主义是一个科学家出于职业的理性与冷静而得出的态度,不同于其他哲学家或者普通人的悲观。这就是维纳向我们描述的世界。那么在这样的世界里,人类的处境如何呢?我们前文提到,作者主要是从控制论的角度阐述了这个问题。所谓控制论,就是通过信息的通讯和交换来实现对于效应器(不论是人的、动物的或者机械的)运动的控制。通过这个定义,我们看出,控制论其实离不开信息的通讯,所以,作者也把控制论等同于信息论。而且,作者也把有机体看做一个信息的载体,联想到一个人每过一段时间其细胞就更新换代一次,所以其生理上已是另外一个人,但一个人的心理则能够保持不变,所以,一个人心理上的个体性比生理上的个体性更稳定,作者把有机体看做一个信息的载体是有合理性的。我们提到,要实现控制,则信息的通讯至关重要,比如大脑控制肌肉、政府控制人民、军事指挥官控制军队,都需要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而我们又知道,整个世界总是处于熵增的趋势,那么信息要实现精确的传递而不失真,就需要克服混乱度增加的力量。人类发明的最有效的克服熵增的信息传递手段是语言,但是作为一种精确的控制论的信息传递,语言还必须能作为一种信码,亦即语义确定的不容易误解和失真的编码。作者对于这问题的论述现在看来已经基本实现了,计算机语言已经非常多样,且足够精确,语义足够稳定。而作者提到的通讯的反馈也在的大多数的自动化装置上进行了应用,作者所展望的机器人也在很多工厂实现了普及,而作者所担心的机器取代人所造成的失业却并没有如作者所担心的那样出现,相反,自动控制设备把人们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为人类创造丰富的精神财富提供了条件。在自动控制技术高度发展的情况下,作者设想了是否可能出现国家管理机器,国家管理机器将取代很多传统政府管理机构的职能,甚至有可能完全取代政府。但作者认为,由于人事问题存在非常复杂的反馈与博弈,将会变得异常复杂,机器将难以通过预设程序去快速处理如此复杂的情形。而且,作者也指出了国家管理机器的危险性,“机器对社会的危险并非来自机器自身,而是来自使用机器的人”。我们可能对此深有感受,现在的社会信息管理系统已是如此发达和自动化,以至于我们的行止和言论都可能被记录在案,并可能可以被快速调出查阅,当然好处是可以快速地抓捕罪犯,但潜在的风险则可能形成对于个人自由的侵犯。所以,作者所提出的,机器是一把双刃剑,即为人类造福,但也可能为人类的福祉埋下祸根,其警示意义越来越强。如作者所言:“本书的主题在于阐明我们只能通过消息的研究和社会通讯设备的研究来理解社会;阐明在这些消息和通讯设备的未来发展中,人与机器之间、机器与人之间以及机器与机器之间的消息,势必要在社会中占居日益重要的地位。”半个世纪过去了,作者所预言的景象已呈现我们在我们面前,我们已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祖师爷新年好。
  •     60年前的维纳的著作,通信和反馈等在社会中的应用,适合理工科学生读,很有共鸣感
  •     科学的世界观信仰
  •     大气磅礴的吐槽
  •     知识结构支柱
  •     姿势水平很高,满眼都是哲学性的思考
  •     读完这本书可以树立一个新的世界观。
  •     生涩难懂。
  •     维纳的语言很美,就像秩序一样,出现在这本书里,虽然只是局部和暂时的战斗,用以反对熵增加的冬雪。
  •     对进步的论述有意思,结构太松散了,想表达太多。
  •     人有人的用处,科学即自由,混乱即生长。再没有什么能比信息沟通、混乱和秩序的博弈更能表示人性了。十之八九看不懂,但足以震撼。
  •     维纳本人的广泛涉猎和知识宽度在此书展现无疑。毕竟是精于哲学、数学、物理学、工程学的巨擎,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有如此深的洞察力,并且在这个基础上阐释了题目应有的涵义。
  •     天才之书。
  •     晦涩难懂,翻译不行
  •     维纳这本书确实让我非常长见识。但是翻译和注释的各种错误以及某些奇怪的译法让我感到有点可惜。
  •     没有跨学科的深入思考就没有控制论的发迹,难怪所有系统思考书籍一再强调,跨历史跨学科跨文化的解读整体结构。1978年的译本整体相当流畅了,少数词汇看下原版就可以理解,再苛求的全都是混蛋。
  •     乱糟糟的书!维纳,这也太蛋疼了是不是、、 编程读读也行,至少了解了控制结构与循环
  •     这个题目是他妈地怎么翻译的,明明是“人对于人的使用”,讨论的人为了“人”而使用人的状况
  •     维纳在这本书中倒是做出很多有效的预测,像是工作外包
  •     “摩尼教的世界对科学是有害的”
  •     原来是控制论
  •      从社会学的角度展开控制论思想的讨论。没有深厚的哲学认识无以在任何领域进行开创性的工作,作者广博的知识和思想见地令人佩服。多处一句的观点都可以展开成十万字的论著,其中有关马克思和社会主义者与机器控制模型讨论仍有丰富的现实意义,今天多数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始终在六十年前著作的上原地踏步。
  •     四至六章很精彩 其余一般 说白了就是以消息的传递和反馈的角度看世界
  •     控制论,信息论,熵
  •     我在微博上说,这本50年前的学术著作,思想居然这样超前又科幻。尤其是讨论“用电报传输人”那个章节,非常震撼,我经常在大学的实验室里聊起这个问题,没想到祖师爷在五十年前就考虑这么科幻的事情了。另外,作者是为了让大众更好理解控制论而写的这本书,但实际看起来,我觉得大部分依然非常晦涩,我看不懂。
  •     很好 简洁又深刻
  •     感觉有点啰嗦,虽然观点很清晰。
  •      作者把控制论的观点与语义翻译,通讯,决策等社会问题联系起来。他把人和机器人做了比较,机器是知道怎么做(know-how),而人是知道做什么。不能决定做什么的人就是机器。文中提到两点很有启发:**家都是内在驱动的,没有报酬也会去做。这种人可以读phd;非自由的环境不利于科学。
  •     博弈机
  •     挺妙的
  •     阐述控制论,科学80%哲学20%
  •     以信息、通信和控制的观点来看待这个世界。
  •     看了男神的书来看的,一般
  •     巴克莱哈哈哈哈哈 总觉得作者的逻辑和类比都存在很大问题 ps这书该让林老二来翻
  •     人文色彩很浓的科普读本,尽管我们处于一个不断走向混乱的熵增系统,但不可因此丧失希望。
  •     看不懂。。我都不知道是我状态问题还是电子书看着很累。五星的唯一理由在于:不明觉厉!
  •     对于此书某些部分的翻译问题,我感到有些遗憾
  •     比较难度,但是是一本不错的控制论思想的方法书。
  •     “控制论的世界观不是垂直的层级体系和自上而下的权力流向,而是围绕能量与信息的循环往复而建立的。这样的循环带来了稳定的社会秩序,它不是基于军事与企业生活中令人沮丧的指挥链,而是基于信息交流的潮涨潮落。”
  •     想起启蒙时代拉 梅特里的《人是机器》,他哲学化地研究了人体器官得出人是机器的结论。而本书则研究了人的神经系统和社会信息的传递,得出人不仅仅是机器的结论。可惜1950年代自组织理论还未成形,人对于大脑的研究还没有真正展开,现在如果有人针对人的大脑做了如此哲学化的研究的话,一定可以对人自己做出更合理的解释。另外,本书写的有些杂乱,不好读。
  •     2014年夏初,大众级作品,相对于信息论里的实际论证还有很远。但不妨作为大众普及的良阅。
  •     “美,就像秩序一样,会在这个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出现,但它只是局部的和暂时的战斗,用以反对熵增加的尼加拉。” 种种论断妙 不 可 言,读完想吃烤面包配杏仁酱。
  •     一切闭合系统将自然趋于变质并丧失特殊性。非闭合系统:反馈、适应、学习。愈是可几的消息,提供的信息愈少。进步不仅给未来带来新的可能,也带来新的限制。机器或有机体的结构→演绩。传递意识比传递肉体效率高(VR/AR)。信息旨在流通,把信息储藏起来而不使其严重贬值的想法是荒诞的。
  •     一个科学家却可以写出这么有意思的书,不愧是传播控制论的经典!
  •     控制论,信息论。“科学自由主义”
  •     如果没有强大的数学作为支撑,控制论听起来确实像一种玄学。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维纳的超凡学识
  •     读了一半都没记住什么,写的太杂了
  •     维纳不会写书
  •     预言。
  •     难懂。对《控制论》的解读,站在通讯,语言学层面来分析信息的控制。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