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米安》书评

出版日期:2014-7-1
ISBN:9787208123284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
页数:193页

彷徨少年时

这是我阅读的黑塞的第三部作品,仍然让我深受启发;仍然让我读得如痴如醉;仍然在合卷后久久回味,并马上摘抄了其中喜爱的句子和段落,只为尽快锁住那份智慧。黑塞对少年主人公的彷徨描写得细致入微,通过德米安他经历了一段心灵探寻之旅。心理和精神描写真的是黑塞的强项,作为读者不仅不会觉得枯燥而往往会跟随他的笔触他的精神导向而禁不住自己也做一番向内的探寻。我每次阅读黑塞的文字便是如此,深陷其中,内心的活动会异常活跃起来,同时也着迷于黑塞笔下的那份孤独,它充满魅力。“爱无须祈求,也无需索要。爱必须要有心中笃信的力量。这时,爱就不需要被吸引,而是主动吸引。”“我最渴望的无非是真正地尝一口生活的滋味,将我的一部分投入这个世界,任它与世界发生关系或抗争。”

书摘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常识,是一条小径的召唤。是的,人必须找到自己的梦,然后道路就轻松了。但是不存在永远不断的梦,每个梦都会被一个新的梦所代替,谁也别想把它留住。我们这些带有标记的人理所当然地会被世界看作古怪的、甚至疯狂而危险的人。我们是已经觉醒的人,或者是正在觉醒的人,我们追求的是不断完善的清醒,而其他人追求和寻觅的则是把他们的意见、他们的理想和责任、他们的生活和幸福越来越紧密地和芸芸众生的追求和寻觅联结在一起。我们就是为这个被打上标记的,就像该隐被打上标记为的是引起害怕和仇恨,把当时的人们从一个窄小的田园生活中感到危险的广阔天地里去。所有对人类的发展进程起过作用的人之所以毫无区别地都有才干、起作用,只是因为他们对命运都有准备。开始我对一切都感到失望,尽管有不少交火的头号新闻。以前我对一个人为什么极少能够为一种理想而生活想过很多。现在我看到许多人,甚至所有人都能为一种理想而去死。只是这种理想不允许是个人的、自由的、可以选择出来的,而必须是共同的、接受下来不误的。原始感情,包括最野蛮的感情,没有针对敌人,它血淋林的行为只是内心的放射,内部分裂了的心灵的放射,这个心灵为了能够新生而想要咆哮和杀戮,毁灭和死去,一只巨鸟从单里挣脱出来,蛋就是世界,世界必须变成废墟。鸟从蛋里挣脱出来,蛋即师姐。谁想要出生,就必须摧毁一个世界,鸟飞向上帝。上帝叫阿卜拉克萨斯。我除了要想按照我内心自然产生的愿望去生活之外,别无他求。这为什么如此艰难?

我的德米安,从未离开

初识黑塞,其实是在遥远的以前,那时我购买了他的第一本书《在轮下》,或许彼时我并没有阅读黑塞的能力,这本书很快在我脑海里就只剩下名字了,直到去年我又读了黑塞的第二本书《悉达多》,那诗一般的句点,深邃的思想,瞬间让我成为赫尔曼·黑塞的死忠。终于,我又怀着敬畏的心打开他的第三本书《德米安:彷徨少年时》,一本名字就足以引起我阅读快感的书,讲述了少年辛克莱寻找通往自身之路的艰辛历程。书中德米安以多种身份出现,他既是音乐怪人皮斯托利斯,又是德米安的母亲艾娃夫人,他是引领辛克莱走向光明世界的每个人,也是人们心中那副善良而高贵的面孔。“鸟奋力冲破蛋壳,这颗蛋是整个世界”,人生就像被束缚在蛋壳里的鸟,唯有冲破蛋壳才能获得新生,才能看见更光明的世界与未来,“一个人的职责就是寻找自己,坚定的成为自己,不论走向何方,都往前探索自己的路”。寻找自己,无疑是生命中最大的意义。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副通往光明世界的善良高贵的灵魂,还有一个通往黑暗世界的怯懦偏执的魔鬼,德米安就是每个人心中那个善良高贵的灵魂,虔诚与高贵的自己对话,像与神对话一样,你就会发现,你的心中也有一个德米安,他是最诚挚而热切的向往,他从未离开。最富盛名的成长小说无非《少年维特之烦恼》、《麦田里的守望》,在我心里,维特和霍尔顿远不及德米安鲜活。《德米安:彷徨少年时》,一本迟到的书。

疗愈童年之伤 | 读《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读《德米安》是在一个清早开始的,四点多钟,伴着儿子吃奶的哼唧声醒来,便再无睡意,索性起来读书。打开Kindle,就读这本《德米安:彷徨少年时》。整本书最叩击我心的竟然是开篇的故事,各种念头兴起,身体里涌动着复杂繁茂的感受。是成为母亲之后对孩子成长的关注与自省,还是对自己童年往事的追忆与审视,当时的我不得而知。那就说说这个在每一个人的童年最普遍最真实的故事吧。一个下午,辛克莱和两个邻家男孩正在闲逛。一个大男孩走过来,约十三岁,性格粗鲁,体格健壮,他是克罗默。克罗默将三人带到一个河畔,命令他们在一处垃圾堆里寻宝,把找到的东西给他。完事后,大家坐在地上。男孩子们吹嘘学校里的各种英雄事迹和恶作剧。辛克莱沉默着,但又担心沉默会招致克罗默的不满。在强烈的恐惧中,他编造了一个刺激的强盗故事。说自己曾在一个花园中,和一个伙伴乘夜偷了一袋苹果。最好的苹果。克罗默说,园主说,只要有人能告诉他小偷是谁,就付两马克。辛克莱乞求他不要说出此事,并表示愿意给他自己所拥有的任何东西作为回报,可克罗默偏偏就要辛克莱给他两马克。辛克莱当然没有,只能听任克罗默的摆布。他渴望母亲能够觉察到他的反常,然后全盘托出,获得解脱和拯救。他也想过向父亲坦白一切,接受他的审判和处罚,就像之前多次被罚一样,度过一段沉重苦涩的时光,然后沉重懊悔地乞求原谅。但是他没有那么做。接下来的日子里,克罗默的口哨成了辛克莱恐惧的来源。向他报告,听任他索债,克罗默的羞辱和指责令辛克莱感到深切的绝望和无助。在宁静有序的家中,辛克莱感觉自己仿佛一个幽灵,活得战战兢兢,忧心忡忡。当我读到这段故事时,跟着辛克莱战战兢兢,忧心忡忡,跟着他恐惧,跟着他不安。当时,我对他的父亲和母亲甚至有些不满,甚至是嘲笑和轻蔑。看吧,你们是怎么当父母的,孩子经受这样的苦恼竟全无察觉,如果,你们能够再耐心些,再仔细些,再懂得些P.E.T.多好,温柔慈爱地呼应他,让他能够将心中的恐惧表达出来,借由成人的力量去击败它,最后回到光明的世界里来,而不是一个人孤立无援地在那黑暗世界里忍受折磨。那不是你们父母的责任吗,那不是爱的守护吗?反观辛克莱,他不敢将自己被威胁被勒索的事情告诉父母,是因为恐惧。这份恐惧比被折磨被利用更加强烈,更另他胆怯。这份恐惧源于一个家庭对孩子不得体行为的反应,呵斥,惩罚。这样的反应更像是道德审判,义正言辞,威武庄严,容不得半点申诉,波及面之广,更让人无法面对。所以,最终辛克莱选择了独自面对。我替辛克莱流泪,其实,我那时还不知道,我的泪是为自己而流。《懂得爱》里说,人常常认为自己可以感受到别人的痛苦,其实并非如此,而是我们与别人的痛苦产生共鸣,所以开始解冻,感受到自己的痛苦。后来,在一次睡前的催眠音乐里,我回溯到童年的一个情景。大概八九岁年纪,我被大伯家的狗咬了,很疼,大腿流了点血,但不多。那时,村里偶尔会听说有人被狗咬的事情,需要打针来预防狂犬病。可我不敢将这件事情告诉家里,仿佛是我自己犯了个天大的错误,我有万般不是,难以启齿。可是,被狗咬就必须采取有效应对,这让我又不得不坦白。我不记得妈妈的反应了,只是回想起当时害怕得不知如何开口的感受。后来,妈妈带我去看了医生,医生说伤得不重,开了一盒药,回家口服。到此,事情并没有了结。我在说明书上看到,即使服用此药,也并不能保证免于狂犬病,十年二十年都可能发作,如果发现有畏光,惧风等症状就要谨慎对待,立即就医。这样的描述让我内心开始不安,虽然吃了药,可能还是逃不过狂犬病。有一段时间,我就深陷这样的恐惧中,无人诉说,因为,被狗咬到,是我自找的,是我的责任,我要自己来承担,这叫自然后果。我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从这份恐惧里解脱出来,可能时间会让人淡忘那些痛苦,因为每一天都有新的事情发生。正如黑塞所说,我们命运内在的核心脉络就寄身在这些无人知晓的经历中。这些裂痕最终会弥合,痊愈,被遗忘,然而在心中最私密的角落,它依然在生长,流血。可是,谁的过往没有点创伤呢?海灵格说,你是受过伤,但你不是受害者,你带着伤痛依然可以过美好幸福的生活。辛克莱在这次痛苦的经历中不是遇见了德米安嘛,这或许是命运的特定安排,让他与德米安越来越靠近,在寻找自我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从水波不兴的光明世界里转头,向着最为隐秘最为真实的内心迈进,回归自我。这条路艰难却也美好。而我呢,那些童年里难以言说的烦恼苦闷正是我走向内心,与自己连接最为紧密的时刻,虽然当时的我不懂得理解它们关照它们,但能够在无言以对的当下全然地感受,充分地体验,我的内心也因此更加细腻和敏锐。这就是我变废为宝反败为胜的资源。所以,今日之我完全能够理解身为父母的有限,他们给不了自己没有的,他们给出的是他们有的,他们会的,况且他们的过往都带着未被释放的伤痛。所以,我能够由衷地感激与祝福。阅读是一场润泽自己的旅程。在最伟大的故事里,人的确可以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

我们都需要德米安

有时候,想,那不是我自己,那只是躯壳,想跃出这身皮囊,却无法逃脱。我们都需要德米安,那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引路人。 我们起初都有印记,拥有该隐和亚伯的共同的特征,那是天使与魔鬼的共同体,在这个外在的世界,我们丢弃该隐而崇拜亚伯,受到规则的束缚,趋向共同,魔鬼只好萎缩在个人的心里。天使在这个世界受到欢迎。两个世界里,我在寻找平衡。童年会遇到自己的强盗和该隐。少年对贝亚特里斯的爱慕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与皮斯托琉斯的对话启发了我:鸟奋力挣脱出壳,雅各和天使在摔角。艾娃夫人的解梦让我继续坚守自己的梦,并追寻自己的梦。然而这一切都将结束并取得新生。

黑塞

黑塞对于作品中信仰的注入是少不了的 不论是亦正亦邪的神 抑或是教堂弹奏钢琴的人 都将宗教深深植入自己的作品中。黑塞的作品不单单是一部小说 是一个少年成长过程中堕落又顿悟的故事 更多的哲学思想深入其中 更多的是对于其认知自性的一种渗透。拜读多部黑塞的作品即可感受其中深意。男主人的成长史是本书的第一视角 通过一个格格不入的朋友来达到修炼自身 感悟自身 从而找到自己归属的一个过程。作品最后也渗透了政治因素 即一切都为战争准备 一切呼唤都是反抗的声音。这是黑塞的聪明之处 写顿悟也写宗教 但不评头论足 写宗教也写政治 但仅点到为止 写故事也写哲学 黑塞的哲学思想在书中及其隐晦 包括发展 包括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几句不足以感悟其中深意 需细细品味。

爱与彷徨,愤怒与绝望,如幻觉的世界

和黑塞的其他作品一样,《德米安》讲述的,仍是自我的探寻和对爱的渴望。主角辛克莱是典型的中产阶级的孩子。他诞生于宗教氛围浓厚的家庭,他年幼的世界观中充满了“耶和华式的美好与祥和”。然而,他知道,在门的外面,即便是虔诚慈爱的父母也无法永远保持着纯粹的心灵和美好的样貌。他知道,门外的世界中,暴风骤雨,诡异而邪恶。辛克莱的成长中,没有遭受过太多皮肉之苦,更谈不上忍饥挨饿。他家庭虽不算大富大贵,却有着体面的生活。他的痛苦,不是饥寒交迫的痛苦,也不是郁郁不得志的苦闷。他的痛苦,来源于对内心深处——那个时时刻刻活跃着的自我——的迷惑与不解。父母从经史子集上给与他的教育根本解决不了辛克莱青春期的苦恼,伴随着性意识的觉醒,他开始了永无休止的天人交战中。圣经中的教诲,慈爱的父母,都无法让他有自信压抑这股从人性深处不断生长的欲望。性欲像藤蔓一样慢慢的从下半身爬到了他的头上,在头顶结出沉重的穗子,压得辛克莱喘不过气来...任何一个有过正常发育过程的男孩都不会对这个感觉陌生。可那时候周围有谁对我们进行过任何指点?辛克莱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德米安“耶和华的世界虽然光辉和谐,但却不是世界的全部...基督教尊崇上帝为万物主宰,却对真正生命的源泉——性爱——给予严厉的禁锢”...我们不光要走光明之路,也要行魔鬼之道...阿布拉克萨斯,亦神亦魔,亦正亦邪...所有这些对话,都是在指点辛克莱——你不能压抑人性,虽然人性中有贪婪自私和丑恶的一面,但那是真实的自我!

我的朋友德米安

“但确有一种隐约可探的直感,一种一触即发的默契,一种战战兢兢的诡秘,让我感觉他就是我的兄弟。”胆敢说,曾写过的一个故事,竟和辛克莱的故事有类似之处,尤其是和管风琴手那段,相似得吓人。因此故事读来颇感亲切,几次停顿哽咽,心想怎会有人能如此地写到人的心里去。有一个铺满落叶的林荫道的场景,一下子读得我热泪盈眶。人无再少年 ——我相信,面对突如其来的青春和必须学会的成长,鲜有人知道该如何面对。毕竟,也都还是些十几二十岁的孩子。面对“已成废墟”的童年,鲜有人不会不知所措。这段年纪里,人最为敏感,也最为困惑,困惑于自身,以及这个世界。辛克莱相当幸运地遇到了德米安,得以在他的帮助下逐渐发现自我。自然,我也渴望能拥有一个德米安,在这个满是“其他人”的世界里,一同躲到内心里去,倾听自己。发现自我的过程就仿佛摸黑走路,盲目,且极易受伤。试图发现自我的我们,大多孤身一人,并且厌烦于外界的表象和影响。发现自我,谈何容易。不过,孤独和困惑,总有一天会pay off。


 德米安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