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

出版日期:2016-9
ISBN:9787100124948
作者:郑少雄,李荣荣
页数:362页

内容概要

郑少雄  福建莆田人,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现供职于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
李荣荣 云南昆明人,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

书籍目录

寄语 (罗红光)1
序:看,那些胡天胡地的人类学者们(郑少雄)1
第一部分 相处之道
邹平田野调查趣事(黄树民)3
凭什么跪你!(鲍 江)6
发自心底的尊重(景 军)7
一举两得(罗红光)11
田野、文化与身体:Aloha,夏威夷给我抱抱!(马腾岳)13
“赤脚医生”的剖腹产(邓 焱)19
跨文化视域看中日关系(奈仓京子)22
“奶啰呵!”:50年前在侗寨的田野体验(徐杰舜)25
无论田野是不是家乡,你都是他者(吉国秀)28
看不见的手(刘 谦)31
悲伤的田野:突发事件的伦理反思(张 多)34
首次走进萨满世界(色 音)36
田野工作中的“主”“客”关系(张佩国)38
梅花拳的礼数(张士闪)41
“嘴巴多”的女人:女性人类学者在田野(沈海梅)47
田野惊奇故事见闻录(杨清媚)50
我在“社会”里的位置:边缘女性群体的保护与包容(Yeon Jung Yu)53
让我难忘的点点事(陈 刚)57
人类学家拿什么跟对谈者交换?(蔡 华)60
神圣的田野(张小军)65
舌尖上的田野(郑少雄)70
那年 • 遇见花开(林 红)73
示人以弱露真情:从我在田野中的第一次落泪得到的感悟(褚建芳)77
田野逸事一箩筐(侯豫新)82
埃及大花袍——记来自田野的穿衣震撼(王晨娜)86
奔跑吧,人类学者!(刘怡然)90
与珠娣在田野(赖立里)93
讨价还价(吕晓宇)97
喀拉拉的摩托车后座(吴晓黎)102
回 访(高美慧)106
那天下午,我被“纪录片”(鲍 江)108
今夜无人入眠(郑少雄)110
第二部分 文化逻辑
小女子难为荣誉男人:田野中的性别与阶级(刘绍华)117
“德国鸟不吃大米!”:欧洲民族志日记(郁 丹)120
“花馍”和“饺子”的相互解释(周 星)124
物心交错的几个瞬间(王铭铭)127
我没死!(罗红光)134
生命长河里渐渐趋于同一的关系(鲍 江)136
没有检票员的站台(马 强)139
“山寨版人类学”的应用价值(邓启耀)143
自以为是(罗红光)147
厕 所(陈如珍)150
“一只混在羊群里的狼”(刘 谦)154
在“田野”胡思乱想(周 星)157
与“神经病”们欢聚在田野(杨春宇)160
身份的尴尬(刘正爱)164
淡定的时间(刘 琪)166
走过那曲(朱炳祥)169
田野中的欺骗(赵旭东)175
观 • 世音:田野中的倾听与感悟(张 原)179
照相机(侯豫新)182
“海”“岛”有别(王晓慧)183
转熟为生:就近的民族志两则(潘 蛟)185
裤子和裙子(马 祯)189
“本土人类学家”的田野(战 洋)192
时空穿越(章邵增)195
田野工作:从犯错中成长(褚建芳)200
与蝇共饮一杯茶(何贝莉)203
天龙山救火记(张亚辉)207
人类学逸事三则(鲍 江)212
文化差异与文野倒置:我在柬埔寨的两次“被骗”经历(罗 杨)215
械斗与瞄湖(张亚辉)219
徘徊在参与和观察之间(李荣荣)223
饮食男女(章邵增)227
我和我的报导人(高美慧)231
“人话”与“鸟语”(汤 芸)233
第三部分 行走与责任
档案馆田野的挫折(王建民)239
田野消失了!(罗红光)242
五台山朝山记——田野囧途(彭文斌)244
“艳遇”(王立阳)251
安全感(王宁彤)254
这个国家有没有未来?(王宁彤)257
北极田野笔记(丁 宏)260
迷人的傣寨风情(彭雪芳)268
北美看樱(庄孔韶)270
高原、山地与大海(张建世)273
深山夜遇(朱炳祥)275
“本土异域间”:与韩国人的星期天(张猷猷)281
挥手一指便是出路——“上山”(马 祯)288
田野之后的写作焦虑(李 立)291
从此不说圣诞快乐(夏循祥)293
“切口”里的江湖(于 琴)296
第四部分 素描与速写
……

作者简介

本书囊括了主编历时三年收集的国内外75位人类学家的98篇田野故事。本书涵盖的田野范围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北美,乃至北极圈以内,内容五花八门,风格多种多样,故事背后共同蕴含着不可多得的方法论意义和理论价值,是中国大陆人类学界最值得期待的首次尝试。


 北冥有鱼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7条)

  •     很好玩的人类学家们的田野里的小故事集,最喜欢吴乔的《绝域苍茫塔吉克》哈哈哈,太逗了。感觉成为人类学家很有吸引力(学很多当地语言,四处游走记录文化和人类活动,问很多问题,etc),但相比累腰的考古学来说cultural anthropology确是个累心的活儿哟。
  •     224-226,质化课老师让看了那年花开,意犹未尽把剩下的也看了。其实人类学家真的可以成为很好的作家,旅行散文家,他们经历过的看到的是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有机会尝试的(比如塔吉克篇和西北建花打铁皮影两篇最喜欢),但看一遍后大多数人类学者都没有表达的能力,很多东西都讲不明白描述不清,非常遗憾。但作为外行来看,里面很多人类学者自己的反思和体会还是很有价值的,实践出真知也许就是这个意思吧,对于他者的思考,田野主体田野真实的反思,田野的意义,特别是田野伦理都让我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很多人的观点其实是不太一样的,这点我比较喜欢。
  •     很好的尝试 但是能不能把控下文章水平啊 最多数的文化震撼都是生活不便而不是什么真的shock (当然不乏有些有趣的故事~
  •     本来对这本书抱了很大希望 毕竟是国内第一本本土田野笔记集 但到手一看很失望 内容芜杂无序 很多文章根本没有出版的必要 排版装帧也很潦草 真为贵圈糟心 还是等我以后来编一本有意思的吧!(立flag打脸)两星给选题策划
  •     偶有几篇低回动人,读其文想见其人
  •     人类学家的小文集,趣事集,很短,有些不满一页。两个提出的问题很值得思考:一是这是一个实际的社会,人类学家可以给被调查者提供什么?二是,调查者的一味客观,反而是对村民最大的伤害。
  •     这是一个个把心要掏出来的节奏啊
  •     好看!方法书。教我们用人类学家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寻找他者的陌生感。
  •     相对来说比较失望吧,我期望里面的故事和反思能够再长一点或者再深入一点。大段的感慨和浮光掠影的描绘就不用太多了。碎片化比较严重,如果能完整地讲讲一个田野从设计到实践中的种种会更有意思,人类学新丁读起来也会更有收获。三星给学界这份尝试。
  •     人类学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以说是最想聊天、会聊天的一群人,他们的田野故事自然精彩纷呈。不过也因做学问多,写故事少,其中水平参差不齐,精彩者莞尔,同嚼蜡者也不少,总之是不错的尝试。又:田野经验者众,理论者成学术专著,叙事者成故事小说。
  •     很有趣
  •     消磨时光。
  •     文风质朴又有趣,尤其喜欢“时空穿越”这篇,关于巴西殖民文化的思考,简明清晰又发人深省。
  •     碎片 写得一点都不好看
  •     会务
  •     买的时候出于功利的目的,以为是浓缩版的民族志,买来还有点失望,没啥干货,但是看了几篇就停不下来了,对于被考研折磨的头大的人来说真是太好了,“结果他就被伊隆戈人给猎了”“我看你印堂发黑啊!”笑的不行,还有那个性工作者的故事,看得竟然有些感动……
  •     跟《天真的人类学家》差距还是很大,不过字里行间还是能看见各位专家老师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个人生活的趣味
  •     学界第一次尝试出通俗读物。总的来说,写田野故事没错,但收录的故事太多,多而不精,各篇篇幅也都未免太短,草草了事,还没进入故事就已经结束了,读起来一点也不痛快(个人比较喜欢章邵增写巴西的两篇~)
  •     挺有意思的一本书,读者读起来很轻松,对这些人类学研究者来说,满满都是泪啊~~
  •     还是写的比较拘束。
  •     田野的假象与碎片化
  •     【在 @雨枫书馆 翻书550】看到“田野”两个字就莫名激动。田,有人生活的土地;野,难以到达,充满未知和好奇的所在。这里的故事是跟我朝九晚五的节奏不一样的故事。故事里有他们在田野里的内疚和思索。
  •     明明是挺有趣的事,有很多都写得没有意思。
  •     始终以理解他者的眼光介入异乡的生活,以敏感的心剖析culture shock背后的源流。或许他们在你的田野里出现过也说不定,因为他们总喜欢对当地的你已习以为常的事问这问那。但读过这本书后,你一定想跟他们交上朋友,因为他(她)们向你的独特投向欣赏的眼光。
  •     果然再有趣的故事一贴上“人类学”的标签就变得没那么有趣。
  •     地铁上、睡觉前,读上几十页,一些见闻挺有趣的,一些也很无聊。
  •     选取的质量参差不齐吧,但多少还是会有一些启发。
  •     都是真实经历……祛魅罢……
  •     杂文集。做题间隙看完,这本大概不能说是人类学读物只能算是本杂文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篇被误会和当地报道人有什么的文章,女老师单独下田野真是一件很刺激的事呢,其实男老师这种事情也不少,我就不说是谁了,你们懂的。
  •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有一套旨在结合“科学的客观性和人际关系的辩证性”丛书。其中,《忧郁的热带》、《暧昧的非洲》和《最后的国王》热带三部曲,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畅销书,这与那个年代,对原始、非洲、野性与蛮荒的渴望与求知无不关联。 文章太短小,或许是受限于篇幅,很多东西刚有一个开头,便匆匆结尾。就好像,又回到了《源氏物语》或《枕草子》中,啰啰嗦嗦的小片段与不知所云的叙事。很多人的写作风格,早在进入学术中定型,即使扯淡的文章也不例外。看起来是说人话的文章,其实早就不知道人话是啥。
  •     有爱的人们
  •     有些挺生动的,权当看故事了。
  •     国内做人类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工作随感小合集。有些故事读来精彩且令人深省,有的篇目则平淡无趣(借用书中所提Mary Pratt的评论再恰当不过——为什么如此有趣的人,做如此有趣的事情,写出的东西却如此缺乏情趣)。很多叙述具有普遍意义,也有些情节非常私人化。作为领域术语的“田野”一词在全书过于泛滥,以至于没有单提该词的文章看起来显得特别清新。作为一本文集,足够好读,能看到数篇有意思的文章并间接了解些人类学研究的皮毛,也算值了。
  •     我没想到国内的人类学学者还有那么多 misogynistic 的。很多文章都像是 comedy 里 setup 写好了但想不出 punchline 所出现的感觉。
  •     故事有点短……
  •     等快递送过来的时候在办公室看完半本……感觉剩下的也不是特别有兴趣看了……
  •     以为是《人类简史》风格的书,没想到是人类学家写的短篇故事集锦。有些人文类的研究很难在短时期内讲出能为人类做出什么贡献,但这就和研究太空是一样的——也许可以窥探我们人类从哪里来,可能到哪里去。本书一半都是在旅行的途中阅读的。给三星半比较公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