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转型与文化新命

出版日期:2014-4-15
ISBN:978730123998X
作者:彭春凌
页数:522页

内容概要

彭春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致力于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近现代文学史以及新文化运动史,近年尤为关注近代儒教、国学、国语运动以及近代东亚地区的思想文化交流。迄今已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山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书籍目录

儒学转型与文化新命
目录
《学术史丛书》总序/1
导言作为儒学转型内生问题的新文化
一、从儒学自身新生转进的历史视角观察新文化反孔批儒问题
二、儒学的近代转型
三、儒学转型进程在戊戌后的新变
四、沿康、章及新文化人构成的历史关系网络走进思想现场
第一章“真儒术”认知拥有的明治日本触媒与新文化批儒思潮的跨文化性——章太炎从拥康到反康及其思路的延续
第一节 章太炎与明治日本“国体论”的对话
一、《答学究》的缘起、依据及相关拥康佚文
二、《书〈原君〉篇后》与《谋臣论》的两种儒学伦理
三、围绕《客帝论》的争论与中日近代政治图景的异同
第二节 《儒术真论》的成立及章太炎学问独立意识的完成
一、《人定论》对殖民地台湾“天意论”的反抗
二、《绝颂》对殖民地台湾“祝颂”的抵制
三、《儒术真论》的成立
第三节 近代批儒思潮的跨文化性:从章太炎到周氏兄弟
一、“真儒术”与康、章分歧
二、《民报》时期章太炎超越儒教圈的亚洲构想
三、周氏兄弟等批儒的跨文化性
第二章 儒家正信异端之争的近代裂变及其与新文化反孔教的合流——以《訄书·原教》篇的渊源及演变为线索
第一节 《訄书》初刻本(1900)“王鲁改制”“鬻庙辟佛”思想与戊戌的改革
一、康有为戊戌“保大教,废淫祀”主张的背景
二、章太炎与康有为“鬻庙”思想的共振
三、章太炎与康有为“正祀”观念的同异
第二节 《訄书》重订本(1904)破“文野之见”、立“宗教信心”思想与晚清的革命
一、章太炎对姉崎正治宗教学思想的扬弃(上):从语文学出发的宗教认知
二、章太炎对姉崎正治宗教学思想的扬弃(下):革命欲求与宗教信心
三、《原教》上下篇所作整合与东亚思想之交流
四、齐物理论与革命构想
第三节 《检论》(1915)扬“圣人之知”、抵“淫祀之首”思想与新文化反孔教的合流
一、康、章换位及其与政府政策之离合
二、章太炎的正信建设:扬“圣人之知”与以《周易》为“世间法”(上)
三、章太炎的正信建设:扬“圣人之知”与以《周易》为“世间法”(下)
四、章太炎抵“淫祀之首”与新文化人反孔教的合流(上)
五、章太炎抵“淫祀之首”与新文化人反孔教的合流(下)
第三章 孔教对“国民”思潮的回应与新文化运动中反孔教之关系——康有为与梁启超、陈独秀
第一节 康、梁在孔教能否为“国民义”思想上的分合
一、康、梁戊戌后对孔教信仰的重建(上)
二、康、梁戊戌后对孔教信仰的重建(下)
三、康有为对国民义的接纳与踌躇
四、康、梁同行及1915年后的再度分途
第二节陈独秀反孔批康的历史重探
一、陈独秀对孔教与国民三层面的对应及其关注点的变易
二、与时政联动的反孔批康(上)
三、与时政联动的反孔批康(下)
四、多元舆论的敞开与中滞
五、余论
结语1920年代知识话语的代际转换与康有为孔教思想的隐没
附录一 戊戌政变后章太炎致康有为佚信考释
附录二 章太炎在《台湾日日新报》刊发诗文汇总表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作者简介

重回清末民初政治激变下众声喧哗的思想现场
聚焦新文化运动反孔批儒背后复杂的历史成因
走进儒学转型过程中知识精英曲折的内心世界
新文化运动中的反孔批儒思潮是近百年学术界最为聚讼纷纭的问题之一。本书从戊戌以降儒教自身新生转进的历史视角观察新文化反孔批儒思潮的兴起与展开,基于 全新的材料及问题意识,重建了儒教传统的转型与新文化形成之间的历史关联。康有为、章太炎分别是近代孔教运动的领导者和批儒思潮的发动 人。他们彼此间、他们与新文化人的思想对话揭示出反孔批儒的多层次历史动力。明治日本将儒学忠孝伦理纳入"国体论",并从台湾开始侵占中国;受此触动,近代儒教形成了批判性的自我认知,新文化批儒有持续的跨文化背景。面临基督教的挑战,儒教正信与异端之争急剧裂变,内部的废淫、排异使新文化的反孔教拥有了来自传统的知识支撑。孔教曾经是帝制社会国家意识形态,它试图迎接近代国民思潮进行制度建设,但却在民初政治纷争中被新文化人视作奴隶的道德,而没有跨越其现代转型的最大屏障。随着1920年代知识话语的代际转换,戊戌前后为人津津乐道的康有为孔教思想逐渐隐没。


 儒学转型与文化新命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史料丰富,分析精切,很精彩。有些地方(如论及陈独秀时)好恶表现得稍露骨。
  •     已拜读,绝对力作
  •     一部很有诚意的近代史专著
  •     儒家正信异端之争的近代裂变及其与新文化反孔教的合流,终于有学者注意到了姉崎正治。不过,作者不应该会没注意到孙江的一些研究成果,有些章节还是可以做些合并和精炼的。尽管作者的时间断在1898,但这场讨论实际上已经早了几年开始预演,张之洞的《劝学篇》也是一断,变法后的《申报》也可作一观。
  •     第180页-181页多出8个脚注,不知何意。P181注7称“这一小条林先生文中有分析”,不知林先生指谁?
  •     前半部分不少干货。
  •     分数很难打,只是章太炎的部分实在是好看,暗合着“转俗成真,回真向俗”的发展,但却并不只是专注于对这真俗间儒学、佛学、庄子思想的强调,而是将其融在一炉里,底子是太炎对时代世风的不断流变的判断,因此好看。开始放在亚洲这个日-中-印的大思想背景下,无论是对客帝论的讨论,还是太炎废鬼神所强调的真儒术,在虚君共和和革命间这一组选项的辨析间,真真出彩。问题大概在,既谈“宗教”,却把宗教一舶来词视作太过理所当然可以转嫁到亚洲文化上之物,实则观察姉崎和太炎对所谓“宗教”的取舍,他们所试图建立的“儒教”的方向,或许会很有趣。再则实在是太过深陷于章子的论述之中。虽然,真的很难不深陷于章子。
  •     大略讀之
  •     这部书围绕着章太炎、康有为和陈独秀三人的文字纠葛展开,虽说是思想史研究,但是走观念史的味道颇为明显,刻意淡化了政治事件对于思想发展的影响,事实上戊戌变法、晚清改革、辛亥革命和袁世凯复辟,都对于本书的主题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而作者更关注于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是优点,也同样是缺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