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文明之梦

出版日期:2015-2-1
ISBN:9787509770726
作者:罗志田
页数:356页

内容概要

罗志田 1952年生,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1998)、《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1999)、《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2001)、《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2001)、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2001年)、《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2003)、《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文化与学术》(2003)、《近代中国史学十论》(2003)等。

书籍目录

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修订本)
目  录
新 序/ⅰ
第一章 引言:胡适的梦想与尝试/001
第二章 语境:从西学为用到中学不能为体/015
一 西潮/018
二 谁改变谁的思想方式/024
三 西学为用/028
四 中学不能为体/033
第三章 受学:率性与作圣的徘徊/039
一 上庄:做人的训练/041
二 上海:眼界很小的商埠/054
三 成了“新人物”/060
第四章 留学:再造文明的准备/075
一 美国:吾所自造之乡/077
二 为国人导师之预备/089
第五章 关怀: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101
一 为中国造不亡的远因/103
二 世界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关怀/111
三 祖国:你如何爱他/115
第六章 尝试:再造文明的起步/129
一 被人误解的文学革命/131
二 文学革命的社会诠释/142
三 激进中的新文化运动/150
第七章 讲学:但开风气不为师/167
一 初到北大/170
二 截断众流的新典范/183
三 思想与方法/195
第八章 议政:有计划的政治/207
一 并非不得已/209
二 问题与主义/216
三 国际的中国/223
四 好政府主义/232
第九章 落伍?暴得大名之后的反思/241
一 暴得大名不祥/243
二 我称他皇上/248
三 礼教与少年心/252
第十章 转折:新俄与社会主义/267
一 从威尔逊到列宁/270
二 英美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275
三 社会主义对中国士人的吸引力/283
四 体验新俄/288
五 苏俄走的是美国路?/295
六 社会主义是西洋近代精神文明/302
第十一章 诤友:走近国民革命/307
一 走向政治解决的文艺复兴/310
二 主动呼应国民革命/313
三 “白色恐怖”的刺激/322
四 与“党化教育”的合离/328
五 “诤臣”与“诤友”之间/333
第十二章 余论:《自由中国》与中国自由主义/347

作者简介

这位二十多岁就暴得大名的人物,从青年起就一生都是新闻媒体注意的对象,也是学术界一个久有争议而很难处理的题目:前些年是贬多于褒,近几年则褒多于贬。而本书要做的就是帮助读者更好地去了解这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一个1891-1929年间的胡适。
本书提示我们的,还有研究的方法问 题,即如何从时代解读人物,颇有些知易行难的味道。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研究人物的书,前面一章是时代,然后讨论人物,互不搭界。本书在讨论胡适的时候,自始至终都有时代在,是真正将“文本”放在“语境”中。
这是一部关于胡适研究的代表作,用一篇书评的话说,作者以独到的见识和洞察力,成就了这一经典之作。可以说任何想认识胡适,认识胡适的时代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十年断版,第三次修订,这次不仅有罗志田先生为本书新写的序,交待了多年前写作本书时的“幕后”故事,还新添了一章“《自由中国》与中国自由主义”,书写胡适在台湾的最后一段时光。


 再造文明之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书读到三分之二,终究是觉得乏味,就直接跳到最后了。不喜欢的书,也可以是好书。最难得的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矛盾,一个人的表里不一,看到了在那样一个动乱和主流价值观混乱的时代,一个现代人口中的精神大师,时而清晰引领时代潮流,时而自我迷茫。抽象思维,是人用来简化理解的一种工具和方式。所以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我们喜欢下结论,做得好,做得不对,看起来像一条直线,反复圣人是一蹴而就的,仿佛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一夜发生。这样的思维方式也往往让我们偏离实施。在这本书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尽力在还原一个真实的胡适,就是那个表里不一,那个充满矛盾的人格。这一点也是我最大的收获,回归到自己,我们出于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我们有主导的价值观,却一直在变化,在矛盾中前行。一旦理解了这一点,就会少一些焦虑,会理解这样一种状态。
  •     萨特说的“他人即地狱”,是很多人似懂非懂的一句话。毕竟每个人都活在社会中,或多或少都会受他人眼光的影响。但若是想了解这叫“他人”的“地狱”有多黑暗,我想有一个很恰当的例子——胡适。如果只读一本胡适传记,推荐罗志田(四川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的《再造文明之梦》。读传记类图书总是夹杂着私心,看看别人怎么把生活过得红红火火,亦或是一塌糊涂。思考总结,以此来充实自己的人生方法论。毕竟,人总不能用一辈子去试错。> 每个受伤的心灵都伤在童年说回胡适,要是在20世纪初就有“父母皆祸害”的豆瓣小组,胡适先生想竞选小组长的话,我绝对投上坚定的一票。"胡家本已经商为生,到其祖父一代,才开始步入读书人的行列。”胡适的爷爷和父亲虽蝇营狗苟求取功名,仕途却也还没到煊赫的地步。少年丧父之后,于是这个继续漂白胡家门风的重任就落到了小胡适身上。(彼时儒家思想还是主流思想,重文轻商。毕竟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啊!)胡适本就“体弱不活泼”,从五岁开始一直都是“像个先生样子”。大家都叫他“糜先生”。为了维护这个“糜先生”的称号,连掷个铜钱都羞愧难当,拼命装出个先生的样子。年幼的小胡适还没来得及认识这个世界,就开始讨好这个世界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像所有给孩子盲目报辅导班的母亲一样。为了让胡适能成为士大夫,“胡母肯付出比一般儿童高数倍的学费”。可是粗通文墨的胡母哪里懂得帮胡适选择合适的辅导班老师的方法,大约只能像很多不懂育儿之道的家长一样,听到家长QQ群里大家推荐哪个班就报名哪个班。很快,“胡适的私塾老师自觉无力教他”了。13岁的小胡适被送上了一条更加惶恐的道路——到上海念书。本就完全活在他人眼光里的胡适,在母亲近前可能还有做个孩子的机会。但只身到上海念书,从上庄的先生到上海的乡下人——认同感完全消失,再加上孤苦伶仃的无助之感,幼小的胡适哪里懂得化解的方式。本该是储存温暖,培养安全感的年龄,一下遭受这样的碾压,真想隔空摸摸他的头啊。> 谁不喜欢捷径呢?童年的巨大创伤让胡适养成了防卫心态。一生都生活在患得患失的纠结中,难以获得心灵的自由。胡适患上了“转学癖”,稍有不如意,便要走路。在上海的学校无一毕业,到了美国也是康奈尔还没毕业又去了哥大,还和家里胡说八道——“德国学生半年易一校”,真是哭笑不得。也是,一个孩子还没练成武功就被抛到刀枪箭雨的江湖,除了“躲”,还有什么法子呢?想要获得名声的人最容易走上弯路。正如想要控制别人的人最容易想出一些邪门歪道一样。点滴积累修炼内功太慢了,想要名声大噪的捷径那么多。这不,胡适在美国终于找到了成为“国人导师”这条路,他到底聪明,反观国势,比当时绝大多数留学生都更熟悉国内动向。并在女友韦司莲的帮助下不断修正最顺应国势,最易人民接受的救国观点。懂市场的产品经理还怕做不出爆款么?渴望与西方接轨,近代化其思想的中国人正在空窗期的两年,得了“白话文”门槛这么低的工具当然欢迎,既简单又新潮的的事情谁不愿意?这话出自山野村夫没有说服力,出自再典型不过的士大夫形象——胡适嘴里,还有没有更迎合受众心理(尤以青年为主)的事情?就像于丹论语、安意如的纳兰词为什么流行呢?> 投机怎能长久?但连《安娜·卡列尼娜》读起来都觉得“甚不易读”的胡适哪里能够担得起人红之后的考验。(想来在美国光忙着打牌了)舆论向来都是支持弱者,打击强者,出人意表最受欢迎。胡适就在这些考验中螳臂当车,难堪至极。(还有很多胡适负隅顽抗的例子,说多了,我的观众尴尬病要犯了,乐意拾个乐的看官自己找书来看吧。《再造文明之梦》)胡适最善斡旋,人红之后周旋于权贵名流之间,哪还有时间观察自己的受众动向。就像不管市场,整天只和资本市场打交道的创业者,被潮流倾覆也在朝夕之间。> 选伴侣怎能偷懒呢?胡适回国之前,还未见过包办的妻子江秀冬。曾自我洗脑:“中国婚姻之爱情是名份所造的......夫妻皆知有相爱之义务,故往往能互相体恤,互相体贴,以求相爱......今为实际需要,亦往往能长成真实之爱情。” 现实给了他一个响亮的嘴巴,胡适为了让母亲放心尽力展现“闺房之爱”,在秀冬那里哪里有“知音之遇”呢?活在他人期待里的胡适在遇到念书的曹珮声之后,展现了平生未有的活泼,连徐志摩都说他是“返老还童”了。江秀冬绝非软弱可欺的女子,听胡适说要离婚立马拿起剪刀扎向胡适。真是敬秀冬是条汉子!胡适一生鲜少坦诚对待自己,连日记都是为了给别人看(出版)的。一个以父母的求名求利价值观为价值观,以传统价值观为载体,以半吊子的西方价值观为工具的人,一生也没有形成自己坚定的价值观,在他人眼光中求索,如何获得内心之自由和安宁?胡适尚且聪明,求仁得仁,求名得了名。而当下的我们,又有几人形成了自己的坚定价值观?被主流观点推着前行,不知前路,深陷在生活的泥淖里,庸庸碌碌过了一生,又有几个片刻获得了内心的欢愉与安宁?过好生活是门学问,但哪是难于登天的难事?看这两个人不是过得很好?自律即自由——《穷查理宝典》书中有自由——《上学记》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旧中华,适之落落,少年露峥嵘。回首往事记多少?拟把乾坤收合、西学中用。投袂奋兴新教育,算只有、笔下争锋。江山依旧在,零落故王宫。毁誉赞誉何足道,半生成败一场空。怅恨古今事,他乡老衰翁。
  •     心有戚戚
  •     名为“胡适传”,实际上本书的重点并不在于讲述胡适的生平故事,而是把胡适置于以救亡与复兴为主题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全面探讨作为五四学人代表的他思想发展与演化的全部历程。胡适在新学与旧学、自由主义与国族主义之间的踌躇与求索,很大程度上也是五四一代学人心路历程的共同写照。
  •     舍大道不由,而必旁逸斜出。胡适在口述自传中多次提到父亲遇险,后延溪流而得救,不走寻常路。其个性受父母之影响。
  •     他们想念你,你还是你 他们不想念你,你还是你 就是他们永世的忘了你,或者永世的骂你,你还是你 “容忍比自由更可贵”。
  •     在罗先生眼中,胡适毕生的两个目标是好政府与高文明。而从问题与主义之争出发,胡适选择了以渐进的问题入手,少谈大主义。最终,胡适先生“宁愿不自由,也就自由了”,只能解放个人,家国理想皆成了再造文明之梦
  •     言必称“余公”
  •     老教授的这本书不绕来绕去,很好。
  •     罗本为普及读物撰写,但还是一贯的学术气味。总体上对胡适用力未深,思想背景上杂取自己既有的近代知识人思想研究,如其常言常道的从西学为用到中学不能为体等。全文最为精彩是对胡适为学的论述,但基本是对其师余英时研究的一个概述,两相对照,师生高下之别立判。罗行文拉杂,常有吉光片羽,但随即枝蔓他出,史文融裁,与其师,以及王汎森等首尾一贯、词圆意满恰成对照。
  •     记得以前叫《再造文明的尝试》,罗大师的书读的不容易...
  •     又一本········
  •     写胡适的时候心里想的根本不是胡适,背后有更大的观念在双手互搏。材料扎实,论述流畅。史识笼罩了人物,有时候便显得胡适像个思想观念的培养实验对象。
  •     萬聖書園
  •     略艰涩,读了一个多星期。非自由主义拥趸写的胡适传,对于胡适的评价也更立体一些,读完感叹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适之先生还是适之先生。
  •     该书不独写胡适,乃是写胡适那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将他们放置于中国近代社会与思想变革的大背景下来考察,虽未直言,却处处流溢出无尽的惋惜与感叹
  •     16/01/06
  •     不是常见的传记文学,而是思想史视角下的传记,第一次读罗志田教授的书,很扎实,以后可继续
  •     以点带面
  •     胡适母亲的家教极佳,这一点可作为立人处世之磐石。磐石既在,西学启蒙更多是作为价值评判的标准,即以实用主义之心态而观。
  •     矛盾的胡适,看完觉得有些悲剧色彩。
  •     作者试图证明胡适是一个在“率性/本我”和“做圣/超我”两种心态间不断转移的人。除此之外,本书用了不少笔墨描述各事件前后的大背景,指出胡适“暴得大名”恰好得益于他填补了一片空白。本书记载止于1929年,有些可惜。还是更喜欢江勇振的版本。胡适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但他又注重一致性,有意无意地遮遮掩掩,不同的人的解读千差万别,这是胡适研究让人着迷的地方之一。
  •     再读……
  •     目前读过的最棒的胡适传记,融学术于人生轨迹中,胡适思想值得一读再读。
  •     还是很客观的,并没有看完。本来很喜欢胡适,看了一部分发现其人不过如此
  •     说实话这语言风格真不喜欢,但好文章就是好文章
  •     欲哭无泪。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