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视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9
ISBN:9787538257540
作者:(法)布尔迪厄
页数:115页

书籍目录

译序 周宪
前言
1.台前幕后
2.无形的结构及其影响
附录:
新闻的影响
奥林匹克运动会――分析提纲
新闻与政治――后记


 关于电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一、作者简介布尔迪厄,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曾尝试克服具有社会理论特征的对立性,创造性的提出了“习性”、“资本”和“场”的概念。在这本《关于电视》的书中,布尔迪厄便使用了“新闻场”的概念来描述媒体圈子。二、作者观点《关于电视》,作者阐述了他在电视研究中最重要的二个观点。布尔迪厄试图用电视为电视除魅,用批判性地逻辑思维,指出他所处时代电视业的种种弊端。布尔迪厄拥有一个社会学家犀利的目光,有利的揭示出电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存在的“反民主的象征暴力”以及“受商业逻辑制约的他律性”。作者认为,电视在当下社会,看似是民主化的工具,但内在却受着合理化社会系统的制约。这种看似合理化的社会系统,来自于电视行业的职业眼光,也来自于内部竞争所带来的内容趋同。作者认为电视是一种稀缺资源,电视内容的展示是经由电视人过滤后的内容,媒体从业者以及他们所依存的组织系统决定了观众最终会看到什么。这种看似是民主的表象,实质上却是对受众采取的“象征性暴力”,而这种“象征性暴力”,是通过施行者与承受者的合谋和默契而施加的一种暴力,通常双方都意识不到自己是在施行或在承受。在第二个主要观点中,作者认为,电视深深地受到商业利益的影响。引入了收视率的概念,来表明这是电视追求商业逻辑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布尔迪厄也充分揭示了经济逻辑是如何通过收视率来影响电视、新闻场、以及整个文化生产场的。“场”的概念,是布尔迪厄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他把社会文化区分为不同的领域,他认为这些不同的领域是由不同的“力场”所构成,而这些“力场”,是由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的作用所构成的。由于文化生产场深受商业逻辑的影响,电视为了追求商业利润,获取高收视率,由最初的高质量、精品化逐渐转化为大众化、娱乐化,电视逐渐走向了非政治化或中立化。受众对于政治生活逐渐失去兴趣,人们慢慢变成了政治边缘化的“娱乐机器”。三、延伸观点与问题1、审查的“把关人”理论布尔迪厄认为电视在走入观众的视野前, 是经历过记者甚至是所在组织机构的选择、审查的。电视把那些易吸引受众注意、轰动的、娱乐化的社会新闻,过多的展示给受众,反而,那些本该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内容,却隐而不显,甚至是展而不示。这种“把关人“理论使广大受众处在一种“象征性民主”之中,应该对其保有警醒。2、结构逻辑使得电视内容趋同化布尔迪厄表示,电视深受商业逻辑的影响,为了获取市场份额与收视率,众多媒体人争先报道、相互竞争。由于新闻界处在同一领域内,共同遵循着同一逻辑结构,其大致内容趋于同质化,即通俗化、娱乐化。社会学家对此产生了深深地忧虑,认为电视把人的关注点过度地放在了无意义的通俗娱乐内容上,反而,对那些真正能触及思维结构,旨在改变我们的观察和思考方式的内容却置之不理、不屑一顾。这种现状使受众成为了观点中立、非政治化的“看客”,从而在其他方面,受众有意无意地被其他势力所操控。 3、新闻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布尔迪厄认为电视作为文化生产场,深受商业逻辑的影响。为了追求高收视率,新闻界内部往往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这种不合理现象,对于媒体从业者来说,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冲击。一些人想要维护独立和自由的价值观念,不受商业、头头们的制约,而另一些人则屈服一切,以图有好的报酬。这两种状态相互交织,使得电视人处在一种压力与矛盾的胁迫下,而这一切都来源于电视的发展,媒体从业者们只是电视发展过程中必然性、结构性所操纵的木偶。身处于这种极端合理化的社会系统中,媒体从业者呈现出了深深的无力感。4、新闻与政治有着更深的牵扯,其他场域易受新闻场的影响新闻场相对于其他的文化生产场,更易受到外部力量的挟制。它直接受需求的支配,受经济利益市场化的影响。与此同时,法律场、学术场、艺术场、甚至是科学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新闻场的影响,导致它们出现混乱的现象。新闻场的巨大影响力,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媒介审判,影响事件的发展与走向。同时,布尔迪厄揭示了媒体内部一种隐秘的合作,即“互搭梯子”的现象。这需要文化生产保持必要的自律与他律。四、存在问题与补充整本书都在讲述电视深入商业运营逻辑的影响,以其内部结构系统巨大的合理性,吸引广大受众过多的关注于通俗化、娱乐化的节目内容,看似是具有强大的民主自由,实则剥夺了民众政治参与、权利意识。如今,电视发展到今天,运营逻辑与系统运行较之以往更为复杂,但布尔迪厄的论述为我们研究电视逻辑,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研究规律,而这个规律在媒介发展的今天同样适用。但在具体的系统环境中,除了经济因素之外,国家政治制度、社会利益思考、文化辐射影响、甚至是宗教信仰理念等,都对电视的运营起着一定的作用。
  •     花了数小时将关于电视看完了,可惜图书馆帐户已经因为罚款而不能续借书了,趁明天还书之前,将书中一些内容记录下来。这本小书很好读,内容有趣而深刻,读了很受启发,联系电视媒体的一些现象,以及最近接触到的事情,让人不得不佩服布尔迪厄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阅读时,产生一种羡慕法国人民的感觉。想起一次看到法国的高考题目,竟然会考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还有尼采、卢梭什么的。法国的小朋友也好幸福哦!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莫过于"新闻场“观念的提出。他说:新闻界是一个场,但却是一个被经济场通过收视率加以控制的场。这一自身难以自主的、牢牢受制于商业化的场,同时又以其结构,对所有其他场施加控制力。……通过收视率这一压力,经济在向电视施加影响,而通过电视对新闻场的影响,经济又向其他报纸、包括最”纯粹“的报纸,向渐渐地被电视问题所控制的记者施加影响。同样,借助整个新闻场的作用,经济又以自己的影响控制着所有的文化场生产。场是布尔迪厄社会学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在他看来,社会文化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领域,而不同领域的运作上就像物理学意义上的”力场“一样,是欧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的作用构成的。在分析商业逻辑对各个文化生产厂的侵蚀和渗透时,他提出:“新闻场与政治场和经济场一样,远比科学场、艺术场甚至司法场更受制于市场的裁决,始终经受着市场的考验。”布尔迪厄的进步在于,他不仅仅是批判电视沦为商业工具对大众和文化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一方面强调科学场和艺术场的自身合法化,坚持“象牙塔”策略,另一方面,他更关注在电视上揭露电视的象征暴力,遏制它的非民主性。 摘录几段有意思的话:1. 传媒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充当仲裁,下达判决的角色。所有的周刊都乐于此道,热衷于搞十年的总结,评选十年来,半个月来或一周来的所谓“十大知识分子”,哪些 “知识分子”入选了,哪些上了,哪些又下了 ……这种东西为何有那么大的市场?原因是这些期刊是些工具,可能作用于知识股市,而知识分子,也就是说股东们(往往是些小股东,但在新闻或出版界能量很大)可利用这些工具设法让自己的股票升值。(67页)2.……人们可以看到通过媒介这一具有动员力量信息工具所起的作用,一种直接行使民主的有害形式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样消除了对紧急情况,对并不一定是民主的集体情绪施加的压力应保持距离……由于记者们没有保持思考问题时所必须保持的距离,于是扮演起了救火消防队员的角色。他们可以通过渲染某一社会新闻(如一个法国青年被一个同样是法国但“在非洲出生的”青年杀害),推波助澜,制造成一个事件,可等他们点起了火,别人来加油时,却又对之进行谴责,如谴责国民阵线利用或如报上所说的,试图利用“由事件激起的民愤”,然而,正是这些记者制造了整个事件,把他推向头版头条,或在所有的电视新闻中反复渲染。总之,他们一方面推波助澜,一如既往地给别人提供最漂亮的操纵工具,一方面又反过来愤怒揭露或冠冕堂皇地谴责别人的种族歧视行为,进而给自己捞取道德和人道主义崇高思想的美名。(75页)3.在谈到新闻场对其他文化场的影响时,布尔迪厄指出电视的出现使从前的同行认可或专业内的价值标准被电视的裁判及大众的认可(即收视率、读者人数等商业表现)替代。科学场、艺术场、文学场等等专业文化场正在受到商业逻辑和新闻场的控制和影响,这些文化生产场的自主性受到威胁“…… 面对收视率象征的那些时髦需求的威胁,有两种策略是可行的……要么坚决划分场的界限,设法恢复受到新闻界的思维与行动方式入侵威胁的场界,要么走出象牙塔,去推行当初进入象牙塔时所产生的价值标准,利用各专业场内,场外以及新闻场内一切可能利用的手段,想方设法把靠自主性而获得的成就和战斗成果强加给外界。 ”(94页)4.书的附录里有一篇讲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短文也很有趣。书中这样说道:电视录制并演播的整个盛会的情景,是展现在运动场上表面看去没有任何民族区别的(因为比赛是国际性的)材料经过各国选择处理后的情景。这是经过双重遮隐的客体,一是蛇也看不到它的全貌,而是谁也看不见它没有被人看见,因为每一个电视观众都可能错认为看到了真正的奥林匹克盛会。……在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里,它必须在黄金时间段里演播,另外还要服从观众的需要,满足不同民族观众对这一或那一体育项目的爱好,甚至还要屈从于民族的或民族主义的期待心理,特意选择演播能给某国人民带来胜利喜悦或给他们民族带来满足感的体育比赛项目。这样一来,不同体育项目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相对分量越来越取决于他们在电视上的成功程度及其相应的经济效益(哪个项目看的人最多,能够赚更多的广告费,或者喜欢这个项目的民族或国家经济力量越雄厚,这个项目分量就越重:艾莫斯囚徒批注)。 电视演播的种种限制对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及比赛时间、地点的选择,甚至对比赛和有关仪式的程序也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比如在汉城举办的奥运会,田径项目的关键决赛都安排在(为谈判的结果,带有严格的经济制裁条件)美国入夜时分的黄金时间段进行。
  •     《关于电视》是布尔迪厄1996年在电视上讲授法兰西学院两门课程的讲稿。*《台前幕后》揭示了电视运作的奥秘,幕后的审查、筛选及电视图象、电视话语的结构制作。**《隐形的机构及其影响力》阐释了电视是如何控制传媒业又同时受收视率的控制,它的社会功用又是怎样受到经济指标的异化,在民主的形式下形成象征的暴力;***附录的《新闻的影响》一文,描写了所谓的"头条"、"独家新闻"的"爆炒"技巧,揭示了高效率的"文化生产"背后市场趋向的制约。1.基本立场:精英主义视角,结构主义影响,批判的态度,调和的思想。——立场同波德里亚相同之处,批判社会学;同麦克卢汉相同之处,媒介结构的决定意义。2.核心思想:结构,制度,结构中的位置,自主性,命名权,象牙塔策略。电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两个基本功能:反民主的象征暴力和受商业逻辑制约的他律性。3.几个命题: 一:电视制造了快思手。电视交谈助长了无条理性和琐碎性,破坏了理性思维习惯。二:电视提供了自由的错觉。三:多样的竞争手段,导致结果的同一:栏目的克隆与雷同化。4.一个悖论或尴尬:在电视上批判电视;批判电视的书通过电视得以畅销。5.现实意义:几个有意思的话题一:"文化明星"现象(余秋雨,李希光,易中天):关于知识分子和传媒的关系。——还有一种现象,名誉教授与客座教授的聚增:教授当明星,明星当教授,实际上是资本的交换。二:排行榜现象:关于学术标准与传媒标准。三:"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应对的策略。四:关于四功能说:传媒(尤其是电视)的再审视。——央视《读书时间》取消之隐情。娱乐功能越来越占首位,其他三个功能则相反。ps:本评论节选自我的博客:http://myark.bokee.com/viewdiary.14514577.html。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布尔迪尔尝试从社会学的角度说明电视或者新闻界是如何成为了反民主的象征暴力以及新闻界的结构如何在商业影响下去影响其他领域。
  •     好残忍
  •     很《娱乐致死》挺像的,都是批判电视媒介,但觉得作者乐观许多,竟认为察觉到这些弊病就有避免的可能,最有意义的是关于“场”的那个理论…
  •     为了一个“法国人布尔迪厄的电视观点”,将这本书看了两遍,电视人读来会自觉肤浅脸红心跳,清高的知识分子持文化精英主义观点不愿介入传媒场,但真不该自恃过高妄加鄙夷。布尔迪厄就做得很好。
  •     幸好有第二部分内容,新闻场的提出很有新意
  •     书薄却理重。
  •     96电视讲演。“新闻与政治”中译为跋英译为序。运用场域理论浅析传媒尤其电视的生产机制、建构效果、利益纠葛,公知游戏规则,社会学的社会作用及应提高准入权。几乎每页都能联系《新闻编辑室》。新媒体时代哪些结论可以延续?译界大佬中译和原文一样浅显流畅。数处编校错误
  •     精英主义视角下对电视内部的传播机制进行剖析
  •     翻译看的有点痛苦。。。。_(:з」∠)_我要把学习外语排上日程了。。。。书的观点提出时间是96年,过去20年了,感觉现在网络已经超越电视了hhhh成为新一届的毒瘤。
  •     关于电视
  •     我能力有限可能理解不透彻,感觉全文都透露着精英主义和所谓大众的矛盾、商业化与新闻理想的矛盾……书比较薄,所以涵盖的东西不多,但好在很多感觉都有共鸣!(今天下午太高产了)
  •     又是傅子推荐,一本跟古代汉语八辈子没关系的书。
  •     电视,还是电幕?当你注视着电视时,电视也在注视着你。
  •     现在看来也多是老生常谈了,知识性的东西
  •     九几年的作品依然犀利地刻画当今现实。
  •     电视受商业逻辑影响几乎已成为常识。忽然想起的是最近希拉里和川普的竞选,有些对主流媒体支持希拉里不满的声音。这该是文化霸权的分析范式,但如果从新闻场的特有结构来分析,不知会有何异同。
  •     是一种思想,包含政治观念
  •     关于“场”的概念提的特别好,政治场,法律场,分别对于文学艺术的影响。
  •     十分有意思的小册子
  •     反复讲述一个道理
  •     小册子,随便翻翻
  •     布迪厄的作品,很有意思的一本小书。有些观点在现在也挺适用的,棒!
  •     关于记者的内容值得细读。本书重点讨论了不同权力场之间的交互关系,值得关注,适宜同哈贝马斯一起读。
  •     精英主义坟墓
  •     读的是译林出版社的。强烈的针砭、直率的批判,少有的真诚。
  •     用上电视的方式批判电视。简言之,电视因象征暴力和受制于经济场而不利于表达思想,造成政治的空白和其他文化生产场域的混乱,这对于精英主义的布尔迪厄来说是眼中钉,于是呼吁专业人士要么关门自嗨,要么领人出去踢场,也是任性可爱。受限于篇幅,场域理论没有展开,得再找来看,还有阿多诺和哈贝马斯…译序可读性高。相关研究不少,择日再看。2.17读毕
  •     这些看法放在当下也很犀利,电视不是民主而是霸权的,自我审查的,平庸软性的,商业政治共谋的,误导大众的,反智的。网络亦然,布尔迪厄的问题是首各种“场”的理论限制(从差异引向一种精英主义),他的逻辑只在一定范畴内实用和有效。
  •     如此好读的布迪厄!当然还是一贯的犀利。
  •     电视伦理是施暴者与受虐者合谋的产物。社会学的任务不是批判个体,而是揭示个体作为其一环在运作着的文化场之内在机制。使日常的陌生化,使陌生化的成为日常。电视讲座整理成文字难免冗赘,周宪一篇序言其实已经说清了作者的核心观点。启发是有的,可是,之后呢,我们该去往何处?
  •     真心没太看懂……可能是思维不太对作者的路吧
  •     “象征暴力”、“诸如各国鼓励可获得国际声誉的项目的体育政策的出台,对比赛的胜利在经济上和象征力上加以利用以及体育生产工业化等,而后者必然会导致食用兴奋剂和采用专横的训练方法等情况的出现”-马家军 俄罗斯田径队禁赛
  •     非常易读。本书由布迪厄1996年两次电视讲座的内容整理而成。作者站在电视中批判反思电视,“使本应成为民主的非凡工具的电视不蜕变为象征的压迫工具”(当然这句话本身可以商榷),饶有意味。
  •     短小精悍。用电视演讲的形式来批判电视,很有意思~ 感觉尼尔.波兹曼的很多观点都和他相似:电视的娱乐性来源于电视本身的结构和市场性,身在其中也是无能为力;最需要批判的不是电视的娱乐性,而是它涉足文化、科学等领域,使得这些领域也娱乐化。
  •     完全可以浓缩为一篇论文的长度,在电视上批评电视总要更通俗一点。
  •     很好的一本小册子 就是有点短
  •     薄薄的一本
  •     现在看再讨论电视,似乎有点过时,难以产生共鸣!
  •     不管是哪个“场”,都没有完全的自主性;不管身在哪个行业,做着什么职位,都受着商业逻辑的影响;好丧.........
  •     电视(或那一代媒介)使新闻场服从于娱乐化和商业化,并仲裁(介入与合谋)其他场。布迪厄的第一本,蛮通俗的。
  •     用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电视被商业逻辑支配的揭露。电视支配新闻场,新闻场影响整个文化生产场域(科学,人文,社科)。明知电视与资本的共谋不可逆,还坚持精英主义立场的批判,布尔迪厄与阿多诺一样,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     薄、王事件的娱乐化,柴静的《看见》,冯小刚的春晚,可能还包括百家讲坛这类节目,都是书中提到各种问题的回响。。。。。
  •     鼻祖级的作品,言简意赅,周宪翻译得也不错
  •     非政治化的普遍后果
  •     太经典。应该早就读的。
  •     Bourdieu站在电视上批判电视也是醉。想起娱乐至死的封面上一家人的脑袋都被画成了电视机,所以电视节目的生产不只是选择观众,也是选择可以再生产电视节目的人群。想想小学时每天都和同学交流昨天看了什么电视剧或者娱乐节目,还真是好玩呢,可我都好久不看电视了。网络对电视的挑战也许是现在电视面临的新问题
  •     对电视的批判,很深刻。
  •     民主化作斗争,提高准入权。
  •     关于电视这个名字起的太浮夸,关于媒介关于记者准确点。知识分子记者之论一盆冷水浇上来,也好,任何一种职业都不能冒认无私高尚,心怀善念的人应如高空走钢丝般时时省问自己,如鱼得水春风得意之时更应小心。吾日三省吾身,公正乎?理性乎?宽厚乎?
  •     这本小册子收录了96年布迪厄在法兰西公学院讲授的两堂电视公开教学课的内容,很真诚的一本书。作者从影响电视的隐形媒介审查行为的内部机制入手,深入新闻场及其他的文化生产场、甚至政治场、科学场等之中,揭露了他律——商业需求的蛊惑性服从逻辑(收视率)对这些场的直接和间接的不良影响。就电视文化而言,似乎有点过时了(尽管并不全然如此),但布迪厄的发言对现代传媒尤其是互联网文化背后的预设的或自发的机制仍有等价的揭示意义——对于学术研究而言,尤其是机制本质的反智性主义对学术的真诚和进步产生的结构性阻碍:文化生产者及其文化产品的观念和价值,以及更深层次的、构成了整个文化生产游戏基础的对文化产品与文化生产者价值的认同,都深深地受反智性主义的蛊惑性服从逻辑的结构性影响,造成了大众的普遍性无知。
  •     也许是好歹学新闻学了这么几年,坦白讲,布氏这本小书并没有带给我多少冲击。引起我兴趣的是布氏的行为本身的反讽意味,便是在1996年通过上电视来批判电视,他所谓的“参与性对象化”的研究方法。对于书本身,正如周宪所言,有两个主题:一是电视是一种反民主的象征暴力;二是电视受商业逻辑制约的他律性。第一个主题可和《娱乐至死》比对;第二个主题可牵涉出“场”的分析,相当精彩。但我对布氏的策略“在科学与艺术之间必须建筑一种象牙塔”表示充分的怀疑,尤其如今MOOC的盛行。回到中国的现实语境,我倒是想起钱钢所提出的五种传媒生存环境的角色和力量,分别是政治权力、市场经济、新闻媒体、资讯科技和公民社会,这种动态博弈的过程类似于”场“,但更宏观。而布氏作为社会学家敏锐的观察力和批判力又在微观层面上做了一个补充,相得益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