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轮船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67504431
作者:[吉尔吉斯斯坦] 艾特玛托夫
页数:204页

内容概要

艾特玛托夫,1928-2008,吉尔吉斯斯坦作家。多次获前苏联国家文学奖、列宁奖,所有作品都拍成影视剧并获国家奖,并改编成歌剧芭蕾舞剧。《白轮船》电影获国家奖,受路遥、余杰、张承志、冯德英推崇并受其创作影响。
1928年12月12日生于吉尔吉斯塔拉斯山区舍克尔村。1937年苏联“肃反”时 ,任州委书记的父亲冤遭镇压。未成年便在村里当苏维埃秘书 、区收税员 、拖拉机站计工员。1953年吉尔吉斯农学院毕业后,在吉尔吉斯畜牧研究所工作3年 。1952年起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1956年被 选送 到 苏联 作家协 会高 尔基文学院进修 1958 年发表的《查密莉雅》描写一位农妇不顾旧观念和旧习俗 ,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精神生活,手法新颖,受到一致好评 ,它与后来的《我们包着红头巾的小白杨》(4部中篇小说结集1961~1963)一起获1963年列宁奖金 。1966年发表中篇小说《 别了,古利萨雷!》描绘出吉尔吉斯民族现代生活的图景,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矛盾和冲突,获1968年度苏联国家文艺奖 。70年代以来的作品有中篇小说《白轮船》、《早来的鹤 》、《花狗崖》和长篇小说《一日长于百年》(获1983年苏联国家奖金)、《断头台》等。他的创作富于吉尔吉斯民族特色,内容丰富深刻,文笔优美,已被译成50多种文字出版,在国内外拥有广泛读者。1976~1991年任苏联作家协会理事会书记处书记、常务书记等。

书籍目录

代序 说不尽的《白轮船》/王升华
第一章 孩子•两个故事
第二章 白轮船
第三章 莫蒙•爷爷
第四章 长角鹿母的故事
第五章 鹿回来啦
第六章 风雪山林
第七章 你好,白轮船,这是我!

作者简介

《白轮船》是本讲述吉尔吉斯林区中一个小孩子命运的书。一个正要进入小学读书的孩子,一个伴随着爷爷讲“长角鹿妈妈”传说长大的孩子,一个喜欢爬上山眺望远方湖泊中白轮船的小孩。他有三个梦想,第一就是上学!书中的故事正是由为实现上学愿望,爷爷为他买书包开始的,而这却冥冥中决定了他踏上悲剧命运的不归路。他的第二个梦想是与挽救了吉尔吉斯民族,而又不得不离开故土的“长角鹿妈妈”联系在一起的,他梦想着长角鹿妈妈的归来,梦想着与长角鹿妈妈快乐地生活。他还有第三个梦想,他从未和人说起的梦想,他遥远的白轮船,白轮船上有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名水手,但从不回来,他的母亲改嫁,也从不回来,他与爷爷靠林区临时工的微薄工资相依为命。)他梦想着有一天变成一条鱼儿,沿着小河,一直到湖里,去到白轮船边,变回自己的模样,去看看自己的父亲,也让父亲看看自己。


 白轮船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广袤无垠的苍茫草原,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世代相传的民间传说,质朴厚重的风俗人情,孕育了吉尔吉斯悠远、敦厚、温良的文化品格。这片土地曾经贫穷落后,饱受战争之苦,观其生活之坎坷,命运待吉尔吉斯是如此不公;但也正是在这个贫苦的国度,走出了艾特玛托夫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学大师,掩卷长思,命运对吉尔吉斯又何其眷顾。艾特玛托夫的文学创作受吉尔吉斯民族文学和俄罗斯传统文学的双重熏陶。他的作品既保留了丰富的民族特色,又吸收了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浓厚气息:直面人性的错综复杂,重视苦难的精神价值,相信善恶的交互转换。这几点特征在他的代表作《白轮船》中可见一斑。《白轮船》发表于1970年,在这部小说中,艾特玛托夫将浪漫主义情怀与现实主义传统相结合,同时广泛汲取了吉尔吉斯古老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以饱含深情的诗性语言讲述了卡拉乌尔林区一个无名小男孩的命运悲剧。与此同时,小说还建构了两个相对独立的世界:细腻真挚的孩子世界和乱象丛生的成人世界,从而观照美善与丑恶、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和矛盾。孩子的世界是细腻真挚的心灵世界。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年仅七岁的无名小男孩,从小被父母抛弃,无依无靠,和爷爷相依为命。孩子没有同龄的伙伴,原始、淳朴的山林是他的小天地。在灌木丛间穿梭、给路上的石头命名、揣摩树和花草的情感、躺在林间仰望天空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独处的时光抚慰童心,孤独的灵魂蕴藏想象。孩子的世界,贴近心灵,不喧不闹,以近似卢梭倡导的“自然人”状态,衔接人类神圣的往昔、完满的未来。除了万古如斯的自然,白轮船和长角鹿母是孩子内心最美的企盼。泛着蓝光的伊塞克库尔湖,停靠着孩子魂牵梦萦的白轮船;船上,有孩子日思夜想的水手爸爸。很多个寂静午后,孩子爬上卡拉乌尔山,拿着望远镜,遥望白轮船。他幻想自己能变成一条鱼,游向白轮船,游向水手爸爸,那儿,才是他的未来,充满疼爱,满溢关怀。长角鹿母是伴随孩子长大的枕边故事。慈祥的爷爷告诉他,在那遥远的往昔,长角鹿母是万物之主,她哺育了吉尔吉斯民族,教会了吉尔吉斯人勤恳、善良、仁爱,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是后来,由于族人的贪婪和暴戾,长角鹿母和她的子女遭到无辜残害,自此以后,鹿再也没有在这片土地上出现。孩子为鹿群的悲惨遭遇暗自抹眼泪,但心里坚信,只要每个人都怀着一颗虔诚之心,长角鹿母一定会重新回到卡拉乌尔山,为吉尔吉斯民族带来福祉。孩子的内心闪烁着艾特玛托夫一生所褒扬的至善至美,蕴含着素朴、纯真和原始之味,不掺杂任何人性的污点。孩子的生活阅历极其简单,对人情事理的认识也带有一种主观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但正因为天真无邪,有颗纯洁无暇的童心,所以他对周围的凶残和丑陋之事十分敏感。因此,当突如其来的“恶”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他和长角鹿母时,他唯有以死来抗拒童心所不能屈从的东西。在文学的视域里,死亡是最万不得已的表现形式。而孩子的死,更是带有一种刺骨的苍凉和无力的救赎。艾特玛托夫选择用最不可调和的形式来否定现世的“恶”,通过孩子之死来肯定良善之心,从而把暴露现实阴暗面的主题升华到善与恶的道德哲理高度,赋予了小说更普遍、更深邃的思想内涵和更强烈、更浓重的悲剧意识。成人的世界是乱象丛生的现实世界。孩子的姨夫阿洛斯古尔,这位工业文明的实践者,一手掌控着资源富足的卡拉乌尔林区,整天作威作福、不务正业、投机倒把,酒足饭饱之后,便肆意嘲弄岳父、殴打妻子、咒骂周围的一切。在他眼里,升职、加薪、享受荣华富贵和万人膜拜是生命的最高价值。他不能忍受城里人过着比自己体面,更憎恨妻子不能为他生下一男半女。阿洛斯古尔是恶的化身。他以一种病态的狂热心理追求着名和利,亲情、爱情、良知在他身上荡然无存。在小说第五章,传说中的长角鹿母重新回到卡拉乌尔林区。对善良无邪的孩子来说,这意味着神性的复苏、普爱价值的回归。而阿洛斯古尔之流则垂涎美丽的鹿角和可口的鹿肉,他们设计捕杀了长角鹿母,并以一种近乎狂欢的模式大摆“鹿肉宴”。这类人不敬畏往昔,也看不到未来,没有子女是对其最有力的惩罚。孩子的爷爷莫蒙是小说中最复杂的人物,他是成人世界的忠实见证者,同时也是无法逃脱的妥协者。莫蒙是族人眼中的“百事管”,待人真诚,勤勉踏实,任劳任怨,无偿为大家提供日常便利;莫蒙也是孩子心中的好爷爷,这个残缺的家庭只有爷爷一人疼他,给他讲长角鹿母的故事,送他望远镜和书包,每天接送他上学。可是好人莫蒙在现实生活中却毫无地位。族人嘲笑他没有老者的气度和尊严;在家中,女婿常常把怨气撒在他头上,辱骂他那不能生育的女儿。莫蒙是长角鹿母神话的信奉者和传承者,他虔信充满仁爱和慈悲的信仰世界,而现实世界却充斥着物欲、残暴和罪恶,这是他的命运悲剧所在。若要在这个冷酷的现世生存下去,莫蒙必须在“永恒的善”和“无尽的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他无奈选择了忍让、迁就、妥协。莫蒙的形象继承了俄罗斯文学中的“小人物”传统,这类人集淳朴善良和卑微懦弱于一身,最终命运都是在强权之下迷失自我,进而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包括普希金和屠格涅夫在内的许多作家对此类人均报以同情的态度,但艾特玛托夫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时,又进一步探讨了“小人物”自身的局限性以及由此造成的衍生危害。莫蒙的懦弱、忍让不仅无法让他的女儿摆脱魔爪,而且进一步促使了阿洛斯古尔的恣意妄为。悲剧一点点发酵,无形的“恶”最终迫使莫蒙走向“弑鹿”之路,而这正是压倒他孙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孩子无法接受爷爷枪杀长角鹿母的事实,支撑他活着的古老神话破灭了,自沉于激流之中、寻找梦中的白轮船成了孩子唯一的悲剧出路。可以说,莫蒙充满悲情的一枪,既打碎了自己的信仰之心,又毁灭了孙子的美好未来。莫蒙可悲可叹可怨的一生揭示了谦恭温顺背后隐藏着的可怕奴性,从而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考空间。在《白轮船》中,艾特玛托夫怀着一种沉重的乡土意识和苦难意识,一层层地脱去文本的形式外衣,将生命的价值、人性的尊严、人生的自由赤裸裸地摆在读者面前,并通过自我毁灭的形式,将美升华成一种痛苦的精神价值。从这一层面上来讲,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体现了文学创作的终极意义:让个人的灵魂浮上水面,沐浴光照。作家简介:艾特玛托夫(1928.12.12-2008.6.10),吉尔吉斯斯坦“国宝级”作家。他的作品既保留了丰富的民族特色,又吸收了俄罗斯文学的传统,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浪漫主义激情,并且善于提出尖锐的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的统计,艾特玛托夫是世界上拥有读者群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一百多个国家出版发行。在德国,据说每个家庭至少藏有他的一部作品。正是因为艾特玛托夫,吉尔吉斯文学巍巍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2008年6月10日,艾特玛托夫在德国逝世,吉尔吉斯政府当即宣布6月10日为“国悼日”,并将2008年命名为“艾特玛托夫年”。当时的俄罗斯总理普京称艾特玛托夫的去世是“我们所有人巨大的无可弥补的损失”,“我们会记住这位伟大的作家,思想家和人道主义者”。言辞之恳,评价之高,令人不禁想起他对索尔仁尼琴的评价。(作者:陈斌,已刊于《三联生活周刊》)
  •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少的人阅读这本书,至少豆瓣上看起来冷冷清清的。跟朋友们说起来,他们之中不少是第一次听说。“白轮船?讲航海冒险故事的吗?”不,这不是讲什么航海冒险的,这是一部童话,一部善与恶的童话,一部信仰真善美并矢志坚持的童话,也是一部关乎生与死的童话。“他有两个故事。一个是他自己的,别人谁也不知道。另一个是爷爷讲的。”爷爷讲的是长角鹿的故事,而他自己的则是关于白轮船的。这两个故事构成了他小小的心。故事是纯净的、和谐的,但故事之外是无可奈何的、是摧毁性的。物质、贪婪、对美的无动于衷甚至对美的残害自肥,一切都在无声无息地进行、明目张胆地进行,人们看见了人们没有站起来说:这不可以呀!人们默许了人们参与进去了!——你看到《千与千寻》里那些趴在食槽上不肯抬起头的猪来了吗?——这何尝不是一种写照呢?美好的珍珠被层层的砂石遮蔽了、磨损了,人们心里的童话暗淡了、遗忘了,所有的两个故事都被人为拿走,“到后来一个都没有留下。”——剩下给孩子的是“一个都没有留下”的世界——也不好说太赶尽杀绝,毕竟还附赠了一个选择呢:妥协或者决绝——你,选择什么?孩子最终选择了离开,像一只鱼那样游进水里,向着心中的白轮船游去了。“你已经听不见这支歌。你游走了,我的小兄弟,游到自己的童话中去了。你是否知道,你永远不会变成鱼,永远游不到伊塞克库尔,看不到白轮船,不能对它说:‘你好,白轮船,这是我!’ 你游走了。”你游走了,我们却留了下来,我们留在这里也许是妥协了,也许是想要为你做一件事,至少一件事,试着守护试着告诉你,等你在水中游累了上岸透一口气,那时候你喜爱的长角鹿妈妈不会再被枪杀,爷爷没有妥协还是那条硬朗朗的汉子呢,别盖伊姨妈不需要买酒也不会再受奥罗兹库尔的刁难了:一切都好了。——也就是说,你不必逃离我们,我们都好了。
  •     文/葛红兵 郭彩侠《白轮船》是一个关于“孩子”的故事。这个“孩子”没有名字,在他眼里,沿河的花岗岩是“躺着的骆驼”、“狼”、“马鞍”、“坦克”,云彩也是千变万化的,可以随着想象力幻化出神奇的图景。植物各有性格,或可爱或勇敢或胆小或凶恶或轻浮或美好,牵牛花是多姿多彩、聪明快乐的,芳香扑鼻的舍拉尔仁树林,是受委屈时可以获得慰藉的归宿。被父母遗弃、寄人篱下的孩子更能体验幻想的力量,他和动植物交流,和石头对话,与书包谈心,从云彩那里获得慰藉。忧伤落寞的孩子习惯和自然独处,遥望远方的湖和白轮船,白轮船上可能有他从来没见过的当水手的爸爸。白轮船代表外面的世界,那湖代表未知的美好和自由,也代表幻想中的父爱。但在功利的大人世界里,孩子是孤僻的且被忽略的,孩子那种对自然的幻想也是无用的。在大人看来,“靠美吃不饱肚子”。这也正应了作者艾特玛托夫的那句话:“金钱万能的地方,就不会听到好话,不会看到美丽。”他听爷爷讲的美丽童话,他感受爷爷的善和爱,他也看到阿洛斯古尔的粗暴和霸道,对姨妈的殴打,对爷爷的刁难和侮辱。他甚至惊闻爷爷受到阿洛斯古尔的逼迫而杀死了长角鹿母。他还曾向长角鹿母祈祷赐予姨妈、姨夫一个孩子。孩子亲眼目睹长角鹿母被杀死后变成人类的盛宴,他在鹿肉宴热闹声之外的角落里,在被忽视的孤独落寞的角落里,没人理解、没人感知。孩子最后选择了像鱼儿一样游进冰冷的水里……孩子游向了梦中的“白轮船”。“白轮船”是一种希望,指向未知的希望。爷爷竭尽一切努力去给孩子创造好的生活条件、去抚育、去爱护孩子,但是爷爷却自身难保,他也是被伤害、被欺压、被逼迫者。孩子是爷爷的全部寄托和希望,他为了接孩子放学而做了违背了阿洛斯古尔的事,他同样是为了孩子选择屈服,放弃底线。他屈服是因为他必须保全自己,才能挣钱养活这个孩子,不然孩子可能失去食物、衣服、书包、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机会。他为了给孩子物质条件而放弃了精神底线,但是当没有精神家园的时候,孩子一刻也活不下去。长角鹿母是爷爷信仰和敬畏的大自然母亲,他多次说“向长角鹿母发誓……” “我们所有的人都是长角鹿母的孩子。我,你,所有别的人……”爷爷曾经告诉孩子长角鹿母拯救过他们的祖先,被先人奉为圣母,但是她的善行恩德却没被后人铭记,她的后代遭到人类的屠杀,她不得不离开伊塞克湖,成为一个美丽的传说。爷爷被迫杀死了长角鹿母,这对于他来说,无意于杀死了他的独立意志,杀死了他的价值存在,杀死了他的文化谱系,这个世界变成了无望的世界、没有未来的世界。“鹿是在我们的土地上打死的。凡是在我们领地上跑的、爬的、飞的,从苍蝇到骆驼都是我们的。我们自己知道我们应当如何对待自己的东西。滚开!”这是占有者、掠夺者的口气。阿洛斯古尔们不爱自然,不敬畏生命,只是掠夺者、占有者。“还讲什么‘我们都是长角鹿母的孩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全是胡说八道!”阿洛斯古尔如是说。这个自称有知识的文明人,不相信任何神话传说,也不相信任何伦理道德,他认为那些都是糊弄小孩的,谁相信就是愚昧无知可笑的表现。可是,这个自称不迷信的文明人却陷入另一种盲目与迷信:膨胀而狂热的自信、自我欲望的无度张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滥用。这个介于传统和未来之间,正处于中心位置的阿洛斯古尔,正掌握着权力,对这片森林肆无忌惮地侵占和掠夺,对所有人都飞扬跋扈,残忍地殴打老婆、侮辱虐待老人。他是恶的存在、危险的存在,反道德、反人类、反自然、反生命的存在,他正在破坏人类美好的传统,也正在贻害后人。他让我们看到没有敬畏之心、没有悲悯之心、没有博爱之心、没有道德律的规范和制约,人类释放出的邪恶力量是多么可怕。我们的文明不仅发明了人类自我中心主义,蔑视其他一切物种;还发明了敌我分明的对立哲学,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自诩文明,却忘记了长角鹿母对待不同物种一视同仁的平等和善良,忘记了上帝精神对待一切生灵的宽容和博爱,阿洛斯古尔在恶狠狠地对待长角鹿母的时候,就像人类对待失败的对手,不仅要征服、要杀死、要得意地站在她的尸体上大唱胜利之歌,还要劈开她的头骨、践踏她的头、折断她的鹿角,甚至吃了她的肉、喝了她的血。当人类把别人或别的物种划为敌人的时候,就会变得如此残忍!这种人是没有前途的,这种基因只会自取灭亡,所以作者让他断子绝孙作为对其最残酷也最有效的惩罚,这又是一种隐喻和象征,因为这种恶的行为就是人类自我灭绝的行为,即使有了后代,如果都是这样的恶,戕害同类、残害自然,也总有一天会灭绝。长角鹿母的传说,以诗意的神话思维告诉我们,要敬畏一切生灵、敬畏大自然;人类来源于自然,和自然是一体的,和万物生灵是平等的;我们是自然的孩子,是自然神奇造化的结果,我们必须保护好她才能有未来。在《白轮船》中,人类都是长角鹿母的孩子,鹿和人类是兄弟姐妹,彼此和谐相处。最原初的时候,我们和其他生灵是平等的。那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它规范和引导所有人,它告诉我们人人平等、万物平等。那是一种心灵的尺度,是一种美德的化身,我们怀着谦卑之心参照她的标准来衡量和审视自身。 神话中的长角鹿母被残杀,代表着传统普爱文化血脉的断裂,信仰的失落,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而孩子却用自己决绝的离去,表达了自己对这个丑恶世界的反抗,以另一种形式,坚持了自己的纯洁和信仰。《白轮船》是吉尔吉斯斯坦民族古老灵魂的现代呈现,是孩子世界的成人化寓言。孩子纯洁的灵魂是人类的尺度,那是人类没被污染、没被亵渎时的形态,那是一片最本真的净土。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哀伤的童话
  •     当美丽的东西被撕碎在你的面前
  •     很美很淡的一个故事。
  •     钦吉斯的书只看过这一本,就记住了这个作家
  •     平凡的世界介绍读的。好伤心的小孩。为什么啊。真可怜。讨厌的大坏人。
  •     “而你,望远镜,会和谁一起去看白轮船呢?你以为,我不会变成鱼吗?那你瞧着吧!我要游到白轮船那里去……” 不知道是熬夜透支还是结尾分肉 看完后特别想吐 突然想起《细路祥》 中奶奶对早产的孙子念叨“着什么急啊,这个世界有什么好看的。” 既来之则苟活之 也没办法了
  •     现实与童话 假恶丑与真善美
  •     这是一本描述童真与善良的书,一个自始至终都未具名的小孩受着众人的排斥,只有爷爷疼爱着他。短暂的人生中对伊塞克库尔的长角鹿母和白轮船情有独钟。亲爱的爷爷杀死了鹿母,阿洛斯古尔姨夫当着他的面砍下鹿角,这一切使得孩子内心的信仰崩溃!孩子曾经还苦苦哀求长角鹿母用那对角为姨夫送去白桦木摇篮!对这些人进行正义的审判也无济于事,绝望的孩子渴望变成一条鱼,离开这些肮脏的人,游向那梦幻般纯洁的白轮船!
  •     今年收的生日礼物,路遥在它的书里推荐过。值得一看?
  •     因为《平凡的世界》我读了这本书,除了没有收获到想象中的“爱情故事”,其他方面,也算收获颇丰。我喜欢文中的大山、大雪、屋子,因为这是我梦中的场景。我痛惜懦弱的爷爷,怜惜可怜的小孩,讨厌他们的家庭观念(《童年》中也是这种家庭描写),痛恨自大的姨父!但,那个书的腰封,我极不喜欢!
  •     永远不要做一个没有原则的老好人!
  •     很美丽却很忧伤的故事。《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风格和这个很像。大约是因为二者故事中的地域环境相似的原因。
  •     在极权的社会里,孩子的天真爷爷的纯朴却更显得压抑。
  •     除了写的有点太跳,这是是本值得费劲力气读的书
  •     有没有比你更宽阔的河流,爱耐塞? 有没有比你更亲切的土地,爱耐塞? 有没有比你更深沉的苦难,爱耐塞? 有没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爱耐塞?
  •     为什么要在睡前读完这么心碎的结局,想起十几岁的时候读过一句话,长大就是变成你讨厌的人的样子,细细想来,我这种平庸之辈真活得越来越像讨厌的样子,更可悲的是还不敢去直面现实。真的应该反思你的赤子之心去了哪里,别让白轮船在恓惶的岁月里搁浅。
  •     会让人难过的
  •     每个孤独的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白轮船
  •     就像读安徒生童话一样,再也不能像小时候一样产生强烈的共鸣。
  •     白轮船,你还好吗
  •     很美的中篇小说,当年是知青传阅率很高的黄皮书。艾特玛托夫这个人争议不小,属于被人遗忘的作家,但他以一人之力把吉尔吉斯斯坦文学带到世界面前,这一点不能低估。
  •     孩子天真的幻想和成人丑恶的暴行交织在一起,一面幼稚一面残酷。叙述太过琐碎,也带着主旋律的味道,各方面看来都令人不适。
  •     从隔壁《平凡的世界》过来的。
  •     披着童话外衣的悲伤故事
  •     起初感觉像读一篇童话,差点读不下去,直到整篇读完,心中才被小小的震撼到,但却难以用言语表达,有必要细细再读一次。
  •     斯拉夫民族的故事总是透露着一种田园诗式的哀伤。这个童年不知唤起了多少独生子女与祖辈难以割舍的思念。恰似我的童年。
  •     读白轮船如喝一杯香醇的浓咖啡,美丽的文字让人心灵深处也放松了。孩子最后的死不是重点,他真正变成了一条鱼向着白轮船游去。
  •     白轮船始终会驶出每个人的心灵吧……
  •     好残酷!但是孩子必须去死,只有他死了,才能证明“你摒弃了你那孩子的心不能容忍的东西”。你好,白轮船,我来了!虐哭惹~~~~(>_<)~~~~
  •       我会把这一切都忘掉 只记得那深林中的孩子和他永恒的故事…… 谢谢你 白轮船
  •     作者画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然后把它撕了~
  •     心碎。。。
  •     平凡的世界知道了这本书,现在才看。今天天气很契合书的气氛,故事里的人物都有可以带入的现实人物,而我不是那个小孩,但是他的痛我能懂。
  •     世界上有没有纯粹的儿童文学呢?吉卜林那里没有,安徒生也有嫌疑,艾特玛托夫就更不是了。
  •     我们要坚持内心深处对美好的向往,无论现实有多么的丑恶。
  •     将信仰化成一个神话的小故事,以至于我都想像着最后小男孩真的变成了一条鱼找到白轮船
  •     “你好,白轮船,这是我!” 长角鹿母,白轮船这些信仰的失去,值得我们去反思,及思考如何引导孩子真善美等教育。
  •     小孩对与于长角鹿母深深地信仰与崇拜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爷爷的做法更是让他无法接受,他无法相信爷爷会变得和他们一样,残忍的杀害长角鹿母的孩子,他们的兄弟。于是他能做的有远离。。。
  •     童话里的故事虽是骗人的,但你变成鱼这件事,我希望是真的。
  •     总会有一些人在坚持着这世界去抛弃的美好,并以之为信仰。是苟活于世还是宁可为信仰而死?
  •     感觉挺适合初中生小学生读的
  •     一种方式写孤独 一种方式写信仰
  •     以前为了作业看的,具体忘了。海水凉凉的,涩涩的,还有小孩子走到水里的这些感知还记得
  •     儿童文学却如此悲伤,天真与善良遇到残酷的世界,就像孩子与大人角逐,毫无胜算,只剩残酷世界的悲哀胜利,小孩子读这样的书好吗,还是大人读读吧
  •     说实话,读这本书会让我想起来我小时候也是充满幻想,充满期待,充满对未知世界的好奇,童心写的很棒。关于大道理,作者也是很隐喻,白轮船!
  •     文字的描写太美了,故事也太美了,虽然它显得那么沉重与真实,或许正因如此,它才显得那么美好梦幻,即使有个过于哀伤的结尾。
  •     他想变成鱼,游出去。
  •     太干净纯洁了。
  •     都不知道鹿妈妈的故事是真是假了。可怜的爷爷跟,那么质朴那么热心,却得不到大家真正的尊敬,因为大家只尊敬权力。而我只能请鹿妈妈来惩罚那些人,只能去看看白轮船,看看是否有我的爸爸。每个小孩都有类似的经历,认为自己有非凡的能力,收到委屈时可以变成小鱼游走。
  •     成人童话。现实社会中被迫为恶的都是懦弱之徒,纵然心里有美好愿望又有何用?最后用身不由己来蒙蔽自己的心智从而去获取利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