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里到永恒(上下)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
ISBN:9787544738675
作者:詹姆斯•琼斯
页数:848页

内容概要

詹姆斯•琼斯  美国战争小说家,于1939年加入美国陆军,并亲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离开部队,潜心写作,以其对战争、战事及士兵心理活动真实而细腻的描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这里到永恒》是他的代表作“战争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他的处女作。

书籍目录

目录
第一部调动 / 1

第二部连队 / 87
第三部女人 / 199
第四部监狱 / 369

第五部超期服役布鲁斯 / 637

编辑推荐

从这里到永恒从服从、忠诚到抗争、背叛一部最具阐释性最另类的“反战小说最坦诚直言的二战老兵著名战争小说家詹姆斯?琼斯本书荣获美国全国图书奖,年度畅销900,000册改编电影《乱世忠魂》斩获第2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八项大奖

作者简介

夏威夷的斯科菲尔德兵营里,士兵普鲁伊特因为第一号手身份被人取代,愤而退出军号班,调到了步兵连。以他为主线,上至刚愎跋扈的军官,下至不断抗争的基层士兵,各色人物的众生相缓缓展开。而所有人都不知道,此时日本正悄悄酝酿着一场偷袭,当枪炮声响彻珍珠港,他们的命运都从此改变……


 从这里到永恒(上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读完美国作家詹姆斯·琼斯的《从这里到永恒》之后,我猜想,如果海明威或者普鲁斯特是它的读者又会怎样?我想海明威一定会觉得它太啰嗦,而普鲁斯特又觉得它不够啰嗦。《从这里到永恒》厚厚800多页、扬扬洒洒近80万言之巨,却没有像前面两位大师那样搞点什么文本实验,在二十世纪各种文学实验风起云涌之际,倒显得有些另类。创作完《从这里到永恒》之后,詹姆斯·琼斯在巴黎待了十六年之久。而他在巴黎期间,正是法国新小说派势头正旺之时,我没有看过的其他作品,不知对他日后的创作风格有没有影响。与《从这里到永恒》可以相提并论的反映美国军营生活的小说包括诺曼·梅勒的《裸者与死者》、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但评论家查尔斯·罗洛却对《从这里到永恒》情有独钟,他这样评价《从这里到永恒》:“迄今还没有一位小说家如此详尽透彻地记叙军队生活,也没有一位小说家如此忠实地记录下士兵的谈话,让我们读到原汗原味的士兵语言。”《从这里到永恒》反映的自然远不止于这些。《从这里到永恒》从主人公普鲁伊持从军号班调至步兵七连开始,到珍珠港事件发生后普鲁伊特被意外击死毙结束,通过短短几个月发生在普鲁伊特以及他所在的七连的一系列事件描维了一幅美国军队和平时期生活的全景画圈,在这幅全景画里的美国大兵众生相与好莱坞大片里的美国大兵形象大相径庭。在《从这里到永恒》里我们看不到美国精神、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等好莱坞大片里宣传的所谓美国主旋律,我们看到的只是陷入困境的美国大兵,看到他们的堕落生活,等级森严,以及那些为了自由而付出惨重代价的年青生命。在《第二十二条军规》里有这样一个悖论:“如果你能证明自己发疯,那说明你没有疯。”在《从这里到永恒》里,也有一个类似的悖论。在军人监狱,颇有些弥塞亚意味的杰克·麦洛伊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公民们,在这个世界上要获得自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为自由而死,可以死了以后自由对他一无用处,这就是整个问题的症结。”面对美国军营的自由困境,《从这里到永恒》里的几个主要人物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先知式的杰克·麦洛伊选择了逃跑,普鲁伊特选择了反抗,军士长沃尔登选择了妥协,因为他们不同的选择,他们的结局也大不相同。杰克·麦洛伊逃出军人监狱之后等待他的是飘忽不定的命运。普鲁伊特因为自己的反抗,导致了他身上的一连串不幸事件的发生,颇具反讽意味的是,他最后并没有死于反抗而是死于返回连队的途中,他反抗森严的等级制度,却无比热爱军队,这是他的困境所在,他的死也可以说死得其所。沃尔登选择了妥协,但他也不是没代价的,那就是他永远不可能和自己心爱的女人在一起。其实《从这里到永恒》只要再往前走一小步,就会迈入整个人类的自由困境中而不只是军营。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曾有一句这样的经典台词:“这些高墙还真是有点意思,一开始你恨它,然后你会对它习惯,等相当长的时间过去,你还会依它。”类似的意思在罗马尼亚作家诺曼·马内阿的《巢》中也可以看到,几位东欧知识分子在摆脱了极权体制逃到美国之后,陷入了迷茫之中,他们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自由到底是迷宫的出口,还是迷宫本身的延伸?”从这个意义上,也许《从这里到永恒》的主人公普鲁伊特是真正的大彻大悟者,也许只有他看到人类无论如何突不出自由的困境,所以即使在他痛不欲生,濒临绝境之际都没有想过逃跑。既然他们突不出自由的困境,也许性、爱情、女人可以为他们提供暂时的出口,但即使在爱情上,其实他们也是迷惑的,而女人们,无论是艾玛还是卡伦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评论阿根廷作家科塔萨尔的《跳房子》时,我曾这样写道:“当男人们淹没在形而上的河流里,当男人们因为深深地陷入绝望而疯、而死的时候,她们正在形而上的上空轻盈地飞翔,奥利维拉们尽可以对她的无知进行嘲笑,但她们划过天空的翅膀胜过他们任何深沉的思考。 ”这些话用在普鲁伊特们与艾玛们的对比上也是合适的。其实对于这些士兵们来说,多年以后,当他们回忆起自己的军营生活,那深深地印在他们记忆里的,正是那些痛苦的或者快乐的每一瞬间,正如《超期服役布鲁斯》的歌词里写下的他们军营生活的点点滴滴,正如葡萄牙作家佩索阿所写下的那句话:瞬间即永恒。===发表于《新民周刊》2014年第38期http://xmzk.xinminweekly.com.cn/News/Content/2853
  •     当人性遭遇战争自人类出现,战争便与之形影不离,似魔咒一般,战争与文明交替出现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既然人类不能将战争从记忆中抹去,那么只好以各种形式对其进行表达。人类表现战争的手段多种多样。艺术家往往注重“高大全”式的英雄主义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忽视了被战争裹挟的普通人个体生命的感受。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人似乎是因为战争才来到这个世界之上的,战乱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诸如亚历山大帝、拿破仑、成吉思汗等,他们对战争进程起着关键的作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也塑造了隆美尔、山本五十六、朱可夫、古德里安、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巴顿等。中国有句古话叫“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不仅在正面说明战争中优秀人物的稀缺,也在说明战场中那累累白骨们的共同梦想——活着回家。  詹姆斯·琼斯作为二战的亲历者,显然不是被战争塑造的英雄,却用自己的笔成全了炮火中的普通个体。1921年11月6日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罗宾逊镇的詹姆斯·琼斯,1939年到1945年在美国陆军服役,这几乎与二战时间重合。他复员时仍是一名列兵,因为他两次“违纪”,受到降级处分。这段生活为他今后写战争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使得他的小说大多以“小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这一点在《从这里到永恒》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在《永恒》里出镜最多的居然是:好色淫荡、酗酒成癖而又不学无术的中校;热爱厨房工作,与人为善的炊事兵斯塔克;还有无恶不作的虐待狂人、看守所的贾德森中士等等。对此,评论家查尔斯·罗洛在《大西洋》杂志上对“永恒”情有独钟,大加褒扬,说“迄今还没有一位小说家如此详尽透彻地记叙军队生活,也没有一位小说家如此忠实地记录下士兵的谈话,让我们读到原汁原味的士兵语言”。战争把人性和兽性一齐推向极致。用战争来表达二者之间的冲突,对于亲历二战的詹姆斯·琼斯来说似乎再正常不过了。主人公普鲁伊特曾经是一位出色的拳击手(作者本人在入伍前也是一名拳击手),在一次拳击事故中,他记起了母亲弥留之际曾要求他做出保证,除非绝对必要,除非万不得已,决不伤害任何人。为此,普鲁伊特拒绝参加拳击比赛。这意味着拳击教官霍姆斯晋升少校的机会渺茫了起来。霍姆斯为此大发淫威,责令连队里的军士长米尔顿·沃尔登来执行对普鲁伊特的种种惩罚。但是普鲁伊特宁肯忍受种种虐待,也不屈服于压力。最终普鲁伊特因殴打一个军士入狱,并在受尽嗜血成性的看守们野蛮粗暴折磨后,幸存了下来。出狱后的他怒杀了看守,却正直风云突变,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普鲁伊特以士兵的责任感潜回部队,却被执行巡逻任务的卫兵开枪打死。一个自称要服役“三十年的职业士兵”倒在“战友”的枪口下,而不是死在沙场上。普鲁伊特在面对拳击教官、看守们这些国家权力的代表者们表现的不屈与抗争,正是生命个体对庞大集体的反叛,这也构成了本书的主题之一。而最终以报国之心无辜死在战友枪口之下,似乎正暗示着本书的悲剧性,用本书中另一人物,即喜爱哲学的士兵麦洛伊的话说就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要获得自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为自由而死,可是死了之后,自由对他一无用处。这就是整个问题的症结。”大炮轰鸣之时爱情的呻吟并未停息。正如法国雷恩第一大学的佛朗索瓦·罗格教授所称:“箭与火的战争,也同时是一场情感与欲望的战争。”詹姆斯·琼斯在《永恒》中也特意安排了两个情感线索,即普鲁伊特与妓女洛伦、军士长米尔顿·沃尔登与拳击教练霍姆斯上尉的妻子卡伦的两对感情纠葛。妓女洛伦起初只是普鲁伊特解除困苦的肉体玩物,不料却成为他在强权世界里仅有的避风港。当然,这也是普鲁伊特一己之愿,洛伦的真正愿望只是希望攒够钱然后嫁个好男人。同样,米尔顿·沃尔登与卡伦的缠绵也抵挡不住现实功利对爱的亵渎,最终卡伦放弃了米尔顿·沃尔登的爱,违心地成为丈夫霍姆斯上尉“向上爬”的基石。琼斯似乎用这样两个情爱故事告诉人们,在这样一个讲究实际的功利社会里没有真正的爱情。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书改变的电影《乱世忠魂》荣获八项奥斯卡大奖(第26届),其最经典的镜头却是男女主人公在海边拥抱,海浪拍打着他们的身躯。 琼斯的小说就这样成功地叙述了两个主要人物普鲁伊特和沃尔登与这个集体的矛盾和冲突。这里看不到太多真枪实弹的战斗,有的是他们与这个强大机器的对垒和搏杀。这在代表正义一方且是战胜国的美国来说,是需要极大勇气的。难怪戴维·登普西在《纽约时报书评》上曾对“永恒”以及詹姆斯·琼斯作了这样的评价:“凡是读过这部篇幅浩瀚的小说的人,都会心悦诚服地承认詹姆斯·琼斯是一位富有独创精神又敢于坦诚直言的天才。”(书评人:尹村)
  •     对于“永恒”的主题思想,有多种解读。小说发表之初,一些友好的评论,常用“同情”一词概之。他们认为琼斯用自己亲身的经历,表达了他对军队中处于底层士兵的同情,进而表达了对社会上弱势群体,如失业者、流浪汉、妓女等的同情。他对青年士兵的同情尤深,当时许多青年当兵是因为他们在社会上没有根基,走投无路,只得以当兵为职业,求得生存。有的评论家认为小说的主题是“抗争”或“叛逆”。军队是国家的强力工具,其首要的任务是用暴力来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因此它必然要求它的成员绝对服从,必须牺牲个人的某些特性,甚至人性和人格。小说表现了小人物与超强势力的搏斗,在徒劳无功的泥沼里求生的挣扎。小说里有一个情节,讲士兵布卢姆被逼自尽,一名喜爱哲学的士兵麦洛伊听到这个消息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位将军就得有六千名士兵。这就是为什么我不会阻止任何人自杀的原因。如果有人过来问我借枪,我会给他的。因为我认为要不是他是认真的,他就是想维持对自由的憧憬……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要获得自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为自由而死,可是死了之后,自由对他一无用处。这就是整个问题的症结。”但是,也有评论家从更深的层次上探索“永恒”的主题,如迈克·马伦教授认为:“琼斯的这本小说虽通常被称为战争小说,但更确切地说它是一部军旅小说,因为小说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不久便结束了。琼斯从一开始就有意把“永恒”作为拟议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士兵生活三部曲’的第一部,即战争中的士兵。正因为如此,“永恒”讲述的是士兵演变过程中最初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个体的士兵如何融进无名的集体,个性如何逐渐被磨灭。”小说成功地叙述了两个主要人物普鲁伊特和沃尔登与这个集体的矛盾和冲突。这里看不到太多真枪实弹的战斗,有的是他们与这个强大机器的对垒和搏杀。有趣的是他们一方面拼命抵抗,而另一方面又心甘情愿地成为这部机器的小部件,帮助它运转。琼斯研究会会长雷·艾略特进一步指出:“永恒”向读者介绍了一名普通的士兵,他的演变具有普遍意义。他引用了琼斯在一本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书里的这样一段话:“我认为当一切民族主义或思想意识的宣传,还有那些爱国主义的口号统统撇在一边时,也就是说我们不再需要去努力说服士兵,要他相信他是在为某个伟大事业献身时,这就表明士兵最终已完全接受了这个事实:他的名字已经写在阵亡名单上了。到了这个时候士兵才能完成他在炮火下应该完成的任务。”换句话说,一个士兵的演变至此就完成了。这个演变发生在琼斯身上,发生在普鲁伊特身上,发生在沃尔登身上,也发生在所有对军队又爱又恨的士兵身上。他们憎恨军队,因为军队的制度使他们失去了个性和人的尊严。他们的悲剧不只在于他们成了六千名士兵中的一员,还在于军队没有给他们提供生活的根基,无依无靠,始终在风雨中漂泊,任凭命运摆布。因此,“永恒”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它又与一般的战争小说不同,着力描写和平时期美国军队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从将军到军官到军士到列兵各种人物日常生活中的众生相。“永恒”继承了史蒂芬·克莱恩在其小说《红色英勇勋章》中所开创的美国战争小说的传统,并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了新的贡献。戴维·登普西在《纽约时报书评》上曾对“永恒”作了这样的评价:“当一本小说具有像这本小说这样娴熟的叙事能力,这样卓越的塑造人物的本领时,它完全可以与当今美国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相媲美,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又说:“凡是读过这部篇幅浩瀚的小说的人,都会心悦诚服地承认詹姆斯·琼斯是一位富有独创精神又敢于坦诚直言的天才。他重振了美国现实主义小说,使它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一领风骚。”当然,还有一些评论家指出小说带有较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描写过于繁琐,文字锤炼不够,词汇堆砌,句式单调,篇幅略显冗长。在人物的刻画上,深入内心世界尚嫌不足。有人说他的写作风格带有美国小说家德莱塞的遗风,瑕瑜互见。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早就听说了这本书 这次才入手 好好欣赏下
  •     这是詹姆斯·琼斯的二战三部曲之后,印象最深的,当是《细细的红线》。《口哨》相对要另类些。
  •     也许是翻译的问题,这本评价甚高的书,在我读起来味同嚼蜡,没有看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