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励志 > 智慧格言 >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出版社:外文
出版日期:2011-6
ISBN:9787119069852
作者:付娜
页数:220页

章节摘录

静以修身,停下来享受孤独    所谓“静以修身”,是一种精神境界,“静”意味着一种孤独,对于孤独的承受是一个人的精神的考验,也是一种美丽的享受。    当今社会,太多的人觉得生活压力大,太多的人感叹活着累,太多的人抱怨过于忙碌,心灵好似被折磨得失去了痛觉和知觉。有很大一部分人甚至从来就没有真正认识过自己,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活着。常常被现实弄得疲累不堪,茫然不知如何前行。心灵的脆弱程度我们无法想象,但愿不要被压迫到不堪重负的地步。    人的心灵好比一幅浓妆淡抹处理得宜的进阶水墨画,构图若过于复杂拥挤会破坏它原有的韵致。只有在广袤自由的想象天地中留出足够的令人遐想的空间,方能充分显出画的有分寸的美丽。所以,当你开始对现实抱怨,感觉心灰意冷疲惫不堪时,要及时地为自己留出—个不受打扰的空间,给心灵一段没有压力与约束的时间。停下曾经只顾赶路的脚步,去享受这一刻属于自己的安静与孤独。    世人在提到“孤独”一词时,往往顺带着冷悯或者同情等附加感觉。除了当事人自己,我想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完整地理解那种心境。“孤独”,它的本身同它的字面意思一样,让人雾里看花,无法触及其真正意义。在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作为依据,是对理解孤独的一种另类的欣赏。    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曾经填过一首《卜算子》的词,其词如下:“缺月桂疏桐,漏断人    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情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    沙洲冷。”这首词曾引起过许多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这—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关于    这句话最好的解释恐怕要数《耆旧续闻》里陈鹄说的“取兴鸟择木之意”了,达首词的立    意高远,寄意深远,苏东坡谪居黄州的孤独心境被完全且完整地展现了出来。    群树成林后的茂盛之态固然是美,孤树傲然挺立于原野里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美呢?白鹭群栖成群结伴是美,独鹭姿态优雅浅行溪畔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美呢?群峦叠嶂远近高低各不同是美,一山独立傲视地平线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美呢?更何况后者更能让人体会出遗世独立俊秀挺拔的意义。    杜甫遥望泰山时曾经写了一首名为《望岳》的诗,诗中有这样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也是个很好的例证,它足以证明“独立”的优美。戴叔伦在《游清溪兰若,》的诗中说:“西看叠嶂几千重,秀色孤标此—峰。”此句更将孤峰的俊奇描写得淋漓尽致。    真正把孤独当做一种绝美的心境来体会.把孤独提升到艺术境界的要数柳宗元的《江雪》了。“干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一片白茫而广阔无垠的群山中,没有丝毫人烟,无丁点飞鸟的踪影。一位老翁独坐干一叶小舟之上,他手里的鱼竿静静地垂向江面,他钓的是他那宁静的心灵,而非寒江中的白雪。    《江雪》显然写的不是实景,而是写的意境。它的意境有两个:一个是孤独之情,一个是傲然之态。独自垂钓的渔翁在身后辽阔雪景的衬托下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孤立无援。诗中孤独的渔翁是高傲的,他藐视着冰天雪地带来的严寒和寂寞而垂钓,钓的就是那份孤独心境,享受的就是那份寂寞心情。他反其道而行,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时候独坐于孤舟之中,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妥协和让步,固执地在皑皑白雪覆盖的寒江垂钓。这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而非一首简单的诗,它是诗人那意在与寂寞为伴的心境,是_次诗人的自我内心袒露,决然却不决绝。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接纳孤独。要学会把孤独融入到它所带来的淡淡温情之中,这样不至于在孤独降临之时茫然四顾不知所措。    孤独作为一种存在,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大悲大痛大晤后的一种心灵归属。当生活终于回归平淡,我们不妨与孤独相伴,痛并快乐着,孤独并幸福着。    孤独的生活需要一种宁静。在这份宁静的孤独电,无需为了社会上的尔虞我诈而烦恼,无需为了生活中的压抑而烦闷,无需为了未来而担忧感伤。    孤独,是一种知足的美,淡了奢求,淡了希望。人们以为淡了希望,也就淡了人所应有的价值,其实,—切都是因为他们的奢求过多。当每—个生命踏上沾满世俗尘埃的旅程时,于他本身就注定了一些本该自己拥有的东西。将平静的心灵安然地摊在阳光下晒晒,你会感觉到,能够拥有孤独也是一种幸运。一个人,在完全孤独的时候沉浸于自己的思想与遐思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无穷的乐趣。    一本书、一首歌和一杯咖啡,就足以让你虽身在—个狭小的空间,心灵却享受着无限宁静的幸福与满足。夜色寂然,一个人静静地待在房间,一卷在手,心如明镜,伴著孤灯吟诵深思。放眼未来,只有注重自身的才智沉淀和知识积累,才能将人生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孤独的时候,心灵是得到了休息,知识得到了积累,智慧得到了沉淀。对未来看得更加清楚,目标也更加明确,何乐而不为呢?    孤独是一种力量,更是一剂良药。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孤独时我们自然无法享受到与人共享喜怒哀乐的痛快,但我们可以在孤独中领悟人生;回想曾经的“快意恩仇”,在如今的孤独中自我成长。静以修身,与其让生命在无止境的渴望中迷失自我,不如置身于孤独之中,省视心扉,净化灵魂。P2-4

前言

《诫子书》是诸葛亮在54岁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关于治学修身的家书,也是诸葛亮留给世人的处世箴言。    全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这一封信,只有短短86个字,可谓言简意赅,却提出了他对于如何进行为学与做人的具体忠告:    但凡德才兼备之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一个人)要明确自己的志向,就要看轻世俗的名利;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必须做到身心宁静。学习(的时候)必须专心致志,(要)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无法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则无法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哪里还来得及呢?    距今1800多年的智慧,到现在仍然有其举足轻重的参考价值。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常新。”诸葛亮先生的智慧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让我们一起学习诸葛亮先生的智慧,学会在变局中如何安身立命,在逆境中如何找到力量。

书籍目录

Chapterl 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停下来享受孤独心静似水,淡泊人生才高远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不为虚荣所诱,不为一切浮华沉沦让自己保有一颗平静的心成功需要耐得住寂寞测试:你是一个淡泊宁静的人吗?Chapter2 节俭的力量不要成为物质的奴隶管好你手中的钱开源节流,花钱要有节制节俭并非吝啬,而是节约储蓄要趁早,养成存钱的习惯发扬节俭之风,抵制攀比之气测试:你是个理财高手吗?ChaDter3 计划的力量人生需要规划心里装上指南针,朝着目标往前走目标是一种向往,一种寄托梦想有多大,你的路就能走多远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测试:看你是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Chapter4 学习的力量让学习与你终身相伴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发奋苦读,天才在于积累比别人勤奋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测试:你的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Chapter5 增值的力量心中要有明确的方向不思进取,必遭淘汰将坚持灌入生命的始终成功需要踏实的双脚,而不是幻想的翅膀把握人生罗盘,做命运舵手测试:你有多少增值潜能?Chapter6 速度的力量把拖延的习性打垮借口是拖延者敷衍另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只有弱者才会观望等待想做就马上做,快速行动摒弃懒惰,战胜拖延行动是撬动人生的杠杆测试:你的心理惰性如何?Chapter7 性格的力量不要急躁,让理想脱离现实浮躁,会让你无所事事拭去心灵深处的浮躁学会发泄,化解烦躁不安测试:你的浮躁指数是多少?Chapter8 时间的力量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会有的没有时间,生命就无法衡量珍惜时间才能无愧于人生测试:你利用时间的方式Chapte9 想象的力量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放远眼光,才能厚积薄发留有退路,有助于应对变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深谋远虑,防患于未然测试:你的危机感意识强不强?

编辑推荐

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书写了人间传奇,他的一个个经典之作甚至只言片语,犹如苍穹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成就了他无人企及的智慧传奇。    由付娜编著的《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共9章节,主要内容为宁静的力量,节俭的力量,计划的力量,学习的力量,增值的力量,速度的力量,性格的力量等。

作者简介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
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由付娜编著的《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是诸葛亮在54岁临终前写给
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关于治学修身的家书,也是诸葛亮留给世人的处世箴言。
本书主要内容为宁静的力量,节俭的力量,计划的力量,学习的力量,
增值的力量,速度的力量,性格的力量等。

图书封面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价格合理,内容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