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宰相不简单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励志 > 人在职场 > 这个宰相不简单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12
ISBN:9787547012666
作者:逸鸣
页数:207页

章节摘录

插图:虽然决心报复张居正,但是从何处下手呢?不能凭空生事,否则当地巡按是有权上疏皇帝弹劾的,搞不好就得吃不了兜着走。辽王动用自己“聪明”的头脑想了很久,终于有了一条“妙计”:既然你张居正的爷爷在我这当差,那么我就把你的爷爷弄死,明的不行,我们就来玩阴的。于是,就在张居正中举之后不久,辽王就借口为张镇庆祝为名请他喝酒,本来就为孙子高兴的张镇受宠若惊,赶紧赴宴。在宴席上,辽王不停地给张镇敬酒,一开始张镇还很高兴,开怀痛饮,但是到后来实在喝不下去了,辽王就叫人把他按住硬灌,后来张镇被灌得有出气没进气,这才作罢。最后辽王通知张家把人领了回去,第二天,张镇就死了。辽王非常高兴:你张居正有什么了不起,只要我想整你,那就整你没商量,你又能把我怎么样?正当得意扬扬的辽王胡思乱想的时候,张家已是哀声一片,张居正看到祖父被折磨的惨相,想起小时候他对自己的种种教导,他狠狠地攥紧了拳头,那一刻他生平第一次尝到了仇恨的滋味,也第一次感到了自己是那样的无力。锦绣文章、满腹经纶、无尽的赞誉在藩王的权势面前都是那么的不堪一击,明明知道仇人就在不远处,但是自己却无力去讨回公道。张届正开始明白:像辽王那样的人是不可以理喻的,仁义道德在他们那里一文不值,能够让他们屈服的只有权力,也只有权力才能保护自己和亲人不受伤害。如果说之前的张居正对于权力与地位的认识还只是家人、老师熏陶的结果,那么经历了祖父的死之后,他开始对于权力有了更为深切的渴望。现在他对权力的渴求是为了改变,他想掌控自己的命运,也想掌控他人的命运,他不希望自己再被任何人击倒。这是张居正对于权力与地位的第一次清醒认识,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这件事也在张居正心中播下了怨恨的种子。辽王的后半生注定是冤魂缠身,只是现在只顾着得意的辽王是不可能料到这些的。

前言

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要了解一位古人,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活着的人,他的生活还在继续。所以人生总会变化,身上总有秘密。而想要去了解一个早已去世的古人,则不会有这么多麻烦。但是我们又不得不说,在了解一些古人的时候,却往往会被一些成见所左右。时光的洪流总是将琐碎的真相像沙粒一样淘去,所留下的种种评价就如同滩上的礁石,以各自不同的面貌顽固而且怪异地深入人心,于是越是复杂的人物,就越是充满了矛盾。所以我们又必须承认,去了解一位古人,有时候并不比了解一个在世的人更容易,因为人性毕竟是复杂的。越是复杂的人物,历史给出的评价往往就越是莫哀一是,秦皇汉武如此,曹刘瑜亮如此,本书所讲的张居正恰巧也是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习惯简单地用“好”或者“坏”来评价一个人,久而久之,就会发现这种评价方法是非常片面的。但凡大人物,其自身必然存在为人所称道的一面;而世人皆有私心,因而也必然存在为人所诟病的一面。有时候不是他人太复杂,而是我们太苛求,即使再出众的人物,也仅仅是一个人,而并非一个高高在上的符号。对于张居正,褒扬者称赞他是伟大的改革家,是肱股之臣,是社稷之才;而贬诋者则指责他专权独断,残害异己,骄奢淫逸。这两者当然都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书中不会再对孰是孰非做一一的辨析。张居正的是非功过暂且不论,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聪明才智,因而聪明如张居正,所做的每件事必然都会有他自己的理由。本书正是从此人手,对他一生的各个方面加以逐一的剖析,力求找到他所作所为的动机和原因。想要真正地去认识一个人,不能仅仅熟悉他的生平,更应当去了解他的内心。然而对身边的人尚且难以知心,又何况是四百多年前的古人呢。所幸的是正如林语堂所说,他的生活已经完结,他的秘密也大抵泄露无疑,而且在其身后又留下了为数不少的史料轶闻可供探寻,所以我们得以综其一生,条分缕析地细细发散评说,以期能够重温他的心路历程,并且去追寻他生命的轨迹。

媒体关注与评论

张居正的不在人间,使我们这个庞大的帝国失去重心步伐不稳,最终失足而坠入深渊。它正在慢慢地陷于一个“宪法危机”之中。在开始的时候这种危机还令人难于理解,随着岁月的流逝,政事的每况愈下,才真相大白,但是恢复正常步伐的机会却已经一去而不复返了。  ——著名历史学家 黄仁宇在张居正那里,大火就是清凉界。他是以这样的气概,这样的穿透精神,这样的悟性根基,投身于“一身万死”的事业。他不但以赫赫威势弹压群臣,强力推进改革,而且还以道德之师自命,与皇室展开激烈博弈。  ——著名学者 马立诚张居正变法,这场后世看上去很美的历史事件,而在实际演进过程中,充满着密室阴谋、排斥异己、陷害政敌等种种丑恶的东西,这才是中国传统政治的真实面目。要以不光明的,甚至厚黑的手段,去建立光明的、伟大的事业,这是那个时代政治家的宿命,他们无可选择。  ——十年砍柴在国家陷入深重危机、财政入不敷出、流民四处闹事、政治腐败不堪的情况下,张居正以他深不可测的心计、阴险无比的手段,夺取了最高领导权,并发挥其不世出之奇才,创造性地进行了伟大的政治运动。为明朝迎来了新的生机,无愧于最杰出的政治家的称号,堪称国家之栋梁,民族之骄傲。  ——当年明月

内容概要

逸鸣先生,胡同口的历史学者,邻家小妹的职场导师。信奉真理,却又好“逸”恶劳,不学无术,还想一“鸣”惊人。在“4A”聊过帝王将相,在“四大”讲过职场黑帮。浑浑噩噩三十载,蓦然发现前已无通路,后不见归途,万般无奈,只好撰书。不求名利,但求包养。扣扣:七四二八四六五三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帝国暮霭中的天才
第二章 归来后的成熟
第三章 没有永远的朋友
第四章 张居正时代
第五章 越高越危险

编辑推荐

《这个宰相不简单:张居正职场笔记》张居正职场箴言:走好职场第一步,确定自己的角色。人微言轻时,得“夹着尾巴”做人。做好领导肚子里的蛔虫。不能低估“小角色”。以利益为纽带,联合他人,实现“共赢”。大事要讲原则,小事要讲风格。要规划自己的未来,必须要审时度势、掌控全局。别让流言缚住手脚。终归还是要靠自己的奋斗。隆庆、万历两代帝师大明最年CEO。他的故事是钻石级的古代职场MBA教材。比杜拉拉升职记更深刻的仕途、职场生存法则。最神秘作者全新解读大明第一政治型男的成功密码。

作者简介

本书是迄今为止最通俗、好读的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的全新传记小说。作者用轻松幽默的笔调以全新的视角为我们解读这个明史上足以彪炳史册的政治家和改革家的一生。通过一系列重大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明代传奇人物、中国历史上第一宰相张居正的一生,彰显了他权变通达的官场智慧。本书突出描绘了“救时宰相”张居正在首辅位理政十年的“改革”功绩:整饬吏治,刷新颓风;整肃教育,延揽济世之才;革新税赋,梳理财政。拯朱明王朝将倾之厦,使万历时期成为明王朝最为富庶的时代。然而,历史上改革家的那种“沉重”和悲剧色彩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图书封面


 这个宰相不简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本书是在上海一家折扣书店买的。本来已经决定少买书多借书的,但还是没能拒绝诱人的书价,狠狠地淘了一把。其中之一就是这本描写明朝传奇人物张居正的书籍。我第一次接触张居正已经是高三党了。那时记得向同学借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一看一发不可收拾。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这位美男子。当时我们班腐文化盛行,看着书很容易把里面的人物yy一下,做个配对什么的。因此看到这本《这个宰相不简单》,我心中对它的定位便是——江山如此多娇,看张居正与万历尽折腰。看了之后我才发现,这应该算是属于比较正常的一本书籍,虽然也存在嬉笑怒骂,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一本非常中规中矩的书籍(可能是我太重口了……把这本书当作是很正常是书籍……),至少比当年明月稍逊一筹。好了,言归正传。讲讲这本书本身吧。总的来说分为3部分——追逐大权、掌握大权进行改革、死后的悲惨境遇。也许我这么分太不科学了。追逐权力的部分有3章,掌握大权的和死后境遇的分别都只有一章。但这样分,我觉得更能够看出他人生的一个起起伏伏。先来讲讲他追逐权力的那三章吧。张居正绝对是个天才。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本该3年前就中举人的,顾璘为了提醒张居正不能过分骄傲而特意让他落榜),二十三岁中贡士(中间落榜过一次),之后在殿试中成为二甲第 9名进士。一个天才,又有雄心壮志,那只能是,大成抑或是大败。张居正死后,他的家族蒙受了大难。但在他生前,就他实现了他爬上权力顶端,一展宏图这个愿景来看,他算得上是成功的。在与顾璘的交往之时,张居正便树立了自己的“辅国良臣”的梦想。在经历了祖父被辽王整死之后,他开始对于权力有了更为深入的渴望。张居正在殿试中的良好表现使得他被选为庶吉士,进入了翰林院。成为了庶吉士,你再不济日后少说也能混个知府当当。而对于张居正来说,这个庶吉士意义重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啊,在明朝中期以来,几乎所有的内阁大臣都是庶吉士出身,所以庶吉士又被称为“储相”。这时的张居正觉得自己一展宏图已经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了。张居正进入了国家的精英殿堂,便免不了和当时的大人物有交集,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人便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徐阶和高拱。在张居正刚入翰林院的时候,徐阶是翰林院掌院学士。在古时候的世界观看来,张居正与徐阶是师生关系。那时候徐阶和首辅严嵩是对头。最初的张居正并没有在这场斗争中坚定地站在老师这一方。但自从庚戌之变以后,他便认清了严嵩卖国求荣的嘴脸,联合自己的老师开始对付严嵩。在杨继盛案发生之后,对朝政失望到了极点的张居正想到了孔子的那句“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毅然请病假归家。如果故事发展到这里,张居正愤青一点,也许就从此归隐山林,处江湖之远了。但是我们的张居正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国家还处在危难之中,我心里愤慨难过也只是短暂的,我要回去。我要爬到权力顶端,然后,凭我的聪明才智,拯救天下苍生!”之后当然徐阶和严嵩的斗争越来越白热化。我们的张居正表面讨好严嵩,背后也狠狠踹了严嵩好几脚。终于,在广大天才精英们的共同努力下,严嵩下台了,徐阶成为了首辅。恩师已经是内阁的老大了,自然不忘了提携自己的得意门生,于是张居正也在徐阶的帮助下,顺利进入了内阁。这时候的内阁除了徐阶和张居正以外,还有高拱、陈以勤、郭朴、李春芳。其他人都老实,但高拱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主。常常对我们的徐阶首辅也表现出“你小子是哪根葱”的狂傲态度。徐阶不干了。“我当年对严嵩唯唯诺诺,是因为我实力没有强到能够和他抗衡的地步。丫的我现在已经是内阁首辅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高拱是皇帝的老师又怎么样,我叫言官弹劾你!”在我们徐阶首辅的努力下,高拱辞官了。与高拱交好的郭朴也不能幸免,只好主动提出辞官。现在看来,内阁已经是徐阶的天下了。似乎再也没有人能够和徐阶抗衡了。但还别说,真有这么一个人,他就是大明的皇帝——隆庆帝。我们的徐阶首辅在政治上搞垮了严嵩,搞走了高拱,背地里也用了不少见不得人的手段。再加上我们熟悉的“海青天”海瑞惩处了徐阶的儿子,大家对徐阶的印象实在是好不到哪去。但是老实说,哪个在官场上混的没有耍一些小心机?我们的徐首辅总的来说,还是一个勤政爱民好官。但他的仕途也恰恰是因为他的勤政而终结的。隆庆帝,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他在位的时候实在没干什么,但是他也继承了大明皇帝好色、懒惰的基因(朱元璋、朱棣这种能人就不要包括进去了)。我们的徐阶首辅看不下去了,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谏——皇上,您不能再这么下去了!说得多了,皇帝也烦了。徐阶自己当然也知道,自己已经惹隆庆帝厌恶了,便煞有其事地写了辞职信:“您不是看不惯我么,我不干了。”他当时可能是这么想的,皇帝气归气,但看到我都要辞职了肯定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但是我们的徐首辅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隆庆皇帝的智商不是一般的捉鸡。他才不管你的欲擒故纵,只知道,你要辞官,这不是少了一个在他耳边唠叨的人。便在徐阶的辞职信上大笔一挥——准了!于是,我们的徐阶首辅便很戏剧化地退出了权力的一线舞台。徐阶走后,李春芳成了首辅。这时的张居正虽然没有老师作为靠山,但是内阁的工作环境还是非常良好的,没有勾心斗角、权力争夺。在这期间,他写了《陈六事疏》,与早年的《论时政疏》相呼应。虽然没有被隆庆帝重视,但是张居正没有泄气。反正现在内阁里大家和睦,不需要去管那些尔虞我诈的破事,我多得是时间来好好想想救国的对策。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个平衡很快就被打破,而这个人,就是他的老朋友——高拱。不管高拱用了什么手段,反正他是回来了。高拱回来之后,还是干了很多实事的,比方说任用潘季驯(治理黄河的)、殷正茂(抗倭寇的)、王崇古(成功解决把汉那吉事件)。但前面也说了,高拱是个心高气傲的主。他回来之后,在内阁的排名是很靠后的。他不允许那些没才的人(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排在他的前面。他先后赶走了陈以勤、赵贞吉、李春芳、殷士儋,只留下了他的小伙伴张居正,坐上了首辅的位置。看似他已经大权在握了。但他却没有想到,他唯一留下的小伙伴,看似无害的张居正,却是他的首辅终结者。张居正和高拱都是人才。在严嵩还是首辅的时候他们便一起针砭时事,提出了很多改革的措施。再到后来的高拱回内阁,张居正也是出了一份力的。这些高拱都看在眼里,所以在之后内阁的权力之争中高拱才把张居正划为自己人。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两人的矛盾终于因为权力而日益彰显。如果说张居正对高拱的厌恶只是不甘心自己屈居高拱之下的话,有个人则对高拱则是恨之入骨。他就是高拱丢掉首辅位置的直接打手——太监冯保。说起来也不怨冯保,高拱几次三番地阻挠冯保的晋升之路,也难怪人家会记恨。张居正和冯保便联合起来,伺机给高拱狠狠一击。没想到机会马上就来了。隆庆皇帝驾崩之后,小皇帝万历登基。高拱是隆庆帝的老师,倒是真的很伤心。他看着小皇帝,悲痛地感叹一句“十岁的太子,怎么治理天下。”冯保听了,马上添油加醋地告诉了小皇帝,让万历以为高拱想废了自己,另立其他皇帝。万历还小,当时便十分气愤,立即下旨罢了高阁老的官。自热而然的,张居正便接替高拱成为了新一任首辅。至此,张居正终于爬上了权力的顶峰,实现了他儿时的志愿。接下来,张居正会给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来一场猛烈的改革。大地啊,颤抖吧!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一代宰辅。
  •        这本书是在上海一家折扣书店买的。本来已经决定少买书多借书的,但还是没能拒绝诱人的书价,狠狠地淘了一把。其中之一就是这本描写明朝传奇人物张居正的书籍。
       我第一次接触张居正已经是高三党了。那时记得向同学借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一看一发不可收拾。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这位美男子。当时我们班腐文化盛行,看着书很容易把里面的人物yy一下,做个配对什么的。因此看到这本《这个宰相不简单》,我心中对它的定位便是——江山如此多娇,看张居正与万历尽折腰。看了之后我才发现,这应该算是属于比较正常的一本书籍,虽然也存在嬉笑怒骂,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一本非常中规中矩的书籍(可能是我太重口了……把这本书当作是很正常是书籍……),至少比当年明月稍逊一筹。
       好了,言归正传。讲讲这本书本身吧。总的来说分为3部分——追逐大权、掌握大权进行改革、死后的悲惨境遇。也许我这么分太不科学了。追逐权力的部分有3章,掌握大权的和死后境遇的分别都只有一章。但这样分,我觉得更能够看出他人生的一个起起伏伏。
       先来讲讲他追逐权力的那三章吧。
       张居正绝对是个天才。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本该3年前就中举人的,顾璘为了提醒张居正不能过分骄傲而特意让他落榜),二十三岁中贡士(中间落榜过一次),之后在殿试中成为二甲第 9名进士。一个天才,又有雄心壮志,那只能是,大成抑或是大败。
       张居正死后,他的家族蒙受了大难。但在他生前,就他实现了他爬上权力顶端,一展宏图这个愿景来看,他算得上是成功的。
       在与顾璘的交往之时,张居正便树立了自己的“辅国良臣”的梦想。在经历了祖父被辽王整死之后,他开始对于权力有了更为深入的渴望。
       张居正在殿试中的良好表现使得他被选为庶吉士,进入了翰林院。成为了庶吉士,你再不济日后少说也能混个知府当当。而对于张居正来说,这个庶吉士意义重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啊,在明朝中期以来,几乎所有的内阁大臣都是庶吉士出身,所以庶吉士又被称为“储相”。这时的张居正觉得自己一展宏图已经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了。
       张居正进入了国家的精英殿堂,便免不了和当时的大人物有交集,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人便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徐阶和高拱。在张居正刚入翰林院的时候,徐阶是翰林院掌院学士。在古时候的世界观看来,张居正与徐阶是师生关系。那时候徐阶和首辅严嵩是对头。最初的张居正并没有在这场斗争中坚定地站在老师这一方。但自从庚戌之变以后,他便认清了严嵩卖国求荣的嘴脸,联合自己的老师开始对付严嵩。在杨继盛案发生之后,对朝政失望到了极点的张居正想到了孔子的那句“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毅然请病假归家。
       如果故事发展到这里,张居正愤青一点,也许就从此归隐山林,处江湖之远了。但是我们的张居正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国家还处在危难之中,我心里愤慨难过也只是短暂的,我要回去。我要爬到权力顶端,然后,凭我的聪明才智,拯救天下苍生!”
       之后当然徐阶和严嵩的斗争越来越白热化。我们的张居正表面讨好严嵩,背后也狠狠踹了严嵩好几脚。终于,在广大天才精英们的共同努力下,严嵩下台了,徐阶成为了首辅。恩师已经是内阁的老大了,自然不忘了提携自己的得意门生,于是张居正也在徐阶的帮助下,顺利进入了内阁。这时候的内阁除了徐阶和张居正以外,还有高拱、陈以勤、郭朴、李春芳。其他人都老实,但高拱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主。常常对我们的徐阶首辅也表现出“你小子是哪根葱”的狂傲态度。徐阶不干了。“我当年对严嵩唯唯诺诺,是因为我实力没有强到能够和他抗衡的地步。丫的我现在已经是内阁首辅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高拱是皇帝的老师又怎么样,我叫言官弹劾你!”在我们徐阶首辅的努力下,高拱辞官了。与高拱交好的郭朴也不能幸免,只好主动提出辞官。现在看来,内阁已经是徐阶的天下了。似乎再也没有人能够和徐阶抗衡了。但还别说,真有这么一个人,他就是大明的皇帝——隆庆帝。
       我们的徐阶首辅在政治上搞垮了严嵩,搞走了高拱,背地里也用了不少见不得人的手段。再加上我们熟悉的“海青天”海瑞惩处了徐阶的儿子,大家对徐阶的印象实在是好不到哪去。但是老实说,哪个在官场上混的没有耍一些小心机?我们的徐首辅总的来说,还是一个勤政爱民好官。但他的仕途也恰恰是因为他的勤政而终结的。
       隆庆帝,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他在位的时候实在没干什么,但是他也继承了大明皇帝好色、懒惰的基因(朱元璋、朱棣这种能人就不要包括进去了)。我们的徐阶首辅看不下去了,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谏——皇上,您不能再这么下去了!说得多了,皇帝也烦了。徐阶自己当然也知道,自己已经惹隆庆帝厌恶了,便煞有其事地写了辞职信:“您不是看不惯我么,我不干了。”他当时可能是这么想的,皇帝气归气,但看到我都要辞职了肯定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但是我们的徐首辅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隆庆皇帝的智商不是一般的捉鸡。他才不管你的欲擒故纵,只知道,你要辞官,这不是少了一个在他耳边唠叨的人。便在徐阶的辞职信上大笔一挥——准了!于是,我们的徐阶首辅便很戏剧化地退出了权力的一线舞台。
       徐阶走后,李春芳成了首辅。这时的张居正虽然没有老师作为靠山,但是内阁的工作环境还是非常良好的,没有勾心斗角、权力争夺。在这期间,他写了《陈六事疏》,与早年的《论时政疏》相呼应。虽然没有被隆庆帝重视,但是张居正没有泄气。反正现在内阁里大家和睦,不需要去管那些尔虞我诈的破事,我多得是时间来好好想想救国的对策。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个平衡很快就被打破,而这个人,就是他的老朋友——高拱。
       不管高拱用了什么手段,反正他是回来了。高拱回来之后,还是干了很多实事的,比方说任用潘季驯(治理黄河的)、殷正茂(抗倭寇的)、王崇古(成功解决把汉那吉事件)。但前面也说了,高拱是个心高气傲的主。他回来之后,在内阁的排名是很靠后的。他不允许那些没才的人(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排在他的前面。他先后赶走了陈以勤、赵贞吉、李春芳、殷士儋,只留下了他的小伙伴张居正,坐上了首辅的位置。看似他已经大权在握了。但他却没有想到,他唯一留下的小伙伴,看似无害的张居正,却是他的首辅终结者。
       张居正和高拱都是人才。在严嵩还是首辅的时候他们便一起针砭时事,提出了很多改革的措施。再到后来的高拱回内阁,张居正也是出了一份力的。这些高拱都看在眼里,所以在之后内阁的权力之争中高拱才把张居正划为自己人。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两人的矛盾终于因为权力而日益彰显。
       如果说张居正对高拱的厌恶只是不甘心自己屈居高拱之下的话,有个人则对高拱则是恨之入骨。他就是高拱丢掉首辅位置的直接打手——太监冯保。说起来也不怨冯保,高拱几次三番地阻挠冯保的晋升之路,也难怪人家会记恨。张居正和冯保便联合起来,伺机给高拱狠狠一击。没想到机会马上就来了。
       隆庆皇帝驾崩之后,小皇帝万历登基。高拱是隆庆帝的老师,倒是真的很伤心。他看着小皇帝,悲痛地感叹一句“十岁的太子,怎么治理天下。”冯保听了,马上添油加醋地告诉了小皇帝,让万历以为高拱想废了自己,另立其他皇帝。万历还小,当时便十分气愤,立即下旨罢了高阁老的官。自热而然的,张居正便接替高拱成为了新一任首辅。
       至此,张居正终于爬上了权力的顶峰,实现了他儿时的志愿。接下来,张居正会给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来一场猛烈的改革。大地啊,颤抖吧!
      
      
  •     政治斗争还是很有意思的……不过 要是输了赔的不止是钱……
  •     这是我标注的第一本三星书。本想两星,后来想着大家都是同行,别那么刻薄。
  •     刘伯温,于谦,王阳明,张居正,并称明朝四大战士!
  •     时无良相,再也不会有第二个张居正。
  •     如果你十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让它受一点伤的话,那么,你将失去两只完美的翅膀。
  •     偶然间,挑到这本书,倒不是冲着职场一词去的,看完。 哇~为何学历史?学校里的那些历史课本,那些历史课,真是在浪费时间。背背年代时间,练记忆?背背事件的意义,多学几个生字?历史有意义,教法真没意义。学生们不如抽空看这些旁门左道,还能看出些社会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官商勾结,蛮有政治味道的,然而我说,官商自古勾结,那就更有味道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