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鉴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励志 > 人际与社交 > 冰鉴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
ISBN:9787504477316
作者:无名氏
页数:312页

章节摘录

  书读进去了,是一种气功态。换句话说,读书人长期在练气功,气质与常人也有不同。但他们当中有心怀邪念的小人,也有落井下石、拐骗别人妻女财物的不义之徒,在文儒雅士、谦谦君子的面纱掩盖下,该如何识别呢?主要察神。心有所动,眼神会流露变化。不论神光内敛、锋芒外显,神所传递的心性正邪、智慧贤愚,都是掩盖不了的,一如云层中的阳光,区别只在于会不会鉴识。这就是《冰鉴》讲的“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门一打开,山的幽深伏藏、奇伟雄姿自然一目了然。察神,犹如推开大门,门一开,就能看到这个人的心性、才干。要分辨一个人的能力和前程,外貌形相是靠不住的,比如王安石和文天祥。文天祥是一个很俊美的人,身材魁梧,厚背圆腰,秀目长眉,虽为状元书生,但不失英雄气概。王安石是一个不修边幅的人,衣服一月不洗,身上还有虱子,眼睛里白多黑少,至少算不上英俊。但他们同样流芳百世。因此,从外表看人,主要察神。神有余的表现是,目光清莹流转,神不斜视,眉毛清秀尾长,容色澄澈如冰泉,清泓如秋水。极目远眺时,如秋日长空里太阳照霜天,收目近观时,如春回大地和风拂过鲜花。处理事务时,果断刚毅,镇定沉稳,临危不乱,如猛虎踏步深山。与众人相处时,和和融融,却又不为众人所淹没,像凤凰飞翔在雪原。坐,稳如磐石;卧,静如栖凤;行,洋洋洒洒,平缓如江水徐流;立,敦敦昂昂,气势如孤峰树于平原。沉默静养,气定神闲,言不妄发,性不妄躁,喜怒不动心,荣辱不变节。世事纠纷错于眼前,利色诱惑纷纭身畔,而守贞如玉,心静如水。这样的人动如脱兔,静若处子,不为外物所动,既能得众人喜爱,又有做大事的才力风范,自然前程远大。神不足的表现是,似醉非醉,头脑昏浊不清。不愁似愁,经常忧心戚苦。似睡非睡,一睡便又惊醒。不哭似哭,经常哭丧着一张脸。不嗔似嗔,不喜似喜,不惊似惊,不疑似疑,不畏似畏。神色昏乱不定,容仪浊杂不清,神情就像出现重大失误,凄惨悲厉而又痛苦不堪,甚至带着恐惧。言语瑟缩寒滞,闪烁隐藏不定,卑躬自怜,有如女子遭人凌辱。面色初时花艳,继而暗淡无光;语言初时压捷,继而吞吐木讷。这种人做事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事功前程自然可以想见。熟知了神有余与神不足的区别,就容易判断一个人的生命力、行动力、意志力和思考力。前面所列举的各种表现犹如病症,由症状来判断病情,再佐以验血、拍片等手段,病情就十拿九稳。以神察人,也大抵如此。察神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除了观察眼光清莹与昏浊外,还要结合举止、言语,才不会有偏差。曾国藩只见了江忠源一面,就说“京城没有这样的人才”,又说江忠源“当悲壮节烈而死”。他凭什么这么说、根据在哪里、结果准不准呢?江忠源(1812~1854),字常孺,号岷樵,湖南新宁人,举人出身;比曾国藩小一岁,是湘军中最早办团练的人,也是湘军五大系统的创始人之一(其余四系的创建人是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王鑫)。他一直在家乡读书,早就察觉到当地会众的秘密活动,对他们有所警觉,所以当雷再浩率众起事时,他带着乡团,一役即将其镇压。1844年,江忠源去北京赶考,经郭嵩焘介绍,第一次拜见了曾国藩。江忠源有侠义之气,不喜欢被条条框框束缚。两个大男人初次见面,尽讲一些市井琐事,似乎不是英雄豪杰所为,却谈了将近两个小时,还时常爆出笑声来。江忠源告辞出来,曾国藩目送他走,回头对郭嵩焘说:“京师没有这等人才啊。”接着又说:“这个人会立名天下,也会悲壮节烈而死。”大清王朝从乾隆传位给嘉庆,再传至道光,中间虽然经历了白莲教的动荡,但总的说来,太平了好几十年。突然听到曾国藩这么说,身边的人都觉得惊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道光二十五年(1845)九月十七日,曾国藩跟叔父说起江忠源的事迹。那年八月初五日,湖南湘乡一个叫邓铁松的人,跟江忠源一起回老家,不料六天之后死在路上。江忠源不辞劳苦,必诚必信,亲自扶灵柩回家。在那之前,湖南新化一个叫邹柳溪的人,不幸病死京城,也是江忠源处理后事,扶送灵柩南回。曾国藩说:“此人义侠之士……扶两友之柩,行数千里,亦极难矣!”还说他们俩关系极好。如此看来,江忠源果然有古侠士之风,而非曾国藩故意夸张。韩愈做诗日:“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尝读古人书,谓言古犹今。”江忠源的侠义行为,无论古今,都值得推崇吧。江忠源的父亲七十大寿,曾国藩贵为二品京官,仍然为他父亲做了一篇寿文。当咸丰皇帝下令求贤时,曾国藩首先推荐了江忠源等五人。曾国藩如此器重他,不是因为他们关系好,而是因为曾国藩爱才,知道他是一个人才。  ……

前言

  《冰鉴》的价值与糟粕当我第一次看到《冰鉴》的古刻本时,颇有些激动。这个本子刻印于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仲春,纯毛笔字书写,古意盎然。细数下来,古本《冰鉴》分七篇、二千四百一十六字。更为难得的是,刻本末尾明确写道,“冰鉴七篇,不著撰人姓名”,证明此书作者与曾国藩无关。当时曾国藩才十七周岁(生于公元1811年冬十月),正在湖南乡间读书,很难写成《冰鉴》这种需要丰富实践经验的书籍。《曾国藩全集》三十册两万两千四百余页,也没有一个字提到《冰鉴》。现在看来,说《冰鉴》是曾国藩写的,大概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跟他善于相人有关。他总结出一些著名的相人口诀,诸如“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细参相人之法,神完气足,眉耸鼻正,足重腰长,处处相称,此四语者,贵相也,贤才相也。若四句相反,则不足取也”等等。还有成功的、丰富的相人实践,诸如一见江忠源,就说他“当立名天下,然终以节烈死”;一见刘铭传,就说他是个将才,功名不在自己和李鸿章之下。正因为此,同时代的人对他的相人技巧给予了高度评价。连《清史稿》都说:“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第二个原因是后人的误传。误传始于何时,暂时还没有答案。目前可以确知的是,早在抗日战争前夕,就有人撰文指出:“《冰鉴》托名曾国藩著……文正衡人,颇有特长,然间亦有以臆测者,不尽吻合。近人乃有以古相书《冰鉴》,傅以文正名,号为遗著,不知此书道光间吴荷屋已为锓版。”(此文发表于公元1934~1937年之间)“道光间吴荷屋”,就是道光九年刻本《冰鉴》末尾提到的吴荣光,字伯荣,号荷屋,广东南海人,嘉庆进士,累官至湖南巡抚、署湖广总督,家里藏书非常丰富。《蒋氏王朝兴衰史》一书说:“凡有重要人事安排,他(蒋介石)必先招榜上有名者,观察其相貌气色,然后再做选用与否的决定。其相人之法得自曾国藩学说之处甚多。曾国藩著有《冰鉴》一书,是谈气观相的一代宗师。据说蒋纬国在担任三军大学校长期间,《冰鉴》一书曾被指定为学生重要参考书籍。”1960年代,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一书中说:“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那就是《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由此推断,把《冰鉴》误作曾国藩写的,似乎跟蒋介石、尤其是他身边的人大有关系,最后以讹传讹,至于今日。“冰鉴”的意思是,以冰为镜,明察秋毫。在考辨人才方面,《冰鉴》确实有其独特的实用价值,诚如吴荣光所说到的,“固切于用,非同泛书”,不宜简单地与市井相人术相提并论。细细说来,《冰鉴》七篇二十四节,以下七节颇有实用价值,有助于识别人心、甄选人才:第一篇第一讲,中心内容是十六字:“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目。”大凡知道《冰鉴》一书的人,几乎都知道这十六个字,俨然成为《冰鉴》的标题词。第一篇第二讲,有价值的内容在于: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可以从眼神的动静状态当中去捕捉一个人的品性邪正。第一篇第三讲,识别小心与大胆两种人才的方法: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第二篇第七讲,提出了与市井相术完全不同的一种识才依据:内奸者,功名可期;纯奸能豁达者,其人终成。这种人才观有非常显著的唯物论倾向。第四篇情态篇,是全书最具实用性的一篇,分三讲,浅显易懂,全无迷信色彩。第十二讲,核心价值在两句话:“久注观人精神,乍见观人情态”。第十三讲,“弱而不媚,狂而不哗,疏懒而真诚,周旋而健举,皆能成器”,指出四种恒态都是人才。第十四讲,“妇人之仁,不足以谈心”,通过时态观人,项羽、袁绍都败在“妇人之仁”。除了上述优点,《冰鉴》也有不少迷信色彩。第三篇容貌,“舌脱无官”,口吃者不能当官,显然不合实情。韩非子、司马相如是口吃。刘邦的耿直大臣周昌,降刘禅、灭蜀汉的邓艾,也是口吃。曾国藩的部将林源恩,因为口吃,不能言,地方又不肯救,最后冤死敌手。曾国藩为他叫屈,专门写了一篇碑文纪念他。“鹰隼动便食人”,说鹰钩鼻的人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也不符合实情。《史记》说秦始皇就是鹰钩鼻,但他没有滥杀任何功臣、大臣;活埋四百六十名书生,直接起因是术士用长生不老药骗他;修长城死了很多人,这个说法源自《汉书》,是大臣为了劝谏汉武帝而故意夸大其辞,说什么为修筑长城、道路死者相望(现在看来,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动用了三十六万人,完整新筑的长城大概有一千八百公里,其余长城是在秦、赵、燕三国原先筑成的旧长城之上,做了一些连接和修缮工作,详见拙著《大秦帝国开国谋略详解》,中央编译出版社)。第五篇须眉识人,虽然有一些历史典故可为佐证,但可信度不高。今天我们已经知道,须眉、毛发、指甲是皮肤的衍生物,是血液细胞死亡以后排出体外形成的,即使可以作为识人的依据,又有几分可靠呢?第六篇声音、第七篇气色,也是对错参半的事情,除非你有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且莫轻易用于实践,否则就是害人害己了。本书是在我1998年编撰的《冰鉴:曾国藩相人术》(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编撰的《领导者必备:曾国藩识才秘诀全书》(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编撰的《冰鉴正解》(中央编译出版社)三书基础上做了修改之后的新版本。虽然说是做了一些修改,恐怕仍然还有错误未完全订正,恳请读者批评、指正。考虑到世人以讹传讹,已经把曾国藩视做《冰鉴》作者,于是本书补充了大量与曾国藩有关的内容,并在《冰鉴》原文之上适当做了发扬。《冰鉴》认为,“神有余者贵,形有余者富”,本书则把曾国藩奉行的“打掉牙,和血吞”的好汉精神、湖南乡间那种不服输的蛮子性情,视做“神有余”的现实表现,并详细叙述了曾国藩一生六次被人唾骂的经过,最后都靠咬牙挺立、坚忍维持而成功。曾国藩也经常讲这种话:“好汉打掉牙,和血吞。”“男儿自立,须有一种倔强之气。”“以懦弱无刚为大耻。”附录部分是曾国藩识别人才、磨炼人才的内容,都从《曾国藩全集》选入。“勉强”,意思是人人都可以通过勉强振作、自立自强而成为人才。曾国藩反复强调“功可强成,名可强立”,凡事勉力做去,坚忍不屈,百折不回,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豪杰:“人苟能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人!”“但问耕耘,莫问收获;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他也相信这种精神可以作为识别人才的途径:“吾之观人,亦尝因此而失贤才者也。”只要肯立志,肯发奋,能勉强,能坚忍,即使天分差一点,也会成为人才。“培养”,曾国藩借用诸葛亮的话,“才须学,学须识”,强调对人才的培养和转移之道。他知道“山不能为大匠别生奇木,天亦不能为贤主更生异人”,因此在储备人才、培养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湘军二、三代人才几乎都得到过他的指点和培训,淮军李鸿章、刘铭传、潘鼎新等也不例外。《曾国藩全集·批牍卷》可谓半部培训教材。“勉强”和“培养”的本质是重视人才的主观努力:“勤能补拙”,“勉强振作”,你可以靠自身努力成为人才;正确的培养、教育,也能使很多人成为人才。把先天禀赋和后天努力结合起来考察人才,等于是适当弥补了《冰鉴》的部分缺陷。今天,《冰鉴》一书已经在人力资源课堂上发挥作用,这是一件好事。同时也要提醒大家注意,《冰鉴》有不少迷信色彩,必须仔细区分精华与糟粕,不要被错误的东西迷惑、毒害。可笑的是,借着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幌子,迷信思想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两千三百前的荀子就开始批判相人术,我们生活在科学高度发展的21世纪,难道还不如他,还要开历史倒车吗?如果说相人术还有一些合理成分的话,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学习、继承,首要的工作是辨别良莠。不能正确辨别良莠,还是不学为好,免得害人害己。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个人完全反对用缺乏科学依据的相人术来识别人才、选拔人才,除非你真有曾国藩那样的本事。而曾国藩本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也有“靠臆测者”。因此有一句话要告诫大家:学之不精,不如不学。

书籍目录

序 《冰鉴》的价值与糟粕第一章 神骨第二章 刚柔第三章 容貌第四章 情态第五章 须眉第六章 声音第七章 气色附录一 曾国藩论勉强成才附录二 曾国藩论培养人才

编辑推荐

  《冰鉴》是谈气观相的一代宗师。据说蒋纬国在担任三军大学校长期间,《冰鉴》一书曾被指定为学生重要参考书籍。本书在作者1998年编撰的《冰鉴:曾国藩相人术》(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编撰的《领导者必备:曾国藩识才秘诀全书》(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编撰的《冰鉴正解》(中央编译出版社)三书基础上做了修改之后的新版本。

作者简介

《冰鉴》把曾国藩奉行的“打掉牙,和血吞”的好汉精神、湖南乡间那种不服输的蛮子性情,视做“神有余”的现实表现,并详细叙述了曾国藩一生六次被人唾骂的经过,最后都靠咬牙挺立、坚忍维持而成功。曾国藩也经常讲这种话:“好汉打掉牙,和血吞。”“男儿自立,须有一种倔强之气。”“以懦弱无刚为大耻。”《冰鉴》已经在人力资源课堂上发挥作用。

图书封面


 冰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较为客观的一本评鉴《冰鉴》的书,没有套着曾国藩的噱头来推销。(《冰鉴》不是曾国藩写的。)虽然书中也大段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但总得来说,作者用一个现代化社会的角度去评判一部中国近代的相书,因此做到了客观公正。书中旁征博引,辞藻也较为华丽,可见作者也是一位饱读诗之人。总的来说,此书的价值已超越了《冰鉴》本身的价值,因为作者对其进行了,适度加工,使其取其糟粕,留其精华。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