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智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励志 > 人际与社交 > 人际智道

出版社:卞修跃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2-07出版)
出版日期:2012-7
ISBN:9787508739816
作者:卞修跃
页数:18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然而,由于“道”不可抗拒的魅力和无所不在的力量,压抑了这一充满科学精神的倾向,中国的民族心灵在日后的发展中也没有能对这一倾向投入太多的关注。屈原的发问也只能仅仅限于对问题的提出,他本人没有能作出解答,后人也同样无意对其进行解答。几千年间,《天问》作为文学名篇而广为流传,但是能对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执著和渴望进行进一步发掘的人却是十分寥寥的。而这寥寥中的一位就是唐代的文学家兼思想家柳宗元。 柳宗元首先是一位文学家,然后才能是一位思想家。他的《天对》却没有能对屈原的《天问》中所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作出完满的回答,通篇的虚缈,满纸的玄奥,彻底地违逆了屈原当年提出问题时所怀抱的探索宇宙万物根源的精神,实际上任何问题都没有予以解答。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即使是中国古代最具智慧的哲人们,在面对宇宙的根源和万物化生的问题时,除了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形而上观念作一番虚无缥缈的阐释外,一落到实处,便处处显出他们的软弱无力了。 这就是中国古代思想界的一大突出的特色,让人脱俗的同时也更加让人迷惑! 上帝•天命•鬼神 马克思认为:“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从而一方面它消灭宗教本身,另一方面,从它的积极内容说来,它自己不只在这个思想化的、化为思想的宗教领域内活动。” 如此看来,人类的最初的意识和思想是以宗教的形式产生的。其之所以如此,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根源,而其最为根本的则在于:当人类刚刚从大自然中脱离出来,一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在与大自然对抗时,便无法遏制地产生了一种恐惧,一种由于人类对大自然之诸种神秘现象无法理解而导致的无奈和孤独。 无可讳言,人类存在于自然界之中,于宇宙之中,是弱小的,也是孤独的,与宇宙的广漠和无限及自然力的伟大和残酷相比,人类更是显得如此。由于初民生存能力的低弱,当人类一从动物界之中分离出来,用手制造工具,用下肢直立行走,这种孤独和弱小即随之产生了。随着人类自身的发展,在人类的意识完全清醒之后,在人类与自然界和宇宙之间就划上一道再也无法逾越的鸿沟。这一过程,也即是人类最后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走向成熟的过程。然而在人类初生的童昧之时,他们的意识尚处于浑噩之中没有清醒,并不能够认识到自身与自然界分裂的意义,同时也不能意识到自身处于宇宙之间的尊贵地位,更没有料想到自己能够成为宇宙之间的主人。同时,人类也没有思想到与此俱来的人类自身几乎难以承受的压力:意识清醒后的孤独,明白了自身的渺小之于宇宙的宏大之后的深刻的恐惧。在当时,他们自视与万物同类,并把他们所独具的思想意识、情感都统统地毫不吝啬地赋予了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山川、太阳、月亮等等事物身上,使它们与人类一样有着思想和感情。这大概即是原始的“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生了。这种虚假的表象暂时掩盖了行将出现于人类和宇宙之间的鸿沟而使得人类自醉于这种天真的构想之中,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形之下,人类是不会感到孤独的。同时也因为有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与自己一道支撑着宇宙间的一切变故,所以他们也同样不会感到对伟大自然力的恐惧了。如果我们以一种同情的心态来对待人类在最初始时的这种情形的话,则也不能不说它是一种人类与宇宙和自然界的和谐。而这种和谐对后世的人们尤其是对后世的中国人来说,是极为令人羡慕的了。

前言

中国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一个文献典籍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度,国人以此为荣耀和骄傲。我们的先人怀着对中国历史发展无比崇敬的热忱,特别注重对历史过程的探索,注重历史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的总结及借镜。他们以继承和发展、开拓与创新为重,以赴汤蹈火、前仆后继的大无畏民族精神,不顾身家安危,敢于向皇权和邪恶势力作斗争,直面千夫指,捍卫了历史的尊严与神圣,载述了历史发展的轨迹,极大地丰富了历史科学的内涵,进而使我们拥有了二十五史、地方志、实录、文集等林林总总、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我们继往开来、建设更加繁荣强盛的国家提供了科学依据。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否则就是荒谬;现实是需要面对的,否则就是逃避,而沟通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桥梁,恰恰就是文化与智慧。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动力的源泉,使我们懂得伟大源自平凡,崇高源自执着,魅力源自孤独,成功源自独创,生存源自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将历史研究与认识国情、建设新中国紧密联系,赋予历史科学新的生命活力,使中国的史学研究和发展有过一段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涌现出许许多多像范文澜、郭沫若、翦伯赞、、白寿彝、蔡美彪等在海内外都享有盛名的历史学家,他们撰写的中国通史、断代史、专门史以及普及教育的历史著作,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专业史学工作者和历史爱好者,使中国的传统史学研究有了传人和继承者,这是祖宗的恩赐,更是老一代革命家的冀盼和厚望。正是在先辈的感召和谆谆教诲下,20世纪90年代的初期,一批专门从事中国历史研究颇有造诣的年轻史学工作者,因应广西教育出版社江淳女士、李人凡先生的要求,将各自在史学研究领域,钻研积累的个人心得认识贡献出来,由涓涓细流汇集为《中国古代智道丛书》系列出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赢得了读者的赞赏。这说明历史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它是推动历史、现实,更是推动未来向前发展的动力。    回首往事,斗换星移,当年的年轻学者如今有的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有的是科研部门的骨干力量;往昔出版社的独具慧眼,使我们能够捷足先登,得以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睿智,获得社会和世人的认同,的确幸莫大焉。而今中国社会出版社重新出版我们的研究成果,致力于服务大众和弘扬祖国的历史文化,他们确实具有远见卓识,令人为之振奋。这是我们著者的机缘,也是读者的幸运,更有可能“走出去”,让世界人民了解我们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智道丛书》是从我泱泱中华文明之树上采撷的一批智慧之果,经由最耐得住寂寞的专家、学者的阐释、总结、提炼与升华,形成了一套关于天地、节令、宫省、君臣、治国、人际、军事、用人、饮食、服饰的中国古代智道丛书。它们自成一体,各有侧重;互相映衬、珠联璧合。这套源自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丛书,是迄今仍具活力的灿烂奇葩。它香溢神州,芳播四海。它是古代炎黄子孙的伟大创造,更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璀璨明珠。它为全人类所仰慕,理应为全人类所利用。    有感于此,是为序。

后记

“事非经过不知难”,时至今日,笔者才对这一古训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早在就读南开大学期间,因为对先秦诸子的著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常自阅读,不忍释手,每每被中国古代的哲人志士们对于人生的理解和对于现实的关注,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对于自己主张的坚贞深深地感动着,因而也常自怀着一种理解和同情,也觉得别有一番情趣和意境。偶有心得,着于笔端,落于纸上,虽属敝帚,犹且自珍,保留至今,即是本书的雏形。但是雏形毕竟只是雏形,其凌乱和不成熟是可想而见的。虽常起心意要把它们理出个头绪来,作一总结,作为自己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爱好的一个交代。但是屡经着手,屡经中辍,是因为自己的畏难与懒惰,也是因为自己思想的浅拙。    但是自己总是不能忘情于这一堆无绪的随笔,于是欣然接受了王熹先生的约稿,撰写《天理·人伦·世道》。然而,动起笔来,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浅薄和轻率:中国古代思想博大精深,流派繁杂,五彩缤纷,令人目眩。先圣哲人们对于人生的每一个问题及每一个问题的侧面都有极为深刻的见解,体现着他们对于人生现实的关注和对于理想的追求,其思想的深邃我不能很好地把握;其态度的执著,我不能理解。我以一个涉世不深、不谙待人接物的年轻人,率然接受了一部谈论中国古代人际关系智慧之道专著的写作,简直近乎玩笑了,悔意立即溢于笔者的心头。    但是,“人无信不立”,既然接受下来,就不再能推诿,而且以自己的本心也不想推诿。难则难矣,怯阵脱逃总会被师长和友好们鄙薄的,我只好硬着头皮干将下去。于是多少日日夜夜,伏案冥思,千次万次击打键盘,一点一滴把字、词、句敲进电脑,印在纸上。多少次因思想的枯竭不得不停下手来,燃起一支香烟,把目光注向冥茫的夜空,用手击打着自己愚笨的脑袋,期望着灵感;又有多少次因为自己对于先哲们的智慧隽语有所理解而感到欢欣愉悦——我亲尝了著书立说的痛苦和欢乐。书稿脱成,即觉得一种解脱与欣慰,又默然自语好累,同时又有一种忐忑和失落:将来摆放在读者和同好们面前的将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自己想说的没有说清楚,自己理解甚浅的却又在那里胡说一通“歪理”,虽然“研究”了这么长时间的人际关系智慧之道,而自己对它的了解却依旧是空疏,也远不能达到先贤们宠辱不系于心的境界,这也许是一种嘲讽吧。我深知,书中的错讹和谬误,乃至观点上的偏颇是免不了的,那就请关心我的友好们和每一位读者批判指正了。而“悔其少作”的感觉,现在有,将来也不会没有。    最后,我真诚地感谢中国社科院的王熹先生对我的看重和时时对我的开启与督责,感谢我最亲爱的朋友徐宇小姐在我写作过程中给予我的悉心关照,感谢中国社会出版社给了我这一机会。

内容概要

卞修跃,男,1966年10月生,安徽省寿县人。1989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工作至今。2001年9月复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6月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近代史资料》编辑以及抗日战争史、侵华日军暴行史、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几年着重从事中国近世影像资料的搜集与研究等方面工作。

书籍目录

第一讲 天地人与道法自然 乾坤定位,万物化生 上帝•天命•鬼神 道与德 圣人以神道设教•敬鬼神而远之 第二讲 天人相应与世道兴衰 天地生物,人为其长 天人相分与天人相应 宗法规范•亲情原则 治道与乱世 第三讲 天子•父母官•子民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天下有罪,在予一人;民为贵,君为轻 好皇帝-清官•顺民 官官相卫与官逼民反 第四讲 礼法交织的网罗 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以法为教 义者利也 名分与纲常 第五讲 理想•修养•境界 修齐治平•凡人皆可为尧舜 小国寡民•返璞归真 逍遥游的幻想——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兼相爱,交相利 第六讲 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 家事,国事,天下事 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 沉郁与激昂的互补 后记

编辑推荐

《人际智道》是源自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书籍,是迄今仍具活力的灿烂奇葩。它香溢神州,芳播四海。它是古代炎黄子孙的伟大创造,更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璀璨明珠。它为全人类所仰慕,理应为全人类所利用。

作者简介

人际关系贯穿着人性的滋生与毁灭。《人际智道》作者试图系统地解释中国古代传统的人际交往智道:注重人生修养的同时,注重人生实践;追求个体价值实现的同时,追求着社会整体价值的实现;执着于人生理想的同时,注重于对现实人生境遇的把握。作者揭示了中国古代人类生活最为主要的内容——人际关系,分析了中国古代儒、墨、道、法等主要思想流派有关人生修养、人格理想、人际交往的理论体系,探讨了古代中国主要思想流派有关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及追求理想国度实现的思想精髓。

图书封面


 人际智道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