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你好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励志 > 人际与社交 > 我好-你好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501960712
作者:[美] Thomas A.Harris
页数:190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非常感谢哈里斯博士所做的这份意义非凡的工作。在本书中,他用深入浅出并且无可辩驳的例子对沟通分析理论做了深刻的诠释,并富有创造性地将这些理论置于道德价值观等更宽广的视野下加以考察。  ——埃瑞克?伯恩,《人间游戏》作者   哈里斯抛弃了精神分析晦涩难懂的技术性语言,用浅显易懂和颇具逻辑性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自我理解和自我改变的过程。  ——《洛杉矶时报》 当一种理论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时,这种理论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我们发现,这种理论就是沟通分析,恰当的时机就是现在,《我好-你好》一书就是传递该理论的最佳声音。  ——《生活》杂志   即使对那些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人而言,这本书仍然既容易理解又有趣。专业的治疗师也可以从此书中获益颇多,尤其当他的治疗取向为家庭或团体治疗时。  ——《选择》杂志   读者可以自由地遨游在这些充满乐观主义的内容中,尽情地与弗洛伊德、潘菲尔德、伯恩、派克漫谈并讨论,这些大师以将使本书成为最畅销的书籍之一。  ——《自由》杂志

内容概要

  Thomas A. Harris,毕业于美国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医学院,是一位在海军中工作的精神科医生。在他完成第一次海上任务——珍珠港之战后,他成为了海军精神医学部主席。1956年,他在萨克拉门多市开设私人门诊,成立沟通分析研究院,并成为国际沟通分析协会主席。哈里斯博士师从沟通分析理论的缔造者埃瑞克?伯恩博士,并在他的理论观点之上写出了《我好—你好》。   《生活》杂志评论哈里斯博士是“健谈和慈祥”的人,并引用了他对妻子艾米?哈里斯的感激,哈里斯博士感谢妻子“非常艺术地将他的思想加以组织并使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弗洛伊德、潘菲尔德和伯恩
脑外科医生的探索
一个基本的科学单位:沟通
第二章 “父母”、“成人”和“儿童”
“父母”
“儿童”
“成人”
第三章 四种心理地位
我不好-你好
我不好-你不好
我好-你不好
我好-你好
第四章 我们能改变
解放了的“成人”
什么促使人们改变
人是否具有自由意志
第五章 沟通分析过程
“父母”对“儿童”的沟通
“儿童”对“成人”的沟通
“成人”对“父母”的沟通
非互补或交错式沟通
如何保持“成人”
第六章 我们之间有何不同
第七章 我们如何使用时间
第八章 P-A-C和婚姻
第九章 P-A-C模式和儿童
第十章 P-A-C模式和青少年
第十一章何时需要治疗
第十二章 P-A-C模式和道德价值观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想了解自己的人格吗?想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吗?想获得幸福吗?本书将交给你通往幸福的钥匙。作为沟通分析的经典之作,本书思想深刻,见解独到,打破了美国最畅销书的记录——到现在为止已经销售了1500万册!

作者简介

《我好-你好: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将交给你通往幸福的钥匙。作为沟通分析的经典之作,本书思想深刻,见刻独到,打破了美国最畅销书的记录——到现在为止已经销售了1500万册!

图书封面


 我好-你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PAC,人格结构理论/交互作用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简称:TA,PAC)此理论书最初由Eric Berne在19世纪50年代在《人间游戏》(Game People Play)提出的理论中文翻译版豆瓣链接: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909385/通过对人的性格进行意识形态的分类,可以分成父母意识(Parent):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P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滥用权威,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 …”,“你必须……”儿童意识(Child):比较像婴幼儿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一会儿逗人可爱,一会儿乱发脾气。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C成分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为遇事畏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不加考虑。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猜想……” ,“我不知道……”成人意识(Adult):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这种人能从过去存储的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作出决策。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A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个人的想法是……” 。以上定义来自MBA智库,可以较直观的阐述具体意识个例的区别书中提供了该理论的一些实施和分析方式.普通大众也可以通过书里的方式进行心理分析,以及沟通分析,解答自身一些心理问题从我个人使用情况看,提升自我情绪控制,以及人际交往时,分析隐藏在交流背后双方所玩的"游戏".书中最后几章将PAC应用于更大的范围中,宗教.社会.国际关系等等.理论很严谨,体系完善,只是缺少相应的科学实证.还有不少不足之处,而且我个人觉得标签式的定义不够靠谱,比如DISC. MBTI.(人非线性,时刻在变,当下测试情绪影响最终报告的变量) 当然PAC和后者还是有区别的.自我诠释方面,还是相当给力的,解决一般的问题用起来得心应手.
  •     从前,一位老农夫在乡村小道上修补一把生锈的耙子,一个热情的年轻人向他走来。小伙子在大学修理部工作,正在周围农村推销一本有关土壤保护和新型耕种技术的书。一番寒暄之后,小伙子问老人是否会买这本书,老人回答说:“孩子,我种庄稼所用的知识不到我所知道的一半。”本书的目的不仅在于介绍新的理论和观点,而且还在于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们无法生活的像他们所知道的那样好。人们可能知道专家在讲到人类行为时会滔滔不绝,但这些知识不见得会对他们的宿醉问题、破裂的婚姻和任性的孩子有任何帮助。有没有一种事物与人类的行为动力有着深远有简单的关系,从而帮助人们为老问题找到新的答案呢?我们能否找到与此相关且可靠有益的知识呢?到这本书里找答案去。
  •     前篇:(一)http://book.douban.com/review/4184263/(二)http://book.douban.com/review/4184325/在对“想法”做功课上的推荐里,我把这本书放最后,不是说它不好,而是觉得它比前两本更理性,也就更生硬。每个人都有“父母”、“儿童”和“成人”三种自我状态,每种自我状态彼此有交叠,也并非平均分布。每个人的这三种自我状态分布不一样,从而形成每个人不一样的处事方式。这本书里,详细的讲解了各种自我状态面对同一个问题时的处理有何不同,帮我们区分自己在说什么做什么的情况下是以哪种自我状态的方式进行的。同样是给建议,本书与《生命的重建》的不同在于,《生命的重建》针对不同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的建议;而本书则描述了什么样的方式是用成人态在思考,然后用成人态来回答所有问题。书里的例子也很多,易于理解这一理论。但例子里的一些操作方法稍显生硬。比如,在当事人以“儿童”或“父母”态处理问题时,突然被告知这不是“成人”态,从而来改变当前的行为,有点急刹车的感觉。除非你本身对这些观念比较接纳,否则这种骤然的改变会让你不舒服,最终使得改变流于形式。毕竟人不是机器,在不一致的指令之间转变,还是需要一定的过度的。这就是我为什么先推荐《一念之转》的原因——它起码提供了一种过度的方式。不管怎样,如果希望能深入了解自己的想法,这本书是不错的指导书。这三本书(《一念之转》,《生命的重建》,《我好你好》),都是从认知这个方面来改善我们的生活。如果你仍然觉得这些方法不容易操作、难以理解,可以从感受本身入手(推荐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880764/,介绍以后附上)。你希望改变,就总能找到改变的理由和改变的方法。如果你没有达成,可能是因为你有维持现状的理由,而你的痛苦在于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理由的存在。那不妨回过头,面对这个理由,你依然会抵达内心的宁静。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父母(告诫)- 成人(判断)- 孩子(感觉),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不好,我好你不好,我好你好。重在临床治疗。
  •     超级棒,无法直视的棒。我觉得作者绝对就是个天才,把人的三个人格很清晰的分离出来再加以描述,然后人和人之间的互用用这个combo去解释,实在是太天才了
  •     1969年提出“父母意识-成人意识-儿童意识”的思维框架,半世纪之后已经广泛进入社会语境。但常常是模糊的,不清晰的。认真研读全书,形成完整概念。也许是翻译原因,语言比较晦涩难读。大量使用的事例,也因极强的时代感而显得离先进生活距离较大。不过,抓住思维框架,对当下生活的指导作用将会依然强烈而充分。
  •     很有帮助,自我调节
  •     教育小孩有点用吧。
  •     不错的一本书 不过由于是译作 某些文字上有些拗口
  •     全新的视角看待自己的意识
  •     怎么说呢,看到推荐都说特别好,然后网站一直缺货,到有了买回来又太忙。反正终于看完了,却没有教我我怎么学习父母心理,大多时候自己都是孩子,诶,还是觉得理论偏强,但是我会重看一遍的,另外里面介绍的分组治疗中国没有吧
  •     编辑部送的书评用品,放了很久一直没看,某天实在无聊...... 发现还不错~
  •     很好的一本书
  •     我不了解为什么这本书评价这么高?是它四不像的“中庸”赢得了每一个“阶层”的好感么?
  •      相对于这三个人格,就有了不同的心理状态,譬如儿童相对于父母,因为依赖别父母得以生存,所以就有了(你好-我不好)的心理。还有(我不好-你也不好),最后表现健康成熟以成人的心态待人的是(我好-你也好)
  •     十多年前,读的老版,很推荐的一本沟通分析著作,还依稀记得,读完它,在返乡火车上,用它的框架分析一块回家的同学家庭关系。关键不是作者理论无错,而是它足够自治,用于与父母沟通。
  •     PUA也好,谈判术也好,情商也好,倾听沟通也好,或者一般人格测试MBTI之类哦,关于直觉和逻辑之间的差异区分也好,甚至催眠语句,这些种种的都只是心理学的术,她们不是本,不是根。我觉得心理学是直接建基于生理学上的,生理上构造和后天环境直接决定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而TA沟通分析,正正是这一切的根源根源。很好的把上面所有术的本,用一个根所连起来了
  •     非常具有启发性,而且实用
  •     交互分析。
  •     很好的求
  •     很详细的学习了“父母” 成人“”儿童“模式 这本很通俗易懂 不过就是觉得有些虎头蛇尾的感觉
  •     国内TA的著作太少了···
  •     阅读本书,最关键的是理解PAC,并学会应用。刚看的时候一头雾水,看到第五章开始有感觉。
  •     理智为王
  •     PAC 恩恩 ^^
  •     :C912.1/6064
  •     理论上比较简单,用起来容易一点。但是本质上和其它心理疗法 比如认知疗法,没有太多区别。
  •     好久远的书。。
  •     过于专业 不属于一般人读的 哪怕是有心理学基础的我这样的二般人
  •     没有看太懂,但是有了描述自己人际沟通表现的名词,“儿童”反应太快,“父母”爱冒出来下主观判断,“成人”往往后知后觉,暂时可以作为自我反思的工具。
  •     没有 回归内在 那么震撼~
  •     沟通
  •     学术性太重
  •     好书
  •     TA的入门书,很棒很棒,很有启发性
  •     I am okay , you are okay .
  •     我好,你也好,这才正常。
  •     2013 9
  •     P-taught. A-thought. C-felt.
  •     解决问题的工具
  •     专业性有点强。从个人思想的儿童意识、成人意识、父母意识三个角度出发,介绍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有很多对精神状态的分析,还有对道德、政治关系等宏观方面的探讨。有趣的地方是,这种理论证明了,个人一定要突破父母的影响才能有所成长。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前以为只会影响个人的思维方式,却原来也会影响到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     某些部分非常有启发
  •     很有启发的一套分析框架(尤其是应用在子女与父母的冲突上的时候)。父母们和孩子心中复杂的情绪,一旦可以用一种特殊的语言进行解释,就会发现大家有着不少相同之处。换言之,大家都有父母意识、成人意识与儿童意识。最具意义的发现之一是父母也有儿童意识。
  •     2013.12.16接触
  •     拖得比较久,一直没结尾,靠着这几天不靠谱的作息时间,来个了断.
  •     你好我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