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你的竞争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励志 > 青少年励志/大学生指南 > 发掘你的竞争力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47006634
作者:李令彬
页数:258页

章节摘录

插图:卓越求职一招鲜找到 “关键先生”,跟他用“行业语言”沟通,说明你能为解决他的“核心问题”,提供什么样的“独特价值”。人人都想出人头地,却个个不敢与众不同,这恐怕就是我们在追求卓越道路上的一种群体性迷思。尽管前面谈论了很多方面的求职技术,但是,大多数人毕竟还是会走到惯性的老路上,用最不实用的方法,“舒适地”求职。我想,我这里谈到的最后一个绝招,尽管人人都可以理解,但却不一定每个人都有过人的胆略与毅力去践行。所以,我姑且称之为“只适用于少数人的找工作方法”。这种找工作的方法,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句话:找到 “关键先生”,跟他用行业语言沟通,说明你能为解决他的核心问题,提供什么样的独特价值。如果你能够完全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就不要读下去了,免得认为我在浪费时间。如果你不甚了解,又渴望在就业的困难局面下脱颖而出,我的建议或者会带给你一种全新的求职思路。现在,就让我们来解释一下那句话里面的四个主要名词:什么叫做“关键先生”?“关键先生”就是指具有人事决策权的关键人物,这个人通常就是小公司的老板,也可能是大公司的老板或你要应聘部门的经理或总监。我并不是说你要跳开人力资源部,对他们抱以轻蔑。我是说在传统应聘方式失灵的情况下,你可以考虑还有这么一种另类选择。人力资源部在招聘过程中,通常只有筛除权,而没有雇用权,这是你要理解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通过特别的途径,你可以直接认识到“关键先生”来申明你个人对目标公司或部门发展的价值,如果这一切具有说服力,你十之八九就能获得工作机会。我接触过一些求职者,他们通过写求职信给HR人员阐明自己对市场的看法来寻求一份市场部的工作,HR想做的只是筛选简历而已,他对你的市场见解不感兴趣,尤其他们可能在招聘的忙季,更不可能帮你转发邮件给相关人员,这样的一次沟通就是鸡同鸭讲。当你对某一行业很有见解和心得的时候,最好找“对口”的专业人士来沟通,如何寻找到“关键先生”,掘地三尺把他挖出来?请阅《雇主调查必杀技》一章。什么叫做“行业语言”?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讲,这是一门外语。我们都知道中国大学里面的英语授课是非常低效的,但我们学习这门“外语”的方式则更加低效。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自己需要靠“行业语言”去寻找一份工作,而不是学校里的语言模式。他们在找工作时讲的大都是外行话。“行业语言”是指,你如果要应聘报刊记者职位,要拿出自己采写的报道来说话;你如果要应聘销售岗位,拿出你的销售数字来说话;你如果要应聘财务岗位,拿出你做过的财务报表来说话;你如果要应聘编程岗位,拿出你写的若干行程序代码来说话。我们大多数人的语言模式是:我很优秀,所以你应该雇佣我;我学了这个专业四年,所以你应该雇佣我;我成绩很好,所以你应该雇佣我;我是社团活动的领袖,所以你应该雇佣我;我英语很好,所以你应该雇佣我;我考了很多证书,所以你应该雇佣我;我是研究生,所以你应该雇佣我。公司真正在乎的并不是你在学校里有多优秀,而是你能不能干活,你是否是这个行业的有心人。我们见过一大堆名校的硕士博士,知识不可谓不丰富,但是却没有事实证明他们特别适合干某一行。他们想,“我要学到最好才开始工作”或者“你不雇佣我,怎么知道我适不适合呢?”其实,公司只要看你有没有做过相关行业的尝试就可以了。如果没有任何经事实证明的能力或潜质,那首先就说明你的态度是有问题的。我有一位大学同学毕业后应聘进《南方周末》工作,他曾对我说,如果国家出台某项经济政策,他可以第一时间找到像厉以宁这样的经济学家去解读,这就是他的厉害之处。他之所以有这样的能力,是因为他在读研的三年几乎一直在报社兼职,最后一年甚至跑到北京的某家财经报纸专门工作了大半年。这是他毕业后进入《南方周末》的最大筹码,而不是要等进入《南方周末》才有机会认识像厉以宁那样的人物。“行业语言”不是要会讲一点,而是要熟练地应用。就像英语一样,我们大部分人只是会用它来考试,却无法跟外国人打交道。如果你要征服一位业内人士就要能够熟练地用行业的语言与之沟通。如何磨砺出完美的“行业语言”? 方法就是实习再实习!什么叫做“核心问题”?我常说我的咨询是要把“答案青年”重新变成“问题青年”,这种“问题意识”对于求职尤其重要。对于一家目标公司,你要去发现它的“问题”,哪怕是再完美的公司也有一些待处理的基本问题。如果你觉得一家公司“没有问题”,那你只需要做它的客户或消费者好了,但要应聘成为其雇员,并且有更好的发展,你必须具备很好的问题发现能力,定义能力和解决能力。完美无缺的公司是并不存在的,你必须善于去定义一家公司的问题与需要,这并不需要太深的专业积累。我们的求职方法常常是“答案青年”式的应聘,当公司发布招聘信息的时候,才知道他们有这样的需求,然后按照其“标准答案”比照自己,看能否应聘成功。多数中国学生缺乏对“答案”必定对应一种“问题”的认识意识。如果你能发现其真实的问题,并且提出自己为解决其核心问题会提供什么独特价值,这样的求职常常是最有效的,你不一定需要满足他们的所有已开列条件,而且通常能占得先机。我讲过这个故事,在新东方筹备某分校的时候,一位英语很好的大学生说他在地区新闻上看到了报道,只是不知道新东方什么时候开始招聘。我对他说,你觉得新东方开分校是否需要招新老师呢?当然!既然这种需要是明确的,那你为什么现在不过去求职呢,顺便帮他们做一些筹备工作?果然,他求职成功,等正式的招聘开始,他已经可以坐在招聘方一侧了。我在讲座中常常举一些知名公司的例子。比如微软,它在中国到底有什么问题?尽人皆知的问题是,它无法解决盗版的困扰。你能解决它的盗版困扰吗?你做不到。这是一个关系到多方面错综复杂的大问题。但是这个大问题可能被分解成无数个小问题,有技术上的问题,有法律上的问题,有渠道上的问题等等,如果你能够明确地帮助他们在一个小问题上有改进,何愁找不到工作?基于行业的常识,你就可以从新闻报道中知道很多大公司的问题与需要,这些都可能转化为工作机会。“答案青年”只能被动地应聘,而“问题青年”则知道主动地挖掘工作机会求职。“核心问题”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公司和个人那里有不同的定义,比如有些人把它称之为客户的“生死需求”,“最大的痛(Pain)”等等,有这种定义对方需求的意识对于销售人员及各种专业人士都非常重要。如何培养这样的“问题意识”?我整本书里始终都在絮叨这样的问题。什么叫做“独特价值”?我常常说,杰出的大学生更应该采用“升值式求职”的策略,而不是“降价式求职”的策略。当你的“价值”未达到雇主的需要,单纯降低“价格”是没有意义的。我当然可以理解,像“零起薪”就业这样的行为实在是被迫所致,但为什么在我们上学期间不能经过这样的痛苦呢,假如你愿意零起薪工作,为什么不在课余实习的时候,完成这个痛苦的成人礼呢?何况很多好的公司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带薪实习机会苦于找不到人。就是在我写这篇文字的过程中,北京新东方学校市场部和新浪教育频道的朋友都询问过我有没有好的实习生可以推荐过去,因为有敬业态度的实习生真是太难找了!要提升个人对未来公司的价值,通过“价值交换”来获得一份工作,这是进行生涯规划的一把金钥匙。价值需要长期的定向(针对“问题”)积累,然后找一份好工作才水到渠成。我们的很多毕业生是想在一个好的工作平台上才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但却丝毫没有考虑过对方需要什么样的价值用以交换。我们不能仅仅拿着一张学校的毕业证找工作,那是在学校范围内流通的货币,必须首先把它兑换成具体的“工作价值”,然后才能在人才市场上流通。大学生就业难当然是短期内无解的,中国的整体经济结构和大学教育的基本模式在三五年内都不会有根本改变,所以每年上百万大学生是“注定”要失业的。这种求职方式“注定”根本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但是相信并熟练运用它,或许可以改变你自己!

前言

序言:从“坏学生成功定律”破解就业难这篇序言的目的,就是使那些即便不爱读书或者不愿意花钱买书的人,在书店里捧读片刻也能基本清楚本书里主要的异端想法。在上一本书《大学不知道》里,我就曾提出了一个概念,简单说便是“坏学生成功定律”。我故意讲了很多好学生优秀到没出路的例子,和许多“坏学生”(包括退学生、大专生甚至没上过大学的人)的成功例子,这些“坏学生”年龄大都在22岁到25岁之间,平均月收入都在一万元以上,是同龄人平均收入的至少三倍。有人可能会说,他们没有学历啊,他们成绩不好啊,可发展的后劲不足啊之类——这不过是一般见识。他们往往是在最顶尖的500强企业就职或者自行创业,并不存在学历障碍的问题,哪怕他们要去换工作,优质企业的工作经验背景就是最好的行业通行证;而且这些人没有谁不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只是这种方式并不单一地限制在书本之上,他们几乎具有从一切事情中获得学习成长机会的能力;和许多进入优秀企业里继续迷茫的传统好学生不同,他们也基本一致地清楚自己在干着什么,对行业的洞见更加清醒深刻。我认为,他们比那些螺丝钉式的好学生倒更有升值前景! 什么是“坏学生成功定律”呢?我首先承认,好学生是有出路的,但是他们的出路基本上属于传统的体制内出路;坏学生也是有出路的——因为他们早就知道了自己不是乖乖牌,因此能早一点意识到传统体制的问题,早作打算,不倚赖成绩学历这些东西,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一绝,在体制外发展,往往能够成为开时代风气之先的人;最没有出路感的是那些“差而不坏”的学生,按照学业成绩来划分,他们不属于好学生,按照听话程度来划分,他们又不属于坏学生,他们就是明明学习不好,却硬要跟别人拼成绩、比学历,玩命想进入传统评价体系内渴望被认同的一类人,其命运往往令人唏嘘。这里我要负责任地说明,我所谈的“坏学生”并不是指道德品质败坏,而是指不那么听话,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体制内,往往认为不听话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而是坏学生,这里的“坏学生”即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为什么“坏学生”比较容易成功?因为他们更有机会学会独立思考,批判性的学习。好学生其实很容易做——只要把那些现成的标准答案背得滚瓜烂熟就好了,只需要把那些布置好的习题试验照例完成就好了,只需要在原有体系内照章办事就好了——但这些往往会使他们成长为各方面平均发展的无特色人物,使他们成为集体无意识潮流中的一个普通殉葬品。坏学生往往要经历一个“问题青年”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任何头脑敏锐的年轻人都会感到思想苦闷和人生困惑。有一部分人把这当作成长的现实接受了,学会了逆来顺受;有些人则看出了系统性的问题,能够跳出体制去寻找新的广阔天地,这些人就成了善于把问题化作机遇,能够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开拓性人才。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就是由这么一批人物推动的,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国仍然有各方面顽固的落后传统与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不协调。中国现在是一个人们没有共同的超越性价值信仰的社会,没有什么“按部就班就很美好”的人生出路。这是“坏学生当道”的时代基础,他们更少地依附于体制,更少地在体制变动中受害。这本书讲的主要不是社会问题,而是人的问题,那么我们不要把话题扯到无边无际,回归本书所立足的个人职业发展与就业问题上来。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搞清楚一点,是什么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难?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大量的求职书了,比如如何应聘500强外企高薪职位等等,在这些方面,他们已经做得比较完备,我的目的不是要再多加上一本;大多数求职书的问题是过于技术化,强调生硬的规则,而缺少思想的贯通。要知道“道理比规则更重要”,多知道几条道理,就可以少背一大堆的规则。本书希望能成为一本“讲理的书”。不要忘了一个基本事实:一个学生在面临毕业时,他的就业层次早已基本确定,上下靠运气或“速成技术”所能造成的振幅不会太大。成熟雇主的招聘体系是做什么用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用来去除遮蔽,看到你“镀层”下面的真实材质。几乎所有跨国大公司都更看重一个求职者的个人素养,胜过对一个人现有知识和技能的强调。“素养”是什么意思?就是一种平素的养成,所以,在招聘面试的过程中,发现什么是你速成准备的,什么是你习惯性的思维与行为模式,是考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样你就需要在平素去养成那些顶尖雇主所需要的东西,这需要有意识的生涯规划。“生涯规划”这样的概念来自于国外,中国人对于这方面的认识十分有限,并且常伴有许多认识误区,比如认为它是什么速成秘笈,或者觉得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无常的命运没有谁可以把握。我想强调一点,生涯规划的一个核心,不是制定出确切的人生路线,而是提高自身的“人生预见力”,教你如何看得更远。带有这种预见力,而不只是对现实的被动适应,是先进人物区别于普通人才的根本特征。如果要我用一个时髦词来揭示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我想说的是,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过程中,都在经历一场痛彻心扉的“文化震荡”。文化的内在核心是价值观,在学校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学院派价值与在社会上居主导地位的市场价值是如此不同,这种文化震荡的效应可能不亚于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感受到的身心不适。不论在地球哪一端的大学,学院价值的核心都是——哪个学生的课业成绩好,就会在校园里集万千宠爱,好学生就是这样定义的;可是在现实的人才市场,谁能够最大化、最有效地满足消费需求,谁才更可能成功。许多西方大学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在保持大学独立精神与旨趣的同时,注重面向社会的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社区发展,推动他们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鼓励学生在校内外做兼职与实习,与社会各界校友保持交流与互动,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文化差异”带来的震荡效应。中国大学拆除围墙的意识则形成得比较晚,并伴有各种各样的“反动潮流”,比如曾不许在大学期间谈恋爱,禁止大一新生使用个人电脑等等。但实际上,恋爱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复杂、最高级的形式,而电脑技能则是一切现代人才所需要的最基础技能,大学似乎更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健康地去发展这些能力,为他们创造健康成人的环境,而不是一禁了之。学习首先是为了长大,成为快乐的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学习不能成为阻碍我们每个学生个性成熟的沉重枷锁。学校教育孤芳自赏的原因有之,另一种原因则在中国社会。中国社会始终经历着高速发展并承受着转型中的阵痛。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伴随着的是一代人的价值观失落与重塑,带来的是相当非局部、非少数人的信仰危机。这种体制转轨直接或间接带来的其他效应和后果,比如城市化进程加快,地区差异加大,产业结构迅速调整,都对就业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更为火上浇油的是,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这种内在躁动,她惊人地被卷入了国际化的进程,在日渐“扁平”的世界,西方标准、西方价值、西方雇主和西方大学都在日渐深入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影响着中国学生的前途决策。文化的主要表达方式是通过语言。你会吃惊地发现,在中国社会并列存在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不是中文和英语,也不是普通话和方言,而是体制内外的两种语言系统——计划经济的语言和市场经济的语言,很多情况下,他们是彼此听不懂的。中国的主要大学都属于公办系统,有着副部级和厅局级之类的差别,从中走出来的学生,要想听懂市场的语言,多半有些先天营养不良和后天教养不足。今天,大多数人将进入充分市场化的就业岗位,他们所面临的不仅仅是不会搜寻职位空缺,不会写简历这类的求职问题,而是缺少对怎么理解市场价值观,精通市场文化,听懂市场召唤,把自身培养成为稀缺的高级人才进而能够领导未来这样的人生大道的概念。这种领悟的重要性,仅次于他们要经世报国的宏图大志!正是由于学校教育和市场需求的这种巨大鸿沟,根本造成了中国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的一般现状。而架起桥梁,充当翻译,作“沟通两个世界的对话”,则构成了本书的立意要旨。也许立意宏大,但却收效甚微;也许播种了龙种,却只收获了跳蚤。本书到底能给你什么,能有多大的意义,还由读者诸君评断。我们还必须清楚地看到一个基本现实,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造成了就业难的最牢不可破的现实基础。我们的GDP数字增长很快,但结构性问题一直掩盖在高增长之下,我们所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加工型产业,很难有效地带动白领职位的需求增长。大学毕业生适合的行业一般是高端的服务产业,可是我国目前的经济还是主要依赖于制造业,而且在制造业的产业分工上,我们自有的创新品牌还很少,大多企业停留在制造环节上,而缺少产品的独立开发、市场营销等环节,而这些才是能容纳更多知识人才就业的领域。但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不是自我封闭的,而是和一般人才市场互通。从日常观察来看,我们会发现从业人员不必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劳动力市场中多了很多大学毕业生的身影。比如在百货店的专柜,超市的货架前,银行、邮局的前台,便利店、快餐店的收银处,都多了很多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人们总可以找出许多理由来说这是好事,但是从大学生本人来说,他们付出了昂贵的学费和沉重的青春代价,到大学里去接受高等教育,却只能做和自己那些没有上大学的同学一样的工作,很难不感到委屈,这不是个人情调的意愿选择而是环境所迫,我的工作常常是在听他们诉说心灵焦躁的痛苦。中国是一个教育资源稀缺的大国,我们也是教育资源浪费的大国。从社会环保的角度来说,我们在教育上一点都不环保,我们正在把社会环境弄得更为恶劣,人民会更愤怒,教育的信誉会更差,我们成为知识型国家,创新型国家的路可能反而更远!大环境的就业难,一方面是产业升级的步伐很慢,(适宜于大学生就业的高端服务业总量就小)另一方面是政策系统性的压抑。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说石油、烟草这样的行业有必要实行国家垄断的话,另外一些行业,诸如电信、金融、媒体出版等行业的国家垄断,则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生将主要进入那些高端服务产业工作,有些产业也许规模不大,但是每个岗位需要的都是“知识工人”(德鲁克的词汇),只有允许小规模的私人企业的存在,才能在这些行业里激活更大量的工作机会。但是,由于私人企业的发展受到抑制,一方面使其能创造的有效岗位不足,一方面又对人才形成压力,使他们不愿意冒风险进入这样的行业,这就是政策压抑如何造成就业难的一个侧面。我们谁都知道这些行业垄断的原因是什么,在可见的几年里,这些情况都难以彻底改变。在我们追求的这样一个“和谐社会”,教育之热与就业之冷可以说是巨大的不和谐,这种现象很可能是长期存在的。在可见的三五年里,大学生就业难,会一直是我们无法摆脱的沉重话题。在此阶段,职业咨询的工作仅仅是开导了少数的先行者,我自己更习惯称之为“问题青年”,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说,这些学生都像是一些“问题青年”。这类人不是“优秀”到没有出路,就是境况差到想要造反,但是他们起码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和认知:“问题”是严峻地存在着的,他们比起那些尚感觉不到“问题”存在而还在一味地麻木地接受过时的标准答案的人,已经算是一批进步青年了——处身问题时代,可以说,没问题的人是可耻的!走在前面的年轻人已经有了一些新经验,这些绝不是我闭门造车想出来的奇异世界法则,而是我向我的来访者们学习到的。这些少数人的路径,可能开始的时候有点古怪,最后却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历史的车轮,从来都是这样滚滚向前。关于工作这件事,很多情况下不是你不懂,而是你在学校学到的早已过时了。本书所提供的观念、思想、方法、技术、信息,希望能对你的生涯设计与求职行动有所启发,也希望读者朋友包容本书中有些过激的逆反式写法。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是反教育的,是对现行教育的某些思想做“解毒”处理。即便它没有什么营养,单是开启了你思考自身生涯问题的忧患意识,我也会感到起码的欣慰。

内容概要

作者介绍:李令彬  (Robin)
资深教育与职业发展规划专家
著名人生规划大师徐小平先生唯一弟子
新浪教育百万点击量著名博客
《大学不知道》作者
《女友》、《新东方精神》等刊物特约撰稿人
开复学生网( 我学网)顾问团专家
中华英才网特聘职业规划专家

书籍目录

序言:从“坏学生成功定律”破解就业难
第一部分:做好你的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决定人生格局的,是你人生提问的水准
问题就是机遇
职业决策的两个基本点:爱与钱
何时用到人生规划的加法与减法
你离现代化人才到底有多远?
如何实用主义地开始学习一个新科目?
没实习,你的大学生活真是相当不完整
另类简明的人生规划步骤
卖命工作就会加薪升职吗?
理想对你有什么需要?
玩个痛快,学得踏实,干得漂亮,活出精彩
成绩不要那么好,多在更重要的事情上下功夫
爱是禁忌,所以我们一无所长
考试依赖,只是在填补人生没有思想的空白
读更多书能否解决就业难?
大一新生如何进行生涯规划
人生意义的终极性困惑——用爱解释的世界
第二部分:找出自己的竞争力
招聘现场的震撼教育——完成从毕业生到求职者的转变
全职求职者与业余求职者
就业恐慌下的十种求职认识误区
有时不必等雇主发布招聘广告——雇主找人思路与求职者应聘路径的方向性差异
简历中最被忽略的常识
简历被拒怎么办?
求职信是什么东西?
雇主调查必杀技
面试前必做的准备工作
小环节,大玄机——面试中的自我介绍
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最好和最糟的求职方式
卓越求职一招鲜
第三部分:最好的投资是你自己
留学、考研还是就业?
今天我们怎样认识创业?
最好的投资是你自己
自由职业,可不是那么好混的
对“第一国考”那糊涂的爱
经验与学历,孰重孰轻?
我该做“创业狼”还是“打工狗”?
大学生是否应该降低身段到服务业发展呢?
不断被鄙视之后,我该如何开始实习?
找工作是否要专业对口?
职场新人,做专业人才还是复合型人才?
大公司小公司哪个更适合毕业生?
公司招聘都需要经验,应届毕业生怎么办?
选择自己喜欢做的还是热门行业?
工作与价值观冲突怎么办?
对自己问“我想干什么”,对老板说“我能干什么”
第四部分:回信
激动人心的选择,来自于激动人心的创造
把一件事做到超乎想象——大学生活该如何度过
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优秀的人?
好工作是一种整合与创造
卓越的人活得比较轻松
如何走出负面情绪?
应试教育摆在那儿,我是走还是留?
把“不在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别以他人的过错来折磨自己
年龄奔三的我想要离家出走
怎样丰富自己的人生?——技术人员转型之路
看了你的书让我彻底崩溃
我想要一个幸福的家庭
大专生是没有希望的,你怎么样有希望?
内向的成功人士和外向的一样多
比学历提升更重要的是文化更新
请别到失业时再谈论梦想
附录:就业危机下,推荐给求职者的十本职业指导书
代跋:慢慢地爬往梦想

编辑推荐

《发掘你的竞争力》:人人都想“出人头地”,却很少人敢于“与众不同”,这恐怕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典型的精神困境。  如何发掘、发展、发挥你的独特优势,并打造自身的招牌竞争力,从而战胜那些只是“看上去很美”,却被过时教育所体制化的传统好学生?  在此就业寒冬,你是想卧槽、跳槽、转行、考研、考证、出国还是创业?  开卷释惑,《发掘你的竞争力》将助你完成职场新人最需要的文化更新  为什么好学生没有出路,坏学生反倒大有出路?打造老师不会教、别人学不走的招牌竞争力。新东方创始人 俞敏洪 人生规划大师 徐小平 特别推荐

作者简介

为什么好学生没有出路,坏学生反倒大有出路?
普通学生可以战胜北大清华学生跨进IBM;高中生可以年薪百万,搏击基金经理;小出纳可以成为猎头公司的抢手货;为什么好学生却只能在底端人才竞争中激烈搏杀?……
读这本书,你将换来的是:
学会取舍,抓住人生发展的关键点;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学业;停止无谓重复,学会在每一次机会中提升自己;搭建人脉和职业平台,高效完成计划;更好地赚钱,留出时间做你热爱的事。最为重要的是,它将教会你如何更加聪明(而不是更加卖命)地工作,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更快得到加薪升职,走出职业发展新路径。一旦学会打造无可替代的高端竞争力,你将在不断自我升值中快乐谋生,享受生活,既能玩个痛快,又能干得漂亮!

图书封面


 发掘你的竞争力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一直很偏执的认为,书就分两种,一种是作者曾经受到巨大的伤害,或者,伤害没有多大,只是过于敏感,能够“感受到”巨大伤害,的那些极其敏感的人类,写的一种只求获得“理解”的文字。脑海里浮现安妮宝贝、张爱玲、杜拉斯、曹雪芹.....另外一种,借用王小波的话——“推己及人”型的作者。就是自认为自己过得特别的、异乎常人的牛逼,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人生总结为成功案例、把自己的生活态度、理想、作风,都集合成“要想成功/开心/有意义不可不知的N件事”。典型体现在李开复、李令彬、孔子,更广义一点,包含了各种愤青、文青,可能还包含王小波自己。倒没有更偏向于哪一方的论断,大多数人介于两者之间也是一定的,把两者都归为一种——获得“共鸣”,也是无妨的。想说的还是这本书,我在心里异常排斥所谓的 成功学 书籍,因为坚信别人的成功不可复制,或者, 即便复制成功了,我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可炫耀的——无非就是又听了一个老师的话,照做了。无趣。但是,实在是屈服于环境了,我一微小而又动弹不得的“找工作患者”。拒绝迷茫却无法逃脱迷茫、拒绝此类煞有介事的书籍却迅速看完 还写了篇感言.....真TND....*!它的作用?让你安心于自己的简历还过得去,但其实不保证什么;让你安心于自己比竞争对手更了解市场一点,但其实不保证什么;让你安心于……无限循环我只能说 我讨厌 却无权讨厌此类书籍。
  •     我最近阅读的书籍是:新东方李令彬《发掘你的竞争力》推荐相关主题的书籍有:古典《拆掉里思维的墙》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这些道理没人告诉你》 《外企高薪职位面试指导》《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我最近在关注和学习的书籍有:《你的知识需要管理》《像园丁那样管理》以下是这本书中对我的启发。这是一本令很多大学生都会惊醒的书!正如作者所说,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存在两种语言,不是中文和英语,而是计划经济语言(学校语言)和市场经济语言(市场语言),这才是就业难问题的根本原因。如何将思维从“学校教育”转为“市场导向”,才是摆在每一位大学生面前的鸿沟。作为“计划体制最后的堡垒之一”的教育体制现在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甚至是忽略了这个问题,唯有靠我们个人去发掘(也幸好有这本书的存在)。这本书透着新东方的味道。如果我们去看李开复或古典老师的书,也会觉得非常的舒服。我们已经接受十几年的教育,隐隐约约也在接受个性的束缚——当然整个社会都是这种感觉)。今天和一位朋友聊天,也谈家人的择业观与他的择业观产生严重的矛盾。正如作者所说,职业选择的问题,无非就是两种东西的衡量——爱与钱。其实我们欠缺的正是“解放爱和人性”!生涯规划的真正核心在于:寻找真正的自己。我存于这个世界,那这个世界就应该以我为主。我要对自己承诺,让自己有信仰,有梦想,有追求,有主见,有努力,有付出,有思考,有收获。工作是生命的一部分,正如网络上说的,找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再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爱人,那我们一天24小时都是快乐的。要去追求一份挚爱的工作,视之为事业,视之为使命,视之为生命的一部分;而所有不喜欢工作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在逃避现实罢了。当然,“生涯规划的核心不是制定出确切的人生路线,而是提高自身的‘人生预见力’。”因为人生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如果说有的话,那就只有一个——我们总有一天会死的。除死之外,一切都是过程。我们要享受投入的快乐,享受成长的幸福,所以,追求职业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的过程;而平平淡淡的日子里,只要投入进去,同样是温暖人心的。最近我也一直在思考“爱与钱”的平衡问题:我需要一个平台做我喜欢做的事,同时我也需要更扎实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前景才能满足我的家人和爱人的生活需求,才能让这个家庭更美满更幸福。人们因为未知而恐惧,因为选择而迷茫,我不恐惧,我只是有一些迷茫,所以我要去打破这些未知。要考虑生活,考虑家庭,考虑自己,也要考虑其他不容放弃的东西。或许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东西要考虑,所以一开始就放弃了走自己的路,才让选择变得那么困难。或许,唯一要听从的正是自己的内心呐~~!亲爱的自己,你到底想获得什么呢?现在的计划是:听听自己的心;然后,问问别人的收获。“If you don’t care, I don’t care.”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中,多听听自己的心,它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呢?只有自己给自己承诺,把它埋在心里,为自己的命运抗争,然后激情、疯狂、奋不顾身地拥抱前方!
  •     最近在复读李令彬著《发掘你的竞争力》,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翻回一年半前的阅读笔记,一种陌生感油然生起,猛然发现当时对这本书的理解和思考似乎比现在更深入、更正面,而现在却完全无法进入那种心境。是不是,越往前走就越容易迷失本心、越容易丢掉当初的自己?曾经深度迷恋的那份信仰、曾经那么纯真勇敢的追求,现在却因为现实压力和种种挫折而妥协了吗?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成熟?这个问题很难下结论,我也不想去下定论。一旦力求去判定现在是对是错,那现有价值观就要崩塌,现有体系就要打散与重构——这意味着巨大的代价。有一点可以肯定:随时记录你的想法,适时整理成一篇结构性文章,过一年半载复盘一下,总会有收获的。两相对比,有进步,那值得自我鼓励;万一退步了,加以改正就行。“记录”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笔财富。从某种角度看,它比你的房子车子还要值钱。很可惜,大部分人都没有留心于此,更没有付诸实践。究其原因,一拖二懒三不读书四不写作罢了。贴上2012-01-24写的读书笔记:我最近阅读的书籍是:新东方李令彬《发掘你的竞争力》推荐相关主题的书籍有:古典《拆掉里思维的墙》、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这些道理没人告诉你》、《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我最近在关注和学习的书籍有:《你的知识需要管理》《像园丁那样管理》以下是这本书中对我的启发。这是一本令很多大学生都会惊醒的书!正如作者所说,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存在两种语言,不是中文和英语,而是计划经济语言(学校语言)和市场经济语言(市场语言),这才是就业难问题的根本原因。如何将思维从“学校教育”转为“市场导向”,才是摆在每一位大学生面前的鸿沟。作为“计划体制最后的堡垒之一”的教育体制现在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甚至是忽略了这个问题,唯有靠我们个人去发掘(也幸好有这本书的存在)。这本书透着新东方的味道。如果我们去看李开复或古典老师的书,也会觉得非常的舒服。我们已经接受十几年的教育,隐隐约约也在接受个性的束缚——当然整个社会都是这种感觉)。今天和一位朋友聊天,也谈家人的择业观与他的择业观产生严重的矛盾。正如作者所说,职业选择的问题,无非就是两种东西的衡量——爱与钱。其实我们欠缺的正是“解放爱和人性”!生涯规划的真正核心在于:寻找真正的自己。我存于这个世界,那这个世界就应该以我为主。我要对自己承诺,让自己有信仰,有梦想,有追求,有主见,有努力,有付出,有思考,有收获。工作是生命的一部分,正如网络上说的,找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再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爱人,那我们一天24小时都是快乐的。要去追求一份挚爱的工作,视之为事业,视之为使命,视之为生命的一部分;而所有不喜欢工作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在逃避现实罢了。当然,“生涯规划的核心不是制定出确切的人生路线,而是提高自身的人生预见力”。因为人生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如果说有的话,那就只有一个——我们总有一天会死的。除死之外,一切都是过程。我们要享受投入的快乐,享受成长的幸福,所以,追求职业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的过程;而平平淡淡的日子里,只要投入进去,同样是温暖人心的。最近我也一直在思考“爱与钱”的平衡问题:我需要一个平台做我喜欢做的事,同时我也需要更扎实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前景才能满足我的家人和爱人的生活需求,才能让这个家庭更美满更幸福。人们因为未知而恐惧,因为选择而迷茫,我不恐惧,我只是有一些迷茫,所以我要去打破这些未知。要考虑生活,考虑家庭,考虑自己,也要考虑其他不容放弃的东西。或许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东西要考虑,所以一开始就放弃了走自己的路,才让选择变得那么困难。或许,唯一要听从的正是自己的内心呐~~!亲爱的自己,你到底想获得什么呢?现在的计划是:听听自己的心;然后,问问别人的收获。“If you don’t care, I don’t care.”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中,多听听自己的心,它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呢?只有自己给自己承诺,把它埋在心里,为自己的命运抗争,然后激情、疯狂、奋不顾身地拥抱前方!On 1 十, 2013 www.luodaoyun.com

精彩短评 (总计64条)

  •     送给同学无疑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意义深远,我希望对同学也是如此。可能我知识浅薄,然而我依然愿意按照作者指引的方向前进,有自己的独立判断,有自己的感悟,不迷信,不犹豫,做一个真正的自己。与诸君共勉!
  •     读了很受启发
  •     有些东西还是太教条;有些还不错.但是应该在两年前读这本书的.
  •     入职场必重读,对思维有重塑作用。
  •     生命是一个过程,用平和而又认真地心去对待每一个成长的阶段。与此书相见恨晚~~
  •     不同于一般的人生、职业规划书籍,标题很大很振奋人心,却掩盖不住一串串的空话,本书作者在七年的跟踪调查以及2000多个咨询案例中集结了很多独特的观点。才看几十页,可以说对原本的学习、工作、人生规划都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如果你正处于职业低谷,这本书绝对值得一阅!
  •     颠覆
  •     这类书里面还不错的一本吧
  •     作者为什么一直强调努力无用论,学习无用论呢?本书最后,他说,我是个没毅力的人。于是我明白了。
  •     副标题是大学不知道2,读到这书我已经大学毕业10年,但书中的道理对我来说还是新的,没人告诉过我,感谢李令彬老师,把一些我们早该明白的道理告诉我们,推荐给大学生都读一读。
  •     很有启发性
  •     不仅仅讲述求职竞争力,同时也是一本关于自我成长哲学的好书。
  •     云开雾散,陷入梦想。
  •     想不通的时候看看
  •     垃圾书。
  •     价格实惠,质量不错,挺励志的
  •     任何理由都是借口 没有做不到 只有想不到和不去做
  •     真的有那么忙么?如果你放弃几部美剧,几个游戏,几十个小时的刷社交网络?因为你不愿意而已。你不习惯沿着自己的爱探索,因为在小的时候,爱就被封禁了。
  •     开头分析中国大学生的形式很深刻,可惜的是解决方法也是大多数人能想到的,人拿不定主意,主要是缺少经验人士给他心服口服的推动,但是有方向不代表有执行力,看个人生活处事习惯,这个除非在非常紧急状况,否则很难快速改变。。
  •     兴许是很多人即便知道书中的道理也不会去做,惰性是天然的。。
  •     一直认为励志书犹如兴奋剂,盲目青年易上瘾,不过隔段时间也需要他们来反观下自己的思路,总的来说都是要拓宽视野,专一而精地去做自己内心真正想要做的事。
  •     读了一遍,没有太多引人思考的地方
  •     书很不错,值得一看,不仅适合将毕业的应届生,也适合打算换行业进行新发展的人
  •     三星半
  •     不到2个小时翻完,更适合高中或大学生,毕业10年以上的大叔不需要励志了
  •     我总是说,我的大学不后悔,一直收获着各种东西,可现在找工作了,才突然感受到了我的大学还是有那么多的空白。还是把这本书送给我弟吧~~
  •     其实有时候找不到适合的路、盲目跟随于体制内,是信息量、心态、思维模式的问题!
  •     良:一部分指南,一部分案例。两内容都能引发你思考自身,给的是渔而不是鱼。作者跟他师傅相比 感觉还欠点火候。也很厉害了啦。其实有点适合大三的人 我读晚了
  •     没有看内容,但给我感觉挺好的
  •     包装很好,内容一般
  •     说来说去都是一个样····明确自己的目标,努力坚持,你就会成功··
  •     适合待毕业生。职场迷茫人士。
  •     “玩个痛快,学的踏实,干的漂亮,活出精彩。”过此生活,人生无憾。
  •     认同观点
  •     17块大洋买到此书本来是件很开心的事,结果拿到书拆开包装是盗版,要买的同学一定要到货后仔细检查!!
  •     从中学到了一些不错的东西,但离一本好书,其实还是有距离的。
  •     成功的背后除了需要机遇,更重要的是需要你的能力,所以无需抱怨,不断的提高自我,当你的竞争力修炼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就是成功到来的一天。
  •     阐述了现实与实用主义的人生规划观点,指导年轻人应该结合兴趣爱好与社会需求去发展独特的自我。
  •     前面还好,后面阅读越枯燥。
  •     很关键的实力 发掘自己的强项……
  •     首先我对这本书很是喜欢,另外卓越亚马逊发货时间也很准确,预计29号到就29号到,货到付款也很舒服。下次买书还选卓越亚马逊。
  •     有些方面对我挺有教育性
  •     我看到是电子书,但收获非常大。在这个考研还是找工作的紧要关头,他让我学会冷静和分析,用爱和理想指导、规划自己的发展
  •     对于大学生看看不错,已工作的借鉴就有难度。职场类书思路相似性很高,只是不一定如李老师般循循善诱。李老师对教育体系还是有自己观点的。推荐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阅读。
  •     我看看后觉得其实这本书很垃圾!作者口口说什么价值真理之类的,仔细看看书的包装和推广很是商业化。 书的内容很琐碎,而且写得很感性!说故事都是抓住片面的内容,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反正给我的感觉是华而不实!别指望着看这本书会给你什么启迪之类的幻想。我是经常在网上买书,由于购买的垃圾书也不少。实在不想看到这类垃圾书再恶心有思想人的眼睛。
  •     实用主义当道的现实下,发现一点实用的梦想色彩。
  •     前面分析大学生失业的原因很深刻,后面则老生常谈了。如何求职,树立个人品牌意识,简历面试的技巧也比较实用,但是不够全面,具体还是要看专门针对简历面试技巧的书。总体四星。
  •     大二读合适。很久以前的书了。
  •     这是一本令所有大学生都会惊醒的书!正如作者所说,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存在两种语言,不是中文和英语,而是计划经济语言(学校语言)和市场经济语言(市场语言),这才是就业难问题的根本原因。如何将思维从“学校教育“转为”市场导向“,才是摆在每一位大学生面前的鸿沟。整个教育体制现在还没有解决这
  •     比较实用
  •     书到手以后觉得像是盗版的,纸张的感觉不好啊,看起来不舒服~~不过内容是很好的啦~~比较适合快要毕业的人看
  •     RT 看过以后有启发
  •     恩……有些话还是蛮有道理的
  •     有关大学生如何看待工作、如何求职、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好书!
  •     看第一部分,真的有“打了鸡血”的作用
  •     对职业规划和找工作上有了一些启发,但还是有困惑,把大量的读者来信和回复作为案例,把自己的观点和思路说的更清楚明白
  •     读的是电子书,现在好想看实体的,看完了,就寄回去给妹妹看。
  •     找工作有启发。
  •     这本书的价钱和质量非常的不值,书的纸张摸起来很差,像盗版的,而且书的内容也不是我想看的,这本书只适合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社会的一些指示,对于已经工作的想学管理方面的没用,总之不值得买,被坑了
  •     正版图书,看后的确对自己有所启迪
  •     第一次看,感受颇深,几乎是深信不疑;后来发现在实际运用中还是颇为不易的,辩证看待吧。
  •     一本可以让我去除陈旧思想的书。他让我坚定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信念。
  •     蛮好的 需要二刷
  •     在中国粗制滥造的学生职业规划中算是用心之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