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要趁早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励志 > 青少年励志/大学生指南 > 立志要趁早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
出版日期:2009年8月
ISBN:9787561347539
作者:俞敏洪,赵一苇等
页数:310页

章节摘录

  袁瀚—我的电影  沙云龙点评—他的今天就可以成为我们的明天  他三岁练小提琴,五岁背古诗,八岁学国画,长笛一练就是七年  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最好的高中;获得全国化学竞赛省级一等奖  他去民工子弟学校支教,教小朋友们学英文  他在哈佛领袖峰会上体会团队精神,体会严谨不失激情的美国式教育  他热爱旅行,去内蒙古骑马,去凤凰看小桥流水的古镇风物  他向往独立生活,即将前往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学习最爱的生物化学  他,就是袁瀚  十八年的电影结束了,不知道你能不能在其中看见一个完整的我,从小时候在爸爸妈妈呵护下成长的我,到自编自导自演自己未来的我。在一部部电影中,我成长了,我成熟了。我经历的这些电影,有的平淡,有的激情,正是它们,让我在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让我成为我自己。  ——袁瀚  我的电影  我喜欢看电影,喜欢看电影的主角们如何在一个个困境中绝处逢生,如何一步步去实现自己的目标。看电影的时候,我会试着把自己带入那个场景中,想象着如果主角是我,我会怎么做。其实我自己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部部电影呢?这其中有武侠片,有励志片,有喜剧,有悲剧。无论是哪一部,我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电影的主角们在故事中肯定不是一路顺风的,他们会遭遇一些挫折,有的创业上破产,有的遭遇失恋,有的遇到天灾人祸,但是最终他们会克服这一切,然后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因为主角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总是不停地往前走,不会因为任何失败或是困难停下脚步,不会后悔发生了什么,而是不停地向前看。或许他们也知道,自己是主角,既然是主角,那么无论什么困难,都只是成功的序曲。天道酬勤,付出一定会有回报的,或许你暂时看不见,但那是因为付出得还不够多。  当然,我还能看到我身边的一幕幕电影,我看着他们的事,也受到他们的影响。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我的家庭。  我生活在一个简单的三口之家,爸爸、妈妈和我。从小到大,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就是我的父母。  创造奇迹的爸爸  我爸是个直爽的男人。我佩服他这种说话大声、自信,做事有魄力的性格,很有领袖气质。可我却做不到。我爸在外面应酬时,别人也都很尊敬他。不过在家里,他很悲惨地被我妈定义为家庭主要劳动力,而我是小劳动力。  我爸和我交流并不多,因为他总是很忙,也没有时间像妈妈一样天天在旁边看着我。除了重要的考试后他会问问我的成绩如何,然后说一句“下次继续努力”,平时都不怎么管我的学习。  尽管如此,我爸还是给了我很多无声的教育。  2003年的夏天,我和妈妈像平常一样吃着晚饭,妈妈还在唠叨爸爸又不回家吃饭时,一个电话打来,说爸爸出车祸了,车子完全毁了,人当时已经送到附近的医院,可是受伤很严重,目前仍然有生命危险。我当时脑子里只有震惊,完全不知道该用什么态度去应对这样的事情,妈妈听完了电话,一开始也愣住了,然后就拉着我,向医院赶去。一路上妈妈都在打电话,而我却依然沉浸在那种不可思议中,怎么可能?这种天灾人祸,怎么会发生在我家?  我们去探望时,爸爸刚从急救室被抢救回来,整个身体被纱布和石膏裹住,我们能看到的只有戴着呼吸器的鼻子和嘴巴。我记得医生说,生命危险是没有了,但是爸爸受伤很严重,如果能在半年内下床就算很好了,想要完全恢复到以前的身体状况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妈妈听完之后还是很放心不少,爸爸没有生命危险我们已经很满足了。  可是躺在病床上的毕竟不是普通人,是我爸爸。他在病床上的时候就说,“儿子,你爸可不在乎这点小伤,说吧!你今年暑假想去哪里玩,我带你去!”我当时也就是嗯嗯啊啊地答应着,心里面却不大相信。三个月后,爸爸的身体好转,可以拄着拐杖下床行走了。六个月后,我们一家去黄山,爸爸居然拄着拐杖和我们一起登了18公里的山道,登上了黄山之巅。原来爸爸也是他故事里的主角,面对这些天灾人祸时,只要心中怀抱着一份希望,坚定地去努力,奇迹总会发生的。  英明聪明的妈妈  我妈对我的管理理念是:身体第一,学习第二。  我妈最恨我晚睡觉。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今天,她从未比我早睡过。记得第一次她陪我到很晚是在小学三年级时,要写一篇三百字的游记,我想到头疼都不知道该怎么写,我妈就不停地催我赶快去睡觉。到了11点,我仍然一字未动,妈妈火了,让我睡觉,她帮我写。当然,能幸运地让我妈帮我做作业也就仅此一次。那以后她告诉我再有作业不能在10点完成,就等着第二天被老师批评吧。原来她倒不关心我作业能不能完成,她关心的仅仅是我。  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我妈规定的睡觉时间,从10点推后到11点,再到12点。即使如此,我还是常常不能在睡觉之前完成作业。我当然也不会甘心第二天到学校说“我妈不让我在11点后做作业,所以我没完成。”说了老师大概也不信,于是我就会和妈妈理论。  我跟同学们讲起这个事情,问他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老妈。他们倒是纷纷对我表示羡慕,他们说自己父母要不就是拼命督促着自己学习,要不就是根本不去管。我妈妈对我的健康这么关心,确实是我的幸运。可是我也希望她能够稍微了解一下我的心情,毕竟完成作业对我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当然,我妈没有放松对我学习的要求。学小提琴,学长笛,背古诗,一样也没有落下。小时候没什么自觉性的我,正是在老妈的督促下,才这么一步步地走了下去。  我学的第一门乐器是小提琴。三岁时,我妈让我学,她说她当年想学可是没机会,所以希望我能学好。可是那时的我实在缺乏毅力,三分钟热度转瞬即逝。虽然妈妈一再让我坚持,我却没有听她的话,半年之后终于放弃了。  事实证明,妈妈是对的。四年级的时候,看见同学们个个都有一技之长,我既羡慕又后悔。特别是看到三岁开始学习钢琴的表妹已经过了钢琴十级时,我终于忍不住了,向妈妈主动要求重新开始学一门乐器。我们俩商量后选择了长笛。  第一天去老师家之前,妈妈告诉我:“上一次学小提琴,你放弃了。这次学习乐器,你可以坚持吗?如果仍然是半途而废,那我们就没有开始学习的必要了。”  在妈妈的要求下,我向她保证了我会坚持。这才开始学习长笛。  万事总是开头难。第一步要练口型,每天五十次,第二步对着笛头吹单音,第三步练指法。练习仍然极其单调乏味。但一方面小提琴的经历不停提醒着我要去坚持,另一方面我妈妈也始终在我身边陪我。每天的练习,她都在旁边听着,老师的话,她也都会用录音机录下来。在她的督促下,最难的开头我总算坚持下来了。  终于到学习练习曲了,开始我充满热情地去练习,老师布置的曲目都完成得很顺利,但是热情过后,我又觉得没有兴趣了。连续的几次课,我都吹得勉勉强强,惹得老师生气,妈妈也生气。回家之后,我练得又是无精打采的。这么一段时间以后,妈妈找我谈话,问我是不是又失去兴趣了。我说我自己也不清楚,只是练得多了就觉得烦了。妈妈倒是没怎么说我,只是不久之后,她带我去听了长笛独奏音乐会。那一次音乐会,让我开始重新认识我手中的乐器。从那位音乐家手中的长笛里流出来的声音仿佛天籁一般清新、脱俗,仿佛可以把听众带离这个喧嚣的世界,进入一个梦幻般的仙境。他用的也是长笛吗?我手中的长笛也可以吹出这样的声音吗?我开始问自己。从那时开始,我吹长笛就不再是为了学习一门乐器,不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我想要吹出那种天籁般的声音。  于是这一次,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坚持了下去。妈妈带我认识到了学习乐器需要的那种长久的动力,不是羡慕,也不是为了好玩,而是为了演奏出那天籁般的声音。  到现在我练长笛已经有七年了,中间为了学业也有过不少次停顿,可是我知道这将会是相伴我一生的乐器。  从我出生,父母就陪在我身边,看着我第一次笑,走第一步路,看着我第一次走进幼儿园,第一次拿到三好学生奖状。我所走过的每一步,旁边都有他们呵护的身影,正是因为有他们在,我才能一步一步笑着长大。  随着我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决定,爸爸妈妈对我的影响也慢慢地小了。他们从以前主宰我生命中的一切,到现在常常因为意见不一致跟我发生争吵,虽然最后还是让着我。我长大了,他们也老了。既然选择了出国,那将来可能也不一定有太多的机会见他们,所以趁现在还和他们在一起时我要好好对他们,多陪陪他们。即使出国了,我也会让他们知道我一直想着他们的。  我自己的电影  我的生活就是我的电影,这部电影主角是我,观众也是我,但是编剧、导演呢?  电影之一:家庭生活  编剧:爸爸,妈妈  导演:爸爸,妈妈  演员:我  小时候的我,在家里,是一个悲惨的演员,一切都在导演、编剧的安排下,按部就班地演出。  小时候,他们为我安排了许多兴趣学习班,我三岁去学小提琴,五岁开始每天晚上在阳台上背古诗给妈妈听,八岁的时候又开始学国画。那时候的我的确要感谢他们的安排,如果不是他们要求,小时候的我肯定不会用心去学什么技能的,肯定就会在耍闹中荒废了。  到了高中之后,我仍然在他们的要求下努力考进了南京外国语学校唯一的实验班。  课上到高二时,我发现我的同桌整天从早到晚都捧着书看,除了数理化,其他的课他一概不听,专心看他的书,做他的题目。某天我终于忍不住问了:“你每天都不听课,看什么书呢?小说啊?这么好看?”“不是啊!”他看了我一眼,给我看了书名:《物理竞赛题典》,“你就为了做题其他课都不听啊?考试怎么办?”“其他课听不听都那样,考试前复习复习,通过就行了,7月份就物理竞赛了,这次再拿不到保送就没机会了。”  “……”当时的我很无语。  班上的同学们,虽然都是在努力,但每一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目标和理想,并且是向着这目标和理想努力的,有的同学主攻学科竞赛,无论什么课,都埋头在数理化的世界里;有的同学决心出国,于是干脆请几个月的假,独自在家里准备申请的材料,以及出国的考试;有的同学却是准备走高考的道路,于是每一节主课、副课都认真听讲认真记录,那时我才发现,原来我一直都在走着别人安排的路,却没有去想过自己喜欢的、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前言

  要成功先立志我总觉得留学事业对中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一年又一年,新东方承担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使命,将一批又一批学生送到国外。非常让人欣慰的是,现在的留学,和我们当初的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的留学只是为了逃避贫困。九十年代,我们的留学只是为了能够拿到国外大学的奖学金。不用自己花钱还能够拿到学位、学到知识,真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留学观念真正进人了终生思考的轨道。能够拿到奖学金到国外去读硕士和博士固然再好不过,但更多的父母和学生开始思考中国教育和国外的区别,开始意识到中国的教育体系尽管很优秀,但如果和国际教育体系,尤其是欧美的教育体系结合起来,也许能够更加有助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功。这一思考的结果是,中国的父母越来越具备国际眼光,越来越愿意摆脱中国高考的独木桥,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去接受更加完整、更加有创新意义的教育。  而现在的孩子们,更是日益展现出他们独立思考和奋发追求自己人生目标的能力。我在五年前就写过一篇赞美80后的文章,专门陈述了我对80后的看法。我认为80后,90后及未来的00后,都凸显了我们这些老一代人没有的能力:他们更加有自己的判断力,知道自己要什么,哪怕那不是具体的目标,只是一种生活,一种状态。总之他们的志向是明确且卓越的。此外,他们大多很独立,愿意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到桌面上来谈,更加愿意主张自己的权利,更加愿意自觉地完善自己,更加愿意遵守规则办事。他们会终止中国文化和习俗中恶劣的东西,把更加阳光的思想引入日常生活和工作。  所有这些观点,无一不越来越被这些年轻孩子的实践所证明。我们总是认为这些年轻的孩子们没有思想,总是认为他们很自私,但事实证明我们总是错的。汶川大地震灾后支援活动中,活跃在前线的都是他们的身影;在各种事件中,我们总是看到他们在幼稚的年龄充满着成熟的思考。  就像这本书的十位小作者,他们都还那么年轻,却已经是国内最优秀的中学生,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世界上最知名的高校,但学习优异并不是他们的全部,他们首先是立体的人,丰富的人——刘禹琦通过化学对人生积极的思考,周雪瑶对艺术的爱好,赵一苇对漫画的喜欢,李孟元对电影的痴迷,刘家彬在学习中的孤勇,李峭寒对志愿工作的热心,陈励子对文学创作的追寻,郭文煊对美丽的不懈证明,邓炜传递奥运火炬的那份自豪,袁瀚对生活的不屈——他们的思想,他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他们对于理想的追求和执著,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新一代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不仅仅为他们的同龄人提供了榜样的力量,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放心地放手,让年轻的一代更高更远地飞翔。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生的快乐就是实践自己的理想,如果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明白这个道理,立下这个志向,成长一定会很精彩,人生也会有大不同。我是这样走过来的,《立志要趁早》里的十个孩子同样如此。  ——李开复  没有什么力量比自动自发更强大。没有什么成长比主动追求更健康。看完这本书,肯定会有很多孩子想,他们能够这么优秀,我为什么不行?如果这样,那么这本书的励志效果已经产生。  ——俞敏洪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因为出名并不是一件你“要”就能“得到”的事情。所以,我想说:“立志要趁早”、“努力要趁早”,这样,你离成功和“出名”,也就会比其他人略早,人生也就会比他人更快乐!  ——徐小平

内容概要

编者:
俞敏洪:知名教育家。著名的英语教学专家、企业家、青年精神导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青联常委、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张洪伟:著名英语教育专家,北京新东方学校北美考试部主任。
周 容:周容,新东方资深留学咨询专家,北京新东方学校北美留学项目优秀教师,曾帮助过数以千计的孩子走向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学校,其中不乏哈佛、耶鲁、斯坦福、MIT等世界顶尖名校,人称“哈佛妈妈”
作者:
陈励子: 2006年北京中考大纲卷状元,中国少年作家学会副主席,已出版四部个人作品集。2009年,18岁的她以全奖考取美国卫斯理学院。
邓玮:奥运会火炬手,曾荣获国家级荣誉奖学金。已出版个人散文集。今年高二的她接到了杜克大学录取通知书。
赵一苇:从小博览群书,还是乒乓球和古筝高手,她思考宗教、宇宙、人生,同时也爱好动画和游戏。2009年她成功被哈佛大学录取。
郭文煊:时尚、漂亮、自信、大方,荣获第57届世界小姐大赛北京站十佳选手。2009年,她被伍斯特理工学院高额奖学金录取。
李孟元:三岁开始学英语,曾获全美数学竞赛第一名,擅长漫画、吉他。2009年,他全奖考入耶鲁大学。
刘禹琦:化学小天才,他的优秀让美国五所名校纷纷抛出橄榄枝,这个秋天,他将入读斯坦福大学。
周雪瑶:美术天才,美院老师为她独创教育法。即将前往RICE大学念建筑学。
李峭寒:兴趣广泛,从模拟联合国的成功,走进普林斯顿的大厅做演讲。她将前往布朗大学深造。
袁瀚:三岁练小提琴,五岁背古诗,曾获全国化学竞赛省级一等奖。即将前往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学习。
刘家彬:孤勇,是她最大的优势,正是凭借这份孤勇,她一路闯关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布林茅尔学院。

书籍目录

序/要成功 先立志郭文煊—要做强女人,不做女强人徐小平点评—阳光下的劳斯莱斯与美女模特李孟元—我知道自己要什么包凡一点评—成功者不只是幸运赵—苇—蓦然回首王辉耀点评—留学改变人生刘家彬—我的—路孤勇周容点评—留学高考同精彩刘禹琦—执著于梦陈向东点评—他的成功可以复制周雪瑶—跌跌撞撞的幸运儿薛涌点评_成功是玩出来的李峭寒—我信仰我心所向周成刚点评—优秀来自于主动追求袁瀚—我的电影沙云龙点评—他的今天就可以成为我们的明天邓玮—踮起脚尖就能摸到那片天张洪伟点评—想到了,才能做得更好陈励子—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俞敏洪点评—成功的前提:独立精神和兴趣培养周容—留学时间规划张洪伟—高中生留美英语学习考试解析

编辑推荐

  最可读·最权威·最实用,没什么不一样,仅仅因为没志向!  十位国内最顶尖卓越的全优生,十位最富实战经验的教育专家,联手打造最卓越的青少年成长励志读物,助你早立志,立好志。  条件相差无几,为什么每个人的成长会天壤之别?  调查显示:96.3%的全优生在16岁前就自动自发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但高达69.4%的学生却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研究又表明,对12岁~18岁的青少年而言,面对优秀的同龄人,他们最容易产生斗志,并且从对方成功的轨迹中汲取属于自己的方法。  如何诱导他们对成功的渴望,发现自身兴趣、特长所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作者简介

《立志要趁早》作者是十位全国最顶尖优秀的学生。他们除了在学业上取得了让人叹为观止的成绩外,更值得称赞的是,他们都很自信、主动,知道自己追求什么,并能长期为之努力。现在,他们用自己精彩的成长和成功故事告诉同龄人:要想优秀,必先立志,越早越好。而通过俞敏洪、李开复、徐小平等十位实战教育家的深入总结,清晰提炼出他们成功的逻辑和关键。如果你是学生,你会从中获得动力,坚信自己一样可以很优秀,只要树立正确志向。如果你是师长,你会掌握更多的教育方法,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更有的放矢。

图书封面


 立志要趁早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立志要趁早 8月14日下午,我去中关村图书大厦参加了《立志要趁早》的新书发布会。主要是为了听听徐小平等几位新东方留学专家的演讲和见见该书的几位小作者。《立志要趁早》是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和他的同事编著的青少年励志读物,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演讲前播放了一段俞敏洪的VCR,他有事无法到场。 俞敏洪说,要想早成长,早成名,必须早立志。有没有从小立下明确且卓越的志向,是影响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96.3%的全优生在16岁前就自动自发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但高达69.4%的学生却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研究又表明,对12岁~18岁的青少年而言,面对优秀的同龄人,他们最容易产生斗志,并且从对方成功的轨迹中汲取属于自己的方法。 而如何诱导他们对成功的渴望,发现自身兴趣、特长所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俞敏洪的观点回答了困扰很多人的疑问:为什么现在大家条件相差无几,每个孩子的发展却会有天壤之别? 现场有听众问到《立志要趁早》和其他青少年成长励志图书的区别?本书另一编者,有着“哈佛妈妈”称号的周荣女士称:该书主体部分是十位全国最顶尖卓越的全优生撰写的成长回忆录,通篇没有大道理,只有真情实感,非常容易打动同龄人,让他们获得渴望优秀的动力。 另外,每篇回忆录后都有李开复、徐小平、薛涌等知名教育家的深度点评,清晰提炼出全优生的成长和成功的逻辑及关键点。可读性强、实用度高是这本书最大的两个特点。学生会从本书获得动力,坚信自己只要树立正确志向,一样可以很优秀。师长则能够掌握更多的教育方法,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更有的放矢。 现场来了五位小作者,入读哈佛大学的赵一苇,入读耶鲁大学的李孟元,入读斯坦福大学的刘禹琦,入读布朗大学的李峭寒,入读布林茅尔学院的刘家彬。她们也都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感受,都表示自己并不是天才,和大家一样都是普通人,之所以能有所成就和热爱及专注有关。因为喜爱,所以投入。正如俞敏洪所说的“人生追逐的就是寻找自己的兴趣,实现自己的理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现在我们要说立志,那是从内到外。没有什么力量比自动自发更强大。没有什么成长比主动追求更健康。但立志还是需要先励志的,很多时候,大人的道理并不励志。同龄人的成长经历更打动人。” 可惜我的年龄已经有些大了,如果当初在读中学的时候能听到她们的故事,读到这本《立志要趁早》该多好啊!立志要趁早啊!否则,当青春已成回忆,唯有懊悔留心中。
  •     我觉得,书的内容有点名不副实,这本书里讲的十位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有九位都是在北京,一位在南京,且都从小学开始就都是在当地最好的小学与中学就读。只能说没有一定的经济能力,里面的经历,你即使想学,也就是看看吧!但是如果你有出国的理想,这本书翻翻就行!还有这本书简直就是新东方的软文!
  •     这本书是高二在学生社团理事会里,主席给每一位社长级人物发了一本。几个同龄人的成才经历,中间有很重的给新东方workshop做广告的嫌疑。读的时候一面感觉这些怎么会是人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一面又觉得自己好像也不是那么差。就像某一期《萌芽》说的一样,小时候看那些谁谁谁考上清华北大写的书,就觉得清华北大也不难考,他们在向我招手。后来发现,清华北大也没有在向我招手。还是得靠自己努力,才有美好未来。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看在老俞月月给发工资且这本书是白送的面上给个三星~~
  •     小时候的关于出国启蒙书啊
  •     看人家的1岁前的努力 和自己比较 唉 悲哀啊 ····还好我还有时间啊····
  •     书中由10名高中同学如何成功申请到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优秀大学的故事,优秀本身就是一种无法阻挡的生命力,给做家长的怎样教育孩子指了条路。10名学生中有7名是女生,3名男生,男子汉们加油啊!!
  •     呵呵,我妈就是爱求人看这样脑残的书籍。怎么看怎么是新东方的脑残海外留学教育广告。
  •     不如改成《出国要趁早》。
  •     是青少年励志一部不错的书籍~看过以后觉得自己应该要好好努力~那么多十八岁的小孩就已经到国外最好的大学读书~而我大他们几乎两代了~却落后这么多~
  •     留学要趁早...里面的人都相当牛掰 不过牛掰的人见多了也就不牛掰了。而且!牛掰的人一般都有个牛掰的爸爸.......
  •     机场文集锦。
  •     水~花了一个小时研究了一下
  •     别人的生活永远是别人的,也许很精彩,却未必适合自己
  •     为什么别人能那么优秀,那么有理想。想想自己,真惭愧。
  •     标题党,没有太多参考价值
  •     感觉都是软文广告耶= =
  •     他们都是天才,尔等俗类是要用下一代,能力去比拼的(成绩)建议还在读书的青年人看
  •     魂淡 看了之后觉得人生黯淡 不可翻身
  •     适合初高中,立志要出国的同学看看!
  •     没读完,找不到完整版.
  •     本书抒写了一些年轻人的故事,算作传记吧,确实挺励志,美中不足,广告太多。
  •     在看到时候和看完的时候都很激动。。。
  •     给学生时代的孩子读读不错 不过感觉都是在给新东方做广告
  •     新东方送的垃圾书
  •     深深地刺激了我,看的晚了点...
  •     我是带着三种身份的感觉去阅读这本书的:学生、家长、教师~~ 从中获得了很多有益的教育观念,值得借鉴~~ 本书的作用正如标题所言,而且要学生读过后确实能有很深的感悟~~ 也是很好地家庭教育指南~~ 虽然本人年龄有些大了,但很庆幸“现在”读了这本书,好过“以后”才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